没有分析或者分析不深入第一个具体的问题是没有分析或者分析不深入。我们写一篇文章,有时候老师的评价是没有分析,感觉写的这个东西都是一种罗列,或者说是按照一定的程序、程式来把这个东西演练了一遍;要么就是说分析不深入,觉得这个东西好像仅仅是对这些估计结果进行了解读,没有对背后的一些信息进行挖掘。原因主要是不知道实证分析是什么,尤其是未能从功能上认识和把握实证分析。产生这个问题的原因就是,当我们没有分析或者分析不深入的时候,实际上与做这一项工作的目标不明确、不清晰有关。如果我们知道了实证分析的目的或者目标,为了获取新知,那么相对来说,出现没有分析或者分析不深入的程度可能都要减弱一些。二.没有聚焦于假说检验第二个具体的问题是没有聚焦于假说检验。这就是说有些实证分析,尤其是本科生写出来的文章感觉就是一个流水账,从前到后报告一遍,不知道做这个的目的,没有从功能上认识和把握实证分析的条件,不知道分析和验证的具体内容,不知道去检验假说,然后与此相关的就是搞不清楚实证分析的功能、具体的动作及其作用的对象。三.不重视识别与推断第三个具体的问题就是不重视识别与推断。这个主要是说一个底线问题,就是我们做了假说,但是后面的实证分析和假说之间好像是两张皮,彼此之间没有多大的关系,理论分析是理论分析,实证分析是实证分析。这一问题产生的原因,一是对实证分析的研究设计不过关,就是说没有验证假说这个事情,在研究设计上没有进行落实,后面的实证分析没有按照研究设计的一个具体的思路和步骤一步步的做下来。二是对与估计结果相关的理论和文献掌握不够,因为有很多的时候识别和推断不只是靠一些统计上的或者计量上的东西可以完成的,它可能还需要别的理论的分析和相关文献之间的相互印证等等。四.没有诊断性检验,或有但没有认真交代检验思路及其检验结果第四个具体的问题是指没有诊断性的检验,或者有但是没有认真的交代检验的思路及其检验的结果。这个问题的原因主要是不了解或者不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术。我们可以看到有很多的一般性的检验,比如说我们要用面板数据模型,要用一下hausman test,先检验一下这个东西到底是有哪一种多随机的还是多固定的效应,不掌握这个知识和技术,论文里要么就是不用,要么就是交代不清检验思路和结果。五.缺乏稳健性的检验稳健性检验现在有很多了,比如说变换函数形式、指标,还有样本的区域、时间段等等,都是属于稳健性检验。没有这一部分是因为不知道、不懂,也就是说这个东西有什么用,或者这个东西到底怎么做都不清楚,其次才是执行力达不到的问题,有的时候往往做了一些稳健性检验,发现做出来的结果和基准回归的结果之间是冲突的,自己很难圆回来说清楚,所以就在这个地方卡壳了,要么就是直接把稳健性检验这部分给砍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