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西部地区尤其是新疆,有三种文化遗存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这就是古城遗址、石窟和墓葬。石窟做为佛教艺术的综合体,集建筑、壁画和雕塑为一体,我们感觉到有必要通过各个新闻媒体的普遍宣传,引起社会对文物保护的重视,引起各级政府对文物保护的重视。克孜尔石窟是新疆石窟遗迹中起点最大、保存最好的一处,也是中国最西处最早的一处大型石窟群 .研究人员介绍,石窟壁画最早开始于公元三世纪,距闻名世界的敦煌壁画还要早三百年。敦煌研究院前院长段文杰先生曾多次说,研究敦煌深层次问题的钥匙在克孜尔千佛洞。但是由于风蚀、洪水、地震等自然原因,以及人为的和历史的原因,壁画的破坏已令人触目惊心,建国以后石窟的保护受到重视。早在1961年,克孜尔千佛洞就被国家列为首批重点保护文物,佛洞的大规模整理发气是在80年代中期以后,80年代末到90年代中期,国家先后两次拨款对千佛洞进行了岩体加固,壁画修复等抢救性保护。由于克孜尔石窟所依存的山体是结构松散的沙岩,因此雨水、洪水的冲涮会使壁画和石窟面临毁灭性的威胁。从99年开始,中国政府又拨款800万元,决定对27个具有较高价值的佛洞进行岩体加固,目前,这种被用来加固的铆杆技术正在进行实验。新疆和甘肃这两个省区都是文物大省,可以说它们是保存了古代的特别丰富灿烂的文化,甚至在中原已经找不到的东西在这边都有,但是不被人所了解,在这么一个情况下,它的这种生态环境和文物的环境都非常脆弱,十分脆弱,在这么一个环境下再搞西部开发,有可能如果我们没有充分的文物保护意识和足够的警惕性的话,很有可能西部开发会对西部文物造成一个很大的伤害。这个是我们一路走过来特别忧心忡忡的一个事。中国广大西北地区文物众多,但由于资金短缺和专业人才的不足,许多文物仍缺乏必要的保护条件,因此西部文物保护需要社会各界更大的关注。文物保护这个特点就是耗费大量的资金,比如说一个石窟的保护,比如说布达拉宫,维修一项就投入相当大的资金,在这方面应该说我们国家把很有限的资金大量地投入到这方面,虽然它创造不了产值,但是是维护我们祖先留下的财富,所以从这个意义讲,它是很值得的一种投入,但是毕竟跟我们国家的经济实力和财力有关系,有很多还不尽人意的地方,有经费的不足,也还是有制约的因素。表面看起来发展旅游、文物保护或者搞基础设施建设和文物保护之间都有一些矛盾,刚才周教授谈到的确实在这之间实际上有着一些相辅相成的东西,如果我们充分的处理好这个关系的话,还是对于经济发展和文物保护两者都能够双双获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