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风筝是中国民间传统游戏之一。风筝又称风琴、纸鹞(yào)、鹞子、纸鸢(yuān)。起源于中国,是一种古代汉族劳动人民发明的通信工具。最早的风筝是由中国古代哲学家墨翟制造的。
“风筝”这个名字,大约始于五代(公元907--960年)。据明代郎瑛《询匈录》记载,五代有位叫李邺的,在宫中作纸鸢,引线乘风为戏,在纸鸢头上系竹哨,放飞时,风入竹哨,发出象“筝”一样的声音,故名之为“风筝”。
“巧糊彩画飞蹁跹,乘风起舞绿杨天。影驰碧空飘双带,又送红灯到上边。”选自元代的《放纸鸢》。
明清时期的风筝无论在大小、样式、扎制技术、装饰放飞技艺上有了很大的进步。至今形成了潍坊、天津、北京南通四大风筝产地。
到了如今,放风筝依然盛行于我国各地,还会有一些专门的风筝会展等活动,在继承传统风筝工艺的同时,增加了许多特色,使得传统风筝文化更好的流传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