汗!1000字啊!
现在正是农历十二月的末尾,气候温和舒畅,旧居蓝田山很可以一游。您正在温习经书,仓猝中不敢打扰,就自行到山中,在感配寺休息,跟寺中主持一起吃完饭,便离开了。
我向北渡过深青色的灞水,月色清朗,映照着城郭。夜色中登上华子冈,见辋水泛起涟漪,水波或上或下,水中 的月影也随同上下。那寒山中远远的灯火,火光忽明忽暗在林外看得很清楚。深巷中狗叫,叫声像豹叫一样。村子里传来舂米声,又与稀疏的钟声相互交错。这时, 我独坐在那里,跟来的僮仆已入睡,多想从前你我于搀着手吟诵歌,在狭窄的小路上漫步,临近那清澈流水的情景。
等到了春天,草木蔓延生长,春天的山景更可观赏,轻捷的鲦鱼跃出水面,白色的鸥鸟张开翅膀,晨露打湿了青 草地,麦田里雉鸟在清晨呜叫,这些景色离现在不远了,(您)能和我一起游玩吗?如果你天性不是与众不同的话,难道我能把邀请你当作闲事吗?而这当中有很深 的旨趣啊!不要忽略。因为有载运黄檗的人出山,托他带给你这封信,不一一详述了
孟子谏邹穆公 【原文】邹与鲁拱①。
穆公②问曰:“吾有司死者三十三人,而民莫之死 也”。诛之,则不可胜诛;不诛,则疾④视其长上之死而不救.如 之何则可也?” 孟子对曰:“凶年饥岁,君之民老弱转乎沟壑⑤,壮者散而之 对方者,几(6)千人矣;而君之仓廪实,府库充,有司莫以告,是上 慢而残下也。
曾子(7)曰:‘戒之戒之!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夫 民今而后得反之也。
君无尤(8)焉!君行仁政,斯民亲其上,死其长 矣。” 【注释】①邹与鲁拱:邹国与鲁国交战。
昭,争吵,冲突,交战。② 穆公:即邹穆公。
孟子是邹国人,所以穆公问他。③莫之死:即“莫死 之的倒装,“之'”指“有司”。
意思是“没有人为他们而死。”④疾:憎 恨。
⑤转:弃尸的意思。(6)几:接近,差不多。
(7)曾子:即孔 子的学生曾参。(8)尤:动词,责备、归罪。
【译文】邹国与鲁国交战。邹穆公对孟子说:“我的官吏死了三十三个, 百姓却没有一个为他们而牺牲的。
杀他们吧,杀不了那么多;不 杀他们吧,又实在恨他们眼睁睁地看着长官被杀而不去营救。到 底怎么办才好呢?” 孟子回答说:“灾荒年岁,您的老百姓,年老体弱的弃尸于山 沟,年轻力壮的四处逃荒,差不多有上千人吧;而您的粮仓里堆 满粮食,货库里装满财宝,官吏们却从来不向您报告老百姓的情 况,这是他们不关心老百姓并且还残害老百姓的表现。
曾子说: ‘小心啊,小心啊!你怎样对待别人,别人也会怎样对待你。’现 在就是老百姓报复他们的时候了。
您不要归罪于老百姓吧!只要 您施行仁政,老百姓自然就会亲近他们的领导人,肯为他们的长 官而牺牲了。” 出师表(原文)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棉、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出师表(翻译) 先帝开创的事业没有完成一半,却中途去世了。现在天下分裂成三个国家。
蜀汉民力困乏,这实在是危急存亡的时候啊。然而朝中官员在首都毫不懈怠,忠诚有志的将士在外面舍生忘死,是因为追念先帝对他们的特殊厚待,想要在陛下身上报恩啊。
实在应该广泛地听取意见,发扬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振奋有抱负的人们的志气,不应该随便看轻自己,说一些不恰当的话,以致堵塞人们忠言劝谏的道路啊! 皇宫中和丞相府中的人,都是国家的官员;升降官吏,评论人物,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在府中而异。如果有作奸邪事情、犯科条法令,或做了好事对国家有贡献的,都应该交给主管的官员判定他们受罚或者受赏,来显示陛下公正严明的治理,而不应当有偏袒和私心,使朝廷内外刑赏的法令不同。
侍中侍郎敦攸之、费祎、董允等人,这些都是善良诚实的人,他们的志向和思虑都忠诚纯正,所以先帝把他们选 *** 留给陛下。我以为宫廷中的事情,无论大小,都拿来跟他们商量,然后实行,就一定能够补救缺点,防止疏漏,得到更多的成效。
将军向宠,性格品行善良平正,通晓军事,过去任用他的时候,先帝称赞他能干,所以大家商议推举他做中部督。我认为军营中的事情,都拿来和他商量,就一定能够使军中团结和睦,才能高的和才能低的都得到合理安排。
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先汉兴旺发达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后汉倾覆衰败的原因。先帝在世时,每次和我谈论这些事情,没有不对桓、灵二帝的昏庸感到痛心遗憾的。
详细翻译:
【 近腊月下,景气和畅,故山殊可过。足下方温经,猥不敢相烦,辄便往山中,憩感配寺,与山僧饭讫而去。】
现在正是农历十二月的末尾,气候温和舒畅,旧居蓝田山很可以一游。您正在温习经书,仓猝中不敢打扰,就自行到山中,在感配寺休息,跟寺中主持一起吃完饭,便离开了。
【北涉玄灞,清月映郭。夜登华子冈,辋水沦涟,与月上下。寒山远火,明灭林外。深巷寒犬,吠声如豹。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此时独坐,僮仆静默,多思曩昔,携手赋诗,步仄径,临清流也。】
我向北渡过深青色的灞水,月色清朗,映照着城郭。夜色中登上华子冈,见辋水泛起涟漪,水波或上或下,水中的月影也随同上下。那寒山中远远的灯火,火光忽明忽暗在林外看得很清楚。深巷中狗叫,叫声像豹叫一样。村子里传来舂米声,又与稀疏的钟声相互交错。这时,我独坐在那里,跟来的僮仆已入睡,多想从前你我于搀着手吟诵诗歌,在狭窄的小路上漫步,临近那清澈流水的情景。
【当待春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轻鲦出水,白鸥矫翼,露湿青皋,麦陇朝雊,斯之不远,倘能从我游乎?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然是中有深趣矣!无忽。因驮黄檗人往,不一。山中人王维白。】
等到了春天,草木蔓延生长,春天的山景更可观赏,轻捷的鲦鱼跃出水面,白色的鸥鸟张开翅膀,晨露打湿了青草地,麦田里雉鸟在清晨呜叫,这些景色离现在不远了,(您)能和我一起游玩吗?如果你天性不是与众不同的话,难道我能把邀请你当作闲事吗?而这当中有很深的旨趣啊!不要忽略。因为有载运黄檗的人出山,托他带给你这封信,不一一详述了。
1、李白《忆秦娥》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霸陵伤别。
乐游原⑤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2、杨巨源《赋得灞岸柳留别郑员外》
杨柳含烟灞岸春,年年攀折为行人。好风傥借低枝便,莫遣青丝扫路尘。
3、戴叔伦《赋得长亭柳》
濯濯长亭柳,阴连灞水流。雨搓金缕细,烟袅翠丝柔。送客添新恨,听莺忆旧游。赠行多折取,那得到深秋?
4、刘禹锡《杨柳枝》
城外春风吹酒旗,行人挥袂日落时。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
5、周德华《杨柳枝》
清江一曲柳千条,二十年前旧板桥。曾与情人桥上别,更无消息到今朝。
6、李白 《劳劳亭 》
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7、罗隐《柳》
灞岸晴来送别频,相偎相倚不胜春。自家飞絮犹无定,争解垂丝绊路人。
【 近腊月下,景气和畅,故山殊可过。足下方温经,猥不敢相烦,辄便往山中,憩感配寺,与山僧饭讫而去。】
现在正是农历十二月的末尾,气候温和舒畅,旧居蓝田山很可以一游。您正在温习经书,仓猝中不敢打扰,就自行到山中,在感配寺休息,跟寺中主持一起吃完饭,便离开了。
【北涉玄灞,清月映郭。夜登华子冈,辋水沦涟,与月上下。寒山远火,明灭林外。深巷寒犬,吠声如豹。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此时独坐,僮仆静默,多思曩昔,携手赋诗,步仄径,临清流也。】
我向北渡过深青色的灞水,月色清朗,映照着城郭。夜色中登上华子冈,见辋水泛起涟漪,水波或上或下,水中的月影也随同上下。那寒山中远远的灯火,火光忽明忽暗在林外看得很清楚。深巷中狗叫,叫声像豹叫一样。村子里传来舂米声,又与稀疏的钟声相互交错。这时,我独坐在那里,跟来的僮仆已入睡,多想从前你我于搀着手吟诵诗歌,在狭窄的小路上漫步,临近那清澈流水的情景。
【当待春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轻鲦出水,白鸥矫翼,露湿青皋,麦陇朝雊,斯之不远,倘能从我游乎?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然是中有深趣矣!无忽。因驮黄檗人往,不一。山中人王维白。】
等到了春天,草木蔓延生长,春天的山景更可观赏,轻捷的鲦鱼跃出水面,白色的鸥鸟张开翅膀,晨露打湿了青草地,麦田里雉鸟在清晨呜叫,这些景色离现在不远了,(您)能和我一起游玩吗?如果你天性不是与众不同的话,难道我能把邀请你当作闲事吗?而这当中有很深的旨趣啊!不要忽略。因为有载运黄檗的人出山,托他带给你这封信,不一一详述了。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原文 近腊月下,景气和畅,故山殊可过。
足下方温经,猥不敢相烦,辄便往山中,憩感配寺,与山僧饭讫而去。 北涉玄灞(bà),清月映郭。
夜登华子冈,辋(wǎng)水沦涟,与月上下。寒山远火,明灭林外。
深巷寒犬,吠声如豹。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
此时独坐,僮仆静默,多思曩(nǎng)昔携手赋诗,步仄径,临清流也。 当待春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轻鲦出水,白鸥矫翼,露湿青皋(gāo),麦陇朝雊(gòu),斯之不远,倘能从我游乎?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
然是中有深趣矣!无忽。因驮黄檗(bò)人往,不一,山中人王维白。
[编辑本段]单字解释 〔景气〕气候。 〔饭讫(qì)〕吃完饭。
讫,完。 (玄)黑色,指水深绿发黑。
〔曩昔nǎng xī 〕从前;过去。 〔仄径〕狭窄的小路。
〔矫翼〕张开翅膀。矫,举。
〔是中〕这里。 (殊)很。
(过)拜访,此指参观 (猥)谦词,表示谦卑 (辄)就 (沦涟)水面泛起的波纹 (曩)以往,过去 (鲦)小白条鱼 (皋)水边的地 (雊)野鸡鸣叫 [编辑本段]译文 现在接近十二月末,景色、气候温和舒畅,旧居蓝田山很可以一游。我知道你正在温习经书(准备应试),不敢轻易打扰你,就独自去山中游玩,在感配寺休息,同山僧一起吃过斋饭后才离去。
(归途中)往北渡过灞水,(这时)清朗的月亮已经映照着城郭。在夜间登上华子冈,只见辋wǎng川水在月光的照耀下微波荡漾。
冬天远处的山火在树林间忽明忽暗。还可以听到从深深的小巷里传出像豹子叫似的犬吠声。
晚上村中舂chōng米的声音,与庙宇传来稀疏的钟声相互交错。(此时)僮仆都已入睡,只有我独自静坐,常常回忆起往日,同你在一起的日子,(我们)携手赋诗,在小径间漫步,在清流旁伫立。
等到来年春季,草树蔓延生长,可以看到山色一片新绿,白鲦tiáo浮出水面,白鸥展翅飞翔,水露润湿了河岸,麦田里早晨野鸡鸣叫,这不太远了,您能和我一起游玩吗?如不是你这样天性敏慧、性情高远的人,我哪能用这不打紧的闲事相邀呢?然而,这里可是有着浓厚的情趣啊!不要忽略。托运送黄檗的人顺便带信给你,不能一一尽言。
山中人王维说。 [编辑本段]背景资料 王维五律和五、七绝造诣最高,亦擅其他各体,在唐代诗坛很突出。
其七律或雄浑华丽,或澄净秀雅,为明七子师法。七古形式整饬,气势流荡。
散文清幽隽永,极富诗情画意,如《山中与裴秀才迪书》。王维生前身后均享有盛名,有“天下文宗”、“诗佛”美称。
对后人影响巨大。 [编辑本段]赏析 王维于开元二十年前后曾在辋川隐居 , 他对田园风光、自然山水怀有特殊的情感 , 写了许多诗歌赞美那里的生活和景物 . 在隐居生活中他经常和野 *** 话桑麻 , 同朋友饮酒赋诗 , 与山僧谈经论道 . 在这些人中 , 裴迪是他最好的伴侣 . 早在移居辋川之前 , 他们就一同在终南山隐居过 , 得宋之问蓝田别墅后 , 他们又经常“浮舟往来生 , 弹琴赋诗 , 啸咏终日” . 《辋川集》就是他二人的唱和诗集 , 记录了他们的生活和逸兴雅趣 . 写这封信时 , 裴迪已回家去温习经书准备应试了 , 王维深感寂寞 , 只得独自去游山赏景 . “景气和畅 , 故山殊可过” , 岁末寒冬的山间景致在王维眼中也是很优美动人的 . 故山景气如何和畅 , 他略而不述 , 专讲了饭后归来时所见到的一片晚景:灞水深沉、月照城郭;辋川在月光中涟漪起伏;山上灯火 , 透过树林明灭可见;村巷里的寒犬叫声、夜舂声和山寺里的疏钟声一并传来 . 作者所写的是夜景 , 那河水、城郭、远火 , 都是在月色朦胧中看到的 , 而那犬吠、夜舂和疏钟则是在黑夜里听到的 , 作者通过所见所闻 , 来写那寒夜的景物特色 , 这样就更切实、逼真 . 下面写他归家后的境遇和感触 . 当僮仆静默时 , 他却思绪不宁 , 感到十分孤独了!他不禁想到往日与裴迪一起走过仄径去寻幽访胜 , 对着清流赋诗论文的快乐 . 这一段所写是一天中游山的经历和感受 , 但从“猥不敢相烦”到“多思曩昔”却是写对裴迪的思念 , 这是信的本旨 , 目的是引起对方来同游故山的兴趣 . 下面便是正式的邀请了 , 王维希望裴迪来年春天能够前来 . 他用想像中的大好春光召唤对方 , “草木蔓发”以下六个四字句 , 凝练地描绘出了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色 . 白鲦轻快地在水中游动 , 白鸥展开那矫健的翅膀掠空飞翔 , 野雉在麦陇中鸣叫 , 草木染绿了春山 , 露水滋润了堤岸 . 这一切与前面岁末景色的淡雅清冷恰成鲜明的对照 . 作者不但在寒冬夜色中保留着浓厚的游兴 , 还能敏锐地预感到春天不久就要降临 , 他已开始品味到未来的深趣 , 这说明山中人王维正是那种“天机清妙者” , 即对自然风光有浓厚的兴趣 , 对佳山丽水具有极强领悟能力的人 . 他既能发现岁末寒冬之夜朦胧可见、清晰可闻的景物 , 又能凭自己的经验想像出来年春光的优美动人 . 人们说王维“诗中有画” , 其实王维文中也是有画的 .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虽然是一封书信 , 但可以说它也是作者以诗人的语言、画家的构思写成的一篇优美的写景记游散文 , 一首赞美自然风光和表述友情的抒情诗 . 王维与裴迪(陈铁民) 裴迪是同王维来往最多的盛唐山水田园。
《跋范文正公帖》
轼自省事,便欲一见范文正公,而终不可得。览其遗迹,至于泫然。人之云亡,邦国殄瘁,可不哀哉!元丰八年九月一日。
柳子厚墓志铭
子厚,讳宗元。七世祖庆,为拓跋魏侍中,封济阴公。曾伯祖奭,为唐宰相,与褚遂良、韩瑗俱得罪武后,死高宗朝。皇考讳镇,以事母弃太常博士,求为县令江南;其后以不能媚权贵,失御史;权贵人死,乃复拜侍御史;号为刚直,所与游皆当世名人。
子厚少精敏,无不通达。逮其父时,虽少年,已自成人,能取进士第,崭然见头角,众谓柳氏有子矣。其后以博学宏诃授集贤殿正字。俊杰廉悍,议论证据今古,出入经史百子,踔厉风发,率常屈其座人,名声大振,一时皆慕与之交。诸公要人,争欲令出我门下,交口荐誉之。
贞元十九年,由蓝田尉拜监察御史。顺宗即位,拜礼部员外郎。遇用事者得罪,例出为刺史。未至,又例贬州司马。居闲益自刻苦,务记览,为词章,泛滥停蓄,为深博无涯涣,而自肆于山水间。元和中,尝例召至京师,又偕出为刺史,而子厚得柳州。既至,叹日:“是岂不足为政邪?”因其土俗,为设教禁,州人顺赖。其俗以男女质钱,约不时赎,子本相侔,则没为奴婢。子厚与设方计,悉令赎归。其尤贫力不能者,令书其佣,足相当,则使归其质。观察使下其法于他州,比一岁,免而归者且千人。衡、湘以南为进士者,皆以子厚为师。其经承子厚口讲指画为文词者,悉有法度可观。
山中与裴秀才书迪
近腊月下,景气和畅,故山殊可过。足下方温经,猥不敢相烦,辄便往山中,憩感配寺,与山僧饭讫而去。
北涉玄灞,清月映郭。夜登华子冈,辋水沦涟,与月上下。寒山远火,明灭林外。深巷寒犬,吠声如豹。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此时独坐,僮仆静默,多思曩昔,携手赋诗,步仄径,临清流也。
当待春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轻鲦出水,白鸥矫翼,露湿青皋,麦陇朝雊,斯之不远,倘能从我游乎?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然是中有深趣矣!无忽。因驮黄檗人往,不一。山中人王维白
阅读古诗词莫忘知人论世上午《相见欢》一课,自觉上得很不成功,老师尽管引经据典,旁征博引,东拉西扯,用心良苦,奈何学生就是呆呆得不受你的的驱使,原因何在。从事后授课老师的介绍,她是想通过大量的课外诗句,让学生由此及彼,融会贯通,同时让学生懂得了积累的重要性。但为什么效果不好了,我想是因为老师忘记了欣赏古代诗歌最重要的一种途径,那就是知人论世。“知人论世”是中国古代文论的一种观念,是评论文学作品的一种原则。语出《孟子?万章下》:“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尚”同上,尚友就是上友。上友是以古人为朋友。文学创作有时需要借鉴古人。对古人的作品进行批评和鉴赏,更需要了解古人。人是不能离开时代而生活的。这就还需要了解他的时代。掌握“知人论世”的原则,有助于理解古代文学作品。例如唐朝诗人朱庆馀的《闺意献张水部》:“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通过诗歌题目和内容我们可以判断出来诗歌内容决不像字面所表现出来的那么简单,但是只有和当时的时代联系起来才能正确深入的了解这首诗。唐代的科举考试,并非密封卷。主考官除了要审阅考生的卷子外,还要考虑此人在社会上的名气、品行及地位,更重要的是,还要看有无达官贵人推荐。因此,唐时的士人应试前,往往用自己的诗文“干谒”朝中有名望的人,希望得到赏识,在社会上代为宣扬,一旦成名,登第就有把握。《闺意献张水部》一诗,即是一首典型的干谒诗。这首诗歌的外在含义和真实意图之间并无实质性联系,但诗人却巧妙用笔,通过新颖的比喻,委婉含蓄地把二者统一在一起,“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欧阳修语)”,使人读后叹为观止,为诗人的笔力所折服。举子们的命运操纵在主考官的手中,能否金榜题名,取决于自己的应试文章是否适合主考官的口味。朱庆馀虚心地向张籍询问,其临深履薄之心由此可见一斑。诗中写新娘的郑重其事和忧虑紧张,正是用以表达诗人对前程的急切关注。了解到唐朝这一特点之后,进而也就可以理解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了。一位作家选择什么样的题材,表现什么思想,抒发什么感情,这一切均由他的人生观和生活经历决定的,又与他所处的时代密切相关。因此,我们在鉴赏诗歌时,首先要明晓作者的生平、思想,了解当时的创作背景。下面就“知人论世”在诗歌鉴赏中的作用简单的谈几个方面:(一)“知人论世”有助于了解诗歌传达的感情。诗人的人生经历,性格特点以及他所遭遇的时代,都会在他的诗歌中刻下深深的烙印。爱国忧民的杜甫可以写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雄浑悲慨,内向温婉的李清照就有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的绵密悱恻。曹操横槊赋诗,《观沧海》慷慨悲凉;曹丕志得意满,《燕歌行》志深笔长;曹植少年才俊,《白马篇》英逸豪迈。同为盛唐山水田园派诗人,王维追求隐逸,诗中有画;孟浩然追求入世,语淡而意长。我们循着这一印迹,就可以更加清楚的了解诗人诗歌中所表达出来的感情。如杜甫《江南逢李龟年》“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值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和王维《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两首绝句,如了解背景材料:“(安史之乱中)唐明皇幸岷山,百官皆窜辱,积尸满中原,士族随车驾也。……李龟年奔迫江潭,杜甫以诗赠之曰:‘岐王宅里寻常见……’龟年曾于湘中采访使筵上唱:‘红豆生南国……’又‘清风明月苦相思……’,此词皆王右丞所制,至今梨园唱焉。歌阕,合座莫不望行幸而惨然。”,我们就能了解杜甫创作此诗的时代和原由,以及李龟年唱“红豆”的深意。从而也就能准确解读“落花时节”的寓意:诗人是在晚春与李龟年相逢,交代了具体的时令,并且古人对于晚春往往具有惜春、伤春情怀的感情,所以晚春的落花正是象征二人漂泊无依、由荣而衰的身世命运,而当时正值大唐在安史之乱后,社会现状由盛而衰,“落花时节”便又包含了国家衰变之意。表达了诗人深重的故国之思、家国之痛。(二)“知人论世”有助于理解诗歌表现的意境。诗人通过意象世界寄寓情感,让读者在想象中去感知,去玩味。或者咏物,或者写景,或者描摹人物情态,或者刻画生活场景,不一而足。诗歌中的意境是运用意象,在主客体交融、物我两忘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超现实的境界。作者的感情和人生经历往往渗透在作品的意境中。正所谓“诗言志”。至于“言”何“志”,那就有必要对作者的生平及生活的背景有所了解,才可能探知。如王维的《过香积寺》,“不知香积寺, 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声咽危石, 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 安禅制毒龙。”问题是: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王维是学生比较熟悉的一个诗人,他的诗歌“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王维潜心向佛,禅宗强调“对境无心”、“无住为本”。也就是对一切境遇不生忧喜悲乐之情,不尘不染,心念不起。王维以禅宗的态度来对待人世社会的一切,使自己有一种恬静的心境,这对他的诗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诗人特别爱描写那清寂空灵的山水田园,刻划恬静安宁的心境。这首诗,就是以他沉湎于佛学的恬静心境,描绘出山林古寺的幽邃环境,从而造成一种清高幽僻的意境。又如《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这是《辋川集》中的一首山水名作。全诗给人以“清幽绝俗”感觉,这正和禅宗的“识心见性、自成佛道,无念为宗”的思想相吻合。又如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要求概括这首诗的意境。答案是“意境雄阔,苍凉悲壮”。这种意境也几乎是当时所有边塞诗的特点。 盛唐时期的开元、天宝年间,于其时边境战争对国人的深刻影响,开元、天宝时期边境战争十分频繁,尤其是开元中期到安史之乱的这近30年间,边境线上没有一年不发生武装冲突,有时候经常是数条战线同时作战。这些情况对边塞诗的创作产生了很大影响。边塞诗的创作盛极一时,很多诗人具有边塞生活的亲身经历,由于胡地特殊的人情风土,诗人们常用粗犷的笔触、厚重的色调描绘出苍茫雄浑的边塞风情来作为背景。比如我们熟悉的岑参的“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诗人们希望到边塞去建功立业,不仅对诗歌的意境有影响,还直接影响到诗歌的感情。(三)“知人论世”有助于更深层次分析诗歌塑造的形象。形象性是诗歌的主要特征之一。诗人在创作时总是通过种种手法,把自己的意念、感情和客观物象融合在一起,组成栩栩如生的形象,表达一定的思想。一般说来,古代诗歌中的形象包括客体形象和主体形象。所谓客体形象就是指作者在诗中刻意描绘的物象,如优美的景物、发人深省的古迹、耐人寻味的事物等,也就是给作者留下深深印象或激起作者深深思考或情感的客体;主体形象是指蕴藏在客体形象之下的带有作者浓郁的主观色彩的自我形象。如杜荀鹤的《山中寡妇》“夫因兵死守蓬茅,麻苎衣衫鬓发焦。桑柘废来犹纳税,田园荒后尚征苗。时挑野菜和根煮,旋斫生柴带叶烧。任是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征徭。”这首诗中生动的刻画出了一个被战乱夺走丈夫,生活困苦,显得苍老枯槁的妇女形象。这个妇女形象的刻画和当时的时代背景有着深刻的联系。唐朝末年,朝廷上下,军阀之间,连年征战,造成“四海十年人杀尽”(《哭贝韬》),“山中鸟雀共民愁”(《山中对雪》)的悲惨局面,给人民带来极大的灾难。“时挑野菜和根煮,旋斫生柴带叶烧”这个寡妇的生活极其悲惨,即使是这样,统治阶级仍然没有放过她,即使躲到深山里去,也逃避不了征徭,统治阶级的各种赋税就象一张大网,人民根本无法逃避,这种残酷把已经处在水深火热中的人民推向了更大的深渊。杜荀鹤“山中寡妇”的形象把统治阶级吃人的本质揭示得淋漓尽致,渲染了一种浓郁的悲剧氛围,使读者对当时的人民同情之至,对统治者产生巨大的不满。由此可见,“知人论世”在诗歌鉴赏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而上午的这位教师过于注重诗歌的语言,表达技巧等方面,把“知人论世”放到了一个很轻的地位上,所以学生难以理解深切理解李后主的感情,也就不足为奇了。诗歌是最本原而且最本真的艺术,它铭刻着人类的理性与情感,睿智与思索,想象与呐喊,坎坷与坦途。或雄奇壮观,或哀恸欲绝,或蕴籍风流,或刚烈勇猛,或冲淡平和,或绚丽多姿,或愉悦兴奋,或柔情万种,或睿智明达,或质朴无华,或含蓄婉转……战争风云,政治兴衰,人际遇合,离情别愁,山川风物,民俗演进等等,也一一奔涌眼底。这是一个真正的海洋,但又不止于海洋般空间的博大,还兼有时间的悠远和想象的无穷。愿我们能够把握正确的方法去真正了解它。知人论世 : 解读古诗词的起点(浙江省嵊州市教研室 徐 放 312400)在我国古代诗词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多为诗人自我形象,或间接地、或多或少地带有诗人的影子。《孟子·万章下》中说:“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可见,解读诗歌时如果能够了解诗人的生平经历和作品写作的时代背景,就能站在诗人的立场上,与诗人为友,体验诗人的思想感情,准确地把握诗人的写作意图和思想内涵。因此,我们在中学古典诗词的教学过程中,应将知人论世作为解读古诗词的起点,以引导学生准确领悟和把握诗情诗境。一、了解诗人的生活环境。《过故人庄》是孟浩然隐居襄阳鹿门山时所写的一首田园诗。这首诗题材普通,叙事写景朴实,语言平淡,然而,“淡极始知花更艳”。我们读这首诗时,可以感受其内在的韵味,即情趣盎然的田园风光,简约朴实的田家生活,坦率纯真的主客情谊,以及洋溢其间的诗人因政治失意而一时忘情在农事,忘怀于世事,陶醉于田园的愉悦之情。但如果我们能了解当时襄阳的自然景观和人文环境,那么对此诗的领会便会更亲切更深入。张祜曾有过“襄阳属浩然”之句,因为孟浩然大半辈子岁月在襄阳度过,大多数诗章是在这地方、因这地方、为这地方而写的。没有第二个襄阳人比孟浩然更忠于襄阳,更爱襄阳的。他晚年漫游南北,看过很多名胜,到头还是“山水观形胜,襄阳美会稽”。了解了这一层,我们才可以认识孟浩然其人其诗,也才可以真正领会到《过故人庄》一诗中诗人确实是在田园中找到了人生的乐趣,因而在尽情歌唱美丽的田园风光和淳朴的田家生活的同时,把自己热爱田园生活、珍惜人间友谊、追求理想中的社会美的真实感情渗透到字里行间,并把忘怀名利的超旷怡悦之情蕴藏其中。所以我们读此诗后会感到兴会自然,情味隽永,亲切感人,并获得历久难忘的印象。二、了解诗人的生平经历。对诗人生平经历的了解,往往能使读者体味其诗作的味外之味。读杜诗时,应了解杜甫生活在唐朝由强盛逐渐走向衰败的时期,诗人陷身安禄山叛军铁蹄践踏下的长安,目睹了叛军的种种倒行逆施,经受了国破家散的痛苦,因此才有了他“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深重叹息,才有了“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忧愤感慨。读苏词时,应知道苏东坡平生经历的命运打击与政治风浪,及其乐观坚韧的禀性,所受禅宗思想的影响,这样才能充分玩味他经常表现在诗词中的那一分性情与学养,才能领会得他“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的旷达和“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洒脱,也才能真正懂得他“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诚挚祝愿和“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报国情志。读孟郊的《游子吟》,则可以向学生介绍:孟郊一生穷愁潦倒,直到五十岁才得到溧阳县尉的卑微职位,当作者年过半百、终于将一直默默支持自己的老母亲接到溧阳,百感交集,挥笔写下此诗。这样,学生将更易理解“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一千古传诵的诗句背后,作者为自己无法报答母亲深恩的深深自责。三、了解诗人的品性修养。读诗时,如知诗人之性情,乃至知道其生平交游,有时便能达到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效果,体会到诸多别趣。如李白《赠汪伦》诗,活脱脱画出了两个不拘俗套的人,这就需熟知李白,还应知道与此诗直接相关的汪伦其人。汪伦书信相邀:“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李白欣然而至,他才说:“桃花者,潭水名也,并无桃花;万家者,店主人姓万也,并无万家酒店。”李白大笑,住了好几天。故事反映李白与汪伦的性格与交情,诗中未说不必说的饯别场面,不辞而别的李白落落大方,不讲客套,踏歌欢送的汪伦既热情又不流于伤感。“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短短十四字,写出了两个乐天派,一对忘形交。如果对诗人精神品格有一个大的把握,则有利于读者在解读诗歌时由此及彼生发联想感悟诗情和诗理。比如,陆游少有报国之志,早年参加考试被荐送第一,但为秦桧所嫉,一年后殿试便被黜落了;以后又因“力说张浚用兵”北伐,随北伐的失利而被罢官乡里;48岁助宣抚使王炎赴前线,结果不到一年随着王炎的调走,又无法施展自己的抱负。此后,宦海浮沉,屡遭排挤打击,人生道路十分坎坷,但诗人坚强的斗志始终如一,深沉的爱国思想至死不衰。“数篇零落从军作,一寸凄凉报国心”,在他浩瀚的九千三百多首诗词中,闪射着爱国主义的夺目光辉。所以,我们从他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看到60岁的陆游独居孤村但心怀壮志,不得志尚不自哀,以至积思成梦,“夜阑卧听风雨声,铁马冰河入梦来”;从他的《示儿》中看到85岁的陆游临终时写下“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谆谆教诲子孙不忘北定中原的大事。如果再读到他的《卜算子·咏梅》,联系他一生的政治遭遇和矢志不渝的高风亮节,则从“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两句可见,词里所写的梅花,正是诗人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和高洁品格的化身。四、了解诗人的创作背景。读诗时还应在更广泛的意义上了解诗人创作的背景,包括当时的时代氛围、社会习俗甚至写作的缘起。在学习唐代边塞诗的时候,不妨向学生介绍一下“大唐盛世”的时代氛围。随着经济日兴,舟车便捷,文人士子游学登临甚众,因而视野更开阔,胸襟更博大。于是不少文人崇尚军功,或投笔从戎,或置身幕府,由此出现了大量的边战争题材的作品,并从中表现出这些文人学子建功立业的愿望。于是我们不难理解杨炯《从军行》中“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的意气风发,也就好懂王之涣《凉州词》里“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的奔放豪壮的感情及视死如归的勇气了。读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则须了解古代习俗。重阳节这天人们要举家外出登高,佩带茱萸,饮菊花酒,以此消灾避疫。“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是诗人设想兄弟们这天在家乡登高,把茱萸一一分插在亲人身上,却因发觉在场的少了我一人而感到惆怅。此为从对方着笔,说自己对远方亲人的思念。读孟郊的《登科后》,又须知唐代科考制度。在秋季举行进士科考试,于下年春天发榜,新进士有雁塔题名、宴集曲江之殊荣。此时牡丹正开,据赵嘏诗说新进士“满怀春色向人动,遮路乱花迎马红”。故“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两句不是无端夸口。如果再了解了孟郊有两度下第的历史,则于诗中狂喜的心情,更能会心。读有些诗,还须了解该诗的写作缘起。如唐代朱庆余的《闺意》(原题《近试上张水部》):“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这首诗写闺情,极富生活气息,诗中新嫁娘婚后第一次拜见公婆前的忐忑不安的心理,被描绘得惟妙惟肖,其人呼之欲出。然原题暗示了作此诗之本事——这是一首科举考试前的投献之作。“洞房昨夜停红烛”,喜举进士也;“待晓堂前拜舅姑”,将见主考大人也;“妆罢低声问夫婿”,以所作诗文请教于名流也;“画眉深浅入时无”,能否获主司之赏识也。如果再参读张水部(张籍)的答词:“越女新装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齐纨未是人间贵,一掏菱歌敌万金。”将会更觉妙趣横生。五、了解诗人的其他作品。学诗须知人,须尽量顾及作者全人。除了教材中所出现的作品和相关资料,还要了解作者其余的作品,以做到相互印证、比较和补充,否则易以偏概全,不可能达到真知。若论诗歌风格,我们看到李白之飘逸,杜甫之沉郁,白居易之晓畅,李清照之婉约,但同时也应有完整的观念,才不致于对诗人有片面的理解。以杜诗而言,那些描叙兵戈离乱,表现忧国忧民,风格沉郁顿挫的“诗史”式作品,固然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却也不乏抒发奋发向上的豪情壮志之诗,如《望岳》,也不乏怜爱儿女、充满人情味的篇章,如那含情脉脉、稍涉香艳的《月夜》,忽略这些就不足以知杜甫。又如学陶渊明诗,若光从教材所选的《饮酒》(结庐在人境)和《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来看诗人,他真是酒徒?他见山爱菊,浑身静穆,他完全是个隐者?其实他本是关心政治、有强烈是非观、好恶分明的人。他也有金刚怒目式的作品,《咏荆轲》一诗就以极大的热情歌咏荆轲刺秦王的壮举,在对奇功不建的惋惜中,将自己对黑暗政治的愤慨之情,赫然托出,写得笔墨淋漓,慷慨悲壮。朱熹曾评论说:“陶渊明诗,人皆说是平淡,据某看他自豪放,但豪放得来不觉耳。其露出本相者,是《咏荆轲》一篇。”此外,陶渊明也是好几个孩子的慈祥的父亲,《责子诗》中说“阿舒已二八,懒惰故无匹。阿宣行志学,而不爱文艺。雍端年十三,不识六与七。通子垂九龄,但觅梨与栗。”虽然诗题名为责子,其实反映的是亲子之情,是感到五个儿子与自己的期望相差较远时的一种拳拳爱心。陶渊明甚至还是一个毫不乏味的情人呢,他在《闲情赋》一诗中描写了一位作者日夜悬想的绝色佳人,幻想与她日夜相处,形影不离,甚至变成各种器物,附着在这美人身上,表现了他对爱情的热烈追求。
87 浏览 3 回答
228 浏览 3 回答
280 浏览 3 回答
124 浏览 2 回答
358 浏览 2 回答
141 浏览 2 回答
271 浏览 4 回答
194 浏览 2 回答
253 浏览 2 回答
87 浏览 3 回答
302 浏览 3 回答
298 浏览 4 回答
141 浏览 4 回答
307 浏览 3 回答
221 浏览 3 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