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路基路面施工问题分析与解决措施
【论文关键词】公路路基路面施工措施
【论文摘要】分析了公路路基路面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系列应采取的相关对策。 近年来,我国公路工程正在蓬勃发展,但路基路面施工中却存在着很多常见的问题,具有极大的危害性和一定的顽固性。因此,加强其研究并对其相关问题提出相关对策,已是摆在交通建设部门面前的一个重要的任务,本文通过对我年来公路施工经验的总结,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1.路基病害因素分析 1.1.设计 (1)路基结构层的材料弹性模量不协调引起的病害。(2)路线通过湿陷性黄土地区,地基没有做妥善处理,地表设施不完善,形成局部积水。(3)路堤原地面下较深层存在流动软卧层等。(4)路基挡土墙埋置深度的模糊设计导致路基病害。 1.2施工 首先是在路基填筑前未对基底进行处理。其次是路基填料应选择含水量适当,容易压实的土质,如果彩和粉质土或含水量过高的黏土等填料,均不易压实,也会导致路奉产生病害。填土速度过快,对控制路基填土的临界高度重要性认识不足,在接近路基填土的监界高主时没有加强路基沉降观测,导致软土地基强度接近临界状态,路基出现承载力不足,导致基层失稳,出现病害或纵向开裂。 1.3地质资料 不良的地质和水文条件,会导致基层失稳,当公路通过不良药质条件和较大自然灾害地区,均可能导致路基的大规模毁坏,实践表明,路基边坡的不稳定很大程度上是挡土墙的破坏引起的,其主要的原因是由于沿线地质资料的缺乏,由此产生路基稳定性的严重破坏。 2.地基病害的治理 在沿线没有地质资料,只能凭借经验与判断力来确定某一桩号的土石方比例分配,这样就会因为主观的错误判断而导致设计上的错误,因此,由于挡墙埋置深度的模糊性设计,为路基埋下不稳定的隐患,为确保路基稳定,所以首先要求增加沿线的地质资料。 2.1提高施工管理 施工管理中,技术管理是关键,路基病害技术管理上常见的有两个方面(1)高填方路堤及路堑技术处理。(2)软土路基处理,在软土地基处理施工和路基工程的施工中必须采取适当的技术措施。 2.2路基病害的几种常用治理方法 路基的施工质量,是整个路线工程的关键,也是路基路面工程能否经受住时间,车辆运行荷载,雨季,冬季的考验的关键,要做好路基工程,必须扎扎实实地进行路基的填筑,尤其对原地面的处理和坡面基地的处理。 2.3路填填料 路堤填料一般应采用砂砾及塑性指数和含水量符合规范的土,不使用淤泥,沼泽土,冻土,有机土,含草皮土,生活垃圾及含腐殖质的土,液限大于50塑性指数大于26的土,一般不宜作为路基填土。 2.4填土路基压实 路基施工时,应严格按现行《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要求进行,并应通过试验路段来确定不同机上压实不同填料的最佳含水量,适宜的松铺厚度和相应的碾压遍数,最佳的机械配套和施工组织,还要由一定素质的施工队伍来具体施工。 2.5特殊地基处理 软土地基具有极大的破坏性,但从广义上讲,只要外在荷载在土基上有可能出现有害的过大变形和强度不够等问题时,我们都应该视为软基而认真对待,并进行必要的处理,一般按处理的部位可分为地苦处理和路堤处理。 2.6完善排水设施 为了保持路基能经常处于干燥,坚固和稳定状态,必半对影响路基稳定的面水予以拦截,并排除到路基范围之外,防止浸流,聚积和下渗。同时,对于影响路基稳定的地下水,应予以断,疏干,降低水位,并引导到路基范围以外,使全线的沟渠,管道,桥涵构成完整的.排水体系。 2.7预防措施 另外,路基病害预防措施也是一项提前治理的处理方法。在路基填筑前做好预防措施对维护路基病害也是一项重要的防治对策。在路基填筑前应对基底进行彻底的清理,挖除杂草根,树根,清除基底表面的有机土,种植上和垃圾土等,对耕地和土质松软的基底应进行压实处理,以达到对各等级道路要求的压实度,确保路基安全使用。 3.路面不平 出现路面不平的主要原因有基层平整度控制不严,甚至出现波浪式起伏。路面施工控制不力,摊铺机及压路机的操作人员水平较低,基准线或滑靴失控。从目前路面施工情况看,滑靴已基本取代基准线但仍有其局限性,因此,施工时应从路基开始,层层严格控制高程和平整度。并在保证压实度的基础上,合理控制路面面层微观构造和外观构造平整度。 4.桥梁伸缩缝和桥头跳车 由于桥头填土的沉降与桥台沉降有差异,以及伸缩缝,桥头搭板做得不好,在桥台处形成台阶,影响行车的舒适和安全,并对桥梁产生很大的冲击力,在施工过程中应注意(1)桥台后背填土应选用透水和压实性能好的回填材料,以达到最好的压实度,减少路堤填土的沉降量。(2)对于桩柱式桥台,应先填方,待填方充分沉降后,再修建桩柱式桥台从而减少结构物与填土的沉降差。(3)选用性能好的伸缩缝,并精心施工,以保证桥面伸缩处的平整完好。(4)采用有效措施尽量减少格面铺装层的裂缝。(5)做好桥头搭板或用土工路栅等新技术进行过渡。 5.沥青路面早期破损 早期破坏原因主要有路面工程片面追求平整度,而忽视压实度,要求材料到场及终压温度偏低,甚至在低温情况下过度碾压,材料配合比不当,基质沥青未达标,路面基层甚至路床,基底承载力不中,弯沉值过大,另外,由于路面基层材料的收缩而造成沥青路面的反射裂缝,也会引起早期破损,预防措施有(1)不要片面追求个别指标不合理的高水平,要全面考虑基层,面层的综合强度,舒适性,安全性耐久性。(2)在沥青混合料摊铺碾压中,严把沥青混合料进场摊铺的质量关,严格控制摊铺和初压。终压的沥青混合料温度,严格按碾压操作规程施工,防止横向裂缝的产生。(3)严格按照《沥青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做好纵横向接缝。(4)控制沥青混合料所用沥青的延度,或采用改性沥青,拌制沥青混合料时,防止加热过度,避免沥青混合料“烧焦”。(5)在特殊潮湿,寒冷,高温地区要使用新型沥青混合料。 6.高填土下沉 下沉主要原因有:一方面在于施工因素,如压实控制不好,分层过厚,冬季施工措施不当等。另一方面在于材料因素,如最大干容重及最佳含水量有误,材料压缩系数过大,采用高塑性指数的豁性土等。针对具体情况应采取相应的措施(1)按路面平等线分层控制填土标高。按试验路路基填土厚度来控制规模施工时的填土存度。(2)在新旧填土的衔接处,严格控制填土接茬台阶的最小长度,以避免接茬超厚,压实不足。(3)防止偏夯或夯实不足,严禁超存填土。(4)在机械难于压实的地方,用适当的小型机具进行补充夯实。(5)冬季施工时应使土在未受冻的情况下回填压实,避免填土压实密度严重不均匀而造成土体下沉。(6)回填几种土时,不能仅用某一种土的击实试验得出的密度标准作为所有填土的压实度标准,而应按填土的不同类别,做相应土的若干组击实验,取值应符合相应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