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生平: 巴金1904年11月25日出生在四川成都正通顺街,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无党派。1921年考入成都外语专门学校。1923年到上海,后到南京,在东南大学附中学习 ,1925年毕业。1927年旅居法国。1928年回国,曾任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平明出版社总编辑,《文学季刊》编委。1934年到日本。1935年回国,在上海任文化生活出版社总编辑,出版“文化生活丛刊”、“文学丛刊”、“文学小丛刊”。1936年与靳以创办《文学月刊》。抗日战争时期,与茅盾创办《烽火》,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 1950年后,历任上海市文联副主席、主席,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委员,华东军政委员会文化教育委员会委员,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代主席、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上海分会主席,上海市政协副主席,《文艺月报》、《收获》、《上海文学》主编,茅盾文学奖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文学基金会会长,中国田汉基金会名誉理事长,1983年、1988年当选为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副主席。1993年3月当选为第八届全国政协副主席。1996年12月当选为中国作家协会第五届委员会主席。1998年3月当选为第九届全国政协副主席。2001年12月当选为中国作家协会第六届委员会主席。2003年3月,当选为第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是一至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 巴金(1904.11.25 - 2005.10.17)原名李尧棠,祖籍浙江嘉兴,生于四川成都一个官宦家庭。自幼在家延师读书。五四运动中接受民主主义和无政府主义思潮。1920年至1923年在成都外语专门学校攻读英语,参加进步刊物《半月》的工作,参与组织“均社”,进行反封建的宣传活动。1922年在《时事新报·文学旬刊》发表《被虐者的哭声》等新诗。1923年赴上海,不久到南京东南大学附中读书,1925年夏毕业后,经常发表论文和译文,宣传无政府主义。1927年赴法国,翌年在巴黎完成第一部中篇小说《灭亡》,1929年在《小说月报》发表后引起强烈反响。1928年冬回国,居上海,数年之间,著作颇多。主要作品有《死去的太阳》、《新生》、《砂丁》、《萌芽》和著名的“爱情三部曲”《雾》、《雨》、《电》。1931年在《时报》上连载著名的长篇小说“激流三部曲”之一《家》,是作者的代表作,也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最卓越的作品之一。1934年在北京任《文学季刊》编委。同年秋天东渡日本。次年回国,在上海任文化生活出版社总编辑,出版“文学丛刊”、“文化生活丛刊”、“文学小丛刊”。1936年与靳以创办《文季月刊》,同年与鲁迅等人先后联名发表《中国文艺工作者宣言》和《文艺界同人为团结御侮与言论自由宣言》。抗日战争期间辗转于上海、广州、桂林、重庆,曾任《呐喊》周刊(后改名《烽火》)发行人、主编,担任历届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的理事。1938年和1940年分别出版了长篇小说《春》和《秋》,完成了“激流三部曲”。1940年至1945年写作了“抗战三部曲”《火》。抗战后期创作了中篇小说《憩园》和《第四病室》。1946年完成长篇小说《寒夜》。短篇小说以《神》、《鬼》为著名。抗战胜利后主要从事翻译、编辑和出版工作。1949年出席第一次全国文代会,当选文联常委。1950年担任上海市文联副主席。曾两次赴朝鲜前线访问,辑有《生活在英雄们中间》、《保卫和平的人们》两本散文通讯集。1960年当选中国文联副主席和中国作协副主席。“文革”中,遭到了残酷的迫害。1978年起,在香港《大公报》连载散文《随想录》。由他倡议,1985年建立了中国现代文学馆。他的著作被译为多种文字。1982年至1985年相继获得意大利但丁国际荣誉奖、法国荣誉勋章和香港中文大学荣誉文学博士、美国文学艺术研究院名誉院士称号。任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全国文联副主席。
鲁迅的创作: 《人之历史》(1907年在日本期间发表第一篇论文) 《域外小说集》(1909年,与周作人合译) 《古小说钩沉》(理论专著,1919,辑录唐代以前的小说) 《中国小说史略》,1923、1924,北京新潮社出版 《怀旧》(1911,最早的作品,以辛亥革命为背景的文言小说) (1)3部小说集:两部现实题材作品集《呐喊》、《彷徨》,一部历史题材作品集《故事新编》。 A、《呐喊》1923年出版,共14篇: 《狂人日记》,作于1918年《新青年》,狂人,“看 / 被看”,也是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用现代体式创作的白话小说。在五四运动前创作的三篇小说之一。 《孔乙己》1919,孔乙己,“看 / 被看”,在五四运动前创作的三篇小说之一。 《药》1919,“看 / 被看”,在五四运动前创作的三篇小说之一。 《明天》单四嫂子,“看 / 被看” 《一件小事》1919,“我”与车夫 《头发的故事》“看 / 被看” 《风波》1920,七斤 《故乡》1921,闰土 《阿Q正传》1921、12,连载于《晨报副刊》阿Q,“看 / 被看” 《端午节》 《白光》知识分子形象陈士成 《兔和猫》 《鸭的喜剧》 《社戏》1922年。 B.《彷徨》1926年出版,共11篇。 《祝福》1924年,祥林嫂,“看 / 被看”。 《在酒楼上》(吕纬甫)1924年, 《幸福的家庭》 《肥皂》四铭 《长明灯》“看 / 被看” 《示众》“看 / 被看” 《高老夫子》高尔础 《孤独者》(魏连殳)1925年, 《伤逝》1925年,涓生、子君,鲁迅惟一的一篇以青年爱情生活为题材的小说。 《弟兄》 《离婚》1925年《语丝》,爱姑,也是鲁迅最后一篇以现实生活为题材的小说。 C.《故事新编》1936年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共8篇: 《序言》 《补天》原名《不周山》。 《奔月》 《理水》“看 / 被看” 《采薇》1935、12,“看 / 被看” 《铸剑》1927,原名《眉间尺》,“看 / 被看” 《出关》 《非攻》 《起死》1935、12, 《怀旧》作品中的人物名叫"晏之敖者",而"晏之敖"正是鲁迅的一个笔名。 (2)3部散文集:《野草》、《朝花夕拾》、《两地书》。 A、《野草》:抒情散文诗集,共23篇。另有一组散文诗《自言自语》(1919,共7篇)发表于1919年,开“独语体”散文开河。 《风筝》1925 《影的告别》 《过客》 《这样的战士》 《复仇》 《求乞者》 《死后》 《雪》 《秋夜》 《腊叶》 《颓败线的颤动》 《一觉》 《好的故事》 B、《朝花夕拾》:叙事回忆散文集,共10篇,1928年出版。1926年最初在《莽原》周刊上发表时题为《旧事重提》,创“闲话风”散文的传统。 《从百草园道三味书屋》1926.9 《藤野先生》1926.10 《阿长和<山海经>》 《范爱农》 《无常》 《二十四孝图》 《五猖会》 《狗·猫·鼠》 C、《两地书》书信集,1933年上海青光书局出版,与许广平先生的通信。 (3)16部杂文集。 《热风》1925,北京北新书局,包括《随感录》 《华盖集》1926,北京北新书局 《坟》1927,未名社出版,包括: 《文化偏至论》(1908年,《河南》月刊,理论专著) 《摩罗诗力说》(1908年,《河南》月刊,理论专著) 《我之节烈观》(1918,《新青年》) 《我们现在怎样作父亲》(1919,《新青年》) 《春末闲谈》(1925,《莽原》) 《灯下漫笔》(1925,《莽原》) 《论睁了眼看》(1925,《语丝》) 《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1926,《莽原》) 《华盖集续编》1927,北京北新书局,包括: 《一点比喻》(1926,《莽原》) 《记念刘和珍君》(1926,《语丝》) 《而已集》1928,上海北新书局,包括: 《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1927) 《略论中国人的脸》(1927,《莽原》) 《三闲集》1932,上海北新书局 《二心集》1932,上海青光书局,包括: 《“硬译”与“文学的阶级性”》(1930,《萌芽》) 《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1930,《萌芽》) 《“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1930,《萌芽》) 《“友邦惊诧”论》(1931,《十字街头》) 《伪自由书》1933,北新书局化名青光书局出版,包括: 《现代史》(1933,《申报·自由谈》) 《文章与题目》(1933,《申报·自由谈》) 《二丑艺术》(1933,《申报·自由谈》) 《南腔北调集》1934,上海同文书店,原联华书局出版,包括: 《为了忘却的记念》(1933,《现代》) 《准风月谈》1934, 《集外集》1935,上海群众图书公司 《花边文学》1936,上海联华书局 《且介亭杂文》1937,包括: 《病后杂谈》(1935,《文学》) 《弄堂生意古今谈》(1935,《漫画生活》) 《阿金》(1936,《海燕》) 《且介亭杂文二集》1937 《且介亭杂文末编》1937,包括: 《死》(1936,《中流》) 《半夏小集》(1936,《作家》) 《女吊》(1936,《作家》) 《集外集拾遗》 未成稿:《因太炎先生而想起的二三事》 参考资料: 回答者:五蕴六尘 - 状元 十四级 12-10 12:59鲁迅文集作品目录 ·朝花夕拾 ·故事新编 ·彷徨 ·呐喊 ·野草 · 杂文集 ·而已集 ·二心集 ·坟 ·花边文学 ·华盖集 ·华盖集续编 ·华盖集续编补编 ·集外集 ·集外集拾遗 ·集外集拾遗补编 ·南腔北调集 ·且介亭杂文 ·且介亭杂文二集 ·且介亭杂文附集 ·且介亭杂文末编 ·热风 ·三闲集 ·伪自由书 ·准风月谈 其他作品 ·古籍序跋集 ·汉文学史纲要 ·文序跋集 ·中国小说史略 ·关于鲁迅 ·近访鲁迅博物馆 ·李泽厚论鲁迅 ·鲁迅研究现状 ·鲁迅与电影 ·鲁迅与朱安 ·鲁迅诗集 ·阿金 -------------------------------------------------------------------------------- 相关文章: ·鲁迅挨“骂”录 回答者:匿名 12-10 13:00鲁迅一生写下了800多万字的著译,他的《呐喊》、《彷徨》、《野草》、《朝花夕拾》等许多作品一版再版,被翻译成英、俄、德、法、日、世界语等多种文字,饮誉全球。《鲁迅全集》是他留给中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鲁迅著作 《呐喊》(短篇小说集)1923,新潮社 《中国小说史略》(上下卷)1923一1924,新潮社 《热风》(杂文集)1925,北新 《彷徨》(短篇小说集)1926,北新 《华盖集》(杂文集)1926,北新 《华盖集续编》(杂文集)1927,北新 《坟》(论文、杂文集)1927,未名社 《野草》(散文诗集)t927.北新 《朝花夕拾》(散文集)1928,未名社 《而已集》(杂文集)1928,北新 《三闲集》(杂文集)1932,北新 《二心集》(杂文集)1932,合众书店 《鲁迅自选集》1933,天马 《两地书》(书信集)与景宋合著,1933,青光书局 《伪自由书》(杂文集)1933,青光书局 《鲁迅杂感选集》瞿秋白编选,1933,青光书局 《南腔北调集》(杂文集)1934,同文书局 《拾零集》1934,合众书店 《准风月谈》(杂文集)1934,兴中书局 《集外集》杨霁云编,鲁迅校订,1935,群众图书公司 《门外文谈》(论文)1935,天马 《故事新编》(小说集)1936,文生 《花边文学》(杂文集)1936,联华书局 《且介亭杂文》(杂文集)1936,三闲书屋 《夜记》(杂文集,后编入《且介亭杂文末编)1937,文生 《且介亭杂文二集》(杂文集)1937,三闲书屋 《且介亭杂文末编》(杂文集)1937,三闲书屋 《鲁迅书简》(影印本)许广平编定,1937,三闲书屋 《鲁迅全集》(1一20卷,收著作、译文和辑录的古籍)1938,鲁迅全集出版社 《集外集拾遗》(综合集)1938,鲁迅全集出版社 《汉文学史纲要》(文学史)1941,鲁迅全集出版社 《鲁迅全集补遗》唐韬编,1946,上海出版公司 《鲁迅书简》许广平编,1946,鲁迅全集出版社 《鲁迅日记》(影印本)1951,上海出版公司;铅印本,1959,人文 《鲁迅选集》1952,开明 《鲁迅小说集》1952,人文 《鲁迅全集补遗续编》唐韬编,1952,上海出版公司 《鲁迅书简补遗》吴元坎辑,1952、上海出版公司 《鲁迅全集》(1-lO卷)1956-1958,人文 《鲁迅选集。(1一2卷)1956-1958,中青 《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文学史)1958,三联 《鲁迅选集》(上下册)1959,人文 《鲁迅书简》(致日本友人增田涉)1972,人民日报社 《鲁迅诗稿》1976,文物;1981,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鲁迅书信集》(上下卷,收《两地书》以外书信1381封)1976,人文 《鲁迅佚文集》1976,解放军报社 《鲁迅书简》(致曹靖华)1976,上海人民 《鲁迅手稿全集》(书信8册,日记6册)1978一1980,文物 《鲁迅致许广平书简》1980,河北人民 《鲁迅全集》(1-16卷)1981,人文 鲁迅全集卷一(坟 热风 呐喊) 鲁迅全集卷二(彷徨 野草 朝花夕拾 故事新编) 鲁迅全集卷三(华盖集 华盖集续编 而已集) 鲁迅全集卷四(三闲集 二心集 南腔北调集) 鲁迅全集卷五(伪自由书 准风月谈 花边文学) 鲁迅全集卷六(且介亭杂文 且介亭杂文二集 且介亭杂文末编) 鲁迅全集卷七(集外集 集外集拾遗) 鲁迅全集卷八(集外集拾遗补编) 参考资料:baidubai ke 回答者:aim10000 - 举人 四级 12-10 14:10鲁迅全集(共18卷) 目录: 第一卷 坟 热风 呐喊 第二卷 仿徨 野草 朝花夕拾 故事新编 第三卷 华盖集 华盖集续编 而巳集 第四卷 三闲集 二心集 南腔北调集 第五卷 伪自由书 准风月谈 花边文学 第六卷 且介亭杂文 且介亭杂文二集 且介亭杂文末编 第七卷 集外集 集外集拾遗 第八卷 集外集拾遗补编 第九卷 中国小说史略 汉文学史纲要 第十卷 古籍序跋集 译文序跋集 第十一卷 两地书 书信(1904-1926) 第十二卷 书信(1927-1933) 第十三卷 书信(1934-1935) 第十四卷 书信(1936 致外国人士) 第十五卷 日记(1912-1926) 第十六卷 日记(1927-1936) 第十七卷 日记(人物书刊注释) 第十八卷 附集 鲁迅著译年表 全集篇目索引 全集注释索引 鲁迅全集(共18卷) 作者:鲁迅 著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ISBN:7020050336 出版日期:2005-11-1 定价:990元 个人使用推荐阅读质优价低的《鲁迅精选集》 新版鲁迅全集三大改动更有看头: 与1981年版相比,此次《鲁迅全集》修订集中在三个方面:佚文佚信的增收;原著的文本校勘;注释的增补修改。 其中,增收新发现的鲁迅佚文24篇,新发现的鲁迅佚信18封,加上1981年版未收入的鲁迅《两地书》原信68封和《答增田涉问信件集录》等,使文集在总体规模上有所扩大。同时,新版《鲁迅全集》删去和调整篇目4篇,整部全集的收文更加全面、严谨。 在对原著的文本校勘中,本次修订主要以鲁迅校阅过的版本为准,参照手稿、初版本、初刊本及其他版本,对原文进行细致的核对和甄别,对1981版文字的错漏进行改正。鲁迅生前未发表而据手迹编入的作品,均据手稿进行了核校,这次修订,校勘改动包括标点在内达1000余处。 这次修订还对1981年版《鲁迅全集》的注释进行了全面、认真的审查核对,改正错讹,增补不足,力求客观。新版中新增注释1000多条,修改原注释1000多条。 修订后的2005版《鲁迅全集》共18卷,包括创作作品10卷,书信4卷,日记3卷,索引1卷,总字数约700万。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中国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出身于破落封建家庭。青年时代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企图用以改变国民精神。1905—1907年,参加革命党人的活动,发表了《摩罗诗力说》、《文化偏至论》等论文。期间曾回国奉母命结婚,夫人朱安。1909年,与其弟周作人一起合译《域外小说集》,介绍外国文学。同年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辛亥革命后,曾任南京临时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员、 佥事等职,兼在北京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等校授课。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杂志工作,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 1918年到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论文集《坟》、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专集。其中,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不朽杰作。1926年8月,因支持北京学生爱国运动,为北洋军阀政府所通缉,南下到厦门大学任中文系主任。1927年1月,到当时的革命中心广州,在中山大学任教务主任。1927年10月到达上海,开始与其学生许广平同居。1929年,儿子周海婴出世。1930年起,先后参加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和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反抗国民党政府的独裁统治和政治迫害。从1927年到1936年,创作了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中的大部分作品和大量的杂文,收辑在《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编》、《且介亭杂文末编》、《集外集》和《集外集拾遗》等专集中。鲁迅的一生,对中国文化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领导、支持了“未名社”、“朝花社”等文学团体;主编了《国民新报副刊》〔乙种〕、《莽原》、《语丝》、《奔流》、《萌芽》、《译文》等文艺期刊;热忱关怀、积极培养青年作者;大力翻译外国进步文学作品和介绍国内外著名的绘画、木刻;搜集、研究、整理大量的古典文学,编著《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整理《嵇康集》,辑录《会稽郡故书杂录》、《古小说钩沈》、《唐宋传奇录》、《小说旧闻钞》等等。1936年10月19日因肺结核病逝于上海,上海民众上万名自发举行公祭、送葬,葬于虹桥万国公墓。1956年,鲁迅遗体移葬虹口公园,毛泽东为重建的鲁迅墓题字。1938年出版《鲁迅全集》〔二十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鲁迅著译已分别编为《鲁迅全集》〔十卷〕,《鲁迅译文集》〔十卷〕,《鲁迅日记》〔二卷〕,《鲁迅书信集》,并重印鲁迅编校的古籍多种。1981年出版了《鲁迅全集》〔十六卷〕。北京、上海、绍兴、广州、厦门等地先后建立了鲁迅博物馆、纪念馆等。鲁迅的小说、散文、诗歌、杂文共数十篇〔首〕被选入中、小学语文课本。小说《祝福》、《阿Q正传》、《药》等先后被改编成电影。 回答者:忆桃园 - 高级经理 六级 12-10 20:13《狂人日记》分析 a、创作意图 “意在暴露家族制度和礼教的弊害” 小说一开始利用日常生活里一般人对狂人常有的围观、注视、谈论,反激起“迫害狂”患者内心的恐惧,逐渐地引出的主题。狂人看到赵贵翁奇怪的眼色,小孩子们铁青的脸,一路上的人交头接耳的议论,张开着的嘴,街上女人说的’咬你几口”的话,联想到狼子村佃户告荒时讲过人吃人的故事。从他大哥平常的言论开始怀疑到当前的安排。他把医生把脉理解为“揣一揣肥瘠”,嘱咐吃药的“赶紧吃吧”理解为赶紧吃他,然后归结到这个社会是人吃人的社会,长期以来这个社会的历史是一部人吃人的历史。日记里这样写着:“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坚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他认为将来的社会’容不得吃人的人”,喊出了“救救孩子”的呼声。 是现代文学的第一篇小说,这篇和果戈理短篇同名的作品发表于五四运动前一年,描写了一个“迫害狂”患者的精神状态和心理活动。鲁迅利用早年获得的医学知识,以严格的现实主义态度,使社会生活的具体描写结合狂人特有的内心感受,艺术地贯串在小说的全部细节里,狂人说的每一句话都是疯话,但是狂人说的话里又包含着许多深刻的真理。 b、狂人的形象 狂与不狂 就是真狂还是假狂 c、《狂人日记》的思想性 鲁迅有意通过“迫害狂”患者的感受,通过他在精神错乱时写下的谵语,从某些“人吃人”的具体事实,进一步揭示了精神领域内更加普遍地存在着的“人吃人”的本质,从而对封建社会的历史现象作出惊心动魄的概括。借实引虚,以虚证实。《狂人日记》发表后,由于它所表现的忧愤的深广和批判的犀利,使许多读者耳目一新,这篇小说是向封建社会进军的第一声号角,以前所未有的彻底的精神,反映了中国革命已经进入新的阶段的历史的特征。 是现代文学的第一篇小说,这篇和果戈理短篇同名的作品发表于五四运动前一年,描写了一个“迫害狂”患者的精神状态和心理活动。鲁迅利用早年获得的医学知识,以严格的现实主义态度,使社会生活的具体描写结合狂人特有的内心感受,艺术地贯串在小说的全部细节里,狂人说的每一句话都是疯话,但是狂人说的话里又包含着许多深刻的真理。 小说一开始利用日常生活里一般人对狂人常有的围观、注视、谈论,反激起“迫害狂”患者内心的恐惧,逐渐地引出“意在暴露家族制度和礼教的弊害”的主题。狂人看到赵贵翁奇怪的眼色,小孩子们铁青的脸,一路上的人交头接耳的议论,张开着的嘴,街上女人说的’咬你几口”的话,联想到狼子村佃户告荒时讲过人吃人的故事。从他大哥平常的言论开始怀疑到当前的安排。他把医生把脉理解为“揣一揣肥瘠”,嘱咐吃药的“赶紧吃吧”理解为赶紧吃他,然后归结到这个社会是人吃人的社会,长期以来这个社会的历史是一部人吃人的历史。日记里这样写着:“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坚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他认为将来的社会’容不得吃人的人”,喊出了“救救孩子”的呼声。 小说选取狂人为主角是一个十分精心的安排。在黑暗势力陈陈相因地压在人们头上的那个社会里,一切都已经习惯,一切都视为当然,鲁迅有意通过“迫害狂”患者的感受,通过他在精神错乱时写下的谵语,从某些“人吃人”的具体事实,进一步揭示了精神领域内更加普遍地存在着的“人吃人”的本质,从而对封建社会的历史现象作出惊心动魄的概括。借实引虚,以虚证实。小说的艺术构思是巧妙的。《狂人日记》发表后,由于它所表现的忧愤的深广和批判的犀利,使许多读者耳目一新,当时吴虞还据此写了论文《吃人与礼教》,足见其影响的深入与广泛。这篇小说是向封建社会进军的第一声号角,以前所未有的彻底的精神,反映了中国革命已经进入新的阶段的历史的特征。 继《狂人日记》之后,鲁迅写了《孔乙己》和《药》。 《孔乙己》孔乙己是一个没有“进学”的老童生,穷困潦倒,封建社会一方面以“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思想培育了他的自尊的性格,另一方面又给他以最冷酷的待遇,使这种性格不断地受到现实生活的蹂躏和践踏。小说以咸亨酒店为背景,展现了一个富有地方色彩的作为社会缩影的画面:当街一个曲尺形的大柜台,穿长衫的上等人踱进店面隔壁的房子里,要酒要菜,慢慢地坐着喝,柜台外面站着喝的是穿短衣的劳动者。孔乙己是唯一的站着喝而穿着长衫的人。他已经失掉踱进房子里去的资格,却仍然没有忘却“读书人”的身分,不肯脱下那件又脏又破的长衫;甚至流为窃贼,也还在声辩“窃书不能算偷”。这些典型的细节鲜明的揭示了孔乙己的悲剧的性格。作品通过人物的行动抨击了封建制度,同时也暗寓着对这种性格的鞭挞。 孔乙己的性格里也有一些善良的地方:不愿意拖欠酒钱,热心地教人识字,分茴香豆给孩子们吃。从这些流露着同情的描写里,进一步反衬出科举制度对他精神的戕害。孔乙已的没落是必然的。他活着只是给别人做笑料,死了也无足轻重,“别人也便这么过”。小说以不满三千字的篇幅,简练地塑造了一个典型形象,给人以非常真切的印象。 《药》写的是茶馆主人华老栓买人血馒头为儿子小栓医病的故事。封建统治阶级长期以来麻痹人民,使他们陷入愚昧和无知。鲁迅在《狂人日记》里已经借狂人的嘴提到过:“去年城里杀了犯人,还有一个生痨病的人,用馒头蘸血舐。”这回又从此“生发开去”,写成小说。小栓并没有因为吃了“人血馒头”而治愈痨病,终于成了封建迷信的牺牲者。小说把被杀的犯人安排为一个革命者,这位没有正式出场的革命者夏瑜抱着解放群众的心愿,为群众献出自己的生命,但是群众不仅不理解他,完全不知道他是为大家而受苦,而牺牲,反而受了迷信的愚弄蘸吃着革命者的血。小栓的下场是一个悲剧,夏瑜的遭遇是一个更大的悲剧,鲁迅既痛心于群众因受封建思想毒害而未能觉醒,更致慨于资产阶级革命的脱离群众,这就使小说的结构含有双重的悲剧性。作家根据亲身的经历和感受写出了一个真理:革命思想如果不掌握群众,那么,先驱者的血只能做“人血馒头”的材料,甚至连医治痨病的效果也没有。《药》给人的感觉是沉重的。这种沉重的感觉并没有压倒人们,人们仍然能够从残酷的现实里接触到作品所表达的理想,最后出现在革命者坟上的花环就“显出若干亮色”,透露了代表时代特征的革命的希望和力量。 农村生活和农民形象在鲁迅小说中占有显著的地位,《阿Q正传》以塑造辛亥革命时期一个农民的典型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辛亥革命并未给农村带来真正的变革,这一点在《风波》里也有间接的反映。 《风波》小说一开始便展现了一幅动人的农村晚景图,在恬静的景色中回荡着时代的风波。撑航船的七斤在城里被剪去了辫子,当皇帝就要复辟的流言传来时,七斤的家里立刻紧张起来,辫子的有无成为问题的焦点。赵七爷、九斤老太等人物各具特点,一个个神态毕现。小说结尾处描绘了风波过去后的平静,暗示复辟虽然不曾成功,而生活的进行依旧没有脱离原来的轨道,既讽刺了革命的不彻底,同时也说明农民的觉醒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教育。 《故乡》描绘了近代中国农村破产的图景,小说以抒情的笔调,竭力渲染了童年生活的美丽,将回忆中海边西瓜地上手捏钢叉的小英雄闰土,和眼前被生活压瘪了的同一个闰土对照,写出中国农民在“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层层逼迫下的深重的灾难。闰土的形象在过去农村里具有相当普遍的代表性,他淳朴,勤劳,象大地一样沉默和厚实,承受了一切艰辛和痛苦。过多的艰辛和痛苦使闰土变成麻木。精神的摧残在这里超过了生活的胁逼,一种壁垒森严的等级观念已经注入闰土的头脑,他默认了那条横亘在自己和童年伙伴之间的不可逾越的界线,并且向主宰命运的“神”低头。二十余年来的变化的确太大了,第一人称“我”的想象在现实面前碰得粉碎,本来清楚地留在记忆里的“神异的图画”因而也忽地模糊。作品还动用杨二嫂的小市民习气烘托闰土诚实的性格,写来一波三折,使简单的情节表现得跌宕有致。“
鲁迅全集(共18卷) 目录: 第一卷 坟 热风 呐喊第二卷 仿徨 野草 朝花夕拾 故事新编第三卷 华盖集 华盖集续编 而巳集第四卷 三闲集 二心集 南腔北调集第五卷 伪自由书 准风月谈 花边文学第六卷 且介亭杂文 且介亭杂文二集 且介亭杂文末编第七卷 集外集 集外集拾遗第八卷 集外集拾遗补编第九卷 中国小说史略 汉文学史纲要第十卷 古籍序跋集 译文序跋集第十一卷 两地书 书信(1904-1926)第十二卷 书信(1927-1933)第十三卷 书信(1934-1935)第十四卷 书信(1936 致外国人士)第十五卷 日记(1912-1926)第十六卷 日记(1927-1936)第十七卷 日记(人物书刊注释)第十八卷 附集鲁迅著译年表全集篇目索引全集注释索引 鲁迅全集(共18卷) 作者:鲁迅 著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ISBN:7020050336出版日期:2005-11-1定价:990元 个人使用推荐阅读质优价低的《鲁迅精选集》新版鲁迅全集三大改动更有看头:与1981年版相比,此次《鲁迅全集》修订集中在三个方面:佚文佚信的增收;原著的文本校勘;注释的增补修改。其中,增收新发现的鲁迅佚文24篇,新发现的鲁迅佚信18封,加上1981年版未收入的鲁迅《两地书》原信68封和《答增田涉问信件集录》等,使文集在总体规模上有所扩大。同时,新版《鲁迅全集》删去和调整篇目4篇,整部全集的收文更加全面、严谨。在对原著的文本校勘中,本次修订主要以鲁迅校阅过的版本为准,参照手稿、初版本、初刊本及其他版本,对原文进行细致的核对和甄别,对1981版文字的错漏进行改正。鲁迅生前未发表而据手迹编入的作品,均据手稿进行了核校,这次修订,校勘改动包括标点在内达1000余处。这次修订还对1981年版《鲁迅全集》的注释进行了全面、认真的审查核对,改正错讹,增补不足,力求客观。新版中新增注释1000多条,修改原注释1000多条。修订后的2005版《鲁迅全集》共18卷,包括创作作品10卷,书信4卷,日记3卷,索引1卷,总字数约700万。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中国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出身于破落封建家庭。青年时代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企图用以改变国民精神。1905—1907年,参加革命党人的活动,发表了《摩罗诗力说》、《文化偏至论》等论文。期间曾回国奉母命结婚,夫人朱安。1909年,与其弟周作人一起合译《域外小说集》,介绍外国文学。同年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辛亥革命后,曾任南京临时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员、 佥事等职,兼在北京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等校授课。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杂志工作,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 1918年到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论文集《坟》、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专集。其中,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不朽杰作。1926年8月,因支持北京学生爱国运动,为北洋军阀政府所通缉,南下到厦门大学任中文系主任。1927年1月,到当时的革命中心广州,在中山大学任教务主任。1927年10月到达上海,开始与其学生许广平同居。1929年,儿子周海婴出世。1930年起,先后参加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和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反抗国民党政府的独裁统治和政治迫害。从1927年到1936年,创作了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中的大部分作品和大量的杂文,收辑在《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编》、《且介亭杂文末编》、《集外集》和《集外集拾遗》等专集中。鲁迅的一生,对中国文化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领导、支持了“未名社”、“朝花社”等文学团体;主编了《国民新报副刊》〔乙种〕、《莽原》、《语丝》、《奔流》、《萌芽》、《译文》等文艺期刊;热忱关怀、积极培养青年作者;大力翻译外国进步文学作品和介绍国内外著名的绘画、木刻;搜集、研究、整理大量的古典文学,编著《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整理《嵇康集》,辑录《会稽郡故书杂录》、《古小说钩沈》、《唐宋传奇录》、《小说旧闻钞》等等。1936年10月19日因肺结核病逝于上海,上海民众上万名自发举行公祭、送葬,葬于虹桥万国公墓。1956年,鲁迅遗体移葬虹口公园,毛泽东为重建的鲁迅墓题字。1938年出版《鲁迅全集》〔二十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鲁迅著译已分别编为《鲁迅全集》〔十卷〕,《鲁迅译文集》〔十卷〕,《鲁迅日记》〔二卷〕,《鲁迅书信集》,并重印鲁迅编校的古籍多种。1981年出版了《鲁迅全集》〔十六卷〕。北京、上海、绍兴、广州、厦门等地先后建立了鲁迅博物馆、纪念馆等。鲁迅的小说、散文、诗歌、杂文共数十篇〔首〕被选入中、小学语文课本。小说《祝福》、《阿Q正传》、《药》等先后被改编成电影。
鲁迅生平 鲁迅(1881-1936),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原名周树人,字樟寿,号豫才;“鲁迅”是其投身五四五四运动后使用的一个笔名,因为影响日甚,所以人们习惯称之为鲁迅。 鲁迅,1882年9月25日出生于绍兴都昌坊口一个封建士大夫家庭,7岁启蒙,12岁就读于三味书屋,勤学好问,博闻强记,课余喜读野史笔记及民间文学书籍,对绘画艺术产生浓厚兴趣,自此打下坚实的文化基础。他不囿于四书五经,多方寻求课外读物,努力掌握历史文化知识。 绍兴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特别是众多越中先贤的道德文章,给鲁迅的思想以很大的熏陶和影响。鲁迅少年时代,祖父因科场案下狱,父亲病故,家道从此中落。鲁迅由一个封建士大夫大家庭的长房长孙,变成了一个破落户子弟。家庭所遭受的一系列重大变故,使少年鲁迅饱受人间冷暖,世态炎凉,看到了“世人的真面目”,认识到封建社会的腐朽和没落。鲁迅母亲鲁瑞,农民的女儿,品格高尚,对鲁迅影响很大。 1898年春,鲁迅离开故乡,满怀人生新的希望,考入了南京江南水师学堂,翌年,因不满学堂的“乌烟瘴气”,改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的矿务铁路学堂。他广泛接触西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阅《时务报》,看《天演论》,深受维新思潮和进化论学说的影响,初步形成“将来必胜于过去,青年必胜于老人”的社会发展观。 1902年,鲁迅以优异的成绩毕业,被官派赴日留学。他先入东京弘文学院学习日语,后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习医。因深受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浪潮的影响,积极投身于反清革命的洪流之中,课余“赴会馆,跑书店,往集会,听讲演”,立下了“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誓言。1906年,鲁迅在事实面前,有感于国内同胞的愚弱,认识到改变国民性的重要,便毅然弃医从文,迈出了人生道路上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选择了文学艺术,以笔作为自己救国救民的战斗武器。他参与筹办文艺杂志《新生》,撰写了《人之历史》、《科学史教篇》、《文化偏至论》、《摩罗诗力说》等早期重要论文。鲁迅认为,中国的严重问题在于人,不在于物;在于精神,不在于物质;在于个性,不在于“众人”;要“立国”,必先“立人”,而“立人”的关键,在于个性的觉醒与精神的振奋。 辛亥革命前夜,鲁迅回到祖国,先在杭州的浙江两级师范学堂执教,担任化学、生理学教员,后又回到故乡绍兴,担任绍兴府中学堂监学兼博物教员、山会初级师范学堂监督(校长)。他一方面教书育人,培养青年, 一方面积极投身于辛亥革命。 他领导故乡文学团体“越社”, 支持创办《越铎日报》。 1912年初, 鲁迅应教育总长蔡元培之邀,赴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任职,不久,随教育部迁至北京,任社会教育司第一科科长,同时先后受聘于北京大学、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等一些高等院校,担任校外兼职讲师。 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鲁迅深受鼓舞,与李大钊、陈独秀等当时许多先进知识分子一起,写文章,办杂志,揭开了中国五四运动的序幕。他站在反帝反封建的前列,积极提倡新文化、新思想、新道德,猛烈抨击几千年来的旧文化、旧思想、旧道德。1918年,他发表了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小说通过象征的艺术手法,无情地揭露了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吃人的本质,强烈地控诉了封建礼教和封建宗法制度的罪恶。此后,鲁迅“一发而不可收”,以彻底的不妥协的姿态,创作了《孔乙己》、《药》、《阿Q正传》等许多小说和大量杂文、随笔、评论,从而成为五四五四运动的先驱和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1926年夏,鲁迅离开北洋军阀盘踞的北京,南下厦门,担任厦门大学中国文学系教授,同时兼任国学院教授。1927年初,鲁迅又转赴当时的革命中心广州,担任了中山大学中文系主任,同时兼任教务主任,一边从事教育和文学创作,一边投入新的战斗。同年4月,反革命政变发生,鲁迅经受了腥风血雨的考验,因营救学生无果,愤而辞职。在血的教训面前,鲁迅早年形成的社会发展观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他严厉解剖自己的思想,纠正了过去只信进化论的“偏颇”,从此,他的思想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起点。 20年代中期,参与创办《莽原》周刊、《语丝》周刊和文学社团末名社。1927年初到广州中山大学任文学系主任兼教务主任。1927年8月到厦门大学任教授。 1927年10月,鲁迅到了上海,从此定居下来,集中精力从事革命文艺运动。1928年与郁达夫创办《奔流》杂志。193O年,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他是发起人之一,也是主要领导人,曾先后主编《萌芽》、《前哨》、《十宇街头》、《译文》等重要文学期刊。他参加和领导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和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等许多革命社团。他主编《前哨》、《奔流》、《萌芽月刊》等许多刊物,团结和领导广大革命的、进步的文艺工作者,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国民党政府及其御用文人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他坚持韧性战斗,撰写了数百篇杂文。这些杂文,如匕首,似投枪,在反文化“围剿”中,作出了特殊的贡献。他与共产党人交往密切,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他以“窃火者”自喻,致力于中外文化交流,倡导新兴木刻运动。他关心青年,培养青年,为青年作家的成长付出了大量的心血。 1936年10月19日,鲁迅在上海大陆新村寓所与世长辞,终年55岁。 鲁迅写过一首《自嘲》诗,其中有两句为“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 鲁迅一生写下了800多万字的著译,他的《呐喊》、《彷徨》、《野草》、《朝花夕拾》等许多作品一版再版,被翻译成英、俄、德、法、日、世界语等多种文字,饮誉全球。《鲁迅全集》是他留给中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鲁迅著作 《呐喊》(短篇小说集)1923,新潮社 《中国小说史略》(上下卷)1923一1924,新潮社 《热风》(杂文集)1925,北新 《彷徨》(短篇小说集)1926,北新 《华盖集》(杂文集)1926,北新 《华盖集续编》(杂文集)1927,北新 《坟》(论文、杂文集)1927,未名社 《野草》(散文诗集)t927.北新 《朝花夕拾》(散文集)1928,未名社 《而已集》(杂文集)1928,北新 《三闲集》(杂文集)1932,北新 《二心集》(杂文集)1932,合众书店 《鲁迅自选集》1933,天马 《两地书》(书信集)与景宋合著,1933,青光书局 《伪自由书》(杂文集)1933,青光书局 《鲁迅杂感选集》瞿秋白编选,1933,青光书局 《南腔北调集》(杂文集)1934,同文书局 《拾零集》1934,合众书店 《准风月谈》(杂文集)1934,兴中书局 《集外集》杨霁云编,鲁迅校订,1935,群众图书公司 《门外文谈》(论文)1935,天马 《故事新编》(小说集)1936,文生 《花边文学》(杂文集)1936,联华书局 《且介亭杂文》(杂文集)1936,三闲书屋 《夜记》(杂文集,后编入《且介亭杂文末编)1937,文生 《且介亭杂文二集》(杂文集)1937,三闲书屋 《且介亭杂文末编》(杂文集)1937,三闲书屋 《鲁迅书简》(影印本)许广平编定,1937,三闲书屋 《鲁迅全集》(1一20卷,收著作、译文和辑录的古籍)1938,鲁迅全集出版社 《集外集拾遗》(综合集)1938,鲁迅全集出版社 《汉文学史纲要》(文学史)1941,鲁迅全集出版社 《鲁迅全集补遗》唐韬编,1946,上海出版公司 《鲁迅书简》许广平编,1946,鲁迅全集出版社 《鲁迅日记》(影印本)1951,上海出版公司;铅印本,1959,人文 《鲁迅选集》1952,开明 《鲁迅小说集》1952,人文 《鲁迅全集补遗续编》唐韬编,1952,上海出版公司 《鲁迅书简补遗》吴元坎辑,1952、上海出版公司 《鲁迅全集》(1-lO卷)1956-1958,人文 《鲁迅选集。(1一2卷)1956-1958,中青 《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文学史)1958,三联 《鲁迅选集》(上下册)1959,人文 《鲁迅书简》(致日本友人增田涉)1972,人民日报社 《鲁迅诗稿》1976,文物;1981,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鲁迅书信集》(上下卷,收《两地书》以外书信1381封)1976,人文 《鲁迅佚文集》1976,解放军报社 《鲁迅书简》(致曹靖华)1976,上海人民 《鲁迅手稿全集》(书信8册,日记6册)1978一1980,文物 《鲁迅致许广平书简》1980,河北人民 《鲁迅全集》(1-16卷)1981,人文 鲁迅全集卷一(坟 热风 呐喊) 鲁迅全集卷二(彷徨 野草 朝花夕拾 故事新编) 鲁迅全集卷三(华盖集 华盖集续编 而已集) 鲁迅全集卷四(三闲集 二心集 南腔北调集) 鲁迅全集卷五(伪自由书 准风月谈 花边文学) 鲁迅全集卷六(且介亭杂文 且介亭杂文二集 且介亭杂文末编) 鲁迅全集卷七(集外集 集外集拾遗) 鲁迅全集卷八(集外集拾遗补编) 鲁迅年谱 一八八一年 一岁 八月初三(公历9月25日),生于浙江绍兴城内东昌坊口。姓周名树人,字豫才,小名樟寿, 一八八六年 六岁 是年入塾,从叔祖玉田先生初诵《鉴略》。 其五六岁时,宗党皆呼之曰“胡羊尾巴”。誉其小而灵活也。 一八八八年 八岁 十一月,以妹端生十月即夭,当其病笃时,先生在屋隅暗泣,母太夫人询其何故,答曰:“为妹妹啦。” 是岁一日,本家长辈相聚推牌九,父伯宜亦与焉。先生在旁默视,从伯慰农先生因询之曰:“汝愿何人得赢?”先生立即对曰:“愿大家均赢。” 一八九二年 十二岁 正月,往三味书屋从寿镜吾先生怀鉴读。 在塾中,喜乘闲描画,并搜集图画,而对于二十四孝图之“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独生反感。先生外家为安桥头鲁姓,聚族而居,幼时常随母太夫人前往,在乡村与大自然相接触,影响甚大。《社戏》中所描写者,皆安桥头一带之景色,时正十一二岁也。外家后迁皇甫庄、小皋步等处。 十二月三十日曾祖母戴太君卒,年七十九。 一八九三年 十三岁 三月祖父介孚公丁忧,自北京归。 秋,介孚公因事下狱,父伯宜公又抱重病,家产中落,出入于质铺及药店者累年。 一八九六年 十六岁 九月初六日父伯宜公卒,年三十七。父卒后,家境益艰。 一八九八年 十八岁 闰三月,往南京考入江南水师学堂。 一八九九年 十九岁 正月,改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路矿学堂,对于功课并不温习,而每逢考试辄列前茅。课余辄读译本新书,尤好小说,时或外出骑马。 一九零一年 二十一岁 十二月,路矿学堂毕业。 一九零二年 二十二岁 二月,由江南督练公所派赴日本留学,入东京弘文学院。课余喜读哲学与文艺之书,尤注意于人性及
你是傻子吗?看个文学杂志也问合不合法,晕倒。
1.横琴高士图一生洁身图自好,苍天不老,大地不老,一剪寒梅报春早。浓浓书香归何处?乱世师表,盛世师表,人间从此少烦恼。
巴金(1904.11.25 - 2005.10.17)原名李尧棠,祖籍浙江嘉兴,生于四川成都一个官宦家庭。自幼在家延师读书。五四运动中接受民主主义和无政府主义思潮。 1920年至1923年在成都外语专门学校攻读英语,参加进步刊物《半月》的工作,参与组织“均社”,进行反封建的宣传活动。1922年在《时事新报·文学旬刊》发表《被虐者的哭声》等新诗。1923年赴上海,不久到南京东南大学附中读书,1925年夏毕业后,经常发表论文和译文,宣传无政府主义。1927年赴法国,翌年在巴黎完成第一部中篇小说《灭亡》,1929年在《小说月报》发表后引起强烈反响。1928年冬回国,居上海,数年之间,著作颇多。主要作品有《死去的太阳》、《新生》、《砂丁》、《萌芽》和著名的“爱情三部曲”《雾》、《雨》、《电》。1931年在《时报》上连载著名的长篇小说“激流三部曲”之一《家》,是作者的代表作,也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最卓越的作品之一。1934年在北京任《文学季刊》编委。同年秋天东渡日本。次年回国,在上海任文化生活出版社总编辑,出版“文学丛刊”、“文化生活丛刊”、“文学小丛刊”。1936年与靳以创办《文季月刊》,同年与鲁迅等人先后联名发表《中国文艺工作者宣言》和《文艺界同人为团结御侮与言论自由宣言》。抗日战争期间辗转于上海、广州、桂林、重庆,曾任《呐喊》周刊(后改名《烽火》)发行人、主编,担任历届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的理事。1938年和1940年分别出版了长篇小说《春》和《秋》,完成了“激流三部曲”。1940年至1945年写作了“抗战三部曲”《火》。 抗战后期创作了中篇小说《憩园》和《第四病室》。1946年完成长篇小说《寒夜》。短篇小说以《神》、《鬼》为著名。抗战胜利后主要从事翻译、编辑和出版工作。1949年出席第一次全国文代会,当选文联常委。1950年担任上海市文联副主席。曾两次赴朝鲜前线访问,辑有《生活在英雄们中间》、《保卫和平的人们》两本散文通讯集。1960年当选中国文联副主席和中国作协副主席。“文革”中,遭到了残酷的迫害。1978年起,在香港《大公报》连载散文《随想录》。由他倡议,1985年建立了中国现代文学馆。他的著作被译为多种文字。1982年至1985年相继获得意大利但丁国际荣誉奖、法国荣誉勋章和香港中文大学荣誉文学博士、美国文学艺术研究院名誉院士称号。任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全国文联副主席。 一九零四年一岁 11月25日生于四川成都北门正通顺街一个官僚地主大家族。 本名李尧棠、字芾甘,取自《诗经》中《召南·甘棠》首句“蔽芾甘棠”。 原籍浙江嘉兴。父亲李道河,曾任四川广元县知县;母亲陈淑芳。巴金有两兄、两姐、两弟、三妹,分别为:大哥李尧枚,三哥李尧林;二姐李尧桢,三姐李尧彩;十四弟李尧椽,十七弟李尧集(继母生);九妹李琼如,十妹,十二妹李瑞珏。(以上兄弟姊妹均为大家族排行)。 一九零九年六岁 因父亲出任四川广元知县前往广元。在县衙内家塾就读,除随先生学习《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古文观止》等传统蒙学读物外,亦在晚间从母亲学读《白香词谱》。 一九一一年八岁 父亲辞官,随父母返成都,继续在家塾就读。 是年10月武昌起义,辛亥革命爆发;12月8日成都军队哗变,秩序大乱,由父亲和大哥留家,母亲带其他儿女到外祖母家避难,翌日回家。22日秩序恢复,全家的男人都剪掉了辫子。 一九一四年十一岁 母亲病故,安葬于成都市郊磨盘山。母亲“爱一切人”的教诲对巴金一生影响颇大,后来称母亲为自己的“第一个先生”。 一九一五年十二岁 父亲娶继母(邓景遂) 一九一七年十四岁 父亲病逝,大哥挑起长房生活重担,大家庭矛盾加剧。 自是年起,在晚间随就读于成都外国语专门学校的香表哥学习英文。 一九一八年十五岁 秋季入成都青年会英文补习学校,一月后因病辍止,继续在家从香表哥学习,其间直接阅读狄更斯的《大卫·科波菲尔》和史蒂文森的《宝岛》等英文原著。 一九一九年十六岁 “五四”运动爆发,新思潮涌入四川。巴金接触到《新青年》、《每周评论》、《星期评论》、《少年中国》、《少年世界》、《北京大学学生周刊》、《星期日》、《学生潮》、《威克烈》等各种新刊物。 一九二零年十七岁 祖父病故大家庭内部的争斗和倾轧更为加剧。 读克鲁泡特金《告少年》、廖亢夫的剧本《夜未央》中译本及《实社自由录》第一集中刊登的俄国无政府主义者爱玛·高德曼的文章,第一次了解到无政府主义的要义,其后称高德曼为”精神上的母亲”。 参加成都学界反对军阀刘存厚的请愿及集体罢课活动,这是巴金第一次参与社会斗争。 一九二一年十八岁 参与编辑成都无政府主义刊物《半月》,以“芾甘”为名发表第一篇文章《怎样建设真正自由平等的社会》。 参加组织带有无政府主义倾向的秘密团体“均社”并发表《均社宣言》,从此开始以“安那其主义者”自命。 参与编辑《警群》月刊,第一期出版后因与原筹办者发生争执,原《半月》刊同人联名发表声明,集体脱离该刊,《警群》亦停刊。 一九二二年十九岁 上半年参与创办成都无政府主义者联盟主办的《平民之声》周刊,主持编辑事务。 七月新诗《被虐者底哭声》(共十二首)发表于《时事新报》副刊《文学旬刊》第44期,这是目前所见到的巴金发表的最早的文学作品。 一九二三年二十岁 秋季入上海南洋中学;年底赴南京入东南大学附属高级中学补习班。 一九二四年二十一岁 五月在广州真社的刊物《春雷》第3期上发表诗作《悼橘宗一》和《伟大的殉者——呈同志大杉荣君之灵》。 一九二五年二十二岁 五卅惨案发生后,参加南京学生的声援活动,后参与发起创办无政府主义刊物《民众》半月刊。 一九二六年二十三岁 《五一运动史》于是年四月出版,该书是目前所见的巴金第一本单行出版的书。 一九二七年二十四岁 一月乘法国邮船“昂热号”离沪赴法,二月抵巴黎,沿途写有《海行杂记》三十八则。 译著《面包略取》(克鲁泡特金著)由上海自由书店出版,这是他单行出版的第一本译著。 一九二八年二十五岁 八月,完成中篇小说《灭亡》,署名“巴金”。 九月,译著《人生哲学:其起源及其发展》由上海自由书店出版。 译著托洛斯基《托尔斯泰论》,亦署名巴金,载于十月十八日《东方杂志》第十五卷。此文较《灭亡》早发表近三个月,是“巴金”署名最早见于报刊的文章。 一九二九年二十六岁 一月至四月《灭亡》在《小说月报》连载,十月由开明书局出版。 论著《断头台上》由上海自由书店出版。 参加自由书店编辑工作,以“马拉”为笔名编辑五期《自由月刊》。 本年,还发表各种译著、文章四十余篇。其中《〈工女马德兰〉之考察》、《〈党人魂〉及〈火榴〉之考察》、《〈黑暗之势力〉之考察》等文,是他最早的文艺评论文章。 一九三零年二十七岁 本年为上海世界语学会编辑世界语杂志《绿光》;译著《从资本主义到安那其主义》托名美国三藩市平社出版;译著托尔斯泰着《丹东之死》,由上海开明书局出版;发表《亡命》、《复仇》、《哑了的三角琴》等十二篇短篇小说。 一月据世界语翻译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的话剧《过客之花》;二月参考《世界语史》等材料著《世界语创作文坛概况》,连载于《绿光》第7卷1月号至3月号;三月代表上海世界语学会接待日本世界语者长崎,30日出席上海世界语学会第五次会员大会,当选为执行委员;七月据有关材料写成的《世界语文学论》连载于《绿光》第7卷第7月号至10月号。 一九三一年二十八岁 一月中篇小说《死去的太阳》由开明书店出版。 四月十八日,《时报》开始连载《激流》。 八月,《新生》结稿,第一个短篇小说集《复仇》由上海新中国书局出版。 十月中篇小说《雾》在《东方杂志》上发表;初冬,应邀到浙江长兴煤矿作客,为后来创作《雪》积累了素材。 本年与复旦大学学生章靳以结识,日后成为编辑工作的最好合作者和关系密切的朋友。 一九三二年二十九岁 一月,中篇小说《雨》开始连载于南京《文艺月刊》。 三月,中篇小说《海底梦》,五月至七月在《现代》杂志连载,八月由新中国书局出版。 五月,一周内写成中篇小说《春天里的秋天》,先在《时报》连载,十月由开明书局出版;短篇小说集《光明》由新中国书局出版。 九月,开明书局出版《新生》,中篇小说《砂丁》在《申报月刊》发表,一九三三年一月由开明书局出版。 十月,中篇小说《春天里的秋天》和译著《秋天里的春天》出版。 十二月,应《读书》杂志约写《我的写作生活》一文,回顾自己1927年以来的生活、思想和写作状况。 本年度整理一九二七年赴法日记,结集为散文集《海行》,由新中国书局出版。 一九三三年三十岁 一月,开始创作中篇小说《萌芽》,在《大中国周报》连载,八月由现代书局出版,不久遭禁;次年八月将书中人物改名换姓,改题《煤》,拟由开明书局出版,又遭禁;后改名《雪》自费印刷,托名美国旧金山平设秘密发行,一九三六年十一月才由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 五月,《家》(《激流》第一部)由开明书局出版。 八月初,出席傅东华举办的《文学》创刊宴会,席间第一次与鲁迅、茅盾见面。 九月至十二月,去天津、北京与靳已、郑振铎共同创办《文学季刊》,任编委。 一九三四年三十一岁 一月回上海。国民党正式实行图书检查,《文学》2卷1号巴金的《电》、欧阳山等的短篇小说被抽出,《新年试笔》中“巴金”的名字被勒令改署为“比金”。 四月,《电》改名《龙眼花开的时候》,署名“欧阳镜蓉”在《文学季刊》连载,次年三月由良友图书公司出版,改题《电》,为《爱情三部曲》的第三部。 八月,散文集《旅途随笔》,短篇小说集《将军》由生活书局出版。 十月,短篇小说集《沉默》出版,十一月赴日,《巴金自传》由第一出版社出版,二十四日抵达横滨,住在佛教徒武田博家,据此创作了短篇小说《神》、《鬼》。 十一月《巴金自传》由第一出版社出版。中篇小说《利娜》始连载于《水星》。 一九三五年三十二岁 三月散文集《点滴》由开明书店出版。 四月五日晚,日方警察突然搜查巴金住房,巴金被带进警察所关押了十四小时,事后写散文《东京狱中的一日记》,未能发表,后据此改为短篇小说《人》。 五月,吴朗西、伍禅、丽尼等在上海创办文化生活出版社,以巴金名义编辑出版《文化生活丛刊》。 九月,论著《俄国社会运动史话》、译著《狱中记》(伯克曼著)由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 十一月,往北平协助靳以办理《文学季刊》停刊工作。短篇小说集《神·鬼·人》由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 一九三六年三十三岁 二月短篇小说集《沉落》、散文集《生之忏悔》由商务印刷书馆出版。 四月,《巴金短篇小说集》(第二集) 由开明书店出版。《爱情三部曲》(及《雾》《雨》《电》) 由上海良友图书公司出版。 五月,译著《门槛》(屠格涅夫等著) 由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 六月,与靳以创办《文季月刊》。 八月,散文集《忆》、译著《俄国虚无主义运动史话》(斯捷普尼雅克著,即《地底下的俄罗斯》改版本),由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 十二月,短篇小说集《发的故事》由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 本年,与上海爱国女学校学生陈蕴珍(萧珊)结识。陈为巴金作品的喜爱者,二人由通信讨论作品开始认识。 一九三七年三十四岁 三月,与靳以编辑《文丛》月刊,共出两卷十二期;童话集《长生塔》由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 八月,3日参加上海文艺界欢迎回国的郭沫若等人大会。8日,发表《只有抗战这一条路》;13日淞沪抗战爆发,文化生活出版社业务停止,工作人员继续撤走;22日,由《文学》、《译文》、《中流》、《作家》四家刊物联合出版的《呐喊》周刊(第三期改名为《烽火》)在上海出版,茅盾、靳以为编辑,巴金为发行人,不久因茅盾离沪由巴金编辑。24日,《救亡日报》创刊,巴金名列编委名单。 十月,译著《西班牙的斗争》(洛克尔著),托名美国旧金山平社出版。 十一月,杂文集《控诉》由烽火社出版。 一九三八年三十五岁 一月,译著《告青年》(克鲁泡特金著)由平明书店出版。 二月,译著《叛逆者之歌》(普希金等著)由平明书店出版。 三月,《春》由开明书店出版。与靳以一起经香港到广州。五月一日,经全力筹措,《烽火》改为旬刊在广州复刊,巴金为编辑;十月十一日,《烽火》出至二十期后在日军炮火下被迫停刊。 七月,萧珊高中毕业来到广州 九月,散文集《梦与醉》由开明书店出版。 一九三九年三十六岁 三月,散文集《旅途通讯》由桂林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 七月,杂文集《感想》由烽火社出版。 十月,散文集《黑士》由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 一九四零年三十七岁 三月,改译克鲁泡特金的《面包取略》并易名《面包与自由》,八月由平明书店出版。 五月,《秋》结稿,七月由开明书店出版。 六月,修改克鲁特泡金的《人生哲学:其起源及其发展》,易名为《伦理学的起源和发展》,次年六月由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 八月,译著《一个家庭的悲剧》(赫尔岑著) 和中篇小说集《利娜》均由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 九月,重译凡宰地《我的生活的故事》(即《一个卖鱼者的生涯》) 均由为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 十二月七日,出席全国文协举行的来渝作家茶会,出席的还有郭沫若、茅盾、老舍、冰心、田汉、艾青等七十余人。周恩来也出席了这次茶会,这是巴金首次件到周恩来。《火》第一部由重庆开明书店出版。 一九四一年三十八岁 五月下旬,《火》第二部结稿,次年一月由开明书店出版。 六月,杂文集《无题》由烽火社出版。 一九四二年三十九岁 一月,散文集《龙·虎·狗》由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 四月,短篇小说《还魂草》由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 六月,散文集《废园外》由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巴金短篇小说集》(第三集)由开明书店出版。 一九四三年四十岁 三月,散文、小说集《小人小事》由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 七月,译文集《父与子》(屠格涅夫著)由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 十一月,译文集《迟开的蔷薇》(史托姆著),由重庆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 一九四四年四十一岁 五月初,与萧珊从桂林到贵阳并结婚;中旬,陪萧珊到四川旅行,开始创作《憩园》;下旬译著《处女地》(屠格涅夫著) 由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 夏,何其芳自延安来渝,领巴金到曾家岩拜访周恩来。 十月,中篇小说《憩园》由重庆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 一九四五年四十二岁 二月,与郭沫若、茅盾、老舍等三百多人在重庆《新华日报》上联名发表《文化界时局进言》;译著《散文诗》(屠格涅夫著) 由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 七月,《火》第三部由开明书店出版。 八月十五日,日本宣布投降,抗战胜利。二十八日,毛泽东到重庆。巴金初次见到毛泽东。 十一月,由重庆到上海,开始筹备恢复文化生活出版社。萧珊因怀孕留在重庆。 十二月,长女李小林(小名国烦)生于重庆;文协上海分会成立,巴金虽未出席,仍被选为分会理事;建国前的最后一个短篇小说集《小人小事》由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 一九四六年四十三岁 一月,与茅盾等21人联名发表“陪都文艺界致政治协商会议各委员书”,信中呼吁废止现行文化政策,确立民主的文化建设政策;中篇小说《第四病室》由良友复兴图书公司出版。 四月,散文集《旅途杂记》出版;与张澜、沈钧儒、郭沫若等联名发表《致美国国会争取和平委员会书》。 五月,5日出席全国文协在张家花园召开的庆祝文艺节大会;11日出席文联社发起的文艺座谈会;21日,离开重庆到上海,负责文化生活出版社会部社务。 六月,与马叙伦等上海各界人士上书蒋介石、马歇尔及各党派,呼吁永久和平。 七月,与茅盾、叶圣陶等二百六十人联名发表《中国文化界反内战、争自由宣言》。 八月到十二月,《寒夜》开始在《文艺复兴》上连载。次年三月由上海晨光出版公司出版,这也是巴金建国前创作的最后一部小说。 一九四七年四十四岁 八月,散文集《怀念》由开明书店出版。 九月,编辑自选集《巴金文集》,次年由春明书店出版。 一九四八年四十五岁 三月,译著《快乐王子集》(王尔德著) 由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 六月,译著《笑》(奈米洛夫等著)由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 八月,改订一九三八年出版的《西班牙的黎明》,易名为《西班牙的曙光》于次年二月由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 散文集《静夜的悲剧》由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 一九四九年四十六岁 三月,开始译鲁多夫·洛克尔的《六人》,十月由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 七月,参加在北平举行的第一次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并当选为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全国委员会委员。 九月,将文化生活出版社社务交康嗣群;当选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表,中旬前往北京参加第一届全体会议。 十月,在天安门参加开国大典。 十一月,译完屠格涅夫的中篇小说《蒲宁与巴布尔》,十二月由平明出版社出版。 十二月,译完高尔基的《回忆契诃夫》,次年一月由平明出版社出版。 一九五零年四十七岁 二月,译完高尔基《回忆托尔斯泰》,四月由平明出版社出版。 五月,译完高尔基的《回忆布罗克》,七月由平明出版社出版。 七月,儿子李小棠出生。 九月,译高尔基短篇小说四篇,连同旧稿一篇,编为《草原集》,十一月由上海开明书店出版。 十月,译完迦尔洵的短篇小说集《红花》,十一月由上海出版社出版;30日参加以郭沫若为团长的第二届保卫世界和平大会代表团,前往波兰、苏联访问。 十二月18日离开苏联的奥特波尔回国,21日返抵北京;24日出席北京各界庆祝中朝人民抗美援朝胜利及欢迎和大代表团返国大会。 一九五一年四十八岁 二月,编选散文集《华沙的节日—波兰杂记》,三月由平明出版社出版。 三月,译完迦尔洵的《一件意外的事》,六月由上海出版公司出版。 六月,散文集《慰问信及其它》结集,七月由平明出版社出版。 七月,《巴金选集》由开明书店出版。 十一月,译完迦尔洵的《癞蛤蟆和玫瑰花》,次年一月由上海出版公司出版。 一九五二年四十九岁 一月,译完屠格涅夫的《木木》,五月由平明出版社出版。 二月,在北京筹备全国文联组织“朝鲜战地访问团”并任团长。 三月,7日率访问团启程离京,20日到达朝鲜前线、22日会见彭德怀司令员、25日写完《我们会见了彭德怀司令员》。 四月,1日与其他二十位作家联名发表控诉书,向全世界人民揭露美帝使用细菌武器的罪行;4日受到金日成接见并参加朝鲜文学艺术总同盟举行的座谈会。 十月,从朝鲜回国。 一九五三年五十岁 二月,关于朝鲜的第一本散文集《生活在英雄们中间》出版。 三月,中华全国文学工作者协会常务委员会在北京召开第六次扩大会议,巴金等二十一人当选为为全国文协代表大会筹备委员会委员。 三月至七月,《新生》、《海的梦》、《雾·雨·电》、《家》、《憩园》、《旅途随笔》、《还魂草》等旧作相继修订出版。 八月,再度入朝访问。 九月,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二次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因在朝鲜未能出席,致信《衷心的祝贺》;短篇小说集《英雄的故事》由平明出版社出版。 十月,当选为被选为全国文联委员及由中华全国文学工作者协会改组的中国作家协会第二届理事会理事、副主席。 十一月,华东作家协会在上海成立,巴金当选为理事。 十二月,离开朝鲜回国。 一九五四年五十一岁 一月,在北京参加中国文联第二届全国委员会主席团第二次扩大会议,讨论1954年工作计划。 六月,译著《家庭的戏剧》(赫尔岑著)修改本出版。 七月,应邀赴莫斯科参加契诃夫逝世五十周年纪念活动。 八月,离开莫斯科回国。 九月,当选为第一届人大代表(四川代表)。15日至29日,赴京参加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编选《巴金短篇小说选集》并写《自序》、编选《巴金散文选》并写《前记》,分别于次年3月和5月出版。 一九五五年五十二岁 二月,《春》、《秋》由人民文学出版社重版。 三月,出席全国各人民团体负责人的联席会议并被推选为出席亚洲作家会议的中国代表团副团长。 四月,前往印度新德里参加亚洲作家会议。 五月,随笔集《谈契诃夫》出版。25日,在北京参加中国文联主席团、作协主席团召开的联席扩大会议,讨论反胡风问题。 六——七月在北京参加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 八月,参加全国文联、作协主席团举行的联席会议,在会上介绍上海文艺界反胡风情况。 一九五六年五十三岁 一月,赴柏林参加第四届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作家大会。 二月,在北京参加中国作协二次理事会(扩大)会议。 六月,在北京参加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为大会主席团成员。 七月,全国整风开始,创作《“鸣”起来吧》、《“独立思考”》等杂文,均署名余一。 八月,编成散文集《大欢乐的日子》,次年3月出版。 十月,参加鲁迅新墓迁葬仪式,与金仲华一起将写有“民族魂”的旗帜献盖于鲁迅灵柩。 十二月,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到成都视察,这是其解放后第一次回故乡;赴印度新德里参加亚洲作家会议。 一九五七年五十四岁 三月在北京参加作协创作规划会议,与赵丹、方纪等受毛泽东主席接见。。 五月,开始编《巴金文集》。 六月,在北京参加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 七月,大型文学刊物《收获》创刊,与靳以共同担任主编。 一九五八年五十五岁 一月,主持作协上海分会会议并作报告。 二月,出席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为主席团成员。 十月,赴苏联塔什干参加亚非作家会议,本月开始,《中国青年》、《文学知识》、《读书》等杂志展开对巴金建国前作品的批判和讨论。 是年《巴金文集》第一卷至第六卷陆续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一九五九年五十六岁 四月,编完散文集《新声集》,9月出版。 五月,编完散文集《友谊集》,9月出版。 六月,在北京与周扬等参加首都诗人座谈会。 九月,与萧珊合译的《屠格涅夫中短篇小说集》出版。 十一月,靳以逝世,巴金为治丧委员会成员。 是年《巴金文集》第七卷至第九卷相继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一九六零年五十七岁 四月,散文集《赞歌集》出版。 七月,参加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三次代表大会,在会上作题为《文学要路在时代的前头》的发言,当选为全国文联副主席。 八月,参加全国作协第三次理事会(扩大)会议,继续当选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 一九六一年五十八岁 三月,率中国作家代表团参加在东京召开的亚非作家会议常设委员会紧急会议。 七月,创作短篇小说《团圆》。该小说1963年由毛峰、武兆堤改编为电影《英雄儿女》。 是年十到十二月,《巴金文集》第十卷到第十三卷由人民文学出版社陆续出版。 一九六二年五十九岁 五月,上海第二次文代会召开,致开幕词《更高地举起毛泽东文艺思想的红旗》并作《作家的勇气和责任心》的讲话。 七月,率中国代表团赴东京出席第八届禁止氢弹、原子弹世界大会。 是年《巴金文集》第十四卷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至此,汇集巴金建国前文学创作的十四卷文集出齐。 一九六三年六十岁 四月,参加全国文联第三次扩大会议。 六月,赴越南访问;访日散文集《倾吐不尽的感情》出版。 十二月,率领中国作家代表团到达东京访问,日本共产党中央政治局委员藏原惟人曾接见。 一九六四年六十一岁 六月,编选访越散文集《贤良桥畔》,九月出版。 八月,参观访问,回上海后写报告文学《大寨行》。 十二月,在北京参加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一九六五年六十二岁 一月,继续在北京参加三届人大第一次会议。 七月,被迫发表批判电影《不夜城》的文章,与萧珊一起去看望该电影的编剧柯灵;第二次访越,受胡志明主席接见。 一九六六年六十三岁 六月,以中国作家代表团副团长身份在北京参加亚非作家紧急会议。 七月,出席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北京市人民支援越南人民抗美救国斗争大会,为主席团成员,在会上见到老舍,这是两人的最后一次见面。 八月,受到上海市文联“造反派”批判,被关入上海文联资料室“牛棚”,从此开始了靠边、检查、被批斗和强迫劳动的生活。 九月,上海作协“造反派”抄家。 一九六七年六十四岁 一月,挨斗更频,与魏金枝、王西彦等六人被迁出资料室,关到楼下一处不满五平方米的煤气灶间。 五月,《人民日报》发表署名文章,点名批判巴金。 是年,上海市文艺界批判文艺黑线联络站等单位先后编印多种巴金批判专辑。 一九六八年六十五岁 频繁遭到批斗,《文汇报》先后发表长篇文章《彻底揭露巴金的反革命真面目》、《斗倒批臭文艺界反动”权威”巴金》;《解放日报》亦以《彻底斗倒批臭无产阶级专政的死敌巴金》为通栏标题发表多篇批判文章。 一九六九年六十六岁 《文汇报》发?/div>
王慧骐 简介名: 王慧骐笔 名: 晓山性 别: 男出生年月: 1954民 族: 汉族江西广丰人。中共党员。1982年毕业于江苏扬州师范学院中文系。历任扬州市纺织厂职工,江都县团委宣传部部长、县文化局局长,《江苏青年》杂志副总编辑。1975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诗集《飞向明天》、《茧花花》,儿童小说集《比比谁的心灵美》,散文诗集《月光下的金草帽》、《十七岁的天空》,散文集《潇潇洒洒二十年》、《爱的笔记》,评论集《步入散文与诗的天国》,报告文学集《女人的归宿》等。报告文学《关于中小学生流失的报告》获1988年-1989年京沪宁穗邕少年报告文学大奖,散文诗《我永远属于未知》获全国首届散文诗大奖。作品著有诗集《飞向明天》、《茧花花》、《我们上路了》,儿童小说集《比比谁的心灵美》,散文诗集《月光下的金草帽》、《十七岁的天空》,散文集《潇潇洒洒二十年》、《爱的笔记》,评论集《步入散文与诗的天国》,报告文学集《女人的归宿》等。报告文学《关于中小学生流失的报告》获1988年-1989年京沪宁穗邕少年报告文学大奖,散文诗《我永远属于未知》获全国首届散文诗大奖。其中作品《我们上路了》被北师大版语文学习教科丛书六年级下册收录为8单元第一课、总22课“告别童年”的第一篇课文。相关作品:书名:潇潇洒洒二十岁作者:王慧骐著ISBN:7-5006-0711-3价格:发行地:北京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时间:1990.9页数:216页开本:19厘米一般附注:王慧骐(1955~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参考资料:我们上路了(已选为北师大版教科书小学六年级把单元第一课)刚刚露出那嫩嫩的芽尖儿,刚刚染上那一抹淡淡的粉红,刚刚才捡到一张很小的邮票,贴上那只很大很大的信封。刚刚从那林子里走出来,,扛一面很艳的旗子抖着威风。哦,不管大人们怎么说,反正我们是上路了,一步一步地上路了。我们的脚印也许歪歪扭扭,我们的膝盖也许被石块磕肿。也许会有骤起的风暴把我们抛入崖底,也许会有虚幻的风景迷惑我们的眼睛,所有美丽和残酷的故事,都可能上演,都可能发生。也许就在今天夜里,也许就在明天早晨。假如因为这些我们就退回去,退到爸爸妈妈们温热的怀中,那我们还能算什么呢?还不如趴下来做一只狗熊,一只供人观赏的狗熊!哦,既然注定了我们得迈出双脚,既然注定了我们只能向前挪动,哪怕只是短短的几寸,甚至更少,只要是在行进,那我们就不会脸红。没有退路,人生的车站不售返程车票,没有退路,出了山的溪水不会往回流动。走下去,前面有相思鸟,有金孔雀,走下去,前面有橄榄树,有曼陀铃。风来吧,雨来吧,雷鸣闪电都来吧,那一条条被我们用脚踏出来的路,才是我们每个人留在这世上的真正姓名。参考资料:
是合法的,为什么说不合法
208 浏览 7 回答
300 浏览 7 回答
188 浏览 5 回答
217 浏览 4 回答
120 浏览 7 回答
172 浏览 3 回答
250 浏览 7 回答
294 浏览 2 回答
315 浏览 4 回答
229 浏览 5 回答
298 浏览 4 回答
308 浏览 5 回答
297 浏览 4 回答
320 浏览 9 回答
81 浏览 6 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