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黄酒根据黄酒酿造的国家标准、制作工艺等标准作了类别名区分:钓诗钩(干型)、君子觞(半干型)、太和汤(半甜型)、铜卣鬯(甜型)。钓诗钩、君子觞、太和汤、金(青铜)卣、鬯,皆为历史宋元朝前对酒的爱称或别名;青铜卣是商周时期盛放黄酒的容器,而盛放的酒则是指用黑黍米酿造的黄酒,称为“鬯”。
钓诗钩,宋代词人苏轼 《洞庭春色》诗:“应呼钓诗钩,亦号扫愁帚。” 元代乔吉 《金钱记》第三折:“枉了也这扫愁帚,钓诗钩。”亦作“ 钓诗钩 ”。 清代蒲松龄 《聊斋志异·八大王》:“厥名为‘酒’,其名最多……或以为‘钓诗钩’,又以为‘扫愁帚’。”
君子觞,则是指士大夫对酒的爱称。
宋陶谷《清异录·酒浆》:“当涂一种酒,麴皆发散药,见风即消,既不久醉,又无肠腹滞之患,人号曰‘快活汤’,士大夫呼‘君子觞’。”
太和汤,即酒亦作大和汤,是古代对酒的别称用名。宋邵雍《无名公传》:“生喜饮酒,尝命之曰‘大和汤’。”《林下五吟》:“安乐窝深初起后,太和汤酽半醺时。”。
铜卣鬯,是在金卣这个酒的名称基础上结合商周远古时期王公贵族饮用的鬯酒来定名。卣,(读作you“有”)是一种盛酒器具皿,属于中国古代酒器,盛行使用时期为商代跟西周时期。外观上大部分是圆形、椭圆形、方形、圆筒形等口椭圆形,底部有脚,足为圈形,有盖和提梁,腹深,周围雕刻精美的工艺图案。古文献和铜器铭文常有“秬鬯 (ju chang音巨唱)一卣”的话,秬鬯是古代祭祀时用的一种香酒,卣在盛酒器中是重要的一类,考古发现的数量很多。鬯是指远古时代重大节日活动庆典用的一种采用郁金草酿黑黍(shu音同鼠)米而成香酒,比如庆祝胜利,文定迎亲,敬天神、地祇、人神等所用的一种酒,天神称祀,地祇称祭,宗庙称享,有严格等级。因酒气味芬芳浓郁,故鬯又通“畅”。
鬯在甲骨文中和金文中是象形字,状似盛东西的器皿。在篆文中,鬯是会意字,由凵(读作qū)、※和匕三部分组成。※是斜着写的米字,匕是取食的勺子,合计来的意思是用勺子把粮食酿的酒从盛器里取出。
鬯为最早的中国历史古酒,商周甲骨文、金文及先秦传世文献所记甚多,对古代酿酒领域研究颇深的日本学者山崎百治称之为“中华神酒”,由于特殊的原料、工艺和用途,鬯在商代即已区别于酒、酪、醴、醪等,而具备国酒雏形。现如今,黑黍依旧是酿造北方黄酒的主流用粮之一,黍米是我国北方地区特有的粮食物种,在小麦大米作为主粮之前,我国的五谷之一就有他的牢固地位。
以青铜卣和鬯的组合来命名北方黄酒的甜型黄酒最恰当不过了,毕竟在商周时期所饮用的黄酒的酿造水平应该多以发酵甜型口感、低酒精度的酒类为主。
南方黄酒中绍兴黄酒的分类,按照制作工艺(糖度)分类只有四种:元红、加饭、善酿、香雪——分别代表绍兴干型黄酒、半干型、半甜型和甜型。
花雕酒不是专业的叫法,也不是黄酒的品种,而是一种俗称。它其实就是因其酒坛外面绘有五彩雕塑装饰而得名。女儿红、状元红都是花雕酒的一种,也是一种俗称,是从习俗演变而来。生女儿长大出嫁时喝的叫女儿红,生儿子读书金榜高中时喝的叫状元红。所谓太雕,则是改良式绍酒,以善酿和香雪调和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