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以理论学习为先导,破旧立新。观念是行为的先导,理论是实践的依据,理论学习能使教师的新旧观念发生冲突,能刺激教师对不同理论进行对比与反思,从而较快地吸收新信息,实现观念的转变。为此,我们根据教师本身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组织学习有关环境创设的理论材料。(1)教师应为幼儿创设一个丰富多彩、多功能、多层次的具有选择自由度的区域环境,我们组织教师学习《区域环境创设》、《活动材料投放》等文章,使教师明确区域教育价值的实现必须以材料为依托,区域材料的投放应注意操作性、层次性、适宜性等。了解区域环境创设的原则应是:开放性、合理性、科学性等。(2)通过学习《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原理与策略》,使教师对探索主题墙与课程、教学、幼儿之间的多元互动,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通过学习理论、讨论,加强了教师对有关墙饰创设的理解,为实现观念、行为的转变奠定了基础。二、以案例剖析为手法,解决困惑从理念到行为的转化,是开展环境创设的难点和重点。剖析典型案例如同在观念与实践之间架起一座桥梁,是教师对抽象的理论有了具体的借鉴,对实践中的一些困惑有了解决的思路、方法。为此,我们选择典型的成功与失败案例进行解剖。这些案例有的来自书本,有的来自教师的真实实践。如选择小一班主题墙饰案例:失败的指导引发教师展开分析、讨论,从中得到启示:幼儿是一个需要得到指导的探索学习者,教师应关注了解幼儿的探索学习过程,分析把握介入指导的有利时机,选用适宜的指导方法策略,明确作为一名教师需要一种敏锐的洞察力和较高的教育智慧技巧。开展如果是我怎样处理等问题的分析、讨论,教师们以理论为依据,结合自身实践,发表意见。通过案例的学习与剖析,教师不仅找到了具体可行的方法,而且产生了尝试、探索的愿望,自觉的进入新实践阶段,通过学习分析本园教育实践案例,也提高了教师组织区域活动的技巧。教师把在墙饰创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在教研组中进行讨论。最后清楚的认识到主题墙要根据孩子的需要而经常更新,增强幼儿对主题墙的亲近感,满足幼儿的心智体验,从而实现幼儿与墙饰之间的互动,同时我们经常根据幼儿的需要对墙饰进行修正,并允许幼儿在活动时根据自己经验调整墙饰,使其在主题墙的创设活动中主动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教师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来实践墙壁与幼儿的对话。在墙饰中,我们设置了许多有关安全、规则、标志、行为习惯培养等方面的内容。一天,教师在涮墩布时,水满溢出水桶,教师们未能及时发现关闭水龙头,正巧孩子们来洗手,只听一个孩子说:浪费水叉(×)。另外有孩子说:节约用水勾(∨)。看来,墙饰真的会说话,这极大的鼓舞了我们的信心。三、以观摩研讨为根基,探索实践如果说,学习理论、剖析案例是教师广泛吸纳各种新信息,初步整合、建构自己的有关环境创设教育理念的过程。那么,观摩研讨则是教师形成新的教学能力的过程,是在学习借鉴他人经验基础上,逐步形成自己的教育风格的过程。为此,我们先后到青年路幼儿园、市幼儿园参观,回到园里进行讨论总结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我们还理论联系实际地开展现场观摩研讨活动,组织教师现场观摩互动墙饰的创设。第一阶段,围绕环境创设情况进行观摩研讨,主要解决如下问题:主题的来源;主题目标的确立;主题网络的设置;活动是否注重创设开放的环境?材料的投放是否符合本班的幼儿的年龄特征及具体情况?是否引起幼儿的兴趣?材料是否具备操作性、层次性等?是否使处于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都能找到适合自己水平的材料和内容?围绕这些问题组织教师展开讨论,发展意见,从中找出存在的问题,并讨论提出解决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