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上的不是很好告诉你,到百度网页上键入“军事论文”,搜索下,一摞一摞的论文
《世界军事》主要编写世界各国(地区)军事概况,主要介绍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军事基本情况、军事历史、军事人物、军事科技、国防形势、安全政策 、国内外局势,并配有大量的武器装备图片等,主要服务对象是对世界军事感兴趣的军内外广大读者。宣传语:“纵览世界战争风云,锻造未来军事专家。”由于《世界军事》坚持权威性、真实性、时效性、知识性和趣味性并重。《世界军事》曾有大量文章被海外诸多报刊转载,包括世界权威军事期刊《简氏防务周刊》等。《世界军事》也得到了领导和有关专家的好评,曾获首届“全国优秀期刊奖”提名奖,被评为1998——1999年度“全国百种重点社科期刊”,2000年杂志又获得了首届“解放军优秀期刊奖”提名奖。《世界军事》装帧设计独特,曾获全国社科期刊整体设计奖。内容介绍《世界军事》杂志创刊于1989年,是由新华社解放军分社主办的一份综合性军事期刊。《世界军事》杂志以介绍国际军事风云为主,既有对世界军事革命前沿的追踪,又有对人类战争历史的回眸。追踪最新消息,提示深层背景,讲述历史故事,预测未来战争,是《世界军事》一贯的方针和宗旨。从诞生的那一天开始,《世界军事》对战争与人文地理,军事独特的人文情怀的关注,就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与青睐。《世界军事》的魅力就源于它关注战争的独特视角和它表现军事世界的特殊风格之一。它是一扇门,通向战争与军事的坚硬内核,通向每一位渴望坚强、渴望长大、渴望痛苦磨砺的人们的心灵深处……
《当代海军》是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政治部主管、《人民海军》报社主办,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一份军事刊物。她创刊15年来,出版了100多期,发行总量已达数百万册。 这份刊物一直关注国家海洋权益,关注国防建设,宣传人民海军崭新风貌,为增强全民海洋和海防观念而不遗余力地默默奉献着。近年来,刊物先后被评为第一届"全国百种重点社科期刊"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期刊奖提名奖"、中国期刊方阵"双百期刊"。去年,杂志社还被评为全国宣传《国防教育法》系列活动先进单位。 创刊15年来,《当代海军》坚持与时俱进办刊,从而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找准浓郁的海军特色 《当代海军》创刊时是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主,兼顾军事、文史、科普等知识的期刊。1990年公开对外发行后,逐渐增扩军事(中外海军历史、装备、人物等)方面的内容,但是一些思想评论、文化艺术、生活情感的文章还占有相当的篇幅,缺乏鲜明的海军特色。 面对这一形势,杂志社对当时的读者市场进行了调研,认为大多数喜欢《当代海军》的读者天性尚武、心怀海防,这些人不仅对海军生活好奇,更关注我国海军的实力及其在世界上的地位,希望了解世界各国海军的现状;这些人也知道我国海军在装备实力上与世界强国海军相比还有差距,但更盼望了解我国海军为打赢未来高科技条件下的海上战争所做出的努力和成绩等。为此,杂志社决定加强刊物的"兵味、海味、硝烟味",使杂志具有浓郁的海军特色。 首先,重点宣传我海军"三化"建设情况。以不泄密为前提,根据我军新时期军事战略指导方针,体现质量建军、科技强军思想,着重从教育训练、组织指挥、军事思想、军事观念、军人素质等方面,全面展现人民海军革命化、现代化和正规化建设的最新成就,反映我海军军事斗争准备情况,反映部队官兵训练生活和精神风貌。在此,重点介绍我国海军现代化的进程,从舆论上为我海军建设鼓与呼。 其次,加大反映海军世界的信息量。全面反映世界各国海军的情况,包括海军世界风云、海军发展态势、海军官兵风貌、海军高精武器装备,主要是对世界各国海军所发生的重大事件及世人非常关注的海上军事斗争热点及时进行深度报道,比如各国海军在海域划分、海洋资源争夺、海上力量扩张、海上演习、海上作战等方面。 第三,突出刊物的时代气息。在报道我海军"三化"建设情况时,在最短的时间内将当今人民海军军事训练、演练和海上生活实况介绍给读者。同时,密切追踪当今世界海军发展的最新动态、热点话题、海上战事或演习。对外国海军的介绍,也侧重于其新情况、新发展,即新的建军思想、编制体制及教育训练等方面情况。介绍海军武器装备突出"新"、"精"两个字。在介绍的过程中,做到观点正确、内容翔实、报道及时。 第四,坚持知识性与可读性并重。从当代海军到未来海军,从中国海军到外国海军,系统介绍各国海军常识性东西,诸如各国海军军语、军旗、军阶、军衔、军功章、军服、军舰命名、各种军舰划分和各种舰载武器概念等。重点抓了那些大众关注、欲知和愿知的事物,将事迹经验故事化,装备介绍通俗化,从而使读者在情愿而有效的阅读中潜移默化,接受了海军和海洋文化知识的熏陶。 由于《当代海军》在市场竞争中坚持突出海军特色,在数以万计的期刊市场上,实现了全国独此一家、全军独树一帜的追求。近年来,国内军事期刊出现降温现象,有些刊物发行量下降得很厉害,而《当代海军》不仅稳住了脚跟,而且为办成精品期刊、创全军名牌迈出了坚实的步子。 创造良好的办刊环境 在办刊环境方面,《当代海军》可谓先天不足:杂志社没有编制,办刊人员都是从海军报社各处室抽出来的,且总共才3人,人手严重不足。 面对这一先天劣势,杂志社没有退缩,在海军报社领导的支持下,克服种种困难,充分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想方设法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办刊环境。 第一,不拘一格选用人。杂志社充分利用报社办刊的优势,在征得海军报社领导的同意后,聘用报社的两名同志为兼职编辑;总装驻南京某军代表熟悉武器装备、对海军问题颇有研究,便跨军种将他调入;一士官在来社学习期间显示出发行杂志方面的才能,该社就千方百计将他留下来;该社还返聘已退休的老社长,将老同志丰富的办刊经验运用起来。这样一来,杂志社人手不足的难题便迎刃而解了。 第二,及时褒奖稳人心。过去海军报社有些同志存在一种偏见,认为《当代海军》只是报社的副业,没有前途;每年工作总结时不要说立功,嘉奖都很少。这几年来,《当代海军》为创办一流期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受到海军报社上下普遍的承认。现在编辑部不仅每年都有人受嘉奖,有的同志还立了三等功。1999年底,经海军党委批准,杂志主编已解决了副师职待遇。这也极大地调动了年轻编辑工作的积极性。 第三,提供工作方便。编辑部有的同志住在城里,每天往返要2个小时。杂志社考虑到编辑工作的特殊性,便破例允许其不坐班,平时在家编稿,每周来办公室两三次处理事务或参加会议,这样既减少了不必要的忙碌,又提高了工作效率。对于年轻编辑家属随军找工作,他们从经济上提供条件,使其尽快安置家属,安心投入工作。负责发行的编辑对外联系多,就为他安装电话、配BP机。 由于杂志社十分重视调动办刊人的事业心和责任心,营造了一个和谐向上的办刊环境,虽然海军报社专门分配给杂志社办刊的工作人员不多,但人人都能积极主动、不辞辛劳、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严守国家的出版政策 面对我国期刊市场十分激烈的竞争态势,有的刊物过多强调"市场",而忽视了"管理",从而导致发生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对此,《当代海军》杂志有着清醒的认识,没有一味去迎合一些读者低级或者猎奇的阅读心理及口味,没有片面地追求市场销量和单一的经济利益,而是严格遵守国家的出版政策、法规,严格执行中央、军队的新闻宣传纪律,从"讲政治"、"守阵地"的认识高度来办刊物。 目前,该社专职编辑3人,另有兼职人员2人,聘请3人。每篇稿件不仅坚持编辑初审、主编二审、社长终审,还请返聘的老社长复审,从而多了一道审稿关,保证严格按照中央的宣传口径和军队的宣传纪律,切实做好稿件的初审、复审和终审工作。此外,杂志社坚持对稿件编排的各个技术环节规范操作,在责任编辑最后一校点完后,主编还要再细看一遍,方可付印。 由于《当代海军》不能像地方发行量大的刊物那样靠开高稿费来吸引优质稿件,所以好稿、优稿十分难求。在这样的情况下,偶尔遇到自发来的好稿子,杂志社自然知道它对于提高本刊发行量的重要性,但并不是一概无原则地拿来刊用,凡是涉及到重大题材的文章、图片一律履行报批手续。因时间紧来不及报批的文章和图片,决不擅自刊发。例如,杂志社曾收到过一位海军退下来的老同志撰写的回忆录,反映我人民海军在抗美援朝中秘密出兵朝鲜元山港布雷的事件。该事件从未对外公开,肯定会有读者市场。然而,在来不及报海军保密委员会审批的情况下,还是不予刊登;还有一篇目击林彪从海军山海关机场出逃的文章,写得生动也很新鲜,地方报纸已连载过,编辑编好稿后,主编考虑再三,也给撤掉了。 《当代海军》编辑人员都是从海军报社的各个处、室抽调过来的,没有专职校对人员。在此情况下,杂志社特意聘请了两位对海军知识比较熟悉的专业校对人员,负责每期文稿的校对工作,而且每期稿件的校对不少于3个校次。对涉及重大题材的文章内容还要相应增加校次。在印刷厂制做好每期杂志软片后,还要指定专门人员通读蓝图,一旦发现有质量问题,当即令印刷厂返工重做。 近年来,杂志社在执行出版政策法规情况方面做到了无重大问题发生,无明显技术性差错,在办刊过程中真正做到了"守土有责"。 永不停止创新的脚步 "打天下容易,守天下难。"期刊界更是如此。《当代海军》杂志在15年的办刊实践中,时时保持着一种深深的忧患意识: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为使杂志与时俱进,他们永不停止创新的脚步,一直在自我超越、自我突破。 第一,不吃"皇粮"闯市场。《当代海军》创刊后,先是与军内许多期刊一样,靠上级拨给一定的经费支持办刊,定期送发海军部队基层官兵。当时杂志订价低,印刷成本高,每印一册杂志需倒贴0.70元,全年需海政补贴近6万元。 "皇粮"好吃,但嚼起来没味道。1994年底,海军报社领导在分析了办刊形势后,明确提出,杂志要到市场上找出路,向市场要效益,走出一条自我生存之路。1995年初,《当代海军》"走自我生存之路"的请示得到海政首长的同意和支持后,杂志社便大胆借鉴地方及军内一些期刊的做法,多管齐下,拓宽发行渠道,当年便见成效,每期印数达到了3万多册,真正进入"自负盈亏、自我生存"的良性循环。 第二,改刊名适应读者需求。《当代海军》一直视读者为上帝,把读者的需求当成改进办刊工作的第一信号。当初,《当代海军》的原名为《水兵》,这个刊名虽然也有特点,但仍难以涵盖和传达市场所需要的刊物定位和内容。当时,很多热爱军事的"海军迷"来信反映,不细看内文还误以为是文学杂志(当时文学期刊已进入低谷)。为此,编辑部决定放弃在部分读者心目中已有较好印象的《水兵》这个刊名,经多方研讨、最后经海军首长确定为既有鲜明海军特色、又有时代感的军事刊物名称,即《当代海军》。新刊名一经使用,很快就得到了读者的认同,发行量一下子翻了三四倍。 第三,使刊物更有"分量"。军事期刊市场的激烈竞争片刻都没有停止,对此,《当代海军》在竞争中求发展、靠优质精品立足市场,适时决定又"进"一步。1996年初,杂志社为弥补双月刊新闻性差、读者阅读不解渴的弱点,又适时改版增页,即从48页4个彩封扩为64页加8个彩页。与此同时,杂志社还提出"海味更鲜,兵味更浓,风格更新,品味更高"的办刊目标,即每期有一组重点编发的稿子,表现我海军官兵的正义、阳刚之气,宣传我国维护海洋权益的不懈努力,从而在同类期刊中显出海军刊物的品位和权威性。后来,杂志社又联系了几家图片社(网),使刊物的彩页配图具有了世界海军方面内容的新闻性、时效性。 第四,让读者尽快看到刊物。前两年,不少读者给杂志社来信反映,很高兴《当代海军》为他们打开了了解中国和世界海军的窗口,但最大的遗憾是不能每月与她见面。考虑到读者对杂志的这种渴望,在分析了当时的期刊市场许多季刊、月刊为了争取更多的读者,已将刊物改为半月刊或周刊,而双月出版的刊物已所剩无几,杂志社果断请示上级有关部门,要求将刊物由双月刊改为月刊,后经总政批准终于在2000年下半年改成了月刊。这使刊物缩短了出版周期,加快了信息传播,在军内外影响进一步扩大。 第五,使刊物装帧更加精美。随着读者的审美观不断提高,对刊物的装帧设计也越来越挑剔。刊物靓不靓,能不能让读者在众多刊物中认出来,并做到"五三",即在5步外停留3秒钟,成为衡量刊物质量高低的重要方面。为此,《当代海军》对刊物的装帧设计狠下功夫,逐步形成了自己的装帧风格,即具有动感、美感、海味和兵味,使杂志封面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创新给刊物带来了新的活力和新的气象,近年来杂志在全国、全军屡次获得大奖。 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 多年来,《当代海军》坚持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有时为保障社会效益而不惜牺牲经济效益,因此在社会效益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果。 首先,把蓝色国土装进国人心中。《当代海军》刊载了《三字经为何忘了海洋》、《中国人,你还记得甲午吗?》和《刘公岛上寻答案》等文章,纵论海洋权益,聚焦中华民族的发展与海洋的密切关系。从图们江出海口的争议与开发,到南海曾母暗沙主权碑的投放;从海湾战争的战火到钓鱼岛的归属;从郑和下西洋的壮举到清朝"禁海"的悲叹,都紧紧牵动着国人关注蓝色国土的目光。 其次,将人民海军官兵的高大形象印在国人脑海。社会各界看了《当代海军》大力宣传的人民海军艰苦训练、建功海疆的事迹后,纷纷表达了崇敬的心情。安徽太和县一中傅瑜同学从《当代海军》杂志上看到了南沙官兵的感人事迹后立下志愿:今生不求功名利禄,但愿战死南沙,以鲜血和生命挽回一个完整的国土。浙江上虞市丁宅信用社职工沈敏君读了该刊记述我海军陆战队员训练生活的文章之后,对我海军陆战队员顿生爱慕之情。飞行舰长柏耀平的事迹一经该刊披露,便引来无数有志于海防的中学生给编辑部来信明志,希望能考上海军院校,以待日后驾舰巡逻在祖国的海防线上。 第三,激发有志青年献身海防。不少大中学生通过《当代海军》了解了人民海军,并立志当一名海军战士,保卫祖国的万里海疆。浙江绍兴一个名叫胡东峰的16岁少年,读罢《当代海军》后,朝思暮想当海军。他等不及长到18岁的成年人,就偷偷离家出走,跑到北京,千里投军。湖北仙桃市第一中学王俊等同学结识《当代海军》后,和同学联名给原海军司令员张连忠写了一封洋洋数千言的倡议书,征集到几百人签名。而他是以血签名的,以表达建设强大海军的坚强信念和想当海军的强烈追求。
一、我国国防教育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从调查情况看,当今的大学生、中学生对于国防建设的重要性有比较高认识程度,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国防教育的显著成绩。但另一方面,也要看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国防教育的针对性还不够强,渠道还比较单一,教育的效果还有待提高,存在着许多令人担忧的隐患。1.广大青少年虽然对于和平时期国防建设的重要性有比较一致的认识,但是,又认为这些都是别人的事,似乎与己无关,或并不打算为之献身在对高中生、地方大学生和国防生的调查中,认为和平时期国防建设“非常重要”的分别达到77%、85%和87%,“比较重要”的分别达到18%、12.6%和12%,二者相加,这一比例均超过95%。但是,从其他有关项目的回答可以看出,绝大多数学生虽然认为国防建设重要,但这些都是别人的事,与自己无关,特别是那些认为国防建设很重要或比较重要的一些学生,也只是笼统说说,自己并没有准备要为国防建设做些什么,甚至表现为对国防建设的冷漠或抵制。比如中学生(主要是高二学生)在回答考大学填报志愿时是否愿意报考军队院校时,有43%的学生回答“肯定不填报”,有50%的学生回答“不确定”,只有7%的学生明确表示“肯定填报”;大学生在回答如果部队从大学生中征集新兵(战士)您的态度时,表示“肯定不报名”达37%,而表示“非常愿意”报名的只有13%,其余为“比较愿意”(28%)或“无所谓”(22%);在回答如果招收毕业大学生补充部队干部队伍时,有27%的同学明确表示“不愿意”,只有17%表示“非常愿意”,其余的“比较愿意”(38%)或“无所谓”(18%)。此外,还有少数学生对和平时期国防建设的必要性存在模糊的认识,这些也不能不引起高度重视:一是认为和平时期没有战事,国防建设不重要或不太重要;二是把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对立起来,认为加强国防建设必然影响经济建设中心地位。总之,这些情况说明,近年来我国的国防教育并没有真正深入人心。2.广大青少年具备一定的国防知识,但非常笼统,国防教育缺乏组织计划性,主渠道作用发挥得不够我们在对高中生、地方大学生和国防生的调查中发现,青少年虽有一定的国防知识,但非常含糊笼统。比如,对国防生的调查显示,绝大多数的同学虽然报考了国防生,但是他们对国防建设和军队的情况并不了解,回答了解“很少”、“较少”和“一般”的高达77%;在对中学生的调查中发现,在回答你报考军校的动机时(指那些将来“肯定报考”军校的学生),竟有38%的同学回答“说不清”;而那些“肯定不报考军校”的学生中有46%的认为“军队不能发挥自己的才能”等等。这些情况说明,不管当今的青少年对于国防建设持何态度,都不是建立在可靠的国防知识基础上,存在着很大的盲目性,说明我们的教育很不深入,很不系统。这从关于“国防知识的来源”调查中也可得到证明。我们把国防知识的来源分为“电视报刊等大众媒体”、“学校组织的军事教育课程”、“当地国防部门的宣传”和“其他途径”等4项。中学生、国防生和地方大学生回答来源于“电视报刊等大众传媒”的分别了占72%,72%和66%,而来源于学校教育、国防部门宣传等途径的比例明显偏低。这反映了广大青少年国防知识的来源渠道比较单一,国家的主导作用未能充分体现;军队的“活教材”作用有待加强;学校的主渠道作用不够明显;社会的良好氛围尚未形成。此外,有些国防教育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偏差。组织学生军训和参加军事夏令营活动,是进行国防教育的一种有效方法,但近年来,这些活动往往形式多于内容,而且很多军事夏令营出现“变味”,成了事实上的各种补习班。3.当代青年有较高的文化素养,但坚强的意志特别是尚武精神不足,对于国防劳动的艰苦性谈虎色变坚强的意志、崇尚军事和武艺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阳刚之气、进取意识和自强活力的重要标志,也是国防人力资源成长的一种基本的精神环境动力。而我国青少年的这种精神环境动力在不断减弱,直接表现就是青少年从军的职业理想在不断走低。我们在对大学生的调查中有一项“您不报考军校的动机”是什么(指那些没有填写军校志愿的学生),回答“怕打仗”和“军校管得太严”的达42%;即使国防生,他们在回答毕业后到部队的意向时,希望到作战部队的也只有19%,其余都是“科研院所”(45%)、“机关”(22%)和“后勤部门”(11%)。在回答毕业后如果“退还学费,您可以重新选择非国防部门,你愿意吗?”国防生中有10%的人表示“非常愿意”,有35%的人表示“愿意,但要考虑经济条件”,两项合计达45%的人实际上对于选择国防生是不满意的。另据2001年7月发布的《中国少年儿童素质状况调查报告》显示,在职业理想的选择上,只有24.2%左右的农村孩子和15%的城市孩子渴望长大后成为军人;与此同时,在青少年中文体明星的崇仰者却大幅上升。青少年心中好动尚武的天性被抑制,刚健勇武之气渐弱,斯文柔弱之气增加,90年代初作家大鹰曾写过报告文学《谁来保卫2000年的中国》,现在,我们愈加感到要培养明天的国防人才,锻造未来的威武之师和钢铁长城,强化青少年的阳刚之气和尚武精神已是迫在眉睫。二、我国国防教育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我国国防教育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复杂的,根据调查和分析,我们认为最主要的有以下三个方面。1.长期和平环境使国民的国防观念逐渐淡化自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以后,我国的周边环境趋于平静,国际地位日益提高,昔日“腹背受敌”的危境基本消除,在未来可预见的将来也似乎仍将有一个和平美好的前景。这种大好的局面在新中国的历史上是不曾有过的,我们本该倍加珍惜。但是,值得高度警惕的是,由于长期的和平环境,也使得一些人特别是广大青少年产生了种种松懈和麻痹思想,似乎天下太平了,可以“刀枪入库,马放南山”了。从上到下,越来越感觉到轻视国防、放松国防建设的情绪和现象。对此我们能从下列实例中得到证明。实例之一:一些人在强调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把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对立起来,只看到国防建设的投入对经济建设造成的挤压作用,而没有看到国防安全对经济建设的保障作用,更没有看到国防科技、国防工业本身是国家经济建设的催化剂和重要组成部分,一味要求国防部门要过“紧日子”、“要忍耐”。这种指导思想和宣传作用在国民尤其是青少年中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实例之二:近年来国家十分重视人力资源建设,但是在政策导向上,实际上把参加国防劳动排在了最不重要的地位。孩子们从上幼儿园开始被强烈灌输的只有“考大学”、“挣大钱”,因此,在广大青少年的心目中全然没有为国防效力的任何概念,而国家的政策导向也首先是上大学和就业。(这一点在我们去一些大学和中学调研时遭到许多冷遇也能间接证明,有的学校一听是部队要搞调研很不情愿,什么“学习紧张”、“学生不关心”、“没有时间”之类搪塞或干脆拒绝。)因此,如今的青少年很少有人会想到保卫国家是自己的责任,只有那些高考落榜生、打工回乡者以及难以在社会上“混下去”的人才会考虑选择军营。实例之三:很长一段时间里,部队没有把主要精力放在军事训练和国防建设上,热衷于创收、经商、办企业。不管引起这种状况的原因是什么,它给国人传递的信号是国防建设的任务不是那么紧迫了,老百姓的国防观念自然不会强起来。2.军人社会地位下降,职业荣誉感降低职业荣誉感是激发劳动者积极的重要因素。长期以来,由于我军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因此国防劳动者普遍具有较高的职业荣誉感。然而,近些年来,国家发展了,但军队的社会地位却降低了。比如,我们对于中学生、大学生的调查表明,大多数人认为军人社会地位不高。高中生、大学生和国防生中分别有54%、66%和65%的人认为军人的社会地位“不高”或“一般”;认为很高的只有16%、5%和8%据有关部门1999年的一项调查表明,中学生关注的35个热点话题,国防状况名列第23位。另据1998年9-10月对北京、上海、重庆等27个城市进行的当代中国城市青年状况调查表明,在青年中最愿从事军人职业者仅占4.8%,比最愿从事私营或个体劳动者职业的仅高出0.2个百分点,比最愿从事专业技术人员职业的低21.3个百分点。这进一步验证了由于军人地位的下降,已影响到军人的职业荣誉感,并进而影响到青少年国防教育的开展。3.军人自身形象受损,对国防教育形成一些负面影响一是社会不良风气广泛渗入军营,影响很坏。我军素有军纪严明、作风正派、风格高尚的优良传统,这也是我军勇往直前、战无不胜的法宝。我军独立的管理体制使其相对超然于世俗之外,保持了良好的形象。但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上一些不良思想和风气开始侵入军营,不正之风、以权谋私、权钱交易乃至违法乱纪等现象时有发生,特别是在一些与人民群众利益关系密切的问题上风气越来越差,有些还比较严重,在人民群众中造成了负面影响。二是管理理念滞后,许多方法不适合时代的要求。建军以来,我军积累了许多非常成功的管理经验。但是,随着国家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随着独生子女一代逐步进入军营,我们面临的条件和环境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军队在管理方面也必须不断地改革和创新,跟上时代的步伐。然而,实事求是讲,我军目前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在许多方面是滞后的,是没有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的。比如,信息时代是开放和交往的时代,而我们仍然对于所谓“封闭式管理”乐此不疲;我们的官兵所受的教育越来越多,他们的文化素质越来越高,普遍具有很强的维权意识,但是,我们的管理仍然以“严格”、“过硬”为由,随意侵害他们的权益,有的甚至仍然流行体罚、打骂等粗暴的管理方法,等等。这说明,“以人为本”、“依法管理”、“科学管理”等新的管理理念远未树立起来。三、探索和平时期青少年国防教育的新路子,不断提高我国国防人力资源开发能力一位瑞士外交家曾有句名言:“瑞士公民迈出右脚的时候,是一个公民,迈出左脚的时候,就是一个战士。如果要问我们为什么一百多年来没有打过仗,其主要原因是我们随时都在准备打仗。”相对的和平,并不意味着可以放松警惕,越是处在和平时期,越要加强全民的国防教育,但是,如何在相对和平时期保持全民的国防意识,提高我国国防人力资源开发能力,对我们来说确实是新的课题,必须深入研究和探索。1.强化政府主导作用,完善政府教育功能政府对国防教育的重视程度,是影响国防教育成效的关键因素。这不仅因为政府负有确保国防安全的最高责任,而且因为政府掌握着各种行政资源、舆论阵地和教育主渠道,具有强大的号召力和指导性。正如国外一位军事理论家指出的:“如果政府不采取措施培养人民的尚武精神,那么它为建设军队而采取的一切最好的措施也都将是徒劳的。”因此,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发挥政府在国防教育中的主导作用,并不断完善教育功能,强调国防教育是“政府的首要职责”、是“社会的第一勤务”。我国已近30年没有任何战事,而且在可预见的将来仍将处在和平建设的环境中,为了确保全民的国防意识,必须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首先,政府各部门要强化国防教育是政府“首要职责”的理念,把国防教育的成效作为评定政府工作得失的重要依据,并建立政府部门国防教育的奖惩机制。其次,各级人民政府应将国防教育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切实保障国防教育经费的支出到位。再次,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积极探索国防部门与新闻媒体、各类学校、驻地部队、社会团体及企事业单位加强联系的新途径、新方法,加大宣传力度,扩展宣传范围,增强宣传的效果。2.聚焦国防教育重点,提高青少年国防意识青少年是潜在的国防人力资源,青少年的尚武精神和献身国防的意识强弱,直接决定着国防人力资源的供给和补充。加强青少年的国防教育可采取多种形式,概括起来无非是“集中式教育”和“渗透式教育”两种情况。所谓集中式教育,就是通过集中的军事训练、创办少年军校、举办军事夏令营等形式开展的教育活动。这种活动不仅能强化青少年的国防意识,而且能为国防部门提供充足的人力资源供给。如美国现有男女童子军分别达400多万和近300万,全国有300多所大专院校开设了2年制或4年制的陆军预备役军官训练团课程,有600多所大学设立空军预备役训练团,海军在60多所大学也开设了预备役训练团(李保忠著:《中外军事制度比较》,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第412页)。俄罗斯“红星报”也透露,目前俄国防系统共有16所正规少年军校。这些少年军校以及童子军在国内的频频报道和活动,对培养青少年以及全民国防意识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我国目前也有类似的教育活动,但是,实事表明,效果并不明显,说明我们需要改革教育方法,加大教育力度。所谓渗透式教育,就是把国防教育渗透到广大青少年的一日生活的方方面面,特别是要渗透到学生的教材、校园、课堂和娱乐活动的各个方面。学生的课文应有国防教育的内容,校园文化建设、教室布置应体现国防教育和爱国主义精神,还可确定特殊国防教育活动日等。如,法国规定,每年的4月8日,17岁以下年龄的男女青年都要到设在全国各地的2200个国家军事中心报到,参加与武装部队举办的全民教育日活动,并规定只有获得军事中心颁发的证书之后才能参加高中毕业考试。这些教育活动形式灵活,潜移默化,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此外,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对于增强广大青少年的国防观念也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3.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手段,切实提高教育效果和其他各项工作一样,国防教育也要不断创新,特别是要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不断创新教育手段,提高教育效果。几十年来,我国的国防教育所以取得较好成绩,很大程度上在于能够充分运用图书、电影、广播、电视等各种新兴媒体,喜闻乐见,寓教于乐。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特别是信息时代的到来,计算机网络迅速普及,传统的方法已显得十分不够了。比如,过去看电影是人们最重要的娱乐形式,然而如今很多人特别是青少年从来不进电影院;过去广播是最主要的新闻媒体,如今有些人特别是青少年连电视都不多看了。相反,网络却成为人们最为关注的最大媒体,据报道,我国的网民已超过了1亿,而且大多是青少年,对他们来说,网络已经代替了以往所有的媒体,他们在网上聊天、看新闻、打游戏、找资料、看录像等。因此,要真正提高新时期国防教育的效果,就必须充分利用现代信息网络手段,抓住了青少年也就抓住了未来。比如,可以组织力量开发具有很强娱乐性的爱国主义、英雄主义、尚武精神的游戏软件;可以制作网络版的国防教育影片、录像;可以把国防教育的各种资料、图像、信息建立成为查询简便、共享程度高的数据库,把国防教育同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学习、娱乐紧密联系起来。如何实现国防教育的信息网络化,是新时期国防教育成功与否的关键,也是国防教育部门面临的最新最重要的课题。4.改善军人自身形象,提高现身说法的力度公民特别是青少年的国防意识,不仅取决于理论上的宣传教育,而且取决于军人自身的形象,取决于军人的社会地位。我军在近一个世纪的战斗历程中,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勇往直前,战无不胜,涌现出了无数英雄模范,在人民群众中树立了光辉形象,成为无数有志青年投身国防事业的强大动力。和平建设时期,没有烽火硝烟,也没有像董存瑞炸碉堡式的英雄人物,相反,面对迅速的改革开放大潮,军队的作用似乎“下降了”,社会上的一些不良倾向也出现在军营,军人在老百姓中的高大形象受到了损害。如何在长期的和平环境中始终保持军人的良好形象,始终成为广大青少年最向往的职业,是我们进行国防教育必须认真对待和探讨的问题。对此,美军的做法也许能给我们一定的启示。在侵越战争及以后的一段时间里,美军的形象很坏,军人荣誉很低,以致成为“最不受欢迎的职业”,多数美国青年不愿报名入伍。为了改变这种情况,美国政府和军方采取了多种措施,一方面,关心军队,大幅度提高军人的生活待遇,并利用各种机会,宣扬军队的“功绩”,宣传著名将领和战斗“英雄”的事迹,表彰“优秀”官兵;另一方面教育军队自爱自强,注重改善自身形象和军民关系,并把它“像完成战斗任务一样”去完成,鼓励官兵走出营房,参加“助民”活动。1986年底进行的几次民意测验表明,美军已成为“美国最可信任的群体”。1989年6月的《美国新闻与世界导报》也载文指出:“尊重军队又重新成为风尚,军服又成为荣誉的标志而不是失败的象征”。它山之石,可以攻玉,面对我军目前面临的形象问题,必须狠下决心,在大幅提高军人待遇的同时,从严治军,依法治军,坚决遏制各种腐败现象,对严重影响军队形象的各种不文明之举进行坚决纠正,真正树立威武之师、文明之师的光辉形象。同时,注意加强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真正视人民为父母,切实改变军人形象。
求4000字左右的军事论文就这几个字重复写到4000字
《世界军事》是新华社解放军分社主办的半月刊期刊。宣传语:"纵览世界战争风云,锻造未来军事专家。" 军事类杂志从来都是以军人刊物来定位操作的,但事实上除军人外有一大批读者都在关注着这个领域,因而,作为一种知识的普及和新闻信息的一个重要部分,军事类杂志无疑有相当高的价值,其市场潜力也非常巨大。所以,当《世界军事》——这本看起来很热闹的“去专业性”专业刊物粉墨登场的时候,它具有的人文意义都远远超过它的专业性,人们往往狂热地关注的事情本身可能对于他们仅仅是一种载体,通过这种载体他们参与其中,释放人本身的各种潜能,《世界军事》抓住了这一点。 它给读者比较多的是感官刺激和视觉猎奇,在专业性上和老牌军事杂志还有不小的差距,但对于大多数购买这本杂志的并不很专业的读者们来说,《世界军事》所提供的一切已经足够了。在该刊的某期读者来信中,有人认为这本杂志“定位有一种军事发烧友的感觉”,这种评价的意义在于长期以来竭诚为专业人士服务的行业媒介开始转而关注军事爱好者等非专业人群。 从媒体市场分析,《世界军事》的成功和电视节目中军事节目的短缺有直接关系。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就有理论指出纸媒体正因为电视视觉流体对观众的阅读培养而走向“读图时代”,当前电视军事节目的原始、萎缩、专业化和“自恋”,让一份充分展示了“读图时代”魅力的军事刊物推向纸质媒体市场上扮演着强势电视栏目的角色(《世界军事》的图片确实是多而不腻的)。《世界军事》坚持权威性、真实性、时效性、知识性和趣味性并重。
军事学核心期刊名录2004年第一批16家中国军事科学军事学术军事历史军事运筹与系统工程国防大学学报中国军事教育军事通信学术信息工程大学学报信息对抗学术政工导刊南京政治学院学报
214 浏览 11 回答
257 浏览 6 回答
264 浏览 8 回答
121 浏览 5 回答
189 浏览 2 回答
340 浏览 8 回答
88 浏览 3 回答
82 浏览 5 回答
348 浏览 5 回答
116 浏览 2 回答
108 浏览 3 回答
102 浏览 5 回答
113 浏览 7 回答
343 浏览 4 回答
128 浏览 3 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