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你遮风挡雨,给予你关怀呵护,但你将因为得不到充足的阳光 而无法茁壮的成长。 ——题记 阅读了一篇《跌倒在自己的优势上》的文章,文中说: 三个旅行者同时住进一个旅店。早上出门时,一个旅行者带了一把伞,另一个旅行者拿了一根拐杖,第三个旅行者什么也没拿。 晚上归来,拿伞的旅行者淋得浑身是水,拿拐杖的旅行者跌得浑身是伤,而第三个旅行者却安然无恙。于是,前面的旅行者很纳闷,问第三个旅行者:“你怎会没有事呢?” 第三个旅行者没有回答,而是问拿伞的旅行者:“你为什么会淋湿而没有摔伤呢?” 拿伞的旅行者说、“当大雨来到的时候我因为有了伞,就大胆地在雨中走,却不知怎么淋湿了;当我走在泥泞的路上时,我因为没有拐杖,所以走得非常仔细,专拣平稳的地方走,所以没有摔伤。” 然后,他又问拿拐杖的旅行者:“你为什么没有淋湿但却摔伤了呢?” 拿拐杖的旅行者说:“当大雨来临时,我因为没有带雨伞,便拣能躲雨的地方走,所以没有淋湿;当我走在泥泞坎坷的路上时,我使用拐杖拄着走,却不知为什么常常摔跤。” 第三个旅行者听后笑笑说:“这就是为什么你们拿伞的淋湿了,拿拐杖的跌伤了,而我却安然无恙的原因。当大雨来临时我躲着走,当路不好走时我细心地走,所以我没有淋湿也没有跌伤。你们的失误就在于你们有凭借的优势,认为有了优势便少了忧患。” 这篇文章让人无法辩驳,假借了雨伞、拐杖,而淋湿了,跌倒了!这是为什么? 因为在“意识”上,有着不同的想法。拿了雨伞的那个人,在下雨的时候,就会觉得下雨了,我不怕,我有雨伞啊!就抱着这个想法,在下雨的时候,就轻视了这个方面,在处理问题时的能力就可能会疏漏某些条件,而发挥不佳。反而,在走泥泞坎坷的路上时,非常的小心,就是在“意识”上重视了这些,解决问题的能力就会发挥较强。因此,也便出现了上面三个旅行者,在下雨天,在走泥泞坎坷的路上的时候,不同的遭遇结果。所以,人是具有“意识”行为的个体,人的思维是个具有主观能动性的系统过程,能相互的促进和补充。虽然客观上,人的能力不随着“意识”而变大和变小,但“意识”能创造人能力发挥的最佳条件,能从自我的条件促使最佳能力的发挥,所以“意识”也决定了你的能力。 意识的重视,就是要重视事情的各个方面,每一个方面,每一个细节;不要因为它影响小,就轻视它,不要因为它简单,就轻视它,不要因为它从来没发生过问题,就轻视它;意识上不能有一点疏漏;那里有疏漏,那里就有可能被“病毒”侵入。所以,我们在生活和工作,都需要认真对待每一件事,意识重视每一个细节。可以作不到,但不能意识不到。 许多时候,我们不是跌倒在自己的缺陷上,而是跌倒在自己的优势上,因为缺陷常常给我们提醒,而优势却常常使我们忘乎所以。 人往往跌倒在自己的优势上。这正好验证了一句俗语:“河里淹死会水的人!”因为有了优势就少了忧患意识,难免盲目自信、忘乎所以、忽略细节、粗心大意,或者囿于自己已有的经验、过于相信自己而护士潜在的危险,从而造成了失误或失败。而劣势常常给我们提醒,让我们考虑周全,更加小心谨慎(当大雨来临时,我躲着走,当路不好走时,我小心地走)。所以优势不可恃,劣势不足惧,我们不能依赖自己的经验和优势,能正确看待自己、懂得如何利用经验的人,才是真正的智者。 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存在这这样的问题。经常有人把“失误”挂在嘴边,可是却没有真正的知道失误在哪里?比如说,走路跌倒了,因为我们相信路是平的;粗心做错了题,因为我们相信自己会做,做的是对的;被人,因为我们相信自己的判断是对的。自己的优势,也就是一种外物,它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假借又是必需的。牛顿说过:“如果说我比别人看的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上。”关键是看我们应该选择什么样的外物,怎样很好的利用这个外物。 看了这篇文章,使我明白许多的道理,无论在任何的时候、任何的处境,都要有“居安思危”的安全意识,绝不能任凭自己的优势,忘乎所以。往往人们不是跌倒在自己劣势缺陷上,而是跌倒在自己优势条件上。因为,劣势,有了缺陷之处,会提醒人们警觉,注意险阻,谨慎细心,见机行事;优势,有了俱全条件,却让人忘乎所以,盲目乐观,失去警惕,随心所欲,茫然从事,只会跌倒在自己优势上…… 只有善用优势,才能走向成功。而要想善用优势, 一要灵活。要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随着事态的发展而发展;如此,才有成功的希望。 二要巧用。猛打猛冲并非一无是处,一无可取;但要想获得更大成功,就必须讲究巧劲,以巧劲取得成功,必须运用智慧,以智慧谋取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