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学院的院校代码为11077,院校代号是全国各高校录取时为方便考生填报志愿而加注的由数字组成的代号串,即院校代码或学校代码。院校代码就如同是学校的一个身份证号,方便查询学校信息。
代号编排
院校代码由教育部统一编排,号码有5位。各省教育考试院为方便高考生填报志愿,将有在本地区(包含省、直辖市,自治区)招生计划的高校重新编排,号码有4位。由于每年高校办学情况有变动,故高校代码有调整。
学校简介:
长沙学院(ChangshaUniversity),简称“长大”,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批准的全日制普通高等本科院校,实行省市共建共管、以长沙市为主管理的体制,属于湖南省“双一流”高水平应用特色学院,入选教育部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湖南省2011计划,是国家“十三五”应用型本科产教融合发展工程规划高校、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CDIO工程教育联盟成员单位。
截至2021年3月,学校占地约1970亩,校舍建筑面积约40万平方米,藏书142.66万册;全日制本科生15412人,联合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423人。截至2022年4月,学校设有14个学院,开设49个本科专业。
历史沿革
长沙学院办学起源于1970年开办的长沙市革命委员会教师培训班、1978年开办的长沙市湘江师范学校大专班、1979年开办的湖南省长沙基础大学和1983年开办的长沙大学。1986年,湖南省长沙基础大学改名为长沙职业技术师范专科学校。1994年,长沙市湘江师范学校并入长沙职业技术师范专科学校;1996年,长沙职业技术师范专科学校并入长沙大学。2004年,长沙大学升格为本科,并更名为长沙学院。
学科体系
截至2020年12月,学校拥有省重点学科5个,湖南省“双一流”应用特色学科7个,联合培养硕士点建设4个。
学术资源
截至2019年12月,长沙学院图书馆建筑面积近3万平米,馆藏纸本文献138万余册,纸质期刊1700余种;拥有数据库45个,其中湖南省高校数字图书馆共建共享数据库17个。
《长沙大学学报》为双月刊,其中1、3、4、6期为哲学社会科学版,2、5期为自然科学版,栏目设有哲学社会科学版:长沙文化研究(重点特色栏目)、经济管理、政法历史、语言文学艺术、教育教学等;自然科学版:基础研究、工程与机械、电子与计算机、管理科学、教育教学、体育研究等。
2006年该刊被评为全国优秀社科学报;2010年获得湖南省“优秀学报一等奖”,“长沙文化研究”栏目获“特色栏目奖”;在第四届全国高校社科期刊评优活动中,被评为“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是《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入编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台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来源期刊、《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入编期刊、《书生数字期刊》入编期刊、《中国报刊订阅指南信息库》收录期刊。
师资队伍
截至2022年4月,学校有教职工115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920余人。专任教师中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110余人,具有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250余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350余人,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85人。
其中特聘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教育部“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全国优秀教师、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劳动模范等国家级人才人;有省新世纪“121人才工程”人选、省121创新人才培养工程人选、省“百人计划”、省教学名师、省优秀教师、省“100个科技创新人才”、省芙蓉教学名师、省青年芙蓉学者等90余人次。拥有省级教学团队2个。
教学建设
截至2022年4月,学校拥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1个,教育部特色专业1个,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18个,省级特色专业和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8个;教育部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省实践教学示范中心、省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示范基地等省级实践教学平台34个;建有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1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省级一流本科课程60门。
合作交流
截至2022年4月,长沙学院先后与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多所高校 、研究机构和国际组织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与国外近30多所高校签订了校际交流协议,接收培养外国留学生100多名,有200多人赴海外访问、留学、进修和参加国际学术会议。
学术科研
截至2022年4月,学校建有省部级及以上科研平台21个、市级平台21个。
2010年截至2022年4月,学校获纵向科研项目共计2052项,纵向科研项目经费近2亿元,承担国家自科基金和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22项,其中国家自科基金重点项目2项,国家自科基金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重点支持项目2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项;承担省部级科研项目828项。
截至2022年4月,获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励36项,其中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国家级)1项,省科学技术奖18项(包括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省科技进步三等奖6项、省自然科学三等奖7项),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4项(包括一等奖4项、二等奖6项),文化和旅游部优秀研究成果(旅游类)优秀奖1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250项。
优势专业及学科
教育部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日语
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个):物业管理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个):旅游管理
湖南省特色专业(3个):日语、公共事业管理、软件工程
湖南省一流专业(18个):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生物工程、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物流管理、旅游管理、动画、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法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公共事业管理、功能材料、土木工程、英语、视觉传达设计、音乐学、广播电视编导、汉语言文学
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5个):软件工程、物业管理、生物工程、通信工程、土木工程
重点学科
“十二五”期间湖南省重点学科: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应用化学、机械设计及理论、企业管理
“十一五”期间湖南省重点学科:高等教育学
湖南省“双一流”应用特色学科:生物学、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工商管理、设计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