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源于江苏昆山的“百戏之祖”有很多称谓,昆腔、昆曲、昆剧是它的主要称呼。这三者的具体所指相同吗?由于认识上的模糊,所以在平常的语言流通中、撰文评述中常会混淆、错用,给研究、介绍带来诸多不便,甚至引来非议。有必要搞清昆腔、昆曲、昆剧的确切内涵,从而对“百戏之祖”的发展脉络和具体内容有一个更清晰的了解。 通过对昆曲历史的学习,对权威辞书的研读,实际上,昆腔、昆曲、昆剧讲的不是一回事,而有着不同的内涵。现探析如下,就教于广大读者。 一、表示三种特定的文字含义 昆腔、昆曲、昆剧分别代表着三种特定的文字含义。 昆腔、昆曲、昆剧是三个表明地方性特点的偏正词组,说明了这种腔、这种曲、这种剧都发源于昆山,这符合一般戏曲、曲艺的命名规律。这里重点要知道的是“腔”、“曲”、“剧”的具体含义。 “腔”:声腔,指唱段的腔调样式。“曲”:曲调,指旋律的曲折形态。“剧”:戏剧,指情节的唱演内容。 从字面解释看,“腔”和“曲”主要供人唱,所以常与动词“唱”构成动宾词组“唱腔”和“唱曲”,并且“腔”和“曲”虽然都是带词的唱调,但“曲”比“腔”的旋律形态更曲折、更生动。“剧”主要供人演,所以常与动词“演” 构成动宾词组“演剧”,除了唱曲外,还须表演身段、形体,应该说“剧”比“曲”有着更丰满的内涵。 由于“昆腔”(昆山腔的简称)比较原始、古老,一般不多提及。平常主要在“昆曲”和“昆剧”这两个词上加以区别和运用。一般以唱为主的活动称为昆曲活动,如昆曲曲会、清唱昆曲等;以演为主的活动称为昆剧活动,如昆剧团、昆剧艺术节等。 二、表示三个特定的发展阶段 昆腔、昆曲、昆剧的形成分别代表着三个特定的发展阶段。 元末明初,南戏余姚腔、海盐腔、弋阳腔和昆山腔群芳吐艳。当时,千灯(墩)的顾坚将昆山腔(简称“昆腔”)设计成具有浓郁的乡音俗调、高雅的古赋南辞而独领风骚,随后一花独放,风靡大江南北。昆腔时代的唱调充满着吴侬软语的韵味,具有鲜明的江南地方特点。 明朝嘉靖年间,由于昆腔“止行于吴中”,江西人魏良辅投奔昆山,进行昆腔改良。他的主要功劳是将南北曲的精华融会贯通在“平直无意趣”的昆腔中,并精细地设计运腔、吐字、伴奏,终于使濒临衰落的昆腔迎来了新生。此时的昆腔被称为昆曲,并美其名为“水磨腔”。 稍后的若干年间,基本和魏良辅同时代的昆山巴城人梁辰鱼将比较单调的唱曲形式发展成生动活泼的演剧形式。他率先编创传奇《浣纱记》,将昆曲运用到戏剧情节的演绎中,创立了各种行当角色,赋予了昆曲演唱以更大的魅力。此时的昆曲演唱已进入到昆剧阶段。 通过了三个阶段的发展,昆曲取代了昆腔,昆剧又包容了昆曲。 三、表示三种特定的演唱形式 昆腔、昆曲、昆剧的确立分别代表着三个特定的演唱形式。 昆腔阶段的唱腔活动大多是文人雅士的聚首抒发,有时对酒当歌,有时风流表白,有时交流畅想,有时显露才华,伴奏简陋,场面自由。当时昆山高贤顾阿瑛搭起了“玉山草堂”的平台,吸引了苏杭的唱腔好手,如顾坚、杨铁笛、倪元镇等,他们是这里的常客,交流昆腔、切磋昆腔,为昆腔的确立推波助澜。 昆曲阶段的唱曲活动,已进入到了专业演唱的氛围。就是很多具有较高造诣的“拍先”“曲师”常被大户人家邀去唱曲。一人清唱,众人伴奏,唱者进入角色,与伴者相得益彰。当时的昆曲堂名班子就是这种演唱形式,一般由八至十人组成,曲笛主奏,鼓板指挥,丝弦衬托,唱曲者轮番登场,与伴奏珠联璧合。 昆剧阶段的唱剧活动,已进入到舞台演戏的形式了。演员各司行当,从头面化妆、帽服穿戴,到道具运用、程式表演,都已有了明确分工和精细要求。自从梁辰鱼首创《浣纱记》后,多场多折的传奇戏剧层出不穷,让优美细腻的昆曲在演绎故事情节、刻画人物性格中发挥出巨大的作用,形成了唱演兼重的综合性艺术。 由此可知,昆腔阶段的唱腔活动是散唱形式,昆曲阶段的唱曲活动是清唱形式,昆剧阶段的唱剧活动是演唱形式。 四、表示三个特定的代表人物 昆腔、昆曲、昆剧的形成分别代表着三个特定人物。 说起昆腔,就会想起顾坚的功劳。从魏良辅在《南词引正》中对顾坚的“一精三善”的评价看,他“精于南辞”“善作古赋”“闻其善歌”“善发南音之奥”,奠定了昆腔在“四大声腔”中“出乎三腔之上”的声誉,确立了“唯昆山为正声”的地位。所以说,顾坚是昆腔的创立者,是形成“百戏之祖”的第一功臣。 说起昆曲,就会想起魏良辅的功劳。是魏良辅以“退而镂心南曲,足迹不下楼十年”的精神,“尽洗乖声,别开堂奥,调用水磨,拍捱冷板”,把昆腔改良成令人耳目一新的昆曲,“听之最足荡人”,令“四方歌者皆宗吴门”,出现了群起学唱、“皆祖魏良辅”的可喜局面。所以说,魏良辅是昆曲的创立者,是形成“百戏之祖”的第二功臣。 说起昆剧,就会想起梁辰鱼的功劳。明代万历以前,昆曲一直以清唱的方式存在,高雅有余,生气不足。由于梁辰鱼“得魏良辅之传,转喉发音,声出金石”,不但度曲、唱念俱佳,而且文学功底深厚,率先创编出传奇《浣纱记》,终使昆曲登上了戏台。所以说,梁辰鱼是昆剧的创立者,是形成“百戏之祖”的第三功臣。 由此可见,昆腔确立了顾坚的贡献,昆曲确立了魏良辅的贡献,昆剧确立了梁辰鱼的贡献。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昆腔、昆曲、昆剧具有不同的内涵:最初的昆腔是顾坚创立的散唱形式,然后的昆曲是魏良辅改良的清唱形式,随后的昆剧是梁辰鱼创用的演唱形式。三个阶段一脉相承,承继发展,旋律形态从简陋到细腻,歌咏形式从清唱到演唱,完成了戏曲发展的全过程。昆腔古老、昆曲新鲜、昆剧丰满,三者各有具体所指,不能混用。如,为了培养各种行当的表演人才,苏州曾经成立了“昆剧传习所”,这里运用了“昆剧”的称谓;为了保护和传承中国最有影响力的戏曲曲调,联合国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是“中国昆曲”,这里运用了“昆曲”的称谓,细品其中的奥妙因为昆剧中的一些表演方面的内容,在其他剧种中已有所表现,当务之急是要抢救昆曲的演唱,而不是别的,使这颗璀璨明珠世代闪烁,永放光芒。所以说,昆腔、昆曲、昆剧的称谓是不能随便乱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