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思路:以珠算不要进入课堂作为主题,首先提出珠算只是一种运算方式,已不合时宜,相对比如今的计算科技,珠算已经是没有必要进入课堂,之后抓住对方辩友可能会提出的几个观点,先进行打压,打乱对方节奏,让其失去阵脚,最后用现代和古代进行对比,做出总结,正文:
首先,珠算只是一种运算方式,已不合时宜。科技日新月异,从轻便的计算器到云计算,到“大国重器”——“银河系”超大型计算机,无论是日常生活中的算账找零,还是科学研究上的复杂运算,它们的身影无处不在。
时至今日,算盘在这些科技巨人面前,就如同古老的侏儒一样。因此,珠算淡出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理固宜然。世殊时异,再来倡导珠算进入课堂,将其视为现代人、未来人必备的技能、素养,无异于秋行夏令,颇有些泥古不化。
对方辩友或许会说:珠算是中华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凝聚了古人的智慧,今之众人,岂可视之如草芥?在此,我要大声抗辩。难道非遗就一定是“其命维新”,就一定要进入课堂?
照此理,人类最初以物易物,那么今天我们是否也拒绝使用现金、移动支付,仍然高唱“货币天然是金银”呢?我们是否也效仿茹毛饮血,依旧去钻木取火、结绳记事呢?
人类社会,早已步入健步如飞的青年时代,风华正茂,回望一路走过的歪歪斜斜的的脚印,回首孩提时代蹒跚学步的笨拙,往往哑然失笑,不禁升腾起怀旧的情绪,实属正常;但若因此就匍匐于地,回到孩童时代,未免就愚蠢可笑了。
这不是美丽的童话,而是文明的木乃伊。同理,算盘早已完成了自己的使命,电算、云计算,早已应运而生,深入人心,深刻的改变了现代人的学习和生活,此时再来书写算盘的赞美诗,岂不可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