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水证与蓄血证比较,错误的是前者治疗先表后里,后者治疗先里后表
蓄水证为病证名。太阳腑证之一。指风寒表邪不解,邪与水结,膀胱气化不利,水液停蓄,以发热恶寒,小便不利,少腹满,渴欲饮水,水入即吐为常见症的证候。参见伤寒蓄水证:《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五苓散主之。”
《伤寒论类方》:“小便不利而欲饮,此蓄水也,利水则愈。”其主要证候有小便不利,少腹满微热,消渴,或水入则吐等。膀胱为太阳经之府,太阳病不解,邪热随经入府,膀胱气化不行,与水相结,而成蓄水证。故用五苓散通阳化气,利水解表。
蓄血证,中医病证名。是外邪由表入里,热邪与血结于下焦,出现少腹结急,下血,神志如狂,发热等症状的病证。《伤寒论》认为蓄血证是“太阳随经,瘀热在里”,“热在下焦”,是外感热病,病邪入里,热邪与瘀血结于下焦所致,有太阳蓄血与阳明蓄血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