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的分类 文章类型:电梯常识 文章加入时间:2003年4月1日15:3 -------------------------------------------------------------------------------- 电梯的定义为:用电力拖动的轿厢运行于铅垂的或倾斜不大于15°的两列刚性导轨之间运送乘客或货物的固定设备。习惯上不论其驱动方式如何,将电梯作为建筑物内垂直交通运输工具的总称。 根据建筑的高度、用途及客流量(或物流量)的不同,而设置不同类型的电梯。目前电梯的基本分类方法大致如下。 1 按用途分类 1.1 乘客电梯, 为运送乘客设计的电梯,要求有完善的安全设施以及一定的轿内装饰。 1.2 载货电梯, 主要为运送货物而设计, 通常有人伴随的电梯。 1.3 医用电梯, 为运送病床、担架、医用车而设计的电梯,轿厢具有长而窄的特点。 1.4 杂物电梯, 供图书馆、办公楼、饭店运送图书、文件、食品等设计的电梯。 1.5 观光电梯, 轿厢壁透明,供乘客观光用的电梯。 1.6 车辆电梯, 用作装运车辆的电梯。 1.7 船舶电梯, 船舶上使用的电梯。 1.8 建筑施工电梯, 建筑施工与维修用的电梯。 1.9 其它类型的电梯,除上述常用电梯外,还有些特殊用途的电梯,如冷库电梯、防爆电梯、矿井电梯、电站电梯、消防员用电梯等。 2 按驱动方式分类 2.1 交流电梯,用交流感应电动机作为驱动力的电梯。根据拖动方式又可分为交流单速、交流双速、交流调压调速、交流变压变频调速等。 2.2 直流电梯,用直流电动机作为驱动力的电梯。这类电梯的额定速度一般在2.00m/s以上。 2.3 液压电梯,一般利用电动泵驱动液体流动,由柱塞使轿厢升降的电梯。 2.4 齿轮齿条电梯, 将导轨加工成齿条,轿厢装上与齿条啮合的齿轮,电动机带动齿轮旋转使轿厢升降的电梯。 2.5 螺杆式电梯, 将直顶式电梯的柱塞加工成矩形螺纹,再将带有推力轴承的大螺母安装于油缸顶,然后通过电机经减速机(或皮带)带动螺母旋转,从而使螺杆顶升轿厢上升或下降的电梯。 2.6 直线电机驱动的电梯,其动力源是直线电机。 电梯问世初期,曾用蒸汽机、内燃机作为动力直接驱动电梯,现已基本绝迹。 3 按速度分类 电梯无严格的速度分类, 国习惯上按下述方法分类。 3.1 低速梯,常指低于1.00m/s速度的电梯。 3.2 中速梯,常指速度在1.00~2.00m/s的电梯。 3.3 高速梯,常指速度大于2.00m/s的电梯。 3.4 超高速,速度超过5.00m/s的电梯。 随着电梯技术的不断发展,电梯速度越来越高,区别高、中、低速电梯的速度限值也在相应地提高。 4 按电梯有无司机分类 4.1 有司机电梯,电梯的运行方式由专职司机操纵来完成。 4.2 无司机电梯,乘客进入电梯轿厢,按下操纵盘上所需要去的层楼按钮,电梯自动运行到达目的层楼,这类电梯一般具有集选功能。 4.3 有/无司机电梯,这类电梯可变换控制电路,平时由乘客操纵,如遇客流量大或必要时改由司机操纵。 5 按操纵控制方式分类 5.1 手柄开关操纵,电梯司机在轿厢内控制操纵盘手柄开关,实现电梯的起动、上升、下降、平层、停止的运行状态。 5.2 按钮控制电梯:是一种简单的自动控制电梯,具有自动平层功能,常见有轿外按钮控制、轿内按钮控制两种控制方式。 5.3 信号控制电梯,这是一种自动控制程度较高的有司机电梯。除具有自动平层,自动开门功能外,尚具有轿厢命令登记,层站召唤登记,自动停层,顺向截停和自动换向等功能。 5.4 集选控制电梯,是一种在信号控制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全自动控制的电梯,与信号控制的主要区别在于能实现无司机操纵。 5.5 并联控制电梯,2~3台电梯的控制线路并联起来进行逻辑控制,共用层站外召唤按钮,电梯本身都具有集选功能。 5.6 群控电梯,是用微机控制和统一调度多台集中并列的电梯。群控有梯群的程序控制、梯群智能控制等形式。 6 其它分类方式 6.1 按机房位置分类,则有机房在井道顶部的(上机房)电梯、机房在井道底部旁侧的(下机房)电梯,以及有机房在井道内部的(无机房)电梯。 6.2 按轿厢尺寸分类,则经常使用“小型”、“超大型”等抽象词汇表示。 此外,还有双层轿厢电梯等。 7 特殊电梯 7.1 斜行电梯,轿厢在倾斜的井道中沿着倾斜的导轨运行,是集观光和运输于一体的输送设备。特别是由于土地紧张而将住宅移至山区后,斜行电梯发展迅速。 7.2 立体停车场用电梯,根据不同的停车场可选配不同类型的电梯。 7.3 建筑施工电梯,是一种采用齿轮齿条啮合方式(包括销齿传动与链传动,或采用钢丝绳提升),使吊笼作垂直或倾斜运动的机械,用以输送人员或物料,主要应用于建筑施工与维修。它还可以作为仓库、码头、船坞、高塔、高烟囱的长期使用的垂直运输机械。 (参考文献:朱昌明,洪治育,张惠侨.电梯与自动扶梯——原理、设计、安装、测试[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5.) 你的问题的答案为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