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世界》语言风格解析如下:一、语言描写朴素而平淡 凡是读过《平凡的世界》的读者,恐怕都不会忘记田晓霞和孙少平在麻雀山上见面的情景: 内心的骚动让他坐立不安,他索性仰面躺在一片枯草上,两只手垫在脑后,茫然地望着暮色中的天空。天空已经亮出几颗星星。晓霞也不再出声,静静地坐在离他不远的地方,两只手抱着膝头,凝望着远方的山峦。这是一个美妙的时光。小树林中,归巢的鸟雀扇动着扑棱棱的翅膀。没有风,空气中流布着微微的温暖。春天的黄昏呀,使人产生无尽的遐思和深远的联想,也常常叫人感到一种无以名状的忧伤。 路遥运用朴实的抒情性语言,准确地刻画了黄昏外在的物象,也传神地写出了人物内在的心象,从而创造了一个心物合一、情景互渗的画面;给人留下丰富而美好的阅读记忆。黄昏是美妙而温暖的,令人在宁静的心境里浮想联翩,悠然意远。但是,黄昏也是生发乡愁和孤独的时分,最容易叫人惆怅和忧伤的,如此描写显得厚朴真挚而又诗意盎然。 二、语言富于哲理 文中的这段文字我们不难忘记: 不知是哪一天,她走过来的时候,看了他一眼。他也看了她一眼, 尽管谁也没说话,但实际上说了。 是呀,“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有些时候,不需要语言,不需要手势,只要一个眼神,我们便心领神会,有时甚至比语言和手势理解地更深刻!人们在生活中常常有一种没有语言的语言,尽管谁也没说,但实际上说了,无言中能表达双方的万千心绪。 再看这段文字: 人们宁愿去关心一个蹩脚演员的吃喝拉撒和鸡毛蒜皮,而不愿了解一个普通人波涛汹涌的内心世界…… 对于演员,人们关心他们的吃、穿、住、行,甚至血型、星座、三围,而且乐此不疲,而对普通人却很少关注,其实普通人也有自己丰富的内心世界,他们有自己对人生的看法,有自己的生活阅历,有自己的喜怒哀乐……这段话确切地道出了一些人对演员和普通人的态度,针砭时弊,意蕴深刻。 三、语言幽默俏皮 我们先看一下金波带领弟兄打过班长顾养民的“善后处理”: 过了一会,坐在炕拦石上的金波叫另外一个男生打了一盆凉水。于是,金波和这一群人,就把他从地上拉起来,两个人强制地架着他的胳膊,另外的人把他糊血的脸顷刻间洗得干干净净;接着又把他衣服上的土也扫得一尘不染。金波甚至拿了一把梳子,把他的头发都梳理得整整齐齐。 这段描写真是太绝了!打过你之后,再把你精心“打扮”一番:脸给你洗得干干净净,衣服给你扫得一尘不染,甚至还把你的头发梳得整整齐齐。咋样?够“义气”吧,出去了别人也看不出来被打,却达到了自己的目的,好好地教训了顾养民,读后让人忍俊不禁,拍案叫好! 在孙少平毕业时,田晓霞对他说了这样的话: “不管怎样,千万不能放弃读书!我生怕我过几年后再见到你的时候,你已经完全变成了另一个人。满嘴说的都是吃;肩膀上搭着个褡裢,在石圪节街上瞅着买个便宜的猪娃;为几根柴禾或者一颗鸡蛋,和邻居打得头破血流。牙也不刷,书都扯着糊了粮食囤……” 这段描写真让人笑得喷饭!“满嘴说的都是吃”,“买个便宜的猪娃”,“为鸡毛蒜皮和邻居打得头破血流”,“牙也不刷,书都扯着糊了粮食囤”……逼真地刻画了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典型的农民形象,抓住了当时农民的突出特点,形象、生动、幽默。四、注重语言的地方色彩 方言土语往往具有传神、富有张力等当代官话无法比拟的特色与韵味,使用得好,可以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路遥在写人物语言时运用陕北方言,烧制出了陕北方言的一些“原味儿”,表现了陕北人的思维习惯和文化心理,大大强化了小说的地域文化意味,读来本色自然,天然无雕饰,又与人物的性格契合,具有牵动人心的力量,为小说增色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