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李碧华的一些作品之后,我认为她并不是外界所说的那样,是继亦舒,琼瑶之后香港文坛的有一个言情大家。依我看,李碧华是披着“言情大家”外皮的哲学作家,她的作品并不是单单论情,而是通过论情,体现出丰富的社会,哲学,美学内涵。王德成先生曾这样谈过李碧华的创作,“想象穿梭于古今生死之间,探勘情欲轮回,冤孽消长,每每有扣人心弦之处,而她的故事今判的笔法,也间接写出香江风月的香貌”。 读李碧华的作品,总是让人在感叹主角痴缠怨怼的感情的同时,开始对社会,对爱情,对男女主角身世命运展开理性思考,而不是一昧地沉浸在小情小爱之中。其中,我想就《胭脂扣》一书来谈谈李碧华创作之中,从对男性和女性角色的塑造来体现的,前后五十三年跨度之间,女性意识和男性意识的变化碰撞。 小说通过明暗两条线来展开故事。明线是女鬼如花与恋人十二少相约殉情,却没有在黄泉路上等到他,不惜以来世阳寿为代价回阳间寻找十二少。暗线是袁永定和凌楚娟在帮助如花寻找十二少这八天发生的种种矛盾冲突,以及他们对过去和未来的思考。小说通过这明暗两条线,刻画了两男两女各不相同的处境与爱情观,体现出了五十三年之间,女性意识的变化,男性意识的变化和从中体现出来的爱情观的变化。 一.女性意识 《胭脂扣》中最鲜明的角色便是如花,她敢爱敢恨,与十二少的结缘也是自己有想法,自己有行动的,这一细节体现出了李碧华内心深处坚定的女性意识,她对女性都是有着理所应当的偏心的。 如花出身妓院,却是“虽为河下人,亦有大方礼仪”。貌美自然不必说,因着花魁的身份,她也是受尽各方宠爱的,除却不光彩不易被人承认这一点社会地位上的差距,她的生活是比穷人家的姑娘好上很多的。但是她却为了追求爱情,冷脸以对其他客人,砸了自己的牌子,导致门前冷落。她说“女人,命好的,一生跟一个男人;命不好,便跟很多个男人。"她早已坦然接受自己的命不好,最后却认定了十二少是她最后一个男人,为其倾尽所有。在爱情的激情退却,现实渐渐裹挟着疲惫与不堪到来的时候,她依然没有放弃爱情。李碧华在描写如花为爱奋不顾身,一心一意的时候,其实是在赞扬女性为了爱情愿意无悔 付出,在爱情中,女性有着其特有的韧性与坚持。 但在极力赞扬的同时,又是在极力表现女性在爱情之中的愚蠢盲目,带着不容置疑的批判意味。 虽然爱情之中双方不能总是只有索取没有付出,但是付出的痛苦大过了爱情的欢愉的时候,双方都应该好好考虑一下未来。十二少放弃了家财,为了同如花生活放弃尊严,如花也为了十二少委曲求全,二人以鸦片麻痹度日,爱情早已失去了原本的模样。 李碧华自二人开始面对家庭压力的那一刻起,对如花的描写就开始带着批判与同情了。如花朴素打扮进入陈家,只希望求得一席妾位,依然被扫帚赶出家门。这是旧社会女人都逃不过的宿命,女性的地位很低,最可悲的是女性自我意识中也承认自己的地位低下,让人愤怒却又无奈。 她太过天真,认为爱情就是一切,在爱情中失去了自己。这也是那个时代女性的通病,从一而终是对爱情的忠诚,却也是对自己的禁锢。在十二少不堪忍受穷苦选择背叛她的时候,这个人已经不值得她继续“忠诚”了,她拿的起放不下,失去爱情就想放弃自己的生命,自以为是的想对方也和自己一起,不料对方依旧苟活,留自己在阴间苦苦等待。这里也体现了女性在爱情中的盲目,自以为是的活在自己的幻想之中。最后,来到阳间苦苦追寻,本来已经伤害了自己,用来世的阳寿换取阳间的七天。甚至在明知对方已经背叛自己苟活于世的时候,仍然选择继续伤害自己,多留一天去看他。直到看见对方老态尽显、猥琐粗俗,才狼狈放下,没给自己留一点体面。这个结局是李碧华对旧时女性最大的同情与讽刺,沉溺爱情可以理解,但太依赖男性、失去自己才是最大的悲哀。 相反,凌楚娟就是当代女性的典型代表。"你别以为时代女性会像以前的女人一般忍让。如今男女平等。丈夫不如情夫,情夫不如舞男,舞男不如偷情,偷情不如——"这一历史性的发言为当代女性维护了权力,也体现了她内心的真实想法。她有着自己的事业心,不会为了与男友吃饭就怠慢工作;虽然失去了可能会有助姿态优雅的繁重礼仪,但也有脱鞋盘腿坐沙发的洒脱大方;更是拿的起放得下,当遭遇爱情危机时不会纠缠对方,有举刀断情丝的果断。 当然她也是渴望爱情的,她会羡慕如花生死相随的爱恋,但也清楚的知道自己不会做到那般地步。遭遇爱情危机时,她也有真心实意的难过,但并不会放下自己的原则。作为当代女性的代表,她的爱情是理性的,掺杂着经济、地位的权衡。但这也体现了女性地位的提高,不再只是男性社会对自己毫无底线却对女性要求繁多的不平等,而是女性也能站在同等的高度,对男人进行要求。 李碧毕在接受采访时产说的:“我没有我笔下的人多数女士角那么痴情,我和现代的许多人一-样感情比较冷漠,我写小说,写制本,部是因为心中存有梦想,乌托邦式的梦想,所以我写天长地久的爱情,写了如化这样的女子。”我想阿楚就是李碧华的缩影,也是她认为的女性该有的样子,有对爱情的幻想,但更看重女性的权益与地位,保持住自己,才能保持住爱情。 李碧华通过对如花和阿楚两个女性形象的描写,对比前后五十三年女性意识的变化,表现了她不张扬却有力的女性意识取向。赞扬旧时女性纯粹的同时,又批判了她们的盲目自卑;提倡当代女性自由理性平等的同时,又表现了失去纯粹热烈的叹息。 二.男性意识 李碧华的女性意识决定了她笔下的女性大多比男性可爱,但她在描写女性的时候又总爱从男性的角度去写,这不可避免地体现出了她心中的男性意识。 十二少是让人又爱又恨的一个角色,他年轻时不说风华绝代也应是青年才俊才能吸引到如花。他为了如花一掷千金百般讨好其实都不令人动容,但他始终一心一意,为了如花甚至愿意与家里断绝关系,放弃衣食无忧的生活这就很让人感动了,如花被他“吃定”也不是没有理由的。“十二少的爱,不假,但敌不过生死轮回。”我想不仅是生死,在感受到与从前的落差之时,他就已经放弃了如花。因为还有退路,所以爱情并不是他必须抓住才能活下去的精神食粮。在李碧华的塑造下,男性是一种容易退缩的生物,他们仅凭一腔热血冲动行事,耽误了别人,自己却只想回归更轻松的生活,本性自私。他们有爱,但是对爱是冲动的,对自己却是理性的,趋利避害也是他们的本性。他们在爱着女人的同时,也在看轻女人。 十二少没有本事赚钱保证自己与如花的生活,但是他有退路,浪子回头还是会有女人不计前嫌。这也是李碧华的一个暗讽,讽刺男权社会之下男性没有本事也会有高的地位,还有男女性地位的极度不平等。 最后十二少没有与如花殉情其实也不是什么大错,辜负一个女人的全心全意固然可恨,生死相随的爱情也固然美丽,但怎么选择是个人的自由。我们可以唾弃男性的利己主义,但也没必要进行道德绑架。但是从他孩子的口中来看,晚年的十二少抛妻弃子,虽然是没有感情的妻子,但是责任却是不可推脱的。我们不知道他有没有过纠结与悲伤,但结局已经摆在那里了。十二少这个男性角色,后期都是很不堪的,让读者忍不住为如花不值。但也不禁释然,即使坚持到了后来,那被他抛弃的亦或者是如花了。依如花的性子,不如在最爱情美丽的时候死去,还能少受点痛苦。 书中体现最多的男性角色,其实是袁永定,他以第一人称的角度为我们展现了最多的内心世界。开篇提到女友阿楚时,他有点埋怨对方过度投入工作。但这也恰恰体现了他对女性的尊重,他埋怨阿楚,是站在同等地位之上,埋怨自己的女友不能多陪陪自己,多在意自己。在阿楚男女平等的长期要求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之下,他从内心认同了男女平等。他也会反思自己的前途命运,嫉妒与阿楚接触的男性朋友的同时,也在反思自己自己只是个副主编,抓不住有本事的阿楚。在讨论会不会为对方自杀这个问题的时候,他诚实的说了不会,虽然不懂浪漫破灭了阿楚的幻想,但至少诚实不花言巧语。 但是他也有身为男性不自觉的优越感与自私,他说漏嘴时理直气壮的认为男人去鱼蛋档只要没过界都不算什么,殊不知这种事只要有一次宽容就会越来越不可收拾。后来阿楚与他畅想未来八十年后时,他的反应是这个女人不会离开了他了,有种吃定这个女人的得意,让人怀疑他的尊重会不会只是假象。最后,他明知如花见了十二少铁定要伤心,却还是为了自己心里好受、不前功尽弃而劝如花去见十二少,让人气愤。 在李碧华的描写下,这前后两个男性角色,十二少肤浅可恨,袁永定平庸碌碌,都体现出李碧华内心对男性意识的刻画也有那么一点偏见。十二少让人极致的快乐却又极致的悲伤,袁永定不会让你体会深沉的悲痛,却也难以带给你热烈欢愉。前后五十三年间男人的对比,并没有特别明显的变化,虽然当代男性尊重了女性的平等地位,但是他们长久积累的自私、自满的本性依然存在,让人对他们的没有变化失望,也为女性在爱情中不容易如意的现状叹息。总之,我们不能看出李碧华对女性是有偏爱的。当然,李碧华对女性的偏爱并不意味着她对于男性的完全否定,她并没有完全舍弃作品中的男性角色,“但她会易地而处,从另一个角度去观察两性关系的存在状态。她明白其中的艰难,却又为重建被打碎之后的两性关系寻找新的可能。也许女权主义者会对男性做出种种指控,极端的甚至有一个完全公平、完全开放的时间。重建是男人和女人的共同事业。”作者固然是站在女性立场上对男权中心文化进行批判,但在幽怨男人的同时,也不乏对自身的反省,以及对同样深受这种文化奴役的男人的理解与宽容。 女性应该主张自己的任何合理地位,但也不应该将自己得不到一些东西的所有理由都归结到男性身上。主张自己地位的同时,更应该知道自己处于这一地位时,自身拥有的与需要承担的。主张自己的前提是真正明白自己。参考文献: ①浅谈《胭脂扣》中的个人意识与香港意识,桂丹 ②“非纯情写作”,独特的情感书写——重评李碧华《胭脂扣》,赵颖颖 ③胭脂褪淡,情深何处——品《胭脂扣》,朱晓薇 ④从《胭脂扣》浅析李碧华的女性主义,于晓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