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国正在进行产业升级;伴随着“十三五”的结束和“十四五”的即将来临,电动工具行业的发展环境显得极为重要。本文将从PEST四个方面来解读电动工具行业的发展环境以及未来趋势。
政策环境 外销转内销方向明显
电动工具精密程度是反应一国制造能力和工业化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对国民经济、能源利用、环境保护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夯实工业基础,提升工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促进我国实现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国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产业政策。
近年来,相关政策的颁布让外销转内销方向明显。自2008年发生金融海啸以来,一些以外贸生产和销售为主的企业和商家及时转换经营策略,开始专注于国内电动工具市场的开拓与创新,而一些本身就以国内销售占优势的电动工具企业和商家,更是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在提档升级上狠下苦功,发展也是相当迅猛。此外,在2020年6月22日,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支持出口产品转内销的实施意见》,明确指出在鼓励企业拓展国际市场的同时,支持适销对路的出口产品开拓国内市场,着力帮扶外贸企业渡过难关,促进外贸基本稳定。因此,国内电动工具出口型企业应进一步研究掌握欧美电动工具贸易惯例,在稳定和不断扩大中国电动工具在西欧北美市场上占有率的同时,积极开拓国内市场,实现市场多元化。
宏观环境 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逐年攀升
中国制造业发展迅速,根据IHS Global Insight的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占全球制造业产出的比值第一次略高于美国,成为全球最大制造国。尽管体量巨大,但中国制造的综合实力与发达国家仍有较大差距,目前以劳动密集型的低端制造为主,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中国制造业长期发展。高端制造能力不足、创新能力和制造能力不强、发达国家制造业回流、东南亚等国家低端制造业产能转移和国内人口红利下降给中国制造业发展带来巨大挑战。长期来看,中国人口老龄化必将导致人力成本的提升,削弱国内制造业的成本竞争力优势,加速制造业向印度、泰国、越南等国低人力成本国家转移。
社会环境 人均收入提高带动翻修热潮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城乡居民经过了从脱离贫困,解决温饱,到迈向小康的曲折历程,人民生活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消费水平和质量明显提高。对于电动工具行业而言,生活质量的提高代表人们对于消费品的需求将持续增大,而电动工具作为制造业中重要的一环,不管是从房地产还是平时家用工具的维修等等都需要电动工具作为辅助。因此,生活质量的提高也使得社会对电动工具的需求进一步扩张。
2020年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781元,比2019年同期名义增长3.9%,名义增速比上半年回升1.5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的实际增速年内首次转正,实际增速由上半年的下降1.3%转为增长0.6%。分城乡看,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821元,增长2.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下降0.3%,降幅比上半年收窄1.7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297元,增长5.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6%,增速比上半年回升2.6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名义增速快于城镇居民3.0个百分点,实际增速快于城镇居民1.9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比由2019年同期的2.75下降至2.67,城乡居民收入相对差距继续缩小。
技术环境 小型化、轻型化、无绳化趋势明显
——技术水平发展现状
自2006年以来我国电动工具行业专利的申请数量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2012年,我国电动工具行业年专利申请数量为2490件,为近年来最大值;2019年,专利申请数量下降为2212件。截至2020年11月,电动工具专利申请数量为550件。
在中国电动工具行业专利申请技术排名TOP20的技术中,以“B25F 不包括在其他类目中的组合工具或多用途工具;与执行操作无特殊关联并且不包括在其他类目中的轻便机...”技术申请的专利数量最多,累计专利申请数量达到3934件,占比14.87%;其次是“H01M 用于直接转变化学能为电能的方法或装置,例如电池组”技术,专利申请技术达到了1699件,占比6.42%。
——技术水平发展趋势
电动工具作为一种“低值易耗品”,一直是家庭必不可少的好帮手。随着电动工具市场不断扩大,中国已然成为全球上主要的电动工具产品出口国和全球电动工具生产基地,行业发展潜力巨大。然而,国产电动工具在中高端领域竞争力不强,价格战非常激烈,为了顺应电动工具小型化、轻型化、无绳化的发展趋势,企业面临着新的技术挑战。
在2020年9月2日,大比特举办了“第三届(苏州)电动工具关键元器技术研讨会”;在此次会议中,议程方向覆盖范围广,包括了BLDC电机驱动方案、无感方波,无感正弦控制技术、电动工具电源充电方案、锂电池和锂电池充电器方案、电动工具锂电保护方案、无刷电机控制器评测与发展、磷酸铁锂动力电池技术与工艺介绍等等。
更多数据请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电动工具行业产销需求预测与转型升级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