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绿地的功能:
一、生态功能
1、净化空气
2、净化水体
3、净化土壤
4、树木的杀菌作用
5、防止水土流失
二、心理功能
植物对人类有着一定的心理功能。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不断深化对这一功能的认识。在城市中使人镇静的绿色和蓝色较少,而使人兴奋和活跃的红色、黄色在增多。
因此,在绿地的光线则可以激发人们的生理活力,使人们在心理上感觉平静。绿色使人感到舒适,能调节人的神经系统。植物的各种颜色对光线的吸收和反射不同,青草和树木的青、绿色能吸收强光中对眼睛有害的紫外线。对光的反射,青色反射36%,绿色反射47%,对人的神经系统、大脑皮层和眼睛的视网膜比较适宜。
三、物理功能
1、改善城市小气候
小气候,也称微气候,是指由于下垫面的某些构造特征所引起的近地面大气中和上层土壤中的小范围气候。
地形、植被、水面等,特别是植被对地表温度和小区域气候的影响尤大。园林绿地中有着很多花草树木,它们的叶表面积比其所占地面积要大得多。由于植物的生理机能,植物蒸腾大量的水分,增加了大气的湿度。这给人们在生产、生活上创造了凉爽、舒适的气候环境。
2、减低噪音
城市中的汽车、火车、船舶和飞机所产生的噪声;工业生产、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噪声;以及社会活动和日常生活中带来的噪声对身体健康危害很大。研究证明,植树绿化对噪音具有吸收和消解的作用。
可以减弱噪音的强度。其衰弱噪音的机理是噪音波被树叶向各个方向不规则反射而使声音减弱:另一方面是由于噪音波造成树叶发生微振而使声音消耗。
3、防灾避难
在地震区域的城市,为防止灾害,城市绿地能有效地成为防灾避难场所。树木绿地具有防火及阻挡火灾曼延的作用。不同树种具有不同的耐火性,针叶树种比阔叶树种耐火性要弱。阔叶树的树叶自然临界温度达至455℃,有着较强的耐火能力。
4、景观功能
绿地植物既是景观园林建设的构成要素,又具有美化环境的作用。植物给予人们的美感效应,是通过植物固有色彩、姿态、风韵等个性特色和群体景观效应所体现出来的,运用园林植物的不同形状、颜色和用途,因地制宜的配置一年四季变化的各种乔灌木、花卉可以使居民身心愉悦,得到美好视觉享受的同时,还可以间接起到提升工作效率的作用。
扩展资料:
城市绿地系统由六大类绿地组成,包括公共绿地,即各种公园、游憩林荫带;居住区绿地、交通绿地、附属绿地、生产防护绿地,位于市内或城郊的风景区绿地,即风景游览区、休养区、疗养区等,此外还包括城市水面、道路广场以及其他性质用地中的绿地。
一、公园绿地是指对公众开放,以游憩为主要功能,兼具生态、美化等作用,可以开展各类户外活动的、规模较大的绿地。包括城市公园、风景名胜区公园、主题公园、社区公园、广场绿地、动植物园林、森林公园、带状公园和街旁游园等。按照公园的不同机能、位置、使用对象,可以分为自然公园、区域公园、综合公园、河滨公园、邻里公园等。
二、居住区绿地是对居住区范围内可以绿化的空间实施绿色植物规划配置、栽培、养护和管理的系统工程模式建立起来的绿地,包括居住区公共绿地、居住区道路绿地和宅旁绿地等
三、生产绿地主要指为城市绿化提供苗木、花草、种子的苗圃、花圃、草圃等圃地。它是城市绿化材料的重要来源。
四、防护绿地是指对城市具有隔离和安全防护功能的绿地,包括城市卫生隔离带、道路防护绿地、城市高压走晦绿带、防风林等。
五、其他绿地是指对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居民休闲生活、城市景观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有直接影响的绿地。包括风景名胜区、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风景林地、城市绿化隔离带、湿地、垃圾填埋场恢复绿地等。
六、城市绿地不包括屋顶绿化、室内绿化、阳台绿化和垂直绿化。以物质生产为主的林地、耕地、牧草地、果园、茶园和竹园等地也不属于城市绿地。还有城市规划中不列入“绿地”水域。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城市绿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