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人力资本回顾第1节 引言1人力资本概念:对大多数人来说,资本意味着银行账号、100股IBM的股份,生产线或芝加哥附近的钢铁厂。总之,在较长的时期内能带来收益和其他有用产品的东西都是资本。(马克思: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显然,这里讲的却是某种能够带来某种使用价值的东西。这就决定了贝克尔的起点:他考虑不是交换价值的增殖,而是使用价值的增值)。但是,这里我要谈的却是另一种形式的资本,例如,正规学校教育,计算机培训,医疗保险方面的支出,有关严格守时和诚实美德的讲座等等。它们能够改善健康,增加收入,提高阅读能力,让人终生受益,从这个意义上说,它们也是资本。(改善、增加、提高、受益,这些词表明,贝克尔都是从使用价值的角度看待“资本”的)。当然,与传统的资本概念一样,在教育、培训、医疗保险上的花费应该被视为对资本的投资。(“传统的资本概念”不是指人力,而是指实物或金融资本,因此,对劳动力的投入虽然也算对资本的投资,但其结果不是从“人力”本身的角度,而是从“物力”,即实物或金融的角度着眼的)。只不过这些投入所产出的是人力资本而不是实物或金融资本,因为人们可以把一个人和他的金融和物质资产分开,但却无法把一个人和他的知识、技能、健康或者价值分开。(显然,贝克尔仍然同“传统的资本”理论一样,把资本视为一个物化的概念。这样,就与马克思把劳动视为交换价值的来源的“传统”区别开来了。马克思认为,真正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是可变资本,即劳动力的交换价值。这样看来,贝克尔的人力资本理论并无多少创新之处。只不过他把剩余价值变成了剩余使用价值、从而把“可变资本”变成了“人力资本”而已。当然贝克尔本人和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是不会这么看的)。2贝克尔的困惑:今天看起来似乎有些奇怪,但当初在把我的书取名为《人力资本理论》前,我确实犹豫了很长时间,甚至使用了一个很长的副标题来规避风险。早些时候,许多人抨击这个词和我的分析,因为他们认为人力资本一词把人当做了奴隶或机器。可世界变化得如此之快,目前,这个词及相关分析在社会科学领域已经被人们广泛接受,而且媒体对之也是宠爱有加。(不管“世界”如何变化,与“可变资本”这个“词”相比,我不得不说,“人们”的抨击是有道理的。笼罩在人力资本概念上的,是对现状的承认和强化,这与可变资本对现状的批判和改造相比,当然是可疑的,可惜人们并没有搞明白这一点,没有把笼罩在这个词上的哲学与这个词本身分开)。但是,我需要进一步指出的是,在信仰资本剥削劳动的社会科学学术圈里,对人力资本这个概念仍持怀疑态度。这也情有可原,因为人力资本这一概念会引发一些令人迷惑的问题:例如,如果资本剥削劳动,那么人力资本是否也会剥削劳动呢?换句话说,是不是一些工人会剥削另一些工人呢?在所谓的劳资之间的阶级矛盾里,技术工人和非技术工人之间是否也是相互对抗的呢?如果政府为了结束这种冲突而剥夺所有的资本,那么为了剥夺人力资本,政府是否需要剥夺工人对自己的所有权呢?(统统都是伪问题!是混淆剩余交换价值和剩余使用价值两个概念的必然结果。为了避免混淆,我建议废除马克思的“剩余价值”概念,代之以“剩余交换价值”的概念)。读者可以看到,一个用来解释经济和社会的概念,却引发了意识形态的争论。(没能引发“科学”争论,而引发了意识形态争论,这不能不说是类似问题的悲剧,因为一旦陷入意识形态的泥潭,问题就不可能得到澄清)。然而,人力资本这个概念在信仰共产主义的国家却得到了很普遍的应用。我的著作,舒尔茨的著作,以及其他有关人力资本的著作在苏联、东欧和中国被广泛引用,甚至在最近的改革以前,经济学家和制订计划的人都已经充分认同投资于人这样的概念了。(说明“信仰共产主义的国家”也是草包居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