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个,有1500多万人口,绝大部分居住在广西,少数分布在云南、广东、贵州和湖南等省,是岭南的土着民族,历史悠久。春秋战国时,是百越中的一支。宋代以后,有“傻”、“恨”、“土”等名称。1965年改称“壮族”。多数地区的壮族习惯于日食三餐,有少数地区的壮族也吃四餐,即在中、晚餐之间加一小餐。早、中餐比较简单,一般吃稀饭,晚餐为正餐,多吃干饭,菜肴也较为丰富。大米、玉米是壮族地区盛产的粮食,自然成为他们的主食,花色品种多样。重达数十斤、大如桌面、在特大水缸内焖煮七天七夜方熟的特大壮粽,堪称中华食品之最。鲜蔬四时不缺,野菜随处可见。日常蔬菜有青菜、瓜苗、瓜叶、京白菜(大白菜)、小白菜、油菜、芥菜、生菜、芹菜、菠菜、芥蓝、蕹菜、萝卜、苦麻菜,甚至豆叶、红薯叶、南瓜苗、南瓜花、豌豆苗也可以为菜。以水煮最为常见,也有腌菜的习惯,腌成酸菜、酸笋、咸萝卜、大头菜等。快出锅时加入猪油、食盐、葱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