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年底中国政法大学同等学力申硕的这次考试,民商法挂科的人约80%,学校老师宣传的90%的通过率(往年的通过率还真的很高,今年就不行了),很多人都是物权法没有过,成绩从20几分到60几分不等。很多没有通过考试的人,还是通过司法考试的律师等有较强基础的人士,并且,惟独就在物权法这门课出现大面积挂科,其他有少量是债权挂科,物权法挂科的人组织了一个微信群,今天12日刚公布成绩,这群里面人数就有200多,微信群里面很多目前正在执业的律师,按理说这些人应该理论和实务经验都还不错吧。
其他的商法、民法总论一般都是考试成绩较好。本人是从事民商案件的专业人士,这次物权法仅考了30几分,债权60多。债权挂科我还不觉得奇怪,但是物权这个分数也实在是有点离谱。
20191215修改:
我大概知道是怎么回事了。
1. 本次学校公告本次考试后不再采用题库考的消息之后,考试报名人太多。估计总报名人数在2000人以上,初步估算民商法报名人数大致在800人以上。按照往年的每年国考通过率统计数据,如果按照20%计算,明年民商法申请论文答辩人数大于160人。
2. 由于前两年论文答辩不通过的同等学力硕士跟学校闹,很大程度上是每个硕导带的学生太多,保证不了质量。理论上讲,每个硕导一届指导学生大概在3~6人才能保证论文质量,其中包括2~3个全日制学生(统招学生的毕业优先级比同等学力申硕高),以及非全日制以及往届论文没通过的同等学力学生。我估计每个导师每年平均能带1~3个新通过国考的同等学力硕士就算不错了。
3. 按照民商经济法学院给出的公开数据,学院6个硕士点共计112名硕导,民商法硕士点的硕导数量估计是20人左右,能带20~60名同等学力硕士,取中位数40名。参照上面的假设,则校考只能通过不超过200人,即通过率不会超过25%,否则论文答辩那边又会有问题。
4. 基于以上,物权法成了控制阀,强行设置了80%左右的挂科率,结合群里面的发言,我估计学校甚至都没有批改试卷,直接拿软件随机打出20%通过率的分数。否则答案差不多的试卷要老师强行打出巨大的分差,我估计阅卷老师精神要分裂。
5. 学校可能天真的认为,毕竟是校内考试,只要他们不公布物权法的真实通过率,瞒天过海,就不会有人知道。但没想到报名那天很多同学都加入了培训机构的学习群,所以互相一讨论,很快就知道了其中不合常理之处,并开始维权。这是学校始料未及的。
至于“维权”结果:
1. 学校肯定会“装死”,并且一装到底,顶多让人议论考试通过标准太严格(这样做甚至还有一定的好处,比如自吹“宽进严出”等等)。公布真实的通过率或阅卷标准反而会成为严重一百倍的教学丑闻。
2. 学校不会大面积修改成绩,理由同上。
3. 学校肯定不会退费,否则起一个不好的带头作用,以后凡是通不过考试的人都会通过“维权”去找学校退费或要挟修改成绩。
综上,估计学校会装死,并一装到底。
……………………………………………………………………以下是原答案。
第一,其实谁也没说参考答案就是正确答案或标准答案。但是这份参考答案存在了好几年,在不考案例题(即不涉及对错判断或下结论)的情况下,题目所考查的核心知识点是稳定的,我们班去年参加考试的同学也是参考这份参考答案,几乎全部通过考试,而今年大面积挂科,原因何在?采用的是否同一套阅卷标准?
第二,在不涉及法条修改的前提下,不同年份考查的相同知识点很难有“过时”的说法,更不会涉及昨是而今非的原则性问题,本次考试物权法分差如此之大令人难以理解。从根本上说,所有的知识点都是有承接性的,都有继承、坚持、发展、创新的关系。
第三,在阅卷标准不同时段不同人完全不相同的情况下,某位法大教务老师后来跳出来直接说“以后不发参考答案了”。这根本不是解决问题,只是解决以后可能提出问题的人。从态度上讲可以算得上比较蛮横了。
第四,在没有涉及是非原则的前提下。大家考的完全相同的题目,遵循着相似的参考答案并且完整书写,你顶多说我“表达不流畅”、“语意不明确”或“书写不整洁”,但这肯定不是有些人可以通过考试而有些人只有四十几分的理由。就像江平老师和王利明老师回答相同问题的答案可能也不一样,那就有对有错吗?法律题的关键是回答要点,回答出你对法学的回答思路和掌握方向、学习方法。拿答案不标准这个理由来搪塞其实真没有说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