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的缺失与社会道德教育 前些时候各报刊和网络都在热烈讨论有关爱心助学的事,究竟要不要感恩?起因是有好些人发扬爱心,资助贫困学子,但那些学子一年里却连一封信,一张成绩单都没有寄给他们,因而很伤心,提出要停止捐助。一时里,众说纷纭,有谴责学子的,亦有指责不该期望报恩的。也有提出助学应该是政府的事,不该由个人来承担等等。 另外我们也常可看见这样的报道:见义勇为者流血又流泪,负了伤,却不见被救者出面感恩,若无其事,连最起码的应尽义务也没去做,而救人者却陷于困境。……这种种现象都不能不叫人深思,为什么现今的人这样缺少一个人应有的感恩之心? 有人说“这些学子是‘大恩不言谢。’须知,捐助者并不是要他们感谢,只是希望有封信来告知一下情况,或寄个成绩单来,使自己知道一片爱心并未白费,而感到欣慰。这个要求不算过分吧?如果连这一点都做不到,怎能期望这些学子将来回报社会,将爱心传递下去?好心人又说,年轻人自尊。也许,由于贫困而自卑,由自卑而变为极度自尊;也许他们以为贫困是社会造成,你们富人拿出一点钱来是应该的。假如是这样想,那么我们应该担心,这些人的心灵已被扭曲,不能通情达理地思维。将来会给社会带来怎样的影响? 他们或许没想到,由于自己的自私、冷漠缺乏感恩之心,所损害的恰恰是他们最需要的爱心、人类的同情之心。如果所有的人都对他人漠不关心,缺乏温情,就会导致社会道德水准的整体下滑,这世界就会变得十分冷酷可怕。 感恩是社会个体应该具有的基本道德准则,是做人的基本修养。感恩意识的培养,对个体的成长与社会的和谐发展有重要意义。感恩意识缺失背后隐藏的是道德教育的弱化问题 感恩,对于我们中华民族来说并不陌生。经历了五千年历史文化浸染的中华民族同样是一个知恩图报的民族,中华文化的骨子里就有着“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的感恩情愫。 感恩,就是对他人、社会和自然给予自己带来的恩惠和方便在心理产生认可并意欲回馈的一种认识、一种情怀和行为。感恩是社会个体应该具有的基本道德准则,是做人的基本修养。懂得感恩的人,必然会有“知恩图报”的感恩意识。感恩意识是指人们感激他人对自己所施的恩惠并设法报答的内在心理要求,是一种普遍存在于人类社会中的行为规范,也是任何文化公认的基本道德律。对他们恩惠的认知和报恩行为的实施,关键在于感恩意识的培养。 长期以来,我们对道德教育非常重视,但往往导致道德教育的目标和任务远离生活,忽视个体道德的完善。感恩,是做人的基本品德。缺乏感恩意识会影响人的成长与发展,只有知道感恩的人,才会自觉为社会服务,才能收获更多的人生幸福。1、培养感恩意识有助于个体道德的发展和人格的完善。一个人格完整、心理健康的人,会感受到来自社会的关爱,也必定会对社会心存感激,并以实际行动来报答他人和社会的恩情。实施感恩教育有助于人们摆脱对利益的单纯追求,有助于人们人格的完善,有助于唤起人的感恩心和感恩情,用感恩心来融化人们的自私心、冷漠心和自卑心,培养与人为善、与人为乐、乐于助人的品德。2、培养感恩意识可以帮助人们确立社会责任感。有感恩意识,我们就能体谅父母的辛苦和来自社会的关怀,体会大自然的恩惠,增强人情味和社会责任感,使他人不至于只生活在单调而紧张的环境中。学会感恩的人,才会体会个体的成长离不开他人的帮助,离不开社会关怀,才会自觉服务社会,建设社会,树立起维护社会形象和为社会建设改造职责的社会责任感。3、培养感恩意识有助于提高道德教育的实效性。在道德德育过程中,教育者引导被教育者对自然心存感恩,懂得人与自然是息息相关,可以培养人们积极的环保意识,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对社会心存感恩,了解人与社会紧密相连,可以培养人们的集体主义意识,增强对社会的责任感;对他人的帮助与关心心存感恩,领悟人与人之间关爱的真谛,可以培养人们良好的人际交往素质,与他人和谐相处。这样,不仅可以减少青少年群体中的忘恩负义现象,尽可能避免感恩心缺乏所造成的悲剧,而且可以培养人们的责任意识、自尊意识和自立意识,帮助我们形成健康的思想情感和健全的精神人格,从而提升其精神境界,完善其生命。这正是学校道德教育所追求的要义。4、培养感恩意识可以唤起人与人之间的关爱之情,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一个人为他人做了善事,得到他人的感激和尊重。这种感激和尊重会化为更大的精神动力,激发起他为社会提供更好的服务。这种感激和尊重会促进人际关系的良性发展,增强人与人的感情交流,形成一个和谐而令人愉悦的心境。5、培养感恩意识有利于构建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人是自然的产物,人的生存、繁衍、发展,都要从自然界获取物质与能量。尊重自然,感恩自然,促进人和自然的和谐发展,是我们追求的一种理想生存境界。通过培养感恩意识,引导人们对大自然的恩惠心存感激,就会对自然产生关爱、保护意识,才会自觉保护好自然环境,构建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我们的民族不是一个不懂感恩的民族,古人云;“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历史上不乏为报“知遇之恩”,“知己之恩”而不惜以身相报的故事。记得我们小时候父母常对我们说:“人家给我们一点好处要牢牢记着,不能忘记;而我们给人家什么帮助,要赶快忘掉,不要记住。”这是平常的教诲,也是多么好的教诲!我相信曽经有很多人这样想,这样做。但如今人心为什么变得如此冷漠和可怕?回想起我们民族的心灵历程:我们刚从过分强调意识形态、斗争哲学而形成人人自危、不惜以损人来保全自己、普遍地说假话、大话的那种卑怯心理状态下出来没多久,又投入万事以物质利益来衡量、金钱至上的形态里。缺少信仰,信念,除了金钱,人生似乎就没有更高的目标了,我们的心变得如此地冷酷,以致发生上述的情况。也许,不知感恩、不思感恩,甚至忘恩负义、恩将仇报,就是在那样的土壤里诞生、发展的。要改变这样的状况,我们一定要有一个合理的、大众心情舒畅的社会,建立符合人性、关爱个人、温暖的社会体系;同时千万不能淡化、漠视精神文明建设,要强化爱心教育、感恩教育,让我们的孩子从小懂得感恩和爱,要大声疾呼“爱心”和“感恩”这对孪生姊妹,她们是生活中必须并行前进的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是社会不可缺少的黏合剂。生活中不能没有爱,也不能没有感恩。缺一,则另一个也走不远。可我们对无意识的天地、海洋尚且都要怀有一颗感恩的心,能善待海洋,善待自然,与它们和谐相处,更何况对那些有意识地爱我们、帮助我们的人呢?我们感恩父母,因为他们无私的爱和辛劳抚育;我们感恩老师,因为他们的淳淳教导;我们感恩朋友,因为他们的友谊使我们温暖;我们感恩困难中伸过来的一双友善的手,一个温情的微笑,一个鼓励的目光。唯有感恩,我们才会想到去深切的爱父母、爱老师、爱朋友、爱一切友善地对待我们的人;唯常怀感恩之心,我们才会去关心和爱一切需要我们去关心和爱的人;唯如此,我们的人生才会丰满和快乐。 让我们唤呼爱心、唤呼感恩,让那些困难者得到帮助,让有爱心的人感到欣慰,让见义勇为者不再流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