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题依据 在研究中小学教师流动问题的时候,很多参考资料都提出要借鉴日本韩国的先进经验。日本为解决中小学教师均衡发展,已经实施了50多年的“定期流动制”,为基础教育公平稳定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日本中小学教师“定期流动制”实施的程序是:首先,一般在每年11月上旬,由县(都道府)一级的教育委员会发布教师定期流动的实施要旨,内容包括地区的指定、相关原则、要求等。其次,全体教师要填写一份调查表,其中包括教师流动的意向。再次,由校长决定人选,在充分尊重教师本人意愿并与其商谈后,报上一级主管部门审核,最后由县(都道府)教育委员会委员长批准。校长一般由教育长直接任命换岗,本人也可以提出申请。最后,在来年4月新学期前,流动教师全部到位。为了更好地实施中小学教师流动制,日本还在教师待遇方面,特别是提供偏远贫困地区教师待遇方面有相应配套措施。韩国也实施了几十年的教师“互换制度”,而且每年都要根据具体情况对其进行修改,因此该制度如今已经很完善。除此,法国政府也在教师流动研究上取得了成就,法国政府于1981年出台了“优先教育区”政策,对处境不利社区的学校给予扶持。 国内学者针对教师流动也提出了不少意见,2006年汪丞提出要构建定期、轮换的教师系统内流动机制和双向、开放的教师系统内与系统外流动机制。北京师范大学庞丽娟教授提出:第一,完善城市教师到农村学校支教制度。将教师支教作为其晋升职称和职务,参评优秀教师与特级教师的必备条件,以国家层面的制度化的政策,有力地推进城镇教师特别是优秀、骨干教师到农村学校支教。第二,建立健全农村教师到城市学校学习进修制度。针对农村学校师资少,工作任务重、教师难以有时间到城市学习的问题,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允许农村学校统筹安排、灵活调整教学时间;各级地方政府应为此设立专项经费,并将之纳入县级以上政府的财政经常性预算,按当地教师年工资总额的3%单独列支、专款专用。第三,制订全国性的农村教师流动补偿制度。一方面规范管理,另一方面使流入地对流出地有所补偿,流出学校可用补偿金聘用其他合格教师,或为本校在职教师提供进一步学习进修机会。第四,将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作为考核各地教育行政领导业绩的指标,并将督导结果作为考核地方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业绩的重要依据。第五,实施国家“农村教师园丁工程”。让真正在农村第一线工作、缺少经费又没有时间出来参加学习的教师有机会参加省级以上的培训。北京市教委吴松元指出建立政府主导的教师流动制度是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必然要求。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在《1996年人力资源开发报告》中指出:“一个国家国民生产总值的四分之三是靠人力资源,四分之一是靠资本资源。国家、地区之间的竞争,是知识和技术的竞争,实质上是人才的竞争。”从这个报告,不难发现,当今世界是一个竞争的世界,世界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这场竞争贯穿于各个领域,尤其是教育。教师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并肩负着重要的使命,从国家到地方各级政府都高度重视教师资源的合理配置,纷纷出台相关政策来促进本地区教师的的合理流动,以使师资力量的均衡分布,促进教育的公平。笔者作为西部一个普通中学的老师,时刻关注着西部教育的发展,深刻体会到教师流动对教育均衡发展的影响,国内对教师流动的研究层出不穷,形成了部分成果,但对改变西部教师良性流动并未取得预期进展。笔者分析原因是研究理论层次很高却无实践体验。笔者既是一个观察研究者也是一个切身体验者,借助教育管理的理论知识和一线工作的实践经验,对此问题的研究有双重优势,能够自然接触访谈流动对象,得到访谈对象最真实的想法,从而为政策的制定提供有效的资料。 二、研究内容 1、研究对象:本课题的研究对象是西部地区的中小学教师,主要针对渭南市中小学教师,主要研究西部地区中小学教师流动的趋势,教师流动存在的问题,和对此的解决对策。 2、框架思路:第一步通过访谈了解渭南市教师流动的现象,分析教师流动对教育产生的影响。访谈对象包括流动区域的教育部门领导,流动学校的管理者,流动的教师,流动教师流动前后班级的学生和同事,从多个角度分析流动现象。第二步分析教师不合理流动存在的问题,对促成教师流动的各方面因素综合研究,从政策层面,物质利益层面和精神需求层面三个维度展开思考,寻找导致中小学教师不合理流动的主要原因。第三步从理论层面分析中小学教师流动的原因,包括人力资本理论,需要层次理论,市场经济理论,组织管理理论和耗散结构理论等,借鉴国内外人才合理流动的成功经验,为完善县域内中小学教师流动机制而努力。最后,根据对西部地区以及渭南市推行的流动政策的分析,提出我国西部地区在今后推动教师流动过程中要促进教师合理流动的对策和建议,首先要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改革户籍、住房管理制度;制定完善的人才流动法规;加大教师流动政策的倾斜力度;建立科学的教师流动补偿机制。再者,要树立动态的教师管理观念;合理引进教师;建立稳定机制,防止优秀教师流失;真正落实教师聘任制。以期促进西部地区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 研究提纲: (1)研究现状----国外研究现状、国内研究现状 (2)相关概念分析---县域、义务教育、教师流动、教师合理流动标准、机制 (3) 研究意义---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4)目前中小学教师流动的趋势及存在的问题 中小学教师流动趋势---- 1)中小学教师流动方式日趋多样化 2)流动市场日益完善,流动日趋频繁 中小学教师流动存在的问题--- [if !supportLists]1)[endif]无序流动 [if !supportLists]2)[endif]流失现象比较严重 [if !supportLists]3)[endif]流动渠道不畅通 [if !supportLists]4)[endif]流动纠纷不断 (5)中小学教师不合理流动的原因分析 1)政策缺失、不健全是造成不合理流动的主要原因 2) 物质利益、物质环境差异是造成不合理流动的重要原因 3)精神需求得不到满足时造成不合理流动的根本原因 (6)中小学教师合理流动机制的构建 1)发挥师资市场主体作用,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师流入、流出机制 2)建立促进教师定期交流、加强城乡交流的流动机制 3)从非正式制度的角度完善中小学教师流动机制的建设 4)健全流动教师监督保障机制、确保各项政策灵活深入开展 5)进一步完善中小学教师流动的激励约束机制 6)建立落后地区的补偿机制,确保特殊津贴发放到位 3、研究重难点:研究重点是教师不合理流动的原因分析。研究难点是如何制定有效的政策促进教师的良性流动。 4、主要目标、研究计划及其可行性:本课题旨在通过调研以及文献资料的整理对西部地区教师流动的 相关政策进行分析,来反映西部地区教师流动政策的目标以及执行成效,在此基础上,采用实证调查的方式,对陕西省渭南市几个县乡的中小学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分析渭南市相关教师流动政策及其执行成效,并对其进行政策归因分析,并结合当前教育均衡发展的时代背景提出政策性建议和措施,以期对西部地区以及我国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提供启示。 三、创新之处 研究方法创新,除了运用文献综述和访谈研究等,还运用质的研究法,以笔者自己为研究工具,得出真实的研究结论。研究理论创新,除了运用教育管理理论还运用了卡兹的组织寿命学说。研究工具创新,运用数学统计工具进行数据分析。 四、预期成果 发表研究专著,论文和报告。 五、参考文献 [1]苏文静.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流动机制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1. [2]姜涛.吉林市中学教师流动中的问题及改善策略[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10. [3]马朝阳.正式制度规约下的中小学教师流动研究---以安徽省淮北市几所学校为例[D].杭州:浙江师范大学,2009. [4]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