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F810.7文献标识码:A文童编号:1005-0892 (2001) I1-0032AA防范和化解地方财政风险的理性思考文也摘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领城的各种公共风险最终都可能转化为财政风险.财政作为综合经济的反映,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关系到社会稳定;财政风险越大,说明社会经济生活中存在的会共风险越多,国家机器正常这转透受损害的可能性越大.因此,财政风险不是财政部门本身的风险.而是政府的风险;防范和化解地方财政风险,保证财政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关键词:地方财政;风险;表现形式;原因;对策作老简介文RI.. ii西kt4}学教9(南A 330013)自国家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以来,如何防范和化解财政风险,保证财政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已引起各方关注.其根源在于,人们透过亚洲金融危机看到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领域的各种公共风险,如金融风险,内外债风险,社会保障风险等,最终都可能转化为财政风险.所谓财政风险,是指财政不能提供足够的财力致使国家机器不能正常运转而巡受严重损害的可能性.值得注意的是,财政作为综合经济的反映,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关系到社会稳定.财政风险越大,说明社会经济生活中存在的公共风险越多,国家机器正常运转遭受损害的可能性越大.因此,财政风险不是财政部门本身的风险,而是政府的风险.地方政府及财政部门尤其需要防范和化解地方财政风险.一,地方财政风险的主要表现形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连续高速增长,财政状况得到了很大改善.特别是实行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后,中央和地方财政得到了很大发展,财政实力进一步增强.但是,由于受历史原因,地理因素以及政策,体制诸多方面的影响,全国仍有许多经济欠发达地区,尤其是一些经济长期落后或老少边贫地区,财政长期处于困难状态甚至是风险状态.地方财政风险的主要表现形式有:1工.财政赤字.近年来,地方财政经常性支出刚性不断增强,支农,教育,科技三项法定增长以及确保工资发放,政法经费保障,粮食风险基金配套安排,社会保障"兜底"等多项关系大局的支出,使得一些地方财政收支矛盾日益突出.虽经各级财政努力增收节支,采取各项措施平衡财政收支,但全国仍有三分之一左右的县(市)出现财政赤字.1998年,全国地方一般预算赤字县共计,93个,除北京,天津,上海,江苏,安徽,山东,广东等7省市没有赤字县外,其他一些较为发达的东部省份也相继出现赤字县.由于中西部贫困地区的财政基本上属于"吃饭型"财政,开支标准较低,用于建设性支出所占比例很小,因而财政内部调节能力很弱;即使这些地方实现了财政收支平衡,那也是在财力十分紧张或存在支出欠账情况下的'低水平''平衡.一级财政如果连续出现高额赤字,且滚存赤字达到年度本级财政收人的一定比例时,将导致行政事业单位职工工资不能按时发放,行政办公经费,法定支出项目等不能按标准及时开支,从而对政府履行法定职责产生影响.2.地方政府债务.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涉外彼务.包括外国政府和国际金融组织的贷款.有资料显示,自1980年我国恢复在世界银行的席位以来至1998年,世界银行对我国承诺的贷款总额达到309.27亿美元.其中,硬贷款214.03亿美元,占贷款总额的69.2%a;软贷款95.24亿美元,占30.8%,用以支持200个项目.目前,很多项目已进人还本付息阶段.但由于市场变化以及天灾人祸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一些项目经济效益差,有的投产之日便是亏损之时.特别是有些农业项目,本来经济效益就较低,还分散到千家万户,因而还款能力更是一卜分低下.国家不得不通过上下级财政往来扣款的办法,来确保债务本息的偿还,维护国家对收稿日期:2001-09-3032万方数据外借款的信誉,但同时也给负债县乡R政增加了很大压力.(2)国债转贷.为抵御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从1998年至2000年,连续3年增发国债共计3600亿元,用于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经济结构调整,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这些国债资金,转贷到地方部分的,目前已逐步进人还本付息阶段.由于目前那些建设项目还没有完工或还没有完全取得收益,故地方财政还本付息面临困难.(3〕县乡债务.不少地方县乡债务形势严峻,有的负债规模已超过了财政承受能力.这些县乡债务除了财政直接借款外,主要是政府,部门,企业借款由财政担保,其中有国内各金融部门的信贷借款,上级财政周转金借款以及直接向其他债权人所借的款项.而所借资金部分被用于投资办厂,搞一些'政绩工程"或兴办一些社会公益事业;部分则被用于非生产性投资,甚至挥霍浪费.这些债务已有相当一部分形成不良债务,甚至是呆账.乡镇财政部门因涉及债务担保事项而遭法院封账之事已屡见不鲜.3.财政挂账.其中最为严重,给产粮省财政带来沉重包袱的就是粮食亏损挂账.至1998年底,全国累计消化老挂账426亿元,消化进度为78%,其中:政策性挂账398亿元,消化进度为82%.但老的挂账尚未完全消除,新的粮食亏损挂账又接踵而来.据统计,从1992年4月1日至1998年5月31日止,全国国有粮食企业新增粮食财务挂账和其他不合理占用贷款2015亿元,其中新增粮食财务挂账1466亿元.消化这些挂账,无疑将给产粮省财政带来巨大的压力.4.拖欠工资.欠发行政事业单位职工工资是近几年来经济欠发达省份县乡财政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由于机构膨胀,人员增加,工资标准提高,财力供给不足等原因,欠发工资尤其是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比较普遍.从县一级看,欠发公务员和教师工资,主要是"拖"的问题,一般事后可以补发;到了乡镇一级则更加困难,有的出现积欠现象,工资不能足额到位.而长期拖欠的工资主要是地方出台的一些补贴性工资(如菜篮子补助)以及近年增资中地方财力白筹安排的那部分.然而,县乡两级的中央或省垂直管理部门的职工工资不仅没有拖欠,而且有的标准还较高,与当地公教人员工资情况形成强烈的反差'这种收人七的不对称性,直接影响到基层公教人员队伍的稳定,也给县乡财政带来了压力.5.收支"水份".从经济学上看,经济的发展水平决定了财政的收支水平.然而,由于一些地方在经济工作中没有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片面追求高标准;为了体现"政绩"甚至弄虚作假,营造经济虚假繁荣.体现在财政上,反映最为明显的就是提出的财政收人增长幅度不切实际,脱离税源,造成一些县乡财政为完成收人任务,硬性摊派,寅吃卯粮,买税卖税,甚至直接在账上弄虚作假,虚收虚支,虚frz平衡.这些虚收虚支部分在一些地方占当年财政收人的程度不一,有的高达10%至20%,甚至更多.令人担心的是,这些虚收虚支部分将进人第二年的增长基数,逐年增加,形成恶性循环.这也是一些县乡财政收人年年增长,而可用财力却停滞不前的原因.二,地方财政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1.经济因素.造成部分地方财政存在一定风险的原因比较复杂,是国民经济运行中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的综合反映.但究其根本原因,仍在于当地经济发展缓慢,经济效益低下,从而导致地方财政承担风险的能力薄弱.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经济尤其是东部沿海经济获得了迅猛的发展,但同时,东西部地区经济实力的差距也在逐渐拉大.据统计,1999年全国地方财政收人(一般预算收人)亿元县共计593个,其中:亿元县最多的是山东省,为69个;收入超3亿元的60个县〔市)中,有53个集中在东部沿海省市.与之相比,西藏,青海没有亿元县,宁夏仅有i个,其他中西部省份也相对较少.593个亿元县的地方本级一般预算收人为"10.57亿元,占全国地方一般预算收人的19.8%.然而,1999年,全国有地方国家级贫困县574个,大部分分布在中西部地区和革命老区,这574个贫困县的地方本级一般预算收人为247.35亿元,仅占全国地方一般预算收人的4.4%,县〔市)数量基本相当,收人相差却如此悬殊,贫困县财政状况可见一斑.然而,无论富裕与贫困,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环境改善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政府所担的职责都是一样的,并在很大程度上是直接依靠财政才得以维持的,如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住房制度的改苹,企业破产制度的实行等,无不与财政息息相关.2.体制因素.其一,从总体上讲,财政体制改革落后于经济体制改革,表现在支出上没有解决好"越位"与"缺位"向题,使财政该退出的没有退出;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包袱没有甩下来,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包袱又背了上来.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财政具有公共性,财政.33.万方数据支出应退出一般竟争性行业,项目的投资.但目前从上至下,公共财政一直处于"构建之中,没有一个明确的指导意见.其二,从财政体制上看,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对完善我国的财政体制,提高中央财政的'两个比重"具有重要意义.但也存在明显的不足,即在体制上把贫困地区与全省财政捆绑在一起,全国一刀切.从实际情况看,经济发达的省份可以在省内进行调剂;而经济欠发达省份,省内调剂就困难;贫困地区则要承受更大的压力.这主要是因为,各省根据本省情况又制定了省以下的分税制财政体制.但在一些地方,由于基层财政体制环境并不宽松,从而造成体制土的层层'.盘剥,.,加大了下级财政对上级财政的依赖,影响了县乡发展经济的积极性.3.政策因素.政府间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不清,是导致地方政府偿债意识和风险意识淡薄的因素之一.一方面,由于事权的错位,认为本级政府的事未必由本级政府自行解决,本级政府的举债总会有上一级政府"兜底",于是草率举债,形成不了对偿傲的硬约束.另一方面,一些债务还款时限较长,没有实行终身责任追究制,使得一些举债项目经济效益低下,还款能力差.由于地方政府财力与事权不相称问题的存在,中西部地区的一些地方政府财政收人难以满足履行支出职责的需要,也是导致这些地方政府俄务增加的另一个重要因素.特别是省级以下的地方政府,其收人在上解上级政府的同时,其支出职责范围没有随之改变,财政负担如故.近几年来,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虽然年年增加,但对解决地方财政困难来讲,仍是杯水车薪;另一方面,中央对地方专项转移支付项目与地方的迫切需求,也有一个是否相对应的向题.同样,由于政府间事权划分不清,逐渐形成了"上级出政策,下级出票子的格局.4管理因素.一些地方政府在发展经济,理财方式上思路不广,仍囿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模式,不善于运用市场规律和市场机制来驾驭和调控经济;仍乐于充当微观经济投资和管理的直接主体.一谈到发展经济,就采取政府立项,银行贷款,税收优S的办法;一谈到搞开发区,就一哄而上,廉价出让土地,财政减税让利.特别是在资金的筹措上,大都通过政府强行干预,迫使财政担保.对这种财政担保借来的钱,很多借款单位自然是不愿偿还的.一些地方政府为了出政绩,在发展经济上往往急于求成,忙于上项目,疏于管理监督,使当地经济建设摊子铺得过大,超过财政承受能力.除此之外,税收的流失和财力的分散也是质发地方财政风险的一个重要因素.三,防范和化解地方财政风险的对策I.从体制上调动地方发展经济的积极性.体制问题是财政的核心问题.随着经济的发展,财政收人的增多,中央财政收人占全国财政收人的比重在达到宏观调控比例的前提下,建议中央适时调整对中西部地区"两税,,的分成比例,对经济欠发达地区实行倾斜政策,调动这些地方发展经济的积极性.在省以下财政体制上,要适当调整各级地方财政的分配关系,使各级财政履行其职能有基本的财力保证,把发展的重点放在县域经济上;合理调整县,乡财政分配关系,分类确定各乡镇的财政体制,给乡镇一级更多的经济发展空间和活力.对一些经济不发达,财政特别困难的乡,可以推广由县级财政核定其财政支出基本需求的办法,主要是解决好工资发放和正常工作运转所需的资金,即支出由县级财政核定,缺口由县级财政补足.建立规范,科学的转移支付制度,逐步加大对贫困落后地区的一般性转移支付,推动困难地区发展经济,培梢财源.2.遵循市场规律,加强财源建设.财政问题归根到底是经济问题,改善财政状况,摆脱财政困难的根本出路在于按市场经济规律和公共财政的要求,发展经济,夯实财政基础,壮大财政实力.要转变财源建设的投人方式,实现由过去的以政府行为为主向市场行为为主,由偏重财政直接投人向间接引导,由侧重公有经济向公有和非公有经济并重的转变.广泛筹措财源建设资金,摒弃财政直接投资或靠财政担保的办法.采取贴息方式,充分发挥相关财政性资金的引导,吸附作用和国债转贷资金的乘数效应.通过小城镇建设和新兴产业的开发,抓好投资"载体"的建设,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特别是民问私人资金,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3.采取有力措施,逐步消赤减债.妥善解决财政赤字和乡镇愤务问题,对于稳定和巩固基层政权具有重要意义.有赤字债务的地方应结合实际,分步骤制定消赤减债计划.在清理的基础上,对于确应由财政承担的到期债务,要建立责任完备的偿债准备金,分年逐步偿清;对于其中一些仍可经营的项目和设施,按市场规律,积极予以转制或拍卖;对于不属于财政承担的债务,则按照'谁受益,准负担,谁借款,谁还款"的原则,分别进行清偿.加强和细化预算管理,年初预算安排不能留有缺日;执行中出现的减收增支,要采取措施子以弥补.对于历年的滚存赤字,主要应由当地逐步加以解决;实在解决不了的,中央,省级财政要拿出一定万方数据财力,帮助其渡过难关.4.科学界定财政供给范围,逐步解决支出"越位,,与"缺位"问题.应根据改革的总体要求及建立公共财政框架的需要,合理界定财政对事业单位的供给范围,如可以按事业单位的公益性程度相应界定财政是否供给其经费,以及供给的项目和比例;应把支持公益性事业发展放在政府的重要位置上,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鼓励社会资金投入公益性事业;应依法保障义务教育经费.而对有收人的半公益性事业单位,财政只给定额补助,单位可依法组织一部分收人,如开放高等教育市场,逐步减少对非义务教育的财政投入.对经营性事业单位,应促其走向市场,与财政脱钩.同时,应改进和加强财政管理,增强财政预算的严肃性和约束力.越是经济相对落后的地方,越要严格控制行政事业单位的人员编制,减少经费开支.5.强化政府债务管理,增强还款责任意识.世界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和政府组织的贷款,国债转贷资金的大量投人,为经济发展注人了活力.因此,地方政府要高度重视加强对政府债务的管理,建立起权,责,利和借,用,还相统一的良性循环机制,加强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和经济效益的论证工作,确保项目预期收益的实现;制定每个项目的还款计划,坚持谁借谁还的原则,明确借款单位是还债的第一责任人;规范政府外债担保,对需要财政担保的基础性和公益性项目,应视财力情况每年从预算安排上留出偿债准备金,以防将来大规模还款给财政带来的冲击和风险.同时,建立必要的借款单位财产抵押和还款保证金制度,完善手续,落实好配套资金和还贷资金来源.而对市场竞争性项目应采取借款单位与贷款机构借贷直对方式,按法律程序办理,财政不予担保.6.坚持实事求是,努力提高财政收人质量.财政工作必须始终坚决防止和纠正一切弄虚作假行为,把财政收人增长建立在经济发展和有可靠税源的基础之上.税收要依法治税,依率计征,切实做到应收尽收,实现税收与经济效益的同步增长;既要防止有税不收,又要防止和纠正为了完成不切实际的收人任务,违反政策收"过头税"或摊派税收的错误做法;坚决取消少数地方把干部职务晋升与财政收人增长硬性挂钩的做法,杜绝垫税,引税,买税,卖税以及摊派和虚收虚支等弄虚作假行为.参考文献:Ill财政部.中国财政年鉴(1999)志社出版,1999.仪]财政部一中国财政年鉴(2000)志社出版,2000.1.31湖北省地方财政风险课题组.fil.财政研究,2000, (4).IZ1_北京:中国财政杂1Z].北京:中国财政杂地方财政风险间题的研究贵任编校:谭安华(上接第21页)制其恶性竞争;另一方面对其进行改造,增加技术含量,加快传统产业从比较优势向竞争优势转化的过程.3.努力提高服务贸易出口.我们应该看到,以外贸依存度作为衡量对外开放程度的标准有一个很大的缺陷,就是未将服务贸易的情况考虑在内.而服务贸易是未来最具增长潜力的领域.所以我们不应满足已取得的成果,要以加入W"LO为契机,加快服务贸易国际化进程.特别是鼓励中国有优势的服务贸易出口,加强政策协n和指导,支持国内有实力的企业"走出去",在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分工和竞争.4.在强调努力发展外贸的同时不可忽略扩大内需.根据前面的分析,出口依存度的增长应该对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有贡献,但不宜喧宾夺主.中国具有典型的大国经济特征,从长远看,扩大内需是根本.根据林德的代表性需求理论,一种工业品要成为潜在的出口产品,首先必须是一种在国内消费或投资生产的产品.也就是说国内需求是一种产品形成比较优势的前提,所以扩大内需也可以成为促进出口的手段.只有走内,外贸相结合的道路,才能保证中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而那种条件下的外贸依存度也一定是最适合的.参考文献:11]唐MAR.121隆因强20IX,(11)131王洪新,易向题,2000,I4l尚琳琳.2000, (2)适度开放论f叫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0如何看待我国的外贸依存度fil.国际贸易向题,刘长庚解开"贸易顺差悖论"之谜111_国际97{12).出01商品结构调整的实证分析111.财经问题研究责任编辑:刘仁彪35"万方数据
制定计划的7个通用步骤:
首先是列出你的目标或任务,比如要在多长时间之内达到什么职位、要赚多少钱、要读多少书、要学哪些技能等等;然后细分你的目标或任务,这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把大的目标拆分成阶段性的小目标,另一方面是把长远的计划落实到每天或每周要做些什么事情上;其三是合理规划时间以便更好地完成任务;其四是找出你可能会面对的问题、需要克服的困难和排除的障碍;其五是学习可以帮你达到目标的额外技能和知识;其六是根据前面几个步骤,选择或画一个时间计划表;之后是使用计划表,坚持践行。
具体的范文模板链接:
我们都会走向工作的岗位,可我们无法保证自己在工作的岗位不会出错,出错总是难以避免的,我们怎么规范的写出一份个人工作失误检讨书?
日月交替,时光飞逝,江苏财经职业技术院院学生会学习部在这个金秋又开始了新的征程。在过去的日子里,我院学习部在校团委领导的高度重视下,有了一个长期的发展。回顾过去的辉煌,我们信心十足,可那已成为过去。在这奋斗的金秋,我们有信心,也有能力将学习部的事业推向一个新的高度。对此,针对我们部门更好的发展制定了以下5年的工作计划:
一、加强部内自身建设,树立优秀学生会干部形象
1、优化、完善人员内部机制。认真做好部门每次的招新工作,公平公正竞聘,严把应聘考核。必须坚持“众人之中挑良才,良才之中挖奇才”的原则,严格落实至每一个环节,争取做到所招新生人人有才、人人出众。使我部的队伍更加有质量、有水平、有效率。确保学习部工作的连贯性,使学习部能更加全面的为学校、为学生服务。
2、加强对部门干事的考核,增设部门考核制度,每月对部门进行内部考核不断提高成员的综合素质,提高部门的工作效率。每年度终结对成员进行年度评定及提出更高的工作效率。
3、完善部内考情制度,加强考情管理,严打考勤。树立学习部的威信,真正落实学习部的职责。
4、完善工作制度,合理分工,提高工作效率、质量。制定奖罚措施,对消极工作、态度不认真,影响内部工作进度与外部形象视情节给予留部查看或退部处分。定期召开部门例会,总结经验,改善工作中出现的不足,奖罚分明,确保近期工作任务尽量做到责任到人,部门工作透明化。
5、完善例会制度,加强例会纪律管理。对例会不重视者(如例会不做会议记录并扰乱例会纪律、例会无故旷会到两次或两次以上、例会无故迟到三次或三次以上)给予退部处分。
6、营造部门和谐融洽的工作氛围,活泼但不松懈;例会和活动都要进行签到,严明纪律。可举行一到两次出游或聚餐活动,增加部门成员凝聚力和团结意识。
7、认真做好部门每月、每学年的工作经验总结和教训,成员必须及时做好反思和未来工作计划。每次活动之前召开统筹会议,结束后召开总结会议,参加活动的成员要上交活动的工作总结分析或口头总结。
二、加强部内外的沟通,增加部门工作与影响力
1、争取从各方面调取各大高校学习部的各项活动、工作及特色,增加与外校的对比交流,提高我校院学习部的层次,为学习部将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同时,每年可以联合其他学校学习部共同举办面向社会的学习活动。把部门推向社会平台。
2、收集并整理各部门的联系方式,加强与学生会各部门的交流与联系。与其他部门互相帮助,通力合作,密切配合,共同树立良好的学生会整体形象,扩大学习部甚至整个学生会在同学们心中的影响力。
3、联系个班学习委员,深入调查和了解学员动向和教学意见,加强与学生沟通,及时反映,搭建起师生之间的桥梁,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促进教学的交流与发展。
4、校内增设我部意见箱,每学年我部门会展开对部门整体工作的调查,得到一些改善与加强部门的意见。
三、举办活动,提高学员学习意识,营造校园学习氛围
1、部门对每年新生都必须开展本部门为迎接新生的学习活动,如征文,演讲,辩论。形式不变,但必须是部门的品牌性活动。
2、学习部应该加强学风建设,突出学院的学习氛围,为大学生的成长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增强全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为促进我院学风建设的深入开展,进一步推动良好院风的形成,构建文明、和谐、尚学型校园。
3、每学期定一周为免费电影周,免费为同学播映教育片,提高学习兴趣,鉴定学员的政治意识,使学员的各个方面在电影中得到教育。同时每年度进行一次年度素质教育讲座,评定成员年度表现。
4、邀请校内外老师举办与学习有关的专题讲座或报告会,如新生入学学习经验交流会,毕业生考试经验交流会、读书交流会、入党积极分子及预备党员思想交流。
5、开展立志大会。我部可以邀请一些学校的老师,做一些立志的动员的会让学员认真的从心底去努力学习。如会计生考证,英语考级,专转本考试等。
四、努力做好我部本职工作
1、多鼓励同学们进行早读、自习、锻炼英语口语。分专业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指导。
2、掌握学生实际状况,做到“督促整体前进,重点在落后个体”;考试前,强调考风考纪让学生会树立诚信考试的风气。
3、安排每日值班人员必须按时签到与签退;本部门成员每周日的例会必须到齐,以方便统一安排工作。
4、完善选修课学分检查,是检查效率化、质量化,避免形式化。
5、我们院学生会学习部要增强与学习部的联系,常与各系的学习部公同开展学习活动,丰富大学生活。
院学生会学习部的工作应该是长期性、持续性的。在这里,我们愿认真听取广大同学的建议,努力奋斗,在各个方面不断完善,克服一切工作上的难题,不断进步。让校领导放心我们的工作,让全校师生感受到我们学习部的工作效果。我们会全面的服务学校、学员。使部门工作成功有序的进行。
未来五年工作计划二:
财税部门未来五年工作计划
财税部门全力加强协调组织,千方百计组织财税收入,强化征收管理办法,狠抓财政收入质量,保证均衡入库,努力做到应收尽收。全力加强财源建设,重点加快产业园区和农业现代化发展,建设一批重点工业产业集群,推进一批农产品加工重大项目,培育一批纳税大户,进一步增强县乡财政实力。
大力支持经济社会事业发展。要围绕县委确定的重点工作,确保刚性支出和重点支出需求,确保全县公教人员工资性支出逐年稳步增长。不断支持加快推进工业产业集群发展,支持农业现代化、产业化发展。支持城镇化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进一步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低保、社会救助等制度,逐步提高保障水平,促进社会保障城乡统筹。完善农村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财政补助标准和保障水平。大力支持农村初中进县城办学,优化农村教育资源,不断提高农村义务教育质量。大力支持“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进一步完善财政体制机制,完善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建立乡镇基本财力保障机制。深化财政管理改革,推进深化部门预算改革、国库管理与改革,加强县乡行政事业资产管理。
未来五年工作计划三:
未来五年工作计划
一、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市委有关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安排部署,自觉履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扎实推进惩防体系建设,切实把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作为一项政治任务,常抓不懈。
二、切实加强职工的组织纪律建设,不断完善局机关的学习制度、请销假制度、安全保卫制度等各项规章制度,明确各科室的工作职责。
三、结合“创城”活动,继续做好古城景区旅游接待工作。
四、全力以赴做好兴城城墙申遗工作,加大城墙的申遗宣传工作力度,整治城墙周边环境。
五、继续加强文物安全工作。做好延辉门、钟鼓楼加固维修工程,建立延辉门、钟鼓楼维修档案。对北城墙海墁裂缝、塌陷及外墙鼓闪实行保护性措施,防雨(铺防雨垫)防鼓闪(脚手架支撑)。督促完成葫芦岛市属文物保护单位“清白家风”牌坊的修缮工作。在祖大寿墓地附近继续搜集残坏墓碑。加强文物本体普查工作,对全市境内的三个国保单位、四个省保单位、十七个葫芦岛市保单位进行调查,掌握一手资料及时上报相关情况,更好地完成文物保护工作。
六、加强文物消防工作。完成古城内监控设施安装。
七、全面开展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的前期准备工作。
八、建立文物执法稽查队伍,严厉打击各种损坏和破坏文物的行为,确保不可移动文物和可移动文物的安全。
未来五年工作计划四:近五年工作总结及未来五年工作计划(5025字)
近五年来,我局在县委、县政府和市局的正确领导及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政策,紧扣“保护资源和保障发展”主线,克服储备土地少、违法用地多、财政困难等系列难题,在巩固中提高,在创新中发展,努力在用地保障、资源保护、执法监察、土地市场管理、队伍建设、维护群众权益等方面寻求突破,为促进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了有效保障。同时,我局全面谋划,理顺了未来5年的工作思路。现简要汇报如下:
一、主动服务,在用地保障方面实现突破
一直以来用地指标少是制约我县经济发展的一大难题,每年仅12公顷左右,不能满足我县用地需求,从20XX年开始,我局积极和市国土资源局协调,争取用地指标,将用地指标增加至20公顷。五年来呈报用地项目17个,共计面积55.84公顷;办理农民建房手续985宗,面积7.68公顷,其中农用地转用4.28公顷。
二、加强管理,在资源保护方面实现突破
一是加强耕地保护。抓好责任考核,将责任层层分解,与各乡镇签订了基本农田保护责任状,将耕地保护任务落实到各乡镇。严格贯彻先补后占制度,确保占补平衡,加大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力度,五年来共申报和落实土地开发整理项16个,共计建设规模699.5公顷,新增耕地72.6公顷。共计争取项目资金20XX万元。顺利完成了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XX—20XX)修编和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等专项工作。二是严格矿产资源管理,将原兰蓉乡报木坪锰矿、米桶组锰矿和身少 坳子锰矿三个矿权整合为兰蓉乡报木坪锰矿,完成全市唯一省级挂牌督办矿区整合。督促我县25家矿山企业全部参加年检,年检参检率100%。对连续两年未参加年检的长兴锰业、二宝顶锰矿两家矿山企业依法吊销采矿许可证。同时加大非法开采矿产资源行为的打击力度,重点打击了西岩非法开采煤矸石和兰蓉非法开采硅矿,五年来,没收非法开采矿产品440余吨,收取罚款38万余元,强制拆除非法采矿设备8处,刑事拘留1人。
三、严格执法监察,在打击违法用地方面实现突破
县人民政府与各乡镇分别签订了《违法用地清理整顿责任书》,将土地违规问责向乡镇延伸。县委、县人民政府分别印发了《城步苗族自治县清理整顿违法用地专项行动??内违法用地行为处理意见》、《关于党政干部、国家工作人员参与土地违法行为的处理规定》、《违反土地管理规定行为处理暂行办法》等规范性文件,成立了高规格的清理整顿工作领导小组,由县委书记、县人大主任、县政协主席任顾问,县人民政府县长任组长,从纪检、监察、规划建设、国土、公安、检察、法院等部门抽调专人组成。落实违法用地共同责任,对县城规划区清理期间在建的22户违法用地户全部实施停水、停电。依法强制拆除县城规划区规划道路宝鼎路一处违法建筑。对在建违法占地建房户由规划、国土整理好材料准备法院,目前已移送法院18户,法院已做强制停工裁定的13户。注重严厉查处党员、干部、公职人员参与土地私买私卖、房屋私搭乱建的违法行为。县纪委、县监察局对儒林镇规划区43户干部职工违法占地建房户全部实行了诫勉谈话,对14户为及时接受处理的干部职工依法进行了处理。五年来,我县结合卫片执法检查,将违法用地清理整顿工作在全县全面铺开,共清理违法用地920余户,收取罚款总计977.62余万元,补交土地出让金279万元。
四、加强土地储备,在规范资源市场方面实现突破
20XX年以前,我县可供开发建设的储备土地几乎为零,面对资金严重不足的实际困难,近年来我们拓宽融资渠道,加大土地储备力度,实现实物储备土地284.4亩。严把土地一级市场关,依法规范土地二级市场。严格执行经营性用地和工业用地招拍挂出让政策,对房地产、商业、旅游、娱乐等经营性及工业项目土地使用权,一律以招标拍卖挂牌方式通过市场公开竞争。五年来,挂牌出让土地10宗,面积60400.89平方米;拍卖出让16宗,面积4022平方米;协议出让土地12宗,面积16962.8平方米;办理土地转让82宗,面积79657.11平方米,共计收取土地价款10292.3万元,为平衡县财政收支做出了积极贡献。
五、狠抓作风建设,在提升队伍素质方面实现突破
一是加强作风建设,确定“外树形象,内强素质”为每年的工作重点之一,推行服务承诺制,全体干部职工实行挂牌上岗,同时向社会承诺:全体干部职工“谁给国土资源部门丢脸就摘谁的帽子,谁给国土资源部门抹黑就挪谁的位置,谁砸国土资源部门的牌子就砸谁的饭碗”。二是加强廉政建设。健全了廉政制度,从实际出发,制订和修改纪检监察的各项制度,如在招待费管理的问题上,我们严格执行来客申报制度,减少陪同人员,控制接待标准,取消不必要的消费项。三是设立征地拆迁专门机构,有效促进征地拆迁有序开展。四是成立信息中心,在资金极度紧张的情况下想尽千方百计,按照省、市要求建设好了局信息中心,为实现网上报批打好基础。五是切实开展好“争先创优”活动。局党组坚持把争先创优活动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严格按照县委的安排部署,认真开展工作。六是办公室工作得到加强。信息报送、建议提案办理等工作多次得到上级好评。七是党务工作及工、青、妇等工作得到提升,由党组书记阳传富同志主抓上述工作,各项工作正常开展。
六、为人民服务,在维护群众权益方面实现突破
我们把服务改善民生作为全年工作的重中之重,树立国土资源部门形象。一是健全信访机制。建立完善了信访制度,单独设立信访室和信访专干,对县内信访老案由局党组成员进行分工负责,切实解决好涉及群众根本权益的问题,促进和谐社会建设。二是要以建设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十有县”为抓手,扎实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每年都及时编制了地质灾害防治方案,进入汛期坚持24小时值班。五年来,没有因地质灾害造成重大人员和群众财产损失,特别是20XX年5月13日,我县遭受特大暴雨灾害,由于预警及时,避让合理,没有出现人员伤亡。三是加强地籍地政管理,杜绝土地权属纠纷。严格按照土地使用证的颁发程序、原则,严格审核每宗土地发证前后的每个环节,提高工作质量。五年来,共办理土地登记1279宗,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1010宗,集体土地使用权269宗。
七、存在问题
一是经费不足影响我县国土资源事业发展。我县是国家级贫困县,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经济不活跃,财政极度紧张,用于国土资源建设的经费甚少,导致我县的土地收储工作缺乏必要的启动经费,基层国土资源所的建设较兄弟县局已落后一大截。
二是人才匮乏制约我县国土资源事业前进。我局在职干部职工共94人,其中只有14人是干部身份,其他人员均是从乡镇招工产生和退伍人员安置,导致专业人才少,且党组领导层年龄偏大,有青黄不接之势。
三是执法力度有待提高。虽然我们每年都开展违法用地清理,但由于土地执法措施乏力,制止难、处理难、执行难的现象已成为土地执法监察工作中的顽症,导致违法用地打击效果不佳。
针对这些问题,我局将继续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自我加压,扬长避短,开拓创新,在今后奋力把我县国土资源管理工作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台阶。
八、未来五年工作计划
1、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一要吃饭,二要建设,兼顾生态”的方针,贯彻国家、湖南省和邵阳市宏观发展战略,加快“三化”(先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进程,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保障土地资源供给;已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积极调控城乡建设用地,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统筹安排各类用地,保障合理用地需求,实现土地资源优化配置,达到集约和高效利用,确保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2、基本原则
一是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控制非农业建设占用耕地。严格执行土地用途管制制度,新增建设用地尽可能不占或少占耕地。加大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力度,实行耕地的建设占补平衡和总量动态平衡,确保耕地尤其是基本农田总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
二是统筹安排各类、各区域用地。正确处理全局利益和局部利益、长远利益和当前利益的关系,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全面小康社会。按照突出重点,兼顾一般,统筹区域用地的原则,优先安排农用地和生态用地,保障交通、水利、能源等基础设施项目用地以及重点项目用地,兼顾各业、各类用地。
三是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正确处理内涵挖潜与外延扩大的关系,坚持“节流”与“开源”并举,盘活存量、严控增量,执行节约集约用地标准,创新用地模式,优化用地结构和布局,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四是保护和改善土地生态环境,保障土地资源的课持续利用。加强环保宣传,加大对环境监测的投入,严格控制环境污染;将土地开发利用与绿化建设向结合,实现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大力提倡循环经济、发展生态农业、建设生态农业园,保障土地资源的永续利用。
3、工作目标
一是保障发展更加持续有力。国土资源部门参与宏观调控的能力和水平要进一步提高,在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保持经济平稳运行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对符合国家有关政策和法律法规,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的建设项目用地,要提供有效保障。
二是保护资源更加严格规范。要坚持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和耕地保护制度,坚决守住基本农田这条“红线”,确保总量不减、质量不降;积极争取提高土地开发复垦整理投资成本,明显提升新增耕地质量,确保全县占补平衡,充分引进发展资金;通过整顿规范,矿山资源利用水平进一步提高。
三是维护权益更加切实有效。国土资源依法行政水平要进一步提高,严格执行新的征地补偿制度,切实维护被征地农户的合法权益;要积极探索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把城乡用地增减挂钩这【第文章做足做透,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地质灾害防治能力明显增强,矿山环境得到有效整治。
四是服务社会更加全面优质。加快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步伐,提高行政效率和水平;进一步落实政务公开的各项制度和措施,全面建立以公开便民为原则的现代行政程序,社会化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
4、主要任务
一是规划先行,夯实工作基础。要以二次土地调查成果运用为契机,科学修编和严格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我县今后的发展谋出空间、打下基础。综合利用和平衡好全县土地征收和农用地转用计划指标,完成重点项目的报批,开展重点项目前期工作,千方百计引进适合我县发展的项目,进一步拓展我县用地空间。
二是开源节流,加强土地资源管理和保护。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严格落实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责任目标,积极探索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稳步推进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根据目前我县土地利用现状,要把内部“挖潜”提高土地利用集约度,在优化城市用地结构、强化工业用地管理、挖掘农村现有建设用地潜力、推进“旧村改造”等多方面相结合,做好土地整理项目的对接,积极开展土地开发整理复垦,特别是通过实施农村居民点建设用地减少与城市建设用地增加相挂钩政策,使一部分农村富余建设用地指标调剂到城镇使用,获得土地增值收益反哺农村。
三是严格执法,强化建设用地批后监管。进一步探索执法共管机制,充实土地监察大队力量,有效扼制各类国土资源违法行为,确保全县国土资源违法案件查处率要达到95%以上。扎实做好国土资源信访维稳工作,积极探索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信访问题。完善地质灾害应急管理体制和机制,进一步探索探矿权和采矿权准入的基点,建立健全地质环境补偿机制,做好对矿山企业的属地管理和监督管理。
四是优化服务,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进一步拓展工作思路,在认真研究法律政策的基础上,加强各项规章制度的修订和完善,坚持用制度管人、管事、理财。简化运行程序,进一步规范登记、报批、供地、征地等事项。深化行政审批改革,严格执行行政决策程序,继续推行政务公开,加强信息化建设,做好全省视频会议信息系统。依法实施征地拆迁补偿,切实维护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
五是以人为本,继续高度重视队伍建设。把队伍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认真学习贯彻上级条例规定,深化民主评议行风建设成果,强化学习培训,提高岗位素质。积极推进国土资源所规范化建设,加强人力财力物力配备,提高基层执法监管和服务群众的能力,促使全县国土资源系统运行程序进一步畅通,服务质量进一步优化,工作效率进一步提高。
关于财政如何支持区域经济发展的几点思考 区域经济的健康发展是实现小康社会的基础,如何处理好区财政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充分发挥区财政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职能和作用,是促进区域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战略。� 一、财政支持区域经济发展的思路� 目前,地方财政收入匮乏,财力有限,财政与地方经济发展还存在着多种矛盾,地方财政的充实依赖于当地经济的发展,因此,培育和壮大财源、发展地方经济是区政府必然选择。但政府应以什么样的方式支持经济发展,如何以有限的财力创造较好的经济效益,客观上取决于市场经济发展的进程和政府应履行的职能。在计划经济体制时期,地方政府承担着生产建设和生产经营管理的职能,财源建设思路侧重于单个的财源建设项目,主要依靠财政资金的投入,并通过增加政府投入,增加GDP进而增加税收和利润,这种方式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对促进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与市场经济要求政府逐步从竞争性、盈利性领域退出的要求不符,与公共需要的要求不相吻合,并且使有限的地方财力分配更加捉襟见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发生了转变,财源建设思路应按照政府与市场的分工和公共财政的性质,着重于宏观整体发展。由于财源建设具有公共性、间接性的特点,财源建设的主体为各类市场,而不是各级政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职能主要是弥补市场失灵,提供市场不能提供的公共产品和创造良好的投资软、硬环境。因此,地方财政应积极转变支持经济发展的思路,采取新的手段和措施实现财政与经济的良性发展。一是支持区域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投资环境,以财政政策工具引导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二是改变财政主体型投资方式和直接支持竞争性企业的作法,采取间接支持方式、以诱导型投资特别是财政贴息促进民间、企业主体性投资,努力扩大财政投资的乘数效应,带动社会投资跟进增长。三是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财政税收政策为各种所有制企业创造一个良好的公平竞争环境。四是致力于提高区域公共服务能力,以转移支付的财政分配体制和降低财政运行成本的思路,帮助解决区乡财政运转困难,释放区乡政府的吃饭与发展矛盾交织问题。五是区乡政府以及省市政府对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职能,各级财政都应尽力体现政府职能和及时跟进而提供财力保证。� 二、财政支持区域经济发展的具体措施� (一)调整和理顺财政体制关系,统一财权与事权,支持区域经济发展� 区域经济的发展问题头绪很多,错综复杂,困难较大,根本性的问题在于区乡政府权责不清、职能不明,导致财权与事权高度不对称,政府间利益冲突加剧。财政体制作为体现各级政府间利益分配关系的制度安排,在协调政府间关系和体现政府职能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理顺财政体制,首先,必须健全区、乡政府职能,还权于区乡政府。区域经济良性发展需要区乡政府增强从总体上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统揽本地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能力;综合运用宏观调控手段的能力。然而,从总体上看,当前区乡政府的这些职能不是在增强而是削弱。因此,在深化改革中有必要对区乡政府的职能作用进行重新研究和界定,在取消和转化与市场经济不相适应的行政职能的同时,赋予区乡政府应有的行政职能,建立起确保这些职能正常运行使的组织体系,切实改变“短腿政府”、“残废政府”的现状,使区乡政府在区域经济发展中能够充分发挥不可替代的“看得见的手”的重要作用。在政府职能事权范围的基础上,不断地调整和理顺政府间财政体制,不仅要合理确定区乡财政收支内容,赋予区乡政府必要的财权,还要配套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约束机制,以充分调动区乡政府拓展财源、增收节支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发挥财政投融资导向作用,正确引导民间资本,支持区域经济发展� 发展区域经济,资金启动必不可少。而财政资金支持是有限的,因此,发挥财政导向作用,吸纳社会闲散资金,逐步拓宽社会投资渠道,对于区域经济的发展是较为重要的。具体来说,一是要改变过去只注重直接投资和减税让利等传统发展模式,在进一步完善财政管理体制和健全财税运行机制的前提下,增加政府可支配财力,增强政府对经济调控能力,在满足基本支出需要的基础上对区域经济实施引导性扶持。二是要运用间接调控手段,尽量减少财政直接投资,做好区域经济发展规划,规范市场行为,为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环境。同时,用活经营管理政策激发民间资本投入,在法律法规允许范围内对民营经济发展实行不定规模、不限项目、不设门槛、不控制行业;利用奖励政策对在外科技人员、打工人员、大中专学生回当地领办、创办民营工业企业和投资经商,其征地、办证、子女入学、转户等一律从简和享受优惠等等。三是要用好财政贴息政策,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粘合作用,使政府投资带动更多的社会投资和消费需求,导向金融资本、民间资本及国外资本投资技术创新领域、基础产业领域、特色农业和效益农业,推动产优化升级,从而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使整个产业结构高度合理化。四是要将财政资金集中投向能带动其他投资主体和产业较大效益的关键环节上,使之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杠杆作用。五是要有选择地运用加加速折旧、投资抵免、税收支出(税收优惠)等手段,引导和刺激企业的科研开发和技改投资热情。如对社会资金进入基础设施领域的,可对特定的基础设施项目提供优惠的土地使用政策,包括减免土地使用费和允许企业在投资项目周围一定区域进行多元化经营;对符合产业结构要求的企业技术改造,实行投资抵免税的方式,支持企业再投资。要打破所有制和“身份”界限,积极鼓励发展民营、个体等非公有制经济和混合所有制经济,鼓励民营经济参与投资农、林、牧业和国有企业改革。� (三)转变职能和理财思路,营造公平竞争机制,支持区域经济发展�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关键在于政府能否为市场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消除地方保护主义和歧视待遇。财政部门应随着政府工作提速及政府职能的转变,找准自己的位置,通过制定政策、建立规章和改进公共服务手段,规范财经秩序,保护和促进公平竞争。政府也应转变观念,把企业推向市场;企业应转变观念,在市场的大潮中增强自身的竞争力;同时,财政还应转变职能和理财思路,从更高层次上支持企业发展。一方面,应为政府当好参谋、把好关,不能随意出台或变相出台减免税的政策;另一方面,应严格按政策办事,切实把国家的政策落实到位,为企业创造良好的竞争环境。一是要认真执行国家法规、政策,所有减、免税项目到期都要恢复征税,不能在税收优惠上重放轻收。二是应对现行财税法规政策中不合理部分进行清理,该取消的取消,该放心止的废止。三是地区间不应搞优惠政策上的攀比竞争,区域性、暂时性的优惠政策容易形成一种不平等的市场环境,难以符合市场经济公平竞争的原则。四是改革税收计划和执行方法,使税收的增长真正建立在地方经济发展的基础上。� (四)不断深化财政改革,完善财政运行机制,支持区域经济发展� 1、积极推进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推行政府采购制度。首先,要继续深化部门预算改革,进一步改进和规范预算编制,实行“零基预算”编制方法。结合深化“收支两条线”管理改革,加强预算内外资金的管理,实行财政综合预算,增强政府可支配财力。其次,加快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改革,减少资金动作环节,从机制上防止截留、挤占和挪用财政资金,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第三,推行政府采购制度,规范政府采购行为。政府各部门的采购性支出,如各种办公用品、设备、公共设施及政府所需的其他劳务,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都应按法律、法规规定的方式向社会公开招标购买,实行政府统一采购。通过深化财政改革,强化财政职能,增强政府可支配财力,使政府能够集中财力办大事。� 2、进一步规范财政供给范围,提高财政支出效益。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将财政资金逐步转移到满足公共需要上来,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①要解决财政供养人口过多、人员经费支出项目过乱的问题,规范人员经费供给。做好定编定岗定员工作,严格控制人员经费。②结合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将事业单位划为公益性、准公益性、经营性等类型,并对其实行不同的财政补助政策。对经营型的事业单位,一律推向市场,财政停止供给;对准公益性的事业单位,考虑其收入条件和能力,适当核减事业经费;对公益性的事业单位,要加大支持力度,保证科技、教育、社保、农业、生态建设等重点领域和项目支出的需要。③逐步减少对竞争性领域的直接投资,为企业公平竞争营造良好的环境。④采取拓展新的产业领域,扶持新兴产业的政策措施,既促进技术进步,又增加就业机会。⑤财政投资要强化成本效益观念,建立一套评估的体系和方法,对各项投资预算支出进行详细的评估和考核,确保投资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3、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提高区级财力水平。省、市财政都应进一步完善转移支付办法,建立对区级规范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加大对区级财政转移支付的力度。所得税改革以后,中央增加的转移支付资金,也应主要用于区级。同时,调整专项资金分配结构,集中一部分财力用于一般性财政转移支付,进一步增强区级政府可支配财力,提高其履行基本职能的能力,使区级政府有一定的财力来促进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1)支持西部大开发。一是增加建设资金投入。提高中央财政性建设资金用于西部地区的比例。制定行业发展规划和政策、安排专项资金时,充分体现对西部地区的支持等。继续保持用长期建设国债等中央建设性资金支持西部开发的投资力度。二是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逐步加大中央对西部地区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农业、社会保障、教育、科技、卫生、文化、环保等专项补助资金的分配向西部地区倾斜。中央财政扶贫资金重点用于西部贫困地区。对国家批准实施的退耕还林还草、天然林保护、防沙治沙工程所需的粮食、种苗补助资金及现金补助,主要由中央财政支付。对因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天然林保护等工程而受影响的地方财政收入,由中央财政适当给予补助。三是实行税收优惠政策。对设在西部地区国家鼓励类产业的内资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在一定期限内,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民族自治地方的企业经省级人民政府批准,可以定期减征或免征企业所得税。对在西部地区新办交通、电力、水利、邮政、广播电视等企业,企业所得税实行两年免征,三年减半征收。对西部地区公路国道、省道建设用地比照铁路、民航用地免征耕地占用税。对西部地区内资鼓励类产业、外商投资鼓励类产业及优势产业的项目在投资总额内进口自用先进技术设备,除国家规定不予免税的商品外,免征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对水电的实际税赋进行合理调整,支持西部地区水电发展。四是建立和完善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制度,提高西部地区行政事业单位人员的工资水平,逐步使其达到或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五是完善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加大中央财政和省级财政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支持,新增财政收入用于支持农村教育发展的部分向西部地区农村倾斜,支持中小学校建设的中央财政专项资金继续向西部地区倾斜。国家继续在资金投入和政策措施上给予倾斜,支持西部地区高等教育发展。六是加大各类科技计划经费向西部地区的倾斜支持力度,逐步提高科技资金用于西部地区的数额。国家安排的补助地方文化设施建设、广播电视建设投资和文物经费,向西部地区倾斜。加快建立电信普遍服务基金和邮政普遍服务补偿机制,支持西部地区和其他地区农村普及电信和邮政服务。(2)支持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一是选择部分老工业基地城市进行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试点,有步骤地剥离重点大企业办社会职能,中央企业分离办社会职能所需费用由中央财政予以适当补助。妥善解决厂办“大集体”问题。老工业基地符合破产条件的企业,优先列入全国企业兼并破产工作计划。二是对部分企业历史形成、确实难以归还的历史欠税,按照规定条件经国务院批准后给予豁免。对资源开采衰竭期的矿山企业,以及对低丰度油田开发,在地方具备承受能力的条件下,适当降低资源税税额标准。对装备制造业、石油化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农产品加工业等行业,允许新购进机器设备所含增值税税金予以抵扣。实施提高固定资产折旧率和缩短无形资产摊销期限、扩大企业研发经费加计扣除优惠政策适用范围、提高计税工资税前扣除标准等减轻企业负担的政策。三是农业、社会保障、教育、科技、卫生、文化、环保等领域的专项资金安排,支持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和资源型城市转型。四是外国投资者并购和参股改造国有企业,原国有企业历史形成、确实难以归还的历史欠税,按照规定条件经国务院批准后予以豁免。五是凡符合外商投资优势产业目录的东北地区外商投资项目,可享受鼓励类外商投资项目的进口税收优惠政策。外商投资研究开发中心除按有关规定享受优惠政策外,对经核准的外商投资企业技术中心,其进口国内不能生产的自用耗材、试剂、样机、样品等可按现有规定免征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3)支持促进中部地区崛起。一是完善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制度,继续安排资金支持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中央财政加大对产粮大县奖励政策的实施力度。加大对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理、中低产田改造、大型商品粮生产基地建设、旱作农业的投入。二是落实对内资重点龙头企业从事种植业、养殖业和农林产品初加工业所得暂免征收企业所得税政策。三是落实“两免一补”政策,加大对财政困难县义务教育经费的转移支付力度。四是国家对优势企业的联合、重组给予必要的政策支持,加大对重点企业技术改造的支持力度,通过科研投入、工程设备采购以及税收政策等,支持重大成套装备技术研制和重大产业技术开发。五是支持中部地区老工业基地振兴和资源型城市转型。选择部分老工业基地城市,在增值税转型、厂办大集体改革和社会保障等方面,比照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有关政策给予支持。支持资源型城市和资源型企业加快经济转型,培育、发展循环经济和接续产业,研究建立资源开发补偿机制和衰退产业援助机制。对重点资源枯竭型企业关闭破产、分离办社会职能、职工安置、沉陷区居民搬迁给予扶持。六是加大对财政困难县乡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规范县级政府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完善公共财政体制,加大对社会事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增强县级政府面向农村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七是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扶持力度。对贫困人口集中分布地区、革命老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实行集中连片开发,增加支援欠发达地区资金和以工代赈资金的投入,在扶贫开发、金融信贷、建设项目安排、教育卫生事业等方面比照西部大开发政策执行。对干旱缺水、水土流失严重、行蓄(滞)洪区等特殊困难地区加大扶持力度。八是增加财政对社会保障的投入,加大中央财政对中部地区的专项转移支付力度。
323 浏览 2 回答
139 浏览 2 回答
219 浏览 3 回答
240 浏览 1 回答
146 浏览 2 回答
169 浏览 4 回答
163 浏览 5 回答
84 浏览 5 回答
81 浏览 3 回答
242 浏览 2 回答
177 浏览 3 回答
182 浏览 3 回答
241 浏览 3 回答
307 浏览 4 回答
243 浏览 3 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