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实力,还是烟台大学好一些。如果学师范类专业,还是鲁东大学(烟台师范)。 烟台大学位于烟台市莱山区,东临黄海,西依青山,风景秀丽,气候宜人,是山东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原教育部党组书记、副部长张承先同志担任烟台大学名誉校长。 烟台大学创建于1984年7月,经原国家教委特批,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共同选派教学、科研、管理骨干来校援建,把支援烟大纳入长期工作计划。1990年成立了"北大、清华支援烟台大学建设委员会",由山东省分管教育的副省长任主任。"援建委员会"每两年召开一次会议,研究指导烟台大学的教学、科研、学科建设及改革发展,使烟台大学有一个较高的办学起点和高水平的发展。建校24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怀以及海内外各界人士的支持下,经过全体师生员工的不懈努力,烟台大学已经发展成为一所学科门类齐全、教学设施完善、具有相当办学规模与实力、独具特色、有较大发展潜力的地方综合性大学。1995年,学校顺利通过原国家教委本科教学水平合格评价。1998年获得硕士单位授予权。2004年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2007年,我校被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批准为普通高等教育培养军队干部依托培养单位。 学校占地面积3200亩,建筑面积79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6亿元。图书馆总面积4.38万平方米,藏书168万册、电子图书70万册、音像资料1.1万盘(盒),中外文工具书1万余种、引进中外文数据库34个;校园内建有千兆以太网;大学生活动中心面积2.5万平方米。 学校现设有人文学院、法学院、外国语学院、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光电信息科学技术学院、计算机学院、机电汽车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学院、化学生物理工学院、药学院、海洋学院、环境与材料工程学院、国际教育交流学院、体育学院、职业技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后备军官学院、建筑学系、音乐系、体育教学部共21个院系(部),31个研究院所,49个本科专业,涵盖文、理、工、法、农 、医、经济、管理、教育9个学科门类。现有52个二级学科硕士点、2个专业硕士学位点、5个省级重点学科(民商法学、中国少数民族史、物理化学、理论物理、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7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光电信息技术实验室、化工制造工程实验室、结构工程实验室、药物筛选与评价实验室、环境材料实验室、环境净化材料工程技术重点实验室),1 个"泰山学者"岗位(民商法学),2个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天然药物技术转移中心、国家制革技术研究推广中心),7个省级骨干学科教学实验中心, 5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果蔬采后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空气净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天然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功能食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干细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省级研究院(山东省知识产权研究院),1个省级人文社科研究基地(应用法学研究中心),1个省软科学研究基地(知识产权研究中心);1个省级审美教育研究基地,1个省级大学科技园(北大清华烟大三校科技园)。 学校形成了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留学生教育和继续教育等多类型、多层次的办学格局。目前包括本专科生、硕士研究生、留学生在内的全日制学生2.3万余人,生源跨全国29个省(市、区),另有成人高等教育学生6000余人。 学校拥有一支学历结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缘结构、学科(专业)结构比较合理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1984人,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人员485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者263人、在读博士100多人,博士硕士占专任教师的71.5%。现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 人。在职专任教师中, "首届全国百名教学名师"1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和全国优秀教师11人,入选教育部青年骨干教师资助计划2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7人,"山东省教学名师"4名,山东省优秀教师1人。近300名知名学者担任名誉教授、客座教授和兼职教授,聘请兼职院士13名。 学校近年来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中国高校人文社科研究优秀成果奖5项、省部级以上奖励138项,其他科研奖261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973项目、863项目、国家"十五"重大科技专项等项目59项,省部级项目235项。学校先后获得"九五"全国普通高校科技管理先进团队称号。 山东省CIMS培训中心设在我校。已开通的校园教育科研网是山东省内四大节点之一。学校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和《烟台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版)为全国核心和优秀期刊。 学校注重发展国际间的学术交流和友好往来,是全国首批获准接收外国留学生及可以邀请外国文教专家的院校之一。先后与美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巴西、法国、德国、韩国、日本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50余所院校和学术机构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设立了汉语水平考试(HSK)考点,年接收国际学生500余人次。与韩国木浦大学、大佛大学合作举办本科教育项目。 学校始终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放在第一位,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提高教育质量。在办学上坚持"双重依托,三方互动,借力发展";在学科建设上坚持"重视基础、强化应用、推动交叉、突出特色";在培养模式上坚持"理工结合、文理渗透,通专并重";在教育方式上坚持"环境育人、以美育人、发展个性",建立健全"学分制"、"导师制"、"首席教师制"、"双专业制"、"弹性学制"、"主辅修制"、"重修重考制"、"奖励学分制"。学生在参加全国和省级各类竞赛中屡屡取得优异成绩。建校以来,向社会输送4万余名合格人才,历届毕业生在社会上均受到广泛欢迎。我校与国家人事部中国人才研究会合作推出的"一站式"全国职位信息搜索引擎正式在我校就业网上开通,是山东省第一所开通此项就业服务的高校。 近年来,学校先后建立山东省第一个高校审美教育研究基地;以优异成绩通过山东省高校校园文明建设评估,获"文明校园"荣誉称号;以优异成绩通过山东省高校德育评估,被评为"德育工作优秀单位";获"山东省党风廉政建设先进单位"荣誉称号;获"山东省团建规范化学校"、"山东省红旗团委"荣誉称号;在山东省"平安校园"建设检查评估中,被省委高校工委评为"平安校园"建设工作先进单位,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平安山东"建设先进单位荣誉称号,连续两年被烟台市委、市政府评为建设"全国最安全城市"工作先进单位。(数据资料截至2008年8月)鲁东大学坐落在风景秀丽的海滨城市—烟台市,是一所以文理工为主体、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省属综合性大学。学校于1958年始办高等教育,原名莱阳师范专科学校,1961年易址烟台改称烟台师范专科学校,1984年经教育部批准改建为烟台师范学院,2006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鲁东大学。 长期以来,学校始终以富民兴鲁为己任,以兴学育人为根本,秉承“厚德、博学、日新、笃行”的校训,传承“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优良传统,砥砺耕耘,开拓进取,孕育形成了“求真求善、尚实尚行”的校风、“严谨敬业、立德树人”的教风和“求是致用、成人成才”的学风,这一切融汇成一种巨大的内在精神力量,成为学校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动力之源。 学校拥有硕士、学士学位授予权和开展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培养资格。 现设21个学院、3个教学部、34个硕士点、58个本科专业。现有英语语言文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等9个省级重点学科与实验室,拥有教育部汉语辞书研究中心、山东省食用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9个省部级科研机构。目前,全日制在校生23734人,其中硕士研究生582人、本专科生23005人、外国留学生147人;另有函授生6027人、在职硕士研究生217人。 学校拥有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2017人,其中专任教师1316人。在专任教师中,有教授158人、副教授342人,具有博士学位者221人、硕士学位者693人,研究生导师179人。其中,泰山学者1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者9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和专业技术拔尖人才4人,山东省教学名师4人,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9人。聘有陆大道、赵尔宓等9名院士担任客座、兼职教授。 学校目前占地2134亩,校舍建筑面积78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7.9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63亿元;馆藏纸质图书187万册、电子图书188万册,中外文数据库29个、特色数据库4个。建有现代化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网络中心、体育场馆等设施。学校依山傍海,环境优雅,湖光山色,四季常青,曾获“花园式单位”、“文明校园”等称号。 学校高度重视科学研究工作。近年来,学校先后承担各级各类科研课题912项,其中“863”计划、“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49项,省部级项目129项,厅局级项目83项,通过鉴定科技成果44项;出版学术专著129部,发表学术论文6976篇;获得各类科研奖励448项,其中省部级以上43项。 学校具有较高的教育教学质量。2001年顺利通过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在2007年教育部组织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成绩优秀。现有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2个、省级特色专业5个、省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2个,建成省级精品课程10门、省级教学改革试点课程4门。多年来,学生在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一次性过线率均在70%以上,全省计算机应用能力统考一次性通过率均在93%以上,应届本科毕业生考研录取率均在35%以上,毕业生年底就业率一直保持在85%以上。2004年以来,在全国数学建模竞赛中,获国家一等奖5项、二等奖9项,省级一等奖22项、二等奖17项;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中,获得山东赛区一等奖2项;在山东省挑战杯大赛中,获得一等奖2项;在第三届中国青少年书法美术大赛中,获得金奖1项;在全国大学生广告设计大赛中,获得银奖1项。外国语学院张海燕同学参加“第三届新纪元全球华文青年文学奖”比赛,在连续两届冠军空缺的情况下脱颖而出,获得文学翻译组冠军,得到评委专家王蒙、陆谷孙等的高度评价。学校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作为原国家教委首批公布的具有接收外国留学生资格的200所高校之一,先后与韩国、日本、美国、俄罗斯、加拿大、英国、法国、澳大利亚等多个国家的37所大学建立了校际友好交流关系,在学生交流互派、学分互认等方面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交流与合作,已与国外多所大学合作开展“2+2”和“3+1”模式的本科生培养,为学校和学生的发展拓展了空间,促进了对外交流,扩大了学校在国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春华秋实,桃李芬芳。迄今为止,学校共向社会输送了7万多名毕业生,他们遍布各行各业,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毕业生素以综合素质高、敬业精神强、基础知识牢和职业技能好而深受用人单位的好评。在毕业生中,有的成为省、市党政领导和著名企业家;有的成为学界精英,如剑桥大学丘吉尔学院院士、东方语言研究所所长袁博平,齐鲁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首席专家王志民教授等;有的成为文坛翘楚,形成了以国际知名作家、山东省作协主席张炜为代表的饮誉文坛的“鲁大作家群”,文化部原部长、当代著名作家王蒙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与认可,来校视察时欣然题词“人杰校灵”。 目前,全校师生正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走内涵发展之路,深化改革,加快发展,为创建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而奋斗。 (数据截止到2008年10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