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震减灾科普知识讲座引子:大家从电视或报纸上看到了,于8月16日在秘鲁发生的7.8级强烈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目前秘鲁强烈地震已经造成540人死亡,另有1600人受伤。地震还造成大约400座房屋倒塌和一些地方的电力和通信中断。近几年来世界各地大震造成的灾难,仍记忆犹新:伊朗大地震殃及10万人:2003年12月26日,伊朗东南部克尔曼省巴姆地区发生里氏6.3级强烈地震,造成至少3万人死亡、5万多人受伤,巴姆古城的70%住宅被夷为平地,有2500多年历史的著名砖体建筑巴姆古城堡在地震中基本坍塌。印尼大地震引起海啸:印尼是个多地震国家。2004年12月26日印尼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发生8.9级地震,并引起海啸,导致几十万人死亡。南亚大地震死者创纪录:2005年10月8日上午9点左右,南亚次大陆发生里氏7.6级地震,包括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等国家都有强烈震感。南亚强震死亡人数接近8万人,成为新世纪死亡人数最多的一次地震。1、我国的地震灾害如何?我国是地震灾害最重的国家,以下几个数据可以帮助理解:一个1/3,两个1/2,一个100%:一个1/3,即20世纪全球1/3的大陆地震发生在我国;两个1/2,即20世纪我国因地震死亡的人数占全球的一半,新中国成立以来因地震死亡人数占各类自然灾害死亡人数的一半以上;一个100%,即有历史记载以来,我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发生过5级以上地震。20世纪全球两次造成死亡20万人以上的大地震都发生在我国,一次是1920年宁夏海原8.5级地震,死亡23.4万人;另一次是1976年唐山7.8级地震,死亡24.2万人。由此可见,地震灾害是我国人民生命安全的最大威胁之一。2、地震灾害有什么特点?突发性和毁灭性。突发性:地震发生持续时间很短,几秒钟,最多1-2分钟。无法采取预防措施。不像洪水、台风等,可以采取预防措施。毁灭性:唐山大地震释放的能量相当于400颗广岛原子弹释放能量。3、什么是地震? 答:地球内部缓慢积累的能量突然释放或人为因素引起的地球表面的振动叫地震。它与风雨雷电一样,是一种极为普遍的自然现象。按地震发生的成因可分为人工地震和天然地震两大类型。人工地震是由于人为活动引发的地震,如工业爆破、地下核爆炸、矿山开采等造成的地面振动,这类地震引起的地表振动轻微,影响范围不大,造成地面的破坏较轻。天然地震指自然界发生的震,按其不同成因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1构造地震2火山地震3陷落地震4水库地震等。 4、地震活动的基本特点:全球每年要发生500万次地震,绝大多数是人们感觉不到的小地震,大地震相对较少,其中6级以上强震每年发生10~200次;7级以上大震平均每年18次,达到8级或8级以上的巨大地震每年平均1~2次。我国平均每年发生30次5级以上地震,6次6级以上强震,1次7级以上大震。我国不仅地震频次高,而且地震强度极大。根据统计,20世纪全球发生的大于等于8.5级以上的特别巨大地震一共有3次,即1920年中国宁夏海原8.6级、1950年中国西藏察隅8.6级和1960年智利8.5级地震,我国占了两次。可见中国的地震不但在世界上最多,而且最大。加之我国地震分布广泛(除浙江和贵州两省之外,其余各省均有6级以上强震发生),震源很浅(一般只有10~20km),因而构成了我国地震活动频度高、强度大、分布广、震源浅的特征。5、什么地方容易发生地震? 1. 环太平洋地震带:即太平洋的周边地区,包括南美洲的智利、秘鲁,北美洲的危地马拉、墨西哥、美国等国家的西海岸,阿留申群岛、千岛群岛、日本列岛、琉球群岛以及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和新西兰等国家和地区。这个地震带是地震活动最强烈的地带,全球约80%的地震都发生在这里。2. 欧亚地震带:该带从欧洲地中海经希腊、土耳其、中国的西藏延伸到太平洋及阿尔卑斯山,也称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这个带全长两万多公里,跨欧、亚、非三大洲,占全球地震的15%。3. 海岭地震带:分布在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中的海岭(海底山脉)。 6、我国的地震分布情况? 我国处在世界两大地震带的中间,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我国的地震活动主要分布在以下几个地区:(1)台湾及其附近海域;(2)西部地区;(3)华北地区;(4)东南沿海。辽宁也是地震较为活跃的省份,历史上曾发生过强烈地震。如1855年金州5.5级地震,1861年普兰店6.0级地震,1940年熊岳5.7级地震, 1975年海城7.3级地震,1978年官屯5.9级地震,1999年岫岩5.4级地震等;其次,在辽西、辽蒙交界地区小震活动也较为活跃,历史上在朝阳、义县也曾发生过5级地震(419年)。海域有两个较为集中的地方:辽东半岛两侧海域:黄海(鸭绿江口1917年6.1级地震和1944年6.7级地震)和渤海(1969年7月18日7.4级地震)地区。应对地震和严重的地震灾害,我们采取的减灾对策(三大体系):党和政府高度重视防震减灾工作,我们国家防震减灾工作主要围绕三大体系建设加强防震减灾工作。一、地震监测预报体系建设:我国在地震预报中的地位和目前的地震预报水平:我国的地震预报工作在世界上目前处于领先地位,曾经成功地对几次大震作出了短临预报,使得我国成为世界上首先对地震作出过成功短临预报并取得一定减灾实效的国家。如在70年代中叶,我国曾取得以1975年辽宁海城7.3级地震为代表的若干较成功预报的经验(实际死亡2041人,无预报预计死亡15万人)。1999年11月29日岫岩5.4级地震的较成功预报也是很成功的。这些预报不仅仅是某些科学家或某种预测方法的预测成果,而是按国家有关地震预报的条例,由地震所在省地震局的分析预报部门汇总多种资料作出短临预报综合预测,并报省级人民政府,由政府向社会和公众发布并取得社会防震减灾效益的较成功的预报。目前的地震预报水平和状况,大体可以这样概括:对地震孕育发生原理、规律有所了解,但远没有完全认识;特殊条件,一定程度:在一定条件下能够对某些类型的地震作出一定程度的预报,但还不能预报所有的地震。地震预报难的原因?一是震源深部的不可入性,即人们无法深入到地球内部深处在震源内设置台站、安装观测仪器对地震进行直接的观测。二是强震事件的小概率性,大地震的复发时间比人的寿命、比有现代地震仪器进行观测以来的时间长得多,大地震发生的概率极低,这对科学家依据所掌握的地震观测资料总结经验规律也是一个极大的限制。这决定了目前的地震预报远不像气象预报那样准确。目前,我省的地震监测能力通过省防震减灾"九五""十五""十一五"网络项目的实施,全省地震观测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现代化观测技术水平和能力显著提高。重点地区地震监测能力可达2。0级,速报可达5分钟,定们精度可达5公里,地震前兆观测全面实现数字化,可实现地震前兆监测数据实时、安全、快速传递,为地震的预测预报提供科学依据。二、地震灾害综合预防体系建设震灾预防主要是指通过工程建设的地震安全设防,以达到在遭受未来地震灾害时避免工程建筑的破坏和倒塌,从而减轻地震灾害的工程抗震设防措施。此外,震灾预防还包括某些非工程措施,如通过各种宣传、教育以及适时的防震减灾演习等来提高社会公众的防震减灾意识和主动参与意识。在辽宁"十一五"规划中总体目标是:我省大中城市和城市群、经济发达地区基本具备抗御6级左右地震的能力。三、地震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地震应急包括震前应急防御和震后应急:震前应急是指在地震发生之前,制定大地震灾害一旦发生后的应急行动计划,用于指导政府有关部门在大地震发生后作出紧急反应,减轻灾害损失。震后应急主要包括破坏性地震发生后对地震参数(发震的地点、地震的震级等)的快速测定和报告;震后震情的发展趋势、强余震预测和地震灾害损失的快速评估和灾后救援等。灾后救援:2003年7月29日辽宁省成立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由沈阳消防特勤总队,医疗、地震工程、通讯技术人员组成,共144人。经过几年的训练和演练,已具备了较强的地震应急救援能力。在这方面也可以发挥社区的作用,如社区可建立一支志愿者队伍,这些志愿者在震灾发生时,能发挥有效的自救与互救的作用。震后自救与互救:震后自救: 地震发生大家一定不要惊慌,要冷静,利用自己掌握的有关知识,沉着应对。地震后,往往还有多次余震发生,处境可能继续恶化,为了免遭新的伤害,要尽量改善自己所处环境。在这种极不利的环境下,首先要保护呼吸畅通,挪开头部、胸部的杂物,闻到煤气、毒气时,用湿衣服等物捂住口、鼻;避开身体上方不结实的倒塌物和其它容易引起掉落的物体;扩大和稳定生存空间,用砖块、术棍等支撑残垣断壁,以防余震发生后,环境进一步恶化。设法脱离险境,及时找到脱离险境的通道。震后互救: 震后,外界救灾队伍不可能立即赶到救灾现场,在这种情况下,为使更多被埋压在废墟下的人员,获得宝贵的生命,灾区群众积极投入互救,是减轻人员伤亡最及时、最有效的办法。抢救时间及时,获救的希望就越大。据有关资料显示,震后20分钟获救的救活率达98%以上,震后一小时获救的救活率下降到63%,震后2小时还无法获救的人员中,窒息死亡人数占死亡人数的58%。此外,地震次生灾害的预防也很重要,如水灾,火灾,毒气,煤气等是造成人员伤亡的重要因素,不合理的防震、避震也会带来非常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平时做好的防震准备工作:一是平常要注重学习防震减灾知识,掌握科学的自防自救方法;二要根据居住环境,确定好疏散路线;三是学习防火知识,制定周密的防火计划,具有扑火的本领;四是学会人工呼吸、止血、包扎、抬运伤员等医疗救护技能,尽可能组织家庭成员进行避震演练,以适应自救互救的需要;五是发现地光、地声、震动等地震信号或听到临震警报后,应因地制宜地选择避震方式方法,准备好应手的避震器物、手电筒和止血类药品。住平房者,可迅速逃离住宅,到开阔的地方去;住楼房者、可立即拿上湿毛巾捂住口鼻,躲在墙角、卫生间、桌下等开间小而牢的部位或坚实的器物下,等主震过后再向楼下逃,以防余震再次袭击,千万不能跳楼;在室外者,要远离高楼、大烟囱、女儿墙、高压线、狭窄街巷、悬崖峭壁、易燃(爆)物及有毒气体储存的地方,以防塌埋和火灾、毒气肆虐。抓住震前十几秒钟大震的预警现象,预警时间和避震空间的存在,是人们震时能够自救求生的客观基础,只要掌握一定的避震知识,事先有一定准备,震时又能抓住预警时机,选择正确的避震方式和避震空间,就有生存的希望。专家们认为:大多数地震是有感或轻度破坏地震,所以遇震时一定要镇静,并就地躲避。家庭、学校、公共场所、户外的避震方法:在家庭怎样避震?(1)震时就近躲避。如躲在桌子等坚固家具的下面,或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开间小、有支撑的地方,如卫生间等。(2)摇晃时立即关闭火源(3)不要慌张地向户外跑或跳楼(4)震后迅速撤离。 在学校怎样避震?正在上课时,要在教师指挥下迅速抱头、闭眼、躲在各自的课桌下。在操场或室外时,可原地不动蹲下,双手保护头部。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不要回到教室去。震后应当有组织地撤离。必要时应在室外上课。在公共场所怎样避震?在影剧院、体育馆等处:就地蹲下或趴在排椅下;注意避开吊灯、电扇等悬挂物;用书包等保护头部;等地震过去后,听从工作人员指挥,有组织地撤离。在商场、书店、展览馆、地铁等处:选择结实的柜台或柱子边,以及内墙角等处就地蹲下,用手或其他东西护头;避开玻璃门窗、玻璃橱窗或柜台;避开广告牌、吊灯等高耸后悬挂物。在户外怎样避震?就地选择开阔地避震;避开高大建筑物;不要随便返回室内。如何识别地震谣言? 地震谣传是指那些通过不正当途径进行传播的、毫无科学根据的所谓地震消息,实际上就是"假地震预报"。识别是不是地震谣言主要从三方面判断:1.是否具有科学性。那些带有浓厚的迷信色彩的、明显违反科学原理的地震消息,一定是地震谣传,比如"地牛翻身"、闰年、闰月等。那些"某月某日某地会发生几级地震"的消息,也必定是地震谣传,因为目前地震预报还没有那么精确。 2.是否符合我国地震预报规定和国际惯例。如"某某著名专家或研究机构预报"一定是假的,因为我国规定,任何个人和机构都无权发布地震预报。3.是否盲目猜疑和牵强附会。例如有人将天气变化或自然界异常现象说成是将要发生大地震的前兆,这类传言也不可信。防止地震谣传最根本的一条,就是坚信政府。一旦有地震谣传,不要随便传播,也不要听之任之,可以立即报告当地政府或地震部门,既可证实消息的真伪,也可让政府部门及时了解情况,迅速平息谣传。怎样识别动物、气象等宏观异常现象? 自然界的许多奇异变化,并不都是地震前兆,所以发现异常后,要注意与非震干扰因素加以区别。地震前的宏观异常有何特点呢?第一,这些前兆都受地质构造控制,呈条带状,象限状或与本地构造线一致的方向分布,未来震中区相对密集。第二,这些异常在时间上有同步性、数量上有集中性体现出种类多、范围广、数量大、反应强烈的特点。如果我们既能发现异常,又能正确地识别非震干扰,就能把握时机,作到有效预防了。地震有前兆吗?地震有那些前兆?答:有,岩石在应力作用下,在应力应变逐渐积累过程中,会引起震源及附近物质发生物理、化学等一系列异常变化,我们称这些与地震孕育、发生有关联的异常变化现象为地震前兆。 主要有:地震学前兆(如小震活动)、地壳形变、地磁、地电、地球化学、地下流体以及宏观前兆异常等
防震减灾,共创美好家园 自然灾害,包括人造灾害,都是人们最大的敌人。自然灾害有许多,比如,地震、酸雨、温室效应、台风等。人造灾害有火灾、水土流失等。远在古代,人们没有防范意识,都是求神拜佛保佑平安。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懂得用科学道理、实用的方法来保护自己,减少灾害威胁到自己的生命。本文将告诉大家怎样用科学的方法来防震减灾,保护自己,保护家园。 据调查,全国有许多地方发生大地震,如1514年云南大理大地震,1975年辽宁海城大地震,1605年海南琼州大地震,1786年四川康定南地地震,1976年唐山大地震……如此多灾害,损伤惨重,特别是唐山大地震,有20多万人死亡和受伤。 其实,有些灾害是可以预防的。地震发生前,会有些预兆。比如马等牲畜会挣脱缰绳,并疯狂地往外跑;正在冬眠的蛇会涌出洞外;蜜蜂会惊飞、逃窜;狗会狂吠,还有一些家畜会出圈,到处窜跑;老鼠成群结队搬家……这些预兆可以让人们提前知道将发生地震,如果发现这些动物有这些反常现象,须先辨别真假,再向地震局报告,以防在先,及早撤离。 地震发生了并不是就必死无疑,其实,还有很多自救的方法。例如:地震了,你被压在废墟的底下,这时候,你不要盲目乱动,要冷静,先把手抽出来,慢慢地挪动废墟,先保持呼吸顺畅,再想办法呼吸,喊人员来救你。如果发生地震时你在家里,必须马上钻到坚硬、并且没有倒塌的小房间中躲避,以免砸伤。还有,要贴着坚固的墙壁或在门口蹲着,在房子倒塌后,再求生,要避免被弄伤。如果在野外,一定要避开陡崖,防止掉下山。还有要预防山体滑坡,以免滑下去。如果在学校,一定要听从老师的指挥,躲到课桌下,注意保护头部,如果在上体育课,要避免高大的建筑物,不要被砸伤。如果在电影院,要躲在观看椅底下避震,要避开挂在天花板上的灯、空调的悬挂物,用东西保护头部,听从指挥人员指挥撤离现场。在商场发生了地震,要避开玻璃柜,避开货物、广告牌、灯等物品。如果在公共汽车内,要躲在椅子底下或蹲下,要稳住重心,扶好扶手。 其他自然灾害不像地震一样不可避免,有时是完全可以控制的。 酸雨,被人们称为“空中死神”,因为人们的工厂排放出的废气,(硫化物)飘到空中,一下雨,便和雨一起下来,就成了酸雨。酸雨会导致湖水变酸,鱼虾类死亡;森林渐渐衰老;农田变贫瘠;一旦滴到文物古迹,珍贵字画上,马上会被腐蚀烂……可见,酸雨对人们的危害有多大!
防震减灾,共创美好家园 自然灾害,包括人造灾害,都是人们最大的敌人。自然灾害有许多,比如,地震、酸雨、温室效应、台风等。人造灾害有火灾、水土流失等。远在古代,人们没有防范意识,都是求神拜佛保佑平安。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懂得用科学道理、实用的方法来保护自己,减少灾害威胁到自己的生命。本文将告诉大家怎样用科学的方法来防震减灾,保护自己,保护家园。 据调查,全国有许多地方发生大地震,如1514年云南大理大地震,1975年辽宁海城大地震,1605年海南琼州大地震,1786年四川康定南地地震,1976年唐山大地震……如此多灾害,损伤惨重,特别是唐山大地震,有20多万人死亡和受伤。 其实,有些灾害是可以预防的。地震发生前,会有些预兆。比如马等牲畜会挣脱缰绳,并疯狂地往外跑;正在冬眠的蛇会涌出洞外;蜜蜂会惊飞、逃窜;狗会狂吠,还有一些家畜会出圈,到处窜跑;老鼠成群结队搬家……这些预兆可以让人们提前知道将发生地震,如果发现这些动物有这些反常现象,须先辨别真假,再向地震局报告,以防在先,及早撤离。 地震发生了并不是就必死无疑,其实,还有很多自救的方法。例如:地震了,你被压在废墟的底下,这时候,你不要盲目乱动,要冷静,先把手抽出来,慢慢地挪动废墟,先保持呼吸顺畅,再想办法呼吸,喊人员来救你。如果发生地震时你在家里,必须马上钻到坚硬、并且没有倒塌的小房间中躲避,以免砸伤。还有,要贴着坚固的墙壁或在门口蹲着,在房子倒塌后,再求生,要避免被弄伤。如果在野外,一定要避开陡崖,防止掉下山。还有要预防山体滑坡,以免滑下去。如果在学校,一定要听从老师的指挥,躲到课桌下,注意保护头部,如果在上体育课,要避免高大的建筑物,不要被砸伤。如果在电影院,要躲在观看椅底下避震,要避开挂在天花板上的灯、空调的悬挂物,用东西保护头部,听从指挥人员指挥撤离现场。在商场发生了地震,要避开玻璃柜,避开货物、广告牌、灯等物品。如果在公共汽车内,要躲在椅子底下或蹲下,要稳住重心,扶好扶手。 其他自然灾害不像地震一样不可避免,有时是完全可以控制的。 酸雨,被人们称为“空中死神”,因为人们的工厂排放出的废气,(硫化物)飘到空中,一下雨,便和雨一起下来,就成了酸雨。酸雨会导致湖水变酸,鱼虾类死亡;森林渐渐衰老;农田变贫瘠;一旦滴到文物古迹,珍贵字画上,马上会被腐蚀烂……可见,酸雨对人们的危害有多大! 温室效应就是指大气层中有气体吸收红外线,导致气温升高的一种效应。它的危害也不小,会导致很多人丧失生命,尤其是老人和小孩子。温室效应会使人得哮喘病等肺病,还会引发许多疾病,如脑炎、高烧。并会造成干旱、洪水,粮食减少,许许多多地方财物损失重大。 还有许多自然灾害,其中有许多是人类自己的“杰作”。所以,我们要有这方面的知识,不要自己害了自己。 不止自然灾害,还有人造灾害。如火灾、泥石流、水土流失等,都是人类自己砍伐树木而造成了不必要的损失。 所以,我倡议大家做好以下几点: 1、 保护森林,种植树木,保护水土。 2、 工厂不要排放太多废气,多用取之不尽的太阳能。 3、 要保护臭氧层,汽车不要排放废气。 4、 小心用火,不乱丢烟头。 5、 要多学防震、防灾方面的知识,有防范意识。 6、 节约用水,珍惜每一滴水。 如果先做好了这几点,会减少灾害的发生,或者一旦灾难发生时会挽回不少人的生命。 保护我们的家园——地球,便是保护自己。让我们行动起来,共同防止灾害的发生,让明天的地球更加光明,更加灿烂!
一、当前建筑结构抗震设计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合理选择建筑结构体系
在建筑物的结构设计中,最重要的一项就是选择结构体系,该体系选择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整个建筑物结构的安全。因此,要想合理的选择结构体系,应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第一,结构体系需要具有明确计算的简单图纸。在对结构体系进行设计时,应该将建筑物房间的主要受力点放在主梁上,以便垂直的重力能够在最短时间内,从长度最短的路径传到主要的受力部位。合理布置屋内的内部结构,可以采用竖向构建的内部结构布置方案,该方案需要保证竖向构件压应力的均匀性。第二,结构体系的强度应该具有较高的合理性。一个建筑物结构体系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由其强度决定的,所以,设计人员应该在建筑物的薄弱部位进行合理的强度抗震设计,提高其抗震性。同时,在对结构的框架进行设计时,要保证节点构造不被破坏,尽可能的分散房梁和房柱顶端的塑性,并提高其薄弱部位的抗震能力。
(二)选择抗震的场地
建筑地点的抗震性对建筑物的抗震设计会产生直接的影响,所以,相关人员应该选择抗震性较强或者是有利于抗震设计的场地来建造建筑物,尽可能的避开那些不利于抗震设计的地段。由于地震会引发地裂、地表错动等,对地面的危害较大,所以,在选择抗震场地时,一定不可以选择一些土地液化、软弱、地质元素分布明显不均衡的地点,如果确实无法避开这些地点,则应该在施工初期在地面进行一定的抗震设计,加强地面的强度,稳定地基建造。同时,对于一些随时可以会发生地裂或者是滑坡的场地,施工人员一定要运用科学合理的手段来对地表进行全面的稳定。另外,对于一些需要将地基建设在土层分布不均或者是粘性土质较多的地区的建筑物,需要采用地基加固、桩基等方式来加强建筑的基础和上部结构的抗争性,做好抗震措施的处理。
(三)建筑的平面布置要有规则
在对建筑进行平面布置设计时,应该尽量的`遵循采用抗震设计的原则,使用规则性高的建筑设计方案。设计结构的规则性主要分为三方面:第一,建筑物的主体的抗压性必须要够强,其侧面受力结构不能够出现变形的情况,要尽可能的均匀受力。第二,建筑物主体在抗侧力结构方面的平面布置情况,在布置建筑物主体的抗侧力结构时,要保证同一侧的建筑物主体其抗侧力的强度是相同的,要保证同一侧各部分都能够均匀受力。第三,保证建筑物主体的抗侧力结构在布置上是与其周围结构体系的刚度是相同的,并且,都具备很强的抗扭刚度。
二、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注意事项
目前,当今社会已有的有关建筑抗震设计方面的理论,是对建筑行业逐年的实例验证进行研究分析,对结果不断的总结归纳得到的。并且,随着当前人们对于住房质量要求的提高,在建筑物结构中融入抗震设计是势在必行的,这也是当前人们之所以高度重视抗震设计的原因。因此,为了能够设计出抗震性较强的建筑物,在实际设计时应该注意:第一,建筑物的布局要保证科学合理性,保证建筑物中每个主要的受力物体都处在同一水平面中,只有这样才能在地震来临时承受住来自地面的压力,减少地震的破坏程度。第二,按照地震等级的不同,对房梁、房柱以及墙体的各个节点部分进行对应的抗震等级设计,保证内部的混凝土钢筋结构能够在受到地震作用后不会受到严重的破坏。第三,在建筑物中设计多个抗震防线。建立一个良好的抗震体系,对于缓解和消除地震带来的压力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应该根据地震等级的不同在建筑物中设计多个抗震防线,当地震来临时,可以依靠这些防线对人们的生命安全提供多重的保护。
三、结论
虽然,目前我国相关行业在建筑物抗震设计方面已经取得了较好的研究成果,整个建筑体系的抗震设计也日趋完善,但是,还是有许多的问题还没有被及时全面的解决,这也是相关行业在日后的工作目标和任务。因此,相关行业部门应该将日后的工作重点放在研究地震破坏的原因上,只有这样,才能够在对建筑结构进行抗震设计时取得质的飞跃。
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作文吧,作文是人们把记忆中所存储的有关知识、经验和思想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的记叙方式。一篇什么样的作文才能称之为优秀作文呢?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高中生防震减灾科普作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一场里氏8.0级的大地震袭击了我国四川省汶川县,仅仅几秒钟的时间,也就在这一瞬间,汶川周边地区变成了废墟。有多少人失去了自己的亲人,有多少人离开了人世,又有多少人变成了残疾人……这场大地震震撼了全国人民,给四川人民心中留下难于挥去的阴影。
根据有关人员统计,在地震发生时,真正由于灾难本身造成的伤害并不大,那又是什么使这么多人遇难呢?原来,真正的“杀手”是惊慌。惊慌使得许多人只会随别人行动,而不能冷静地思考。由于逃身的本能驱使,使得人们不是仓皇跳楼,就是相互拥挤踩踏而死,或是在楼房垮塌前没有及时躲避到相对安全的地方……
地震是不可预测的,如果人类能够预测地震的发生时间、震级和地区,如果我们学会了自救,就不会有那么多的生命消失。我们不甘心,虽然我们不可以预测地震的到来,但我们却可以用防震知识武装自己,来准确地防止和减少地震给我们带来的伤害。
那么,当地震灾难降临时,我们该怎么办呢?
灾难是人们预测不到的,只能靠我们自己来防止和地震造成的伤害,与其惊慌或者呆呆地等待救援,还不如全力自救。
我认为,地震一旦发生,首先,最重要的是要保持镇静,要保持清醒、冷静的头脑,及时判别震动状况,千万不要惊慌失措,不能失去理智,不要恐慌,这一点尤为重要。其次,可根据建筑物布局和室内状况,审时度势,寻找安全空间和通道进行躲避,等第一轮地震波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的地方,减少人员伤亡。可躲避在坚实的家具下,或亦可转移到有房梁或柱子的承重墙较多、开间小的墙角处、厨房、卫生间去暂避一时。因为这些地方结合能力强,尤其是管道经过处理,具有较好的支撑力,抗震系数较大。第三,千万不要躲避在门窗附近、楼梯口等承载力不够、容易垮塌的地方,不可在慌乱中跳楼或拥堵,不可以在楼房、电杆等附近逗留,防止高空坠物伤害。第四,平时要保持楼梯、走廊等通道畅通,不可以在过道上堆积物品,影响紧急状态下的逃生。第五,在熟悉了各种自救措施后,政府单位、学校、工厂等人员密集的单位要组织防震自救演练,使书面自救措施知识经过训练,得以熟练操作。
桑枣中学的师生们就是用知识保护自己的典范。学校所在的位置安县紧邻着地震最惨烈的北川。由于平时的多次演练,地震发生后,全校师生,包括两千多名学生、上百名老师,从不同的教学楼和不同的教室中,全部冲到操场上,以班级为单元站好,共用时一分三十六秒,全校师生无一伤亡,创造了奇迹。
全民行动起来吧,认真学习防震减灾知识,用科学的防震减灾知识来武装自己,捍卫自己的生命!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秒,一个凝聚着哀伤,承载着悲痛的时刻,一个中华儿女永远无法忘怀的时刻!
还记得那日的四川本是风和日丽、阳光明媚、鸟语花香、生机勃勃,然而却在那一瞬间,8级强震猝然袭来,大地颤抖、山河错位、满目疮痍、生离死别,西南处,国有殇!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大的.一次地震。地震重创约50万平方公里的中国大地!
截止2009年4月25日10时,遇难69227人,受伤374643人,失踪17923人,其中四川省68712名同胞遇难,17921名同胞失踪,共有5355名学生遇难或失踪。直接经济损失约达8451亿元。这是中国成立以来影响最大的一次地震。
于此可见地震带给我们的危害是巨大的,而地震是自然灾害,是无法避免的,是我们人类最大的敌人。虽然我们无法避免,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应该懂得用科学的道理,使用的办法来保护自己,减少灾害,避免威胁到自己的生命。下面我们一起了解如何用科学的方法来防震减灾,保护自己,保护家园。
地震来临前,地下水,动物都会有一些异常。只要我们用心观察就会发现地下水冒泡、发浑、变味等。而动物则是乱蹦乱跳、惊恐不安等,这些都是地震来临前的征兆。在地震来临前,我们要掌握防震减灾知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明确地震时疏散路线和避震场所;清楚楼道和门前杂物;妥善处置屋内易燃易爆物品,关闭煤气,切断电源,熄灭炉子火等;衣袋里装上家庭成员名单、工作单位、通讯密码等;有确切的要写明血型。
地震发生时,从地震开始到房屋倒塌,一般有12秒钟,此时要保持冷静,要做到以下几点:
能撤离时,迅速有序地疏散到选定的安全地区,不要拥挤在楼梯和过道上。
来不及撤离,应就近避震,震后再迅速到安全地方。例如:在家里可躲在床或书桌下面或较小的房间,如卫生间。在教室可躲在书桌下或墙角边。在影剧院和饭店可躲在椅子下。
撤离到室外或正在室外的人员要选择空旷地带避难。
避震时要注意保护头部,如枕头、脸盆、书包等顶在头顶,或用双手护住头部。
地震发生后,大地震中被倒塌建筑物压埋的人,只要神志清醒,都应该坚定获救的信心,妥善保护好自己,积极实施自救。
我相信如果每个人都能做到,那我们在灾难面前便显得不再是那么渺小,在灾难面前绝不再低头。防震减灾,共创美好家园!
地震,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是地壳运动的一种表现,即地球内部缓慢积累的能量突然释放而引起的地球表层的振动。据统计,全世界每年发生地震大约500万次。其中,绝大多数地震很小,不用灵敏仪器便觉察不到,约占地震总数的99%,其余的1%,约5万次,才会被人们感觉出来。一般情况下,5级以上地震就能够造成破坏,习惯上称为破坏性地震,平均每年发生约1000次;7级以上强震平均每年18次;8级以上大震每年发生1—2次。
那么为什么会发生地震呢?
这是因为地球时时刻刻都处于运动变化之中,地球的运动变化产生许多力,其中最主要的是“防震减灾”,可以有效减少地震的伤害。
地震有前兆吗?
地震和风雨等自然现象一样,是有前兆的,是可以预测预报的。有以下几个方面能让我们知道地震的预兆:
1、震前动物异常
地震前动物比人先知先觉的科学道理目前尚不完全清楚,但是震前动物的异常现象在我国古代地震资料中早有记载。
2、震前植物异常
震前植物异常现象与气温、地温变化有一定的关系。
3、震前气象异常
临震的气象异常种类繁多,形式多变,主要包括震前风、霜、云、雨、雹、雪、声、光、电、气压、地温、气温、旱涝、日月光象等等,是非常丰富的。震前出现兰、白闪光,红绿光。
4、震前地下水异常
地震发生在地下,地下水埋藏于地层之中,地震前应力的变化引起地下水位的上升、下降,井水翻花、冒泡、打漩、发浑、发响、变温、变味、浮油花或引起化学成份的变化等,都是地下水震前的异常现象。
地震发生时应沉着应震,立即采取行动避震。假如你的行为镇定自若,就会获得安全,躲过灾难,否则,就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那么如果地震后被埋压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震后,余震还会不断发生,你的环境还可能进一步恶化,你要尽量改善自己所处的环境,稳定下来,设法脱险。
总之,地震是我们不可避免的灾害,但是只要我们用防震知识武装自己,就能防止和减少地震给我们带来的伤害。
据调查,全国发生过许多发生大地震,如1514年云南大理大地震,1975年辽宁海城大地震,1605年海南琼州大地震,1786年四川康定南地地震,1976年唐山大地震……如此多灾害,损伤惨重,特别是唐山大地震,有20多万人死亡和受伤。可见,地震是多么可怕呀!其实地震发生前,是有预兆的。我国地震区群众根据地震前动物异常反应就编写了预报地震的歌谣: 震前动物有预兆,群测群防很重要。
牛羊骡马不进圈,猪不吃食狗乱咬。
鸭不下水岸上闹,鸡飞树上高声叫。
冰天雪地蛇出洞,大猫衔着小猫跑。
兔子竖耳蹦又撞,鱼朝水面乱跳跃。
蜜蜂群迁闹轰轰,鸽子惊飞不回巢。
家家户户都观察,综合异常作预报. 其实地震发生了并不是就必死无疑,其实,还有很多自救的方法。户外的场合,要避开高大建筑物等危险之处,护住头,迅速跑到空旷场地蹲下。当大地剧烈摇晃,站立不稳的时候,人们都会有扶靠、抓住什么的心理。身边的门柱、墙壁大多会成为扶靠的对象。但是,这些看上去挺结实牢固的东西,实际上却是危险的。务必不要靠近水泥预制板墙、门柱等躲避。在繁华街、楼区,最危险的是玻璃窗、广告牌等物掉落下来砸伤人,因此,要注意用手或手提包等物保护好头部。一位亲身经历过1920年海原8.5级大地震的老人,曾向人们详细介绍了“伏而待定”的具体方法:“在屋内感觉地震时,要迅速趴在炕沿下,脸朝下,头靠山墙,两只胳膊在胸前相交,右手正握左臂,正手反握右臂,鼻梁上方凹部枕在臂上,闭上眼睛、嘴,用鼻子呼吸”有些灾害都是人类自己砍伐树木而造成的不必要的损失。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做到小心用火,不乱丢烟头;节约用水,珍惜每一滴水;保护森林,种植树木,保护水土;要多用取之不尽的太阳能;多学习一些防震防灾方面的知识,树立防范意识。
灾难其实并不可怕,只要人们增强防范意识,就能减少灾害带来的损失。让我们行动起来,共同预防灾害的发生,使我们的明天更加光明灿烂。
我们生活在这个地球,每天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灾难,这是我们无法避免的。
听外婆说年1月5日凌晨,通海发生了7·8级大地震,当时,恰逢半夜,人们在睡梦中惊醒,只听山崩地裂,房屋倒塌,到处是断壁残垣、哭声、呻吟声和呼救声掺和在一起,在夜空里显得特别凄厉。事后,根据有关部门统计这次地震共造成了一万多人死亡,三万多人受伤,二万多头大牲畜死亡,三十多万房屋倒塌,被称为20世纪云南地震之最。我外婆的妈妈也在地震中被倒塌的梁柱砸中后背,经过抢救,虽然保住了老命,但却从此落下了病根,成了一个“驼背”的残疾人。沉痛的瞬间,心痛的数字,死去的乡亲、受伤的肢体,久久萦绕在我心中……。
那个年代,我们国家还不富裕,还不可能做到像现在这样普及防震减灾知识,所以每遇到自然灾害,损失总是很惨重。如今,国家富强了,我们的生活很幸福,但我们也要做好防震减灾的准备,为此,学校组织了很多活动,让我们学习防震减灾的知识,比如请消防大队的叔叔给我们讲解发生火灾的逃生细节;请交警叔叔给我们讲解交通法规,让我们文明出行,安全回家;请地震局叔叔给我们讲解防震减灾的知识,学会在地震时如何自救,减少伤亡,做到有备无患。
就拿地震来说吧,通过学习,我懂得了和掌握许多防震避险的方法。比如我们正在上课,突然发生地震,那一定不要惊慌失措,不要往教室外头跑,要抱头、闭眼、躲在各自的课桌下,待地震过后。在老师的指导下,向教室外面移;如果在操场室外时,应原地不动蹲下,双手保护头部,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如果在家里发生地震了,首先应尽快伏在床下,桌下和小跨间如卫生间、厨房等安全角落,待震后迅速撤离,千万不能跳楼和乘电梯。
总之,我们要珍爱生命,热爱生活只要我们平时掌握了基本的自救常识,就能在灾难来临时,避免不必要的伤亡。自然灾害的突如其来,无法阻挡,但只要我们有信心、有勇气、有准备,就能战胜一切困难。
防震减灾,众志成城,一切困难、灾难,都将被我们踩在脚下。
距离我们最近的一次大地震应该是08年的四川汶川地震了吧!虽然事情已经过去很多年了,但是那些阴影似乎还在我们的脑海中不断闪现,告诉我们防震减灾这件事情一定不能松懈。
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地震是怎么产生的吧。老师告诉我们,地震是由于地壳运动而引起地壳岩层断裂错动而发生的地壳震动。它虽然是自然灾难,但并不是完全毫无先兆。其实自然界的动物可以做我们的“通讯员”。比如:正在冬眠的蛇会涌出洞外;蜜蜂会惊飞、逃窜;狗会狂吠,还有一些家畜会出圈,到处窜跑;老鼠成群结队搬家……这些预兆可以让我们提前知道将发生地震,如果发现这些动物有这些反常现象,千万不要惊慌,须先辨别真假,再向地震局报告,以防在先,及早撤离。值得注意的是:我们要有防范意识,但绝不能无中生有,相信谣传。
大家都知道,地震发生在一瞬间,那么,地震来临时,我们应该怎样预防呢?为此,我们中山街学校组织了地震演练活动。比如,在地震来临时,我们以最快的速度井然有序地跑到操场上,来不及跑的同学就钻到课桌下面……训练中,我们都及时避免了“地震”。另外,老师还给我们讲了许多关于预防地震的知识:如果是在家里,就应该躲到桌子下面或者卫生间里、墙角内,依靠上下水管道和煤气管道支撑,会减少伤亡;地震时,门会因变形而打不开,所以我们不要关门;如果是在夜间地震,要争分夺秒地向安全地方转移,避开水塔、烟囱等高大建筑物,转移到空旷场地。另外,我认为,要想了解更多的防震知识,我们要多到网上查询或多看有关防震的书籍,把我们知道的知识告诉身边每一个人,告诉他们,地震来了要镇定,不要慌张,更不要传播谣言。只要我们平时多向人们宣传地震知识,在地震来临的时候,大家才能做到不慌张、不恐惧,知道如何保护自己和家人,这样才能减少地震所带来的损失和伤害,才能有效的保护生命和财产。
希望每个人都能重视防震减灾,让在灾难到来的时候,我们不至于惊慌失措,在灾难面前保持冷静,保护好自己,把损失降到最小。
防震减灾,人人有责5月12日在四川汶川发生的7.8级大地震,导致数万人失去了宝贵的生命。面对难以抗拒的巨大天灾,人类又一次表现出渺小和虚弱。我们除了震惊、悲哀、坚强之外,也需要反省,比如面对地震、海啸、水灾,如何自救?
世界三大自然灾害中,地震高居第一。据《减灾必读》一书的统计,历史上各种自然灾害曾毁灭了世界各地52个城市,其中因地震而灭的城市就占了27个,超过一半;其余25个城市受毁于地震以外的如水灾、火灾、火山喷发、风灾等。因此,地震灾害作为自然灾害的“群灾之首”是名副其实。这句话正是大错特错。防震减灾每个人都有责任的,并不是一个人或几个人的事,也不是一个人或几个人可以做到的。我们应该从小学生开始学习有关地震的知识,学会如何防震减灾。所谓“防震减灾,人人有责。”地震的威力是多么的大,能把美丽城市变成废墟;把人们带到另一个世界;把在幸福的家庭里生活的儿童变成孤儿……
地震后的一切都不堪设想。为了让这可怕的情景不再出现,为了让人们不再听见凄凉的哭声,我们应该对全民的地震知识普及性宣传,宣传内容以普及地震科学常识、工程抗震知识,目的是增强群众的防震意识和增长方针知识,提高群众识别谣言的能力,克服恐震的心理,抑制谣言的发生和传谣。要按“平时宣传”、“临震宣传”和“震后宣传”的宣传方式,让人们知道平时、临震和震后该怎么办我认为小学生在防震减灾中能发挥作用。只要我们多看有关书籍,把知道的知识告诉身边的每一个人,让这知识一传十、十传百,让每一个人都知道。知道听到地震来了要镇定,不要胡乱传谣。地震时不要惊慌,告诉人们应该怎么做。只要我们平时多向人们宣传有关地震的知识,在地震时,人们便知道如何保护自己,这样便减少了地震的灾害,减少了死亡率,减少了财产的损失,还让人们懂得地震知识及地震科普常识。我们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保卫祖国、建设祖国是我们的责任。所谓“防震减灾,人人有责”。我们应该从小学习地震知识,学会如何预防地震。让这知识伴随着我们一辈子,让我们把这些知识传给每一个人,让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都知道防震意识,心中有“防震减灾,人人有责”的想法,共创美好明天!
315 浏览 2 回答
320 浏览 3 回答
107 浏览 2 回答
306 浏览 2 回答
234 浏览 1 回答
305 浏览 2 回答
358 浏览 3 回答
285 浏览 2 回答
93 浏览 2 回答
144 浏览 3 回答
146 浏览 2 回答
321 浏览 5 回答
213 浏览 3 回答
180 浏览 2 回答
283 浏览 3 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