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生活中,有的大学生离开原本的生活环境,难免会产生些许的不适应感,其中造成的心理压力就可能为交际困难。本文将从大学生交际困难造成的心理压力出发,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探讨分析大学生因交际困难造成的心理压力的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 人际交往 心理压力 人际交往能力是一个人适应社会的体现,是一个人事业成功、人生幸福的保障。众所周知,“人际关系难以处理”是现代人生活中的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而人际交往关系的好坏,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甚大。据福州博智市场研究有限公司一项针对在校大学生心理的调查显示,有17%的大学生存在心理问题,而位居“造成困扰大学生的四大心理问题”榜首的竟然是交际困难。调查显示,约有23%的大学生在人际关系上存在一定的问题。这无疑表明:处理好人际关系十分重要。 处理好人际关系,将有利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个性保持正常、生活具有幸福感、充分发挥个人才能以及顺利度过大学生活,同时也是大学生实现其社会化的重要途径。一、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现状 上了大学,接触了不同的人、不同的事,人际交往便成了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如何处理好人际关系”成为了困扰不少大学生多时的一个现实问题。对于那些不大会与人交往的同学们来说,难免会出现由于交际困难而造成心理压力的问题。二、大学生出现交际困难的原因 首先,受应试教育影响,多数学生在人际关系方面较为封闭,交往能力相对较弱;再者,如今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从小就被视为掌上明珠,其中不乏由于长辈们的教育不当而造成了一些负面效果,如任性自私、为所欲为;有的学生从小缺乏集体环境而导致缺乏集体荣誉感与合作精神;还有的学生家长过分包办,使得独生子女上大学后缺乏最起码的独立生活及为人处世的能力,缺乏坦诚的心态和理解偏激等等。加上多数人青春期心理固有的闭锁、羞怯、敏感和冲动,这些都使大学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各种困难。三、大学生交际困难的表现 在生活中的人际交往中,有的同学比较内向或者有自闭倾向,不善或不愿与人交往;有的同学为交际而交际,不惜牺牲原则而随波逐流;还有的同学不谙世事,不懂得与不同的人相处……于是,有的大学生就会因难以与他人交往而产生心理压力。若长期严重地发展下去,还可能出现社交恐惧症! 社交恐惧症是心理障碍的一种,其特征是:当处在公众场所或与人打交道时出现显著而持久的害怕,怕被别人注视或受到否定的评价,担心在他人面前出丑或遭遇尴尬而极力回避。四、关于大学生克服交际困难而造成心理压力问题的建议 孔子有云:“独学而无友则孤陋寡闻”;爱默生说:“哦,朋友,这就是我的肺腑之言。因为有了你,蓝天才广阔无垠;因为有了你,玫瑰才火红艳丽。”可见,朋友在现实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换言之,交朋友、搞好人际关系意义重大。以下为我对某些大学生因不会或不善与人交际而出现心理压力问题的建议:1、大学生必须明确人际关系的原则。据研究表明,人际关系的基础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重视、相互支持。对于真心接纳、喜欢自己的人,人们往往更愿意与其交往并维持关系。从普遍的心理上讲,每个人都是天生的自我中心者。我们每个人都希望别人能承认自己的价值,支持自己、接纳自己、喜欢自己。因此,在社会交往中,我们常常重视自己的自我表现,注意吸引别人的注意,希望别人能够接纳、喜欢自己。当我们了解这样的原则,我们也就会更清楚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该如何做会更好。2、大学生需要克服生活中社会知觉中的偏差。⑴、克服以“先入为主”为固有观念的习惯。 我们往往会以第一印象对某个人“下定义”,而不是经过深入接触从而更为全面地了解评判一个人。例如,有的大学生入学时,一旦对一个同学形成了不好的第一印象,今后往往难以改善,这样就会影响这些大学生与他人的正常交往。其实,说不定这个同学是一个很优秀的学生,只是由于一开始的某一点和你不合,故而让你对他形成了不好的印象,而我们必须克服这样的想法。因为这样过早地对一个人下定义是不对的,不全面的。⑵、克服社会生活中产生的“晕轮效应”。 晕轮效应指的是,对人的某些品质、特征形成的清晰鲜明的印象掩盖了这个人其余的品质、特征的知觉。例如以貌取人或者以才取人。这些都是以偏概全的人际交往,这种“一俊遮百丑”,“一坏百坏”的主观倾向,会给大学生的交往带来不便,也需要克服。⑶、克服对社会各类人“贴标签”的行为。 “贴标签”是刻板印象的俗称。刻板印象常常潜在于人们的意识之中,是指对社会上的各类人群所特有的固定看法,或是对人概括、泛化的看法。比如,有的家长会教育孩子,如果不好好学习,长大以后就会当清洁工。这些家长认为:清洁工就是打扫卫生的,他们干的活都是令人看不起的。其实不然,清洁工也被称为“地球的美容师”,他们勤勤恳恳,为美化环境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由此观之,“贴标签”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会影响人们对事物的客观认知和评价,因此,我们不能随意给人贴标签。⑷、克服现实生活中的“近因效应” “近因效应”是指一个人在另一个人身上由最近获得的有关信息,得出的给人留下的深刻印象和强烈影响。例如,美国心理学家卢钦斯曾经做过一个实验,当他向一群人描述一个名为吉姆的男孩时,先说优点,再说缺点。在描述优点的时候,有78%的人认为吉姆是个友好的人。但在说完优点后,中断他们的思路插入某种活动,再告诉他们吉姆的缺点,人们对吉姆的评价就没那么好了。据实验表明,所有的人都受近因效应的影响,但认知结构简单的人更容易出现近因效应。在与人多次交往的过程中,近因效应具有一定的普遍性,所以,要从宏观的角度去看待评价一个人,而不是局限于某一个点,这样才能更好、更全面地了解一个人,而并非主观臆断地看待,以至于毁掉一段关系。3、大学生需要修缮自我 身为大学生的我们不仅要克服各种不正确的认知,还要塑造良好的形象,培养良好的品质,增进个人的魅力。首先,要提高心理素质。人与人的交往,是思想、能力、知识及心理的整体作用,哪一方面的欠缺都会影响人际关系的质量。有的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存在社交恐惧、自卑、冷漠、封闭、猜疑、自傲、嫉妒等不良心理,都不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我们需要加强自我训练,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以健康阳光的心态进行交往;其次,要有良好的交往品质。如真诚、信任、克制、自信、热情等。4、大学生需要学会交际技巧只要大学生注意加强交往的实际操练,学会技巧,良好的交往能力就一定能形成。以下为我对与人交际的一些建议:1、说话要注意聆听 俗话说,一个好的听众一定比一个擅讲者赢得更多的好感。这里说的聆听不是指一言不发地一直听,而是指在适当的时候多提几个问题,表示感兴趣。即便你觉得他的话题很无聊,也仍然要坚持下去,因为这是对讲话者的尊重、理解与包容。毕竟,这是与人沟通,与人交际,并非我行我素。⑵说话要注意分寸 分寸拿捏得好,即使是很普通的—句话,也会平添几许分量。话少又精到,给人感觉深思熟虑。讲话尽可能客观,实事求是,不夸大言辞;表扬别人要出于真诚;批评时注意语气委婉,讲话尽量诚恳;尽量不要说刻薄挖苦的话,不要说刺激伤人的话。(3)说话要注意简朴 简洁有力的演讲能使人们保持兴趣。多余的词和不是重点词,都会令人厌烦。在一个快节奏的现代社会,没有人想花更多时间听你的长篇大论,他们更想听你的简明扼要。千万不要喋喋不休地说个不停,也不要盲目夸大自己。我们应该先三思,然后再开口说话。(4)学会乐于助人 乐于助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帮助他人,并非功利地出于某种目的,大多出于善心。更多时候,互相帮助能够建立一份长久的友谊,让我们受益终身。乐于助人还是是热心、善良的体现,因而在生活中帮助别人在人际交往中就显得十分重要了。(5)学会诚以待人 朋友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平等的、相互尊重的。缺乏以真诚互助为交友原则的“朋友”,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朋友,这样的关系也不能长久。值得一提的是,仅仅依靠吃喝玩乐建立起来的友谊是极其脆弱的!试想,倘若有一日你身无分文、被生活逼到穷途末路之时,站出来的会是那些“朋友”吗?他们只是贪恋你的钱财,享受花钱的快感,根本就不是那种患难与共的朋友!尽管以诚信交友换来的未必是一段纯洁的友谊,但至少可以做到问心无愧,或者交到同样诚以待人的朋友。 结论:成功并非一蹴而就。再者,生活中难免会碰到形形色色的人,两个人相性不好,是难免的事。与人相处,也许有的时候并不融洽,甚至水火不容。对此,我的建议是:一是要有心理准备。二是要建立积极的心态。做到不卑不亢,从善如流。三是还要尽可能地主动争取。因为生活中大多数时候,人们往往是被动的。唯有主动建立关系,才能给自己创造机会。 身为大学生的我们在与人交际时未必要做到尽善尽美,但掌握了这些实用的交际技巧,却能在很大程度上提升自己与人交往、为人处世的能力。既然如此,何乐而不为呢?当然,种种分析建议的背后,都还要靠自身在社会生活中的经验总结和实操演练。参考文献:1、淘豆网《大学生心理调查报告-调查报告》2、《大学生人际交往现状心理论文3000字》3、新浪网贺子杨的博客4、社交恐惧症-百度健康医典5、探秘志,科学探索:什么是近因效应?近因效应最简单的例子(最后印象)6、与人 朋友 同学 相处 交际 交朋友的技巧
心理学有关气质类型探析的论文篇二:《大学生气质类型、心理一致感与社交焦虑的关系》 【摘要】 目的:从气质类型、心理一致感与社交焦虑的程度来探讨其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 方法 :采用心理一致感问卷、气质类型问卷和社会焦虑问卷调查结果。多血质得分与心理一致感得分呈正相关,与可控制感、可理解感、心理一致感相关。社交焦虑得分与多血质得分呈显著负相关,与抑郁质得分呈极其显著的正相关。心理一致感与社交焦虑呈负相关。 结论:大学生中多血质占多数,其次为粘液质和混合型气质,抑郁质和胆汁质较少。多血质的学生不容易焦虑,抑郁质的学生更容易焦虑。多血质与粘液质的学生其心理一致感水平较高,抑郁质的心理一致感水平较低。 【关键词】大学生;气质类型;心理一致感;社交焦虑 Antonovsky 解释心理一致感为个体对生活的总体感受和认知,是个体内部稳定的心理倾向。张玲的研究表明:具有抑郁质特征气质类型的运动员比其他气质类型的运动员具有更高的特质焦虑和状态焦虑的趋向,差异有显著意义[1]。II型糖尿病的病人的心理一致感水平对其自我护理行为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并且高心理一致感患者,相应的自我护理行为的能力也较高[2]。Sakari Suominen进行的纵向探索也指出:个体的心理一致感能预测其身心健康状况,而且没有性别上的显著差异[3]。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选取随机抽取河北联合大学1-4年级大学生350人,收回有效问卷326份。 1.2 研究工具 气质类型测试题:又称“陈会昌六十气质量表”。该量表共60题,每种气质类型15题,测量出4种气质类型: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和抑郁质。具有较好信效度。 心理一致感量表:由13个项目构成,分为可理解感、可控制感和意义感三个维度。具有较好信度和效度的测量工具。 社交焦虚量表:含有6个条目,不仅测量主观焦虑,同时也测量言语表达及行为举止上的困难。量表的得分范围从0(低焦虑程度)到18(高焦虑程度)。 2 结果 2.1 气质类型基本情况:大学生中多血质类型最多,达到22.39%,其次为粘液质占20.25%,混合型中多血质-粘液质最多,达到13.5%,三种及三种以上混合型也达到12.88%,抑郁质和胆汁质较少。 2.2 心理一致感和社交焦虑情况:显示单一气质类型中多血质心理一致感最高,其次为粘液质和胆汁质,抑郁质的情况:心理一致感最低。在全部类型中多血质-粘液质类型心理一致感水平最高。单一气质中,抑郁质社交焦虑得分最高,其次为胆汁质和粘液质,多血质得分最低,在所有类型中胆汁质-抑郁质的社交焦虑得分最高,胆汁质-粘液质合型气质得分最低。在气质类型的4个分量表上男女得分差异不显著。心理一致感在性别上差异不显著。并且不同年级心理一致感得分差异显著。 2.3 社交焦虑结果:不同性别社交焦虑得分差异不显著。不同年级心理一致感得分差异显著。 2.4 气质类型、心理一致感和社交焦虑三者的相关分析:由表1可知,胆汁质和粘液质得分与心理一致感得分相关不显著;多血质得分与心理一致感得分呈显著正相关;抑郁质得分与心理一致感得分呈负相关,其中与意义感相关不显著,与可控制感、可理解感、心理一致感相关极其显著。 由相关分析还可知,社交焦虑得分与多血质得分呈显著负相关,与抑郁质得分呈极其显著正相关。 3 讨论 本研究显示大学生中多血质占多数。不同气质类型的心理一致感中,多血质-粘液质类型心理一致感水平最高。还可以看出大学生中多血质的学生不容易焦虑,抑郁质的学生更容易焦虑。心理一致感在年级上却存在显著差异,发现大一学生的心理一致感较高。可能是因为大一新生在刚入学时对自己的职业定向更加明确,随着年级增加课业负担也开始增加,特别是到了大三、大四开始面临就业压力,才导致心理一致感水平降低。 多血质的学生群体更容易检出高心理一致感者,抑郁质的学生群体更容易检查出低心理一致感者。总之,提高大学生心理一致感水平对降低社交焦虑有很重要的影响,要予以重视。 参考文献 [1] 张玲.我国高校高水平女排运动员竞赛焦虑和气质类型的研究[D].苏州大学,2006. [2] 林田,林细吟,万丽红.II型糖尿病病人自我护理行为与心理一致感、抑郁的相关性研究[J].护理研究,2009,1(23):22-24. [3] Skarsater,M.K. Rayens, A. Peden,L. Hall,M.Zhang,H.Agren,H. Proehazka. Sense of coherence and recovery from major depression :A four-year follow-up. Journal of Affective Disorders,2008,107(l):54. 心理学探析的论文:《浅谈心理学视角下高校岗位设置管理中激励机制》 在当前社会发展快速的背景下,我国许多的生活在快节奏的人在心理上都出现了或多或少的问题。因此心理学在我国的社会中得到广泛的推广,人们认识到了心理学的重要性。为了适应当前的社会需要,教育部在1998年开始逐步开放应用心理学的专业设置,使得许多的高校开始出现了应用心理学。当前的应用心理学是心理学众多的分支中的一个,其中也是作为在实践应用中操作性最强的一个。对于各种社会上出现的心理问题作出的心理问题研究也是最多的。由于其实践性的重要特点使得我国在对于应用心理学的培养变得十分的注重,其在心理学的地位也在不断的提升。 一、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意义 (一)实践能力是应用心理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内容 当前教育部对于本科应用心理学的培养提出了相关的目标:学生在掌握了相关心理学知识、基本技能以外还需要在各大政府事业机关、公益性机构、私营企业中从事相关的心理教育、治疗、咨询等业务的开展。我国需要在心理学领域中培养出高级的专业人才。同时在培养应用心理学专业知识过硬的人才以外,还需要培养出对于心理学中延伸到经济、文化等其他领域的复合型专业高级人才,在工作中不大能够胜任专业性的心理知识以外还能够从工作中对于人的心理问题进行解析的心理学人才。 (二)实践能力是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的重要素质应用性是应用心理学专业人才素质的首要特征 作为一个应用型专业心理学学生在培养过程中不但要使学生具备专业的心理知识结构,对人类社会心理进行分析以外,还需要学生在对应用心理学的实践操作性要强。在理论与实践操作的指导下学生才能够在进入社会以后面对人们的心理问题做出正确的指导。同时学生在心里足额中还需要学会其他的相关技能。对于心理问题存在着的心理测量、实验技能与咨询交流都需要牢固掌握。在未来专业性是对一个优秀心理学专业工作者的重要评价之一以外,其他的技巧的解决还是需要的。特别是实践性,实践性的残缺对于一个学习应用心理学的人才来说就不是一个优秀的人才了。 通过大量的数据分析发现,当前我国的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学生在对心理知识的掌握上没有太大的问题,但是在对应用操作性上十分的欠缺。对于心理学实践性与操作性上的技能中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方面特别的有问题。当前21世纪在对于人才培养上尤为突出的表达出对学生实践性的看重。但是在学生出身社会以后,通过相关的专家反馈出来的就是学生缺乏实践的机会,对于实践中出现的问题不能够完美的进行处理。自此导致应用心理学的培养人才上出现了极大的问题。 (三)实践能力是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就业与发展的重要保障 在当前按应用心理系的学生再出来工作以后发现自己的专业技能不足导致自己在工作岗位上出现了许多的问题。用人单位对于当前大学生出现的问题导致在用人的时候出现了很大的偏差性。当下的应用心理学对于社会上的各个阶层的需求心都十分巨大的,同时对于面对社会的需求我国的各大高校对于心理学的培养力度也在不断的加强。但是由于过多的人员的收入导致对于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上出现了偏差,大多数的学生在对于具体心理学案例的实践操作上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与解决方案,导致学生在走出校园以后在对专业的对口上不能找到适合的相关工作。 通过相关国家数据的统计,我国各大高校在心理学中开设应用心理学的专业达到九十所之多,相应的我国的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学生急剧增长,对于这部分的学生培养上资源达不到相关的配套,导致许多出来的学生在读完大学以后出来找工作都变得十分的迷茫,专业知识的不做加上操作技能的不做使得自己在未来的就业中激烈的状况下选择其他岗位进行发展。因此在对高校应用心理学的专业培养上急需要调整。 (四)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心理学专业教学改革的重要趋向 在当前各大高校对于应用心理学的专业学生的培养过程中应该把单一学习应用心理学知识转变成为实践操作性强的专业。使得学生能够在走出校园以后能够直接对于工作上手。这也是当前各大高校在转变教育模式上的一个方面。把传统课堂教育结合到现代化的专业教育中去,培养出学生专业能力过硬实践操作性强的学生。 在过去传统的心理学教育中,大多的高效更加注重课堂上的教学,导致在心里教学中除下了过度的强调本科学位,对于心理学的知识教程更加的具体化,教学方面繁荣教条化倾向严重导致学生在学习中被动接受知识的阶段过长,对于教师教授的东西不能够及时的消化,致使学生在学习过后,长时间的不用遗忘的速度加快。同时在应用过程的欠缺导致学生能力与技巧也十分的缺乏。当前我国高校的改革就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在培养学生的技能,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中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 二、实践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建构注重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的课程教学体系 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当下我国各大高校在培养应用心理学的专业学生中指定的目标已经不能适应我国社会发展的需求。各大高校在教学中只是注重学生专业知识的灌输,导致学生在对于实践能力的培养上十分的缺乏。当前应该按照社会的发展制定与心理学项符合的教学规律与特点。培养出能够与社会衔接的应用性心理学本科生。 要以实践能力为本位选择设置课程体系。具体可以采取“两大模块”与“四个平台”相结合的方式。其中,“两大模块”为“学科基础模块”、“专业方向模块”在“学科基础模块”上设置“公共课程”和“学科课程”两个平台,主要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教育、基本技能的训练、基本应用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在“专业方向模块”上设置“专业理论课程”与“专业实践课程”两个平台,在专业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强调实践能力的培养。想要学生能够在未来更好的与社会衔接就必须要按照,在各大高校中就必须要提高应用心理学的专业技能型,使得学生的操作能力加强。于此学生的教学理论学习时间就必须的压缩但是其他方面技能的学习就得不断的提高。 在对于应用心理学教育当中学校对于课程的排列就不应该一直处于过于严密的状态,过于强调专业性的严密导致学生对于专业知识理论上的课时加重。学校对于当前的课程安排应该实现做不改变,对于学生教学中出现的相关于专业性联系不够严密的专业就应该砍出,同时对于细微的知识分支也应该移除。加大对主干知识的理论讲解以外还同时加大对主干应用教学知识的实践性,使得学生的实践能力加强。在此学校还可以开设关于与其职业考试相关的课程使得学生可以明确以后在职业发展中的目标。同时增加选修的专业,使学生能够了解到更多的学习以外的专业技巧。 (二)建构深化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课堂教学模式 现在的应用型心理学的教育主要还是局限在课堂上填鸭式的传统教育,对于专业性应用性的教育十分的缺乏。教师在课堂上的纯理论教学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变得十分的困难,在他们看来学习的知识过于的抽象化,不能够通过实践来引出理论上的知识共鸣,在这样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过于的困难,老师的教学效果不能提高。当前单一的模式下对于培养人才出现了巨大的问题。英才应该联系实际对于学生的教学中出现的抽象化过重的现象进行改进。教师在课堂上的讲解应该精简化,对理论知识的讲解应该简明重要化突出。同时对于理论进行实践性的操作。在操作的过程中学生应该成为教学的主体,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了解到事态发展的过程,同时积极的改进学生在实际操作上出现的问题。同时通过各种模拟的方法对于学生的实践进行改进。让学生在学习中把理论知识扎牢,同时实践能力提高。能够在未来实际的运用知识解决现实的问题。 (三)建构突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实验等实践教学机制 在心理学的教育当中,实践的操作型十分的重要,学生应该通过实践的操作型对于学生进行指导,学生进行实践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操作使得学生能够有了解心理理论知识的发展同时在同时在实践中对于实践 报告 进行分析与阐述了解当前学生学习的状况,对于问题的分析与解决的方案,使得学生能够个更加深入了解到应用心理学的专业知识。同时学校建立的心理咨询的计算机试验点也能够理解能够与实际操作中更加贴近所学的知识。这样局能够保证学生的学习能够得到完全的发挥,潜力也能够得到调用这样不但可以使得教育心理学的目的得到更加的深化。每个学生在训练中得到的 经验 在未来也能够通过事业中的案例中得到完全的应用。 (四)建构锤炼学生实践能力的专业见习、实习的长效机制 心理学见习与实习是独立专门而又极其重要的专业实践环节,对于当前的本科实际心理学操作的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专业技能的提高与操作性的加强也至关重要。但是现在学生对于实习中出现的操作时间难以保证,同时出现形式单一的问题。建构锤炼学生实践能力的专业见习与实习的长效机制。开始对于学生应该采取对各专业的共同发展使得学生不是完全孤立在一个学科当中而是能够进行多元化的了解,使得实习的形式不再单一而是十分的具有层次性与实际感。其次在对于教学过程中会出现许多质量不过关,教学系统有问题的现象出现,硬件上面的问题导致学习方面也不能够保障实践性的操作能够完成。因此学校应该建立起高标准高质量高水平的教学设施,使得实习的专业性能够得到保障。最后,学校还应该对于学生的操作性提高进行大一一大二的每年定期的实习安排,使得学生能够在大四的时候拥有固定的操作能力,在未来的操作中能够有基础扎实,当前的学校就应该制定合理的方案是的计划能够按照正确的方案进行操作,学生能够按质保量的完成任务。 (五)建构强化学生实践能力考核的教学评价体系 当前的教学中出现的问题需要还是对于应用心理学的评价上出现了巨大的问题。当前我国的应用心理学专业的的考察主要涉及的是考试检验学生的学习能力。忽视了心理学专业的学生对于实践操作心得看重。因此当前对心理学的考评当中应该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的考评中能够科学的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同时对于学校的考评也能够完善,一套完善的应用心理考评,能够使得教学环节的实践质量得以提高。 在对于考评制度当中,对于专业技能够通过考评的标准进行改善。提高考评的多元化,在对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的以保证的同时,对于每门功课除了通过常规的考试测评以外还能够通过相关技能的考核,在学校要制定一箱专业的测评标准与程序,通过程序当中出现分散测验集中考核的状况了解学生当前的状况。 其次,在专业化的实践能力测试中学校应该采取教考分离的政策。学校应该根据学校学生的状况通过组织专业化的人才进行考试测评,每学期能够通过定向的分析测评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了解。其中当前能够安排两到三周的时间进行能力的考评,考评的方式能够通过多样性的方式。学生能够表现各种心理实际的咨询案例与可以通过实践性的心理报告测评,咨询与研究。同时在此通过严肃性的论文上交实验的报告与心理阐述。这样就能够更进一步的了解当前学生的发展状况与学习能力。使得学生能够尽早的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 (六)建构保障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应用型专业师资队伍 在当前的大学生培养当中不断要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还需要能够对学生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的进行分析与阐述。因此对于老师的教育过程也需要达到专业性的提高。教师在专业性的提高当中应该需要站在应用心理学的前沿,不断了解当前的心理学发展的方向。同时教师在了解过程中,还需要老师能够抽出时间来在更高的院校进行学习与实践,才能够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同时学校还应该鼓励学校教师积极走进社会进行实验教学,在社会中通过情深的经历与实践使自己能够成为一线的心理学教育的先锋者。同时学校应该根据学校状况与一线实践的老师进行制定完善的心理制度的测评。 总之,培养大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应当面向全体学生,全员参与,贯穿于应用心理学专业教学的全课程、全过程、全方位。唯有如此,人才培养的质量才会得到社会的认可,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发展才会有光明的前景。 猜你喜欢: 1. 有关学习的心理学论文 2. 关于设计心理学论文参考 3. 浅谈高中心理学相关论文 4. 有关教育心理学探析的论文 5. 关于心理方面的论文毕业论文 6. 有关行为心理学论文
238 浏览 2 回答
337 浏览 5 回答
289 浏览 2 回答
345 浏览 8 回答
124 浏览 2 回答
103 浏览 7 回答
118 浏览 3 回答
132 浏览 2 回答
225 浏览 2 回答
199 浏览 2 回答
319 浏览 2 回答
170 浏览 10 回答
117 浏览 2 回答
342 浏览 2 回答
153 浏览 4 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