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初夏》【宋】朱淑真 竹摇清影罩幽窗,两两时禽噪夕阳。
谢却海棠飞尽絮,困人天气日初长。 2、《初夏绝句》【宋】陆游 纷纷红紫已成尘,布谷声中夏令新。
夹路桑麻行不尽,始知身是太平人。 3、《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4、《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5、《初夏即事》【宋】王安石 石梁茅屋有弯碕,流水溅溅度西陂。
晴日暖风生麦气,绿阴幽草胜花时。 6、《饮湖上初晴后雨》【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浓妆淡抹总相宜。 7、《小池》【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8、《山亭夏日》【唐】高骈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9、《三衢道中》【宋】曾几 梅子黄时日日睛,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10、《初夏睡起》【宋】杨万里 梅子流酸溅齿牙,芭蕉分绿上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11、《夏昼偶作》【唐】柳宗元 南州溽暑醉如酒,隐几熟眠开北牖。
日午独觉无馀声,山童隔竹敲茶臼。 12、《池上早夏》【唐】白居易 水积春塘晚,阴交夏木繁。
舟船如野渡,篱落似江村。 静拂琴床席,香开酒库门。
慵闲无一事,时弄小娇孙。 13、《首夏》【唐】鲍溶 昨日青春去,晚峰尚含妍。
虽留有馀态, 脉脉防忧煎。幽人惜时节,对此感流年。
14、《长兴里夏日寄南邻避暑》【唐】杜牧 侯家大道傍,蝉噪树苍苍。开锁洞门远,卷帘官舍凉。
栏围红药盛,架引绿萝长。永日一欹枕,故山云水乡。
15、《夏日登鹤岩偶成》【唐】戴叔伦 天风吹 上层冈,露洒长松六月凉。 愿借老僧双白鹤,碧云深处共翱翔。
16、《夏日游晖上人房》【唐】陈子昂 山水开精舍,琴歌列梵筵。人疑白楼赏,地似竹林禅。
对户池光乱,交轩岩翠连。色空今已寂,乘月弄澄泉。
17、《三月晦日偶题》【宋】秦观 节物相催各自新,痴心儿女挽留春。 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
18、《客中初夏》【宋】司马光 四月晴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 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晴。
19、《初夏淮安道中》【元】萨都剌 鱼虾泼泼初出网,梅杏青青已著枝。 满树嫩晴春雨歇,行人四月过准时。
20、《夏日杂诗》【清】陈文述 水窗低傍画栏开,枕簟萧疏玉漏催。 一夜雨声凉到梦,万荷叶上送秋来。
21、《夏日》【唐】白居易 东窗晚无热,北户凉有风。尽日坐复卧, 不离一室中。
中心本无系,亦与出门同。 1、《夏日南亭怀辛大》【唐】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2、《渭川田家》【唐】王维 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句隹]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3、《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宋】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4、《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5、《观刈麦》【唐】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背傍。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田家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 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6、《晚晴》【唐】李商隐 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并添高阁迥,微注小窗明。越鸟巢乾后,归飞体更轻。
7、《夏夜叹》【唐】杜甫 永日不可暮,炎蒸毒 肠。安得万里风,飘飖吹 裳。
昊天出华月,茂林延疏光。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
虚明见纤毫,羽虫亦飞扬。物情无巨细,自适固其常。
念彼荷戈士,穷年守边疆。何由一洗濯,执热互相望。
竟夕击刁斗,喧声连万方。青紫虽被体,不如早还乡。
北城悲笳发,鹳鹤号且翔。况复烦促倦,激烈思时康。
8、《山亭夏日》【唐】高骈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9、《三衢道中》【宋】曾几 梅子黄时日日睛,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10、《初夏睡起》【宋】杨万里 梅子流酸溅齿牙,芭蕉分绿上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11、《夏日书怀寄道友》【唐】崔涂 达即匡邦退即耕,是非何足挠平生。 终期道向希夷得,未省心因宠辱惊。
峰转暂无当户影,雉飞时有隔林声。 十年惟悟吟诗句,待得中原欲铸兵。
12、《池上早夏》【唐】白居易 水积春塘晚,阴交夏木繁。舟船如野渡,篱。
《蚕丝歌》
——南北朝·鲍令晖
春蚕不应老,昼夜常怀丝。
何惜微躯尽,缠绵自有时。
《野蚕》
——唐·于濆
野蚕食青桑,吐丝亦成茧。
无功及生人,何异偷饱暖。
我愿均尔丝,化为寒者衣。
《咏蚕》
——唐·蒋贻恭
辛勤得茧不盈筐,灯下缫丝恨更长。
著处不知来处苦,但贪衣上绣鸳鸯。
《蚕作茧》
——元·王冕
老蚕欲作茧,吐丝净娟娟。周密已变化,去取随人便。有为机中练,有为琴上弦。弦以和音律,练以事寒喧。其功不为小,其用己为偏?作诗寄蚕姑,辛苦匪徒然。
《簇蚕辞》
——唐·王建
蚕欲老,箔头作茧丝皓皓。场宽地高风日多,不向中庭燃蒿草。神蚕急作莫悠扬,年来为尔祭神桑。但得青天不下雨,上无苍蝇下无鼠。新妇拜簇愿茧稠,女洒桃浆男打鼓。三日开箔雪团团,先将新茧送县官。已闻乡里催织作,去与谁人身上著
《村景即事》(宋) 范成大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村居晓起》(宋)韩维
天星何寥寥,野旷风露清。
田父出门望,山鸦绕舍鸣。
【蚕桑】从此起,农里各有营。
顾惭不耕者,日宴掩茅衡。
《过横远途中》(宋)陈宗远
【蚕桑】事已过,耕稼老农勤。
桥断荒村雨,山埋半岭云。
小松穿石出,野水落田分。
茅店倾醨酒,相看亦论文。
无题
作者:【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归园田居
(其一) (晋·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渭川田家
(唐·王维)
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立,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乡村四月
(宋·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
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
才了蚕桑又插田。
四时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蚕妇
(宋·张俞)
昨日入城市,
归来泪满巾。
遍身罗绮者,
不是养蚕人。
蚕妇吟
(宋·谢枋得)
子规啼彻四更时,
起视蚕稠怕叶稀。
不信楼头杨柳月,
玉人歌舞未曾归。
(唐)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蚕的一生——春蚕吐丝,到死方休。
现一般指教师无私奉献的精神,但在古代丝同思,有思念的意思,形容忠贞不渝的爱情。 扩展资料: 从古代或现代的诗文中常常看到以“无题”为题的诗文,他们看似没有标题,实则诗人表达的感情更加的强烈、深刻。
无题胜有题,之所以用“无题“作题目,是因为作者不便于或不想直接用题目来显露诗歌的主旨。这样的诗,往往寄托着作者难言的隐痛,莫名的情思,苦涩的情怀,执著的追求等。
无题诗有五言无题诗、七言无题诗等。 古代无题诗代表人物是李商隐。
古人张采田曾说“无题诗格,创自玉溪,且此体只能施之七律,方可婉转动情。”张采田准确地概括了无题诗的形式与表达的情感。
因内容太多,只列出题目. 1. 采桑(例句:蚕生春三月) 朝代:南北朝 作者:民歌 2. 蚕谷行(例句:天下郡国向万城) 朝代:唐 作者:杜甫 3. 蚕妇(例句:粉色全无饥色加) 朝代:唐 作者:杜荀鹤 4. 蜀驮引(例句:昂藏大步蚕丛国) 朝代:唐 作者:冯涓 5. 咏蚕(例句:辛勤得茧不盈筐) 朝代:唐 作者:蒋贻恭 6. 蚕妇(例句:晓夕采桑多苦辛) 朝代:唐 作者:来鹄 7. 送友人下蜀(例句:见说蚕丛路) 朝代:唐 作者:李白 8. 杂曲(例句:妾本蚕家女) 朝代:唐 作者:李益 9. 孤松篇(例句:蚕月桑叶青) 朝代:唐 作者:刘希夷 10. 杂讽九首(例句:红蚕缘枯桑) 朝代:唐 作者:陆龟蒙 11. 和卓英英锦城春望(例句:蚕市初开处处春) 朝代:唐 作者:眉娘 12. 贫女词寄从叔先辈简(例句:蚕女非不勤) 朝代:唐 作者:孟郊 13. 春游(例句:锦袍日暖耀冰蚕) 朝代:唐 作者:牟融 14. 汝川行(例句:汝坟春女蚕忙月) 朝代:唐 作者:欧阳詹 15. 卧疾,答刘道士(例句:白露蚕已丝) 朝代:唐 作者:钱起 16. 自叹(例句:春蚕未成茧) 朝代:唐 作者:邵谒 17. 蚕女(例句:养蚕先养桑) 朝代:唐 作者:司马扎 18. 蜘蛛谕(例句:春蚕吐出丝) 朝代:唐 作者:苏拯 19. 采桑女(例句:春风吹蚕细如蚁) 朝代:唐 作者:唐彦谦 20. 惆怅诗十二首(例句:八蚕薄絮鸳鸯绮) 朝代:唐 作者:王涣 21. 簇蚕辞(例句:蚕欲老) 朝代:唐 作者:王建 22. 姬人养蚕(例句:昔年爱笑蚕家妇) 朝代:唐 作者:韦庄 23. 野蚕(例句:野蚕食青桑) 朝代:唐 作者:于濆 24. 织绫词(例句:去年蚕恶绫帛贵) 朝代:唐 作者:章孝标 25. 菩萨蛮(例句:小院蚕眠春欲老) 朝代:宋 作者:陆游 26. 如梦令(例句:妾似春蚕抽缕) 朝代:宋 作者:王沂孙 27. 蚕妇吟(例句:子规啼彻四更时) 朝代:宋 作者:谢枋得 28. 蚕妇(例句:昨日入城市) 朝代:宋 作者:张俞 29. 采桑子(例句:春蚕昨夜眠方起) 朝代:宋 作者:赵子发 30. 浣溪沙(例句:蚕已三眠柳二眠) 朝代:宋 作者:周密 31. 鹧鸪天五○首(例句:八茧吴蚕剩欲眠) 朝代:金 作者:元好问 32. 长水竹枝词(例句:蚕种须教觅四眠) 朝代:清 作者:黄燮清。
(唐)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百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蚕的一生——春蚕度吐丝,到死方休。现一般指教师无私奉献的精神,但在古代丝同思,有思念的意思,形容忠贞不渝的爱情。
扩展资料:
从古代或现代的诗文中常常看到问以“无题”为题的诗文,他们看似没有标题,实则诗人表达的感情更加的强烈、深刻。
无题胜有题,之所以用“无题“作题目,是因为作者不便于或不想直接用题目来显露诗歌的主旨。这样的答诗,往往寄托着作者难言的隐痛,莫名的情思,苦涩的情怀,执著的追求等。无题诗有五言无题诗、七言无题诗等。
古代无题诗代表人物专是李商隐。古人张采田曾说属“无题诗格,创自玉溪,且此体只能施之七律,方可婉转动情。”张采田准确地概括了无题诗的形式与表达的情感。
因内容太多,只列出题目.
1. 采桑(例句:蚕生春三月)
朝代:南北朝 作者:民歌
2. 蚕谷行(例句:天下郡国向万城)
朝代:唐 作者:杜甫
3. 蚕妇(例句:粉色全无饥色加)
朝代:唐 作者:杜荀鹤
4. 蜀驮引(例句:昂藏大步蚕丛国)
朝代:唐 作者:冯涓
5. 咏蚕(例句:辛勤得茧不盈筐)
朝代:唐 作者:蒋贻恭
6. 蚕妇(例句:晓夕采桑多苦辛)
朝代:唐 作者:来鹄
7. 送友人下蜀(例句:见说蚕丛路)
朝代:唐 作者:李白
8. 杂曲(例句:妾本蚕家女)
朝代:唐 作者:李益
9. 孤松篇(例句:蚕月桑叶青)
朝代:唐 作者:刘希夷
10. 杂讽九首(例句:红蚕缘枯桑)
朝代:唐 作者:陆龟蒙
11. 和卓英英锦城春望(例句:蚕市初开处处春)
朝代:唐 作者:眉娘
12. 贫女词寄从叔先辈简(例句:蚕女非不勤)
朝代:唐 作者:孟郊
13. 春游(例句:锦袍日暖耀冰蚕)
朝代:唐 作者:牟融
14. 汝川行(例句:汝坟春女蚕忙月)
朝代:唐 作者:欧阳詹
15. 卧疾,答刘道士(例句:白露蚕已丝)
朝代:唐 作者:钱起
16. 自叹(例句:春蚕未成茧)
朝代:唐 作者:邵谒
17. 蚕女(例句:养蚕先养桑)
朝代:唐 作者:司马扎
18. 蜘蛛谕(例句:春蚕吐出丝)
朝代:唐 作者:苏拯
19. 采桑女(例句:春风吹蚕细如蚁)
朝代:唐 作者:唐彦谦
20. 惆怅诗十二首(例句:八蚕薄絮鸳鸯绮)
朝代:唐 作者:王涣
21. 簇蚕辞(例句:蚕欲老)
朝代:唐 作者:王建
22. 姬人养蚕(例句:昔年爱笑蚕家妇)
朝代:唐 作者:韦庄
23. 野蚕(例句:野蚕食青桑)
朝代:唐 作者:于濆
24. 织绫词(例句:去年蚕恶绫帛贵)
朝代:唐 作者:章孝标
25. 菩萨蛮(例句:小院蚕眠春欲老)
朝代:宋 作者:陆游
26. 如梦令(例句:妾似春蚕抽缕)
朝代:宋 作者:王沂孙
27. 蚕妇吟(例句:子规啼彻四更时)
朝代:宋 作者:谢枋得
28. 蚕妇(例句:昨日入城市)
朝代:宋 作者:张俞
29. 采桑子(例句:春蚕昨夜眠方起)
朝代:宋 作者:赵子发
30. 浣溪沙(例句:蚕已三眠柳二眠)
朝代:宋 作者:周密
31. 鹧鸪天五○首(例句:八茧吴蚕剩欲眠)
朝代:金 作者:元好问
32. 长水竹枝词(例句:蚕种须教觅四眠)
朝代:清 作者:黄燮清
吴江是全国著名的丝绸之乡,是我国栽桑、养蚕、缫丝、织绸的发源地之一。蚕桑生产历史悠久,蚕业文化源远流长。种桑养蚕是吴江地区的农家传统,而由此产生的蚕桑文化则是吴江独特的文化现象。因此在我们开展《特色吴江》的主题活动时,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吴江的蚕桑文化。但对于幼儿园的孩子,如何去感受蚕桑文化的魄力呢? 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中指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要求广大教育工作者把教育过程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是啊,何不让我们的小朋友也来实践一下小小养蚕女,尝试一下小小印染工,通过亲身体验,步入蚕宝宝的世界,领略蚕文化的魅力,以实际行动践行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一、“社会即学校”,这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重要观点,它阐明了社会环境对教育的重要作用 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创设立体多元的教育环境,使教育与生活相结合,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得到锻炼,培养情感,完善人格,这是我们组织开展“蚕宝宝与蚕文化”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目标。事实上,在我们开展活动的过程中,得到了家长们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事实上,在我们开展活动的过程中,得到了家长们的大力支持和帮助。首先,幼儿园中养育的蚕宝宝就是家长带来的。蚕宝宝养起来了,可在城市,蚕宝宝的主要食物——桑叶成了大问题。马上有家长从单位采来桑叶,还有些家长特意带着孩子开车去农村采,给我们送来了及时雨。蚕宝宝快上山,家长拿来了稻草,用纸板把鞋盒隔成了一间间小房间,带到幼儿园,供蚕宝宝上山用。籍由养蚕宝宝这个活动,老师、家长和孩子一起参与进行,并从幼儿园走向家庭、走向社会,一起完成给蚕宝宝采食物,帮蚕宝宝布置新家,为蚕宝宝拍照,替蚕宝宝记日记等等实践活动,共同认识了蚕宝宝的生命过程,共同欣赏了蚕宝宝的生命之美,共同体会了养蚕中的收获与失落,欢喜与忧伤,培养了孩子热爱生命、尊重生命、欣赏生命、珍惜生命的良好品行,还共同领略了祖国悠久灿烂的蚕文化,构建起了理解、协作、互助、共嬴的良好人际关系和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氛围。 二、“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论中的方法论。他强调,“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中学,在做中教。” 在我们“步入蚕宝宝的世界,领略蚕文化的魅力”的活动中,小朋友们在做中学,在做中乐,活动本身的知识性、趣味性和开放性极大地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活动进行中,孩子们亲历养蚕过程,与蚕宝宝朝夕相处,跟随家长一起为蚕宝宝采桑叶,为蚕宝宝清理粪便,观察蚕宝宝的各种生活习性,吃吃睡睡,眠一次蜕一次皮,肤色由黄变白,吐丝结茧,变化成蚕蛹,直到最后羽化成蛾,产下新的蚕卵的整个生命过程,通过多种感官的参与活动,倾听蚕宝宝吃桑叶的沙沙声,摸摸蚕宝宝凉凉的皮肤,闻闻蚕沙的味道,进而模仿蚕宝宝的爬行,表演蚕宝宝的成长经历,用蚕茧进行艺术创作,亲手实验当个印染工人等,在这些活动中,幼儿的各种情感得到培养和深化,活动中许多问题需要幼儿自己解决,遇到困难和挫折需要幼儿自己克服,活动过程本身成为了一个不断磨炼意志,形成优良个性的动态生成过程。如在《桑果!桑果》这个活动中,幼儿通过挤、压、捣等方法,把桑果变成染料,了解了古人制作染料的不易,因而在接下来小小印染工的活动过程中,幼儿特别珍惜自己制作出来的“染料”,都努力要印出最好的图案。 三、陶行知先生说得好:“生活即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在“蚕宝宝与蚕文化”教育活动过程中,我们注重把教学活动生活化。为了达到教育目的,我们让有条件的爸爸妈妈带着孩子一起去采桑叶,其他小朋友则在幼儿园学习分辨嫩叶和老叶,了解根据桑叶的成熟程度,喂养不同时期的蚕宝宝;采摘、品尝桑果,用桑果进行染纸游戏,了解古代颜料的由来。请教养蚕人,了解养蚕知识和蚕文化故事;寻找生活中的蚕丝制品,了解蚕丝的经济价值。因地制宜,精心设计了绘画、泥塑、社会调查等多种实践活动,让幼儿有机会走出教室,融入生活,亲近自然,步入社会,获得了关于蚕宝宝的丰富知识。例如蚕沙,也就是蚕宝宝的大便,一开始,有的小朋友一看见就说臭,脏,不愿意给蚕宝宝清理。于是我们就发动家长带孩子一起上网找资料,通过学习,使幼儿了解了,原来蚕的一身都是宝,蚕沙是一种中药,我们这儿还把蚕沙晒干了做枕芯,能清凉明目呢,并且有一位家长还带来了蚕沙枕头给小朋友直观感受。作为丝绸之乡,蚕丝制品种类繁多,有真丝围巾、各种款式的丝绸衣服、帽子等,最具吴江特色的蚕丝被,家家户户都有。那蚕丝被是如何制作的呢?我们请来了有经验的家长和幼儿一起做实验,从蚕茧中抽出丝,由幼儿来绕丝;示范烧茧,剥茧,了解丝棉斗的制作;参观丝棉加工坊,观看如何把棉斗拉成被子,并尝试学拉棉斗,当幼儿感受到十几个小朋友也拉不好一个棉斗,而阿姨只要两个人,就把一个个书包大小的棉斗又快又好地拉成了被子大小,对阿姨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通过为幼儿的自主探究与动手实践开辟了巨大的空间,使他们丰富了生活,愉悦了身心,陶冶了情操,彰显了个性,在获得知识的同时,社会情感得到丰富。
淑媛风范:明代女子《孝经》教育的历史借鉴在男权为主的中国古代社会,似乎主宰世界、治理家庭等都是男儿的事情。在旧时中国,只有男儿拥有接受正规教育、参加科举考试的机会。因之,在人们心目中,自 然形成了男人才是道德的提倡者和践履者,孝道的提倡和《孝经》的教育自然也是男儿才拥有的特权。然而,《易》曰:“一阴一阳之谓道。”独阳不足以为道,独男岂可以成家?故《易》始《乾》《 坤》,而《诗》首《关雎》,《礼》曰“始于冠,本于婚”,盖皆谨于衽席之际也。事实上,在历史上,公众舞台虽然是以男人为主角,但是在家庭的乐园里,却又以妇女为其主导。儒家提倡“修身、 齐家、治国、平天下”,如果说“治国、平天下”是男儿的专利的话,那么“修身、齐家”,却缺那女子不得。因此,事涉家庭幸福、伦理和美的《孝经》教育,就不得不向女子开放。正是对女子也实 行以《孝经》为代表的孝道教育,才成就了中国士人“修齐治平”的伟大理想,也才形成了中国文化特有的礼乐文雅之风。在中国社会对女子实行《孝经》教育的整个过程中,明代是一个特别重要也富 有成效的阶段。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一、女子《孝经》传习溯源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正史中正式提出向女子推行《孝经》者,是西汉成帝时期的匡衡。公元前32年,成帝即位之初,丞相匡衡即上疏《戒妃匹劝经学威仪之则》,提出:“匹配之际,生民之始,万福之原。婚姻之礼 正,然后品物遂而天命全。”而要达到这个效果,儒家经典教育就必不可少,《疏》云:“《论语》《孝经》,圣人言行之要,宜究其意。”(《汉书·匡衡传》)正式提出应当重视女子《孝经》教育 的问题。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后之曹大家仿《孝经》而成《女诫》,以及唐郑氏之《女孝经》,尚宫朱氏之《女论语》,都是这一指导思想下的产物。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宋代司马光撰《书仪》还明确规定:人生“七岁……始诵《孝经》、《论语》,虽女子亦宜诵之。……九岁,男子读《春秋》及诸史,始为之讲解,使晓义理;女子亦为之讲解《论 语》、《孝经》及《列女传》、《女戒》之类,略晓大意。”(卷四。《家仪》卷一同)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从汉代至于宋、元,女子之接受《孝经》教育者史不绝书。远稽三国,则有钟会母“明于教训”,当钟会“年四岁,授《孝经》,七岁诵《论语》,八岁诵《诗》,十岁诵《尚书》,十一诵《易》,十 二诵《春秋左氏传》”云云[1]。钟母能遍以《孝经》为首的儒家诸经向钟会进行启蒙教育,是其曾经接受精到的儒家经典教育可知。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近考元世,女子能习读《孝经》的事例已经日益增多。如,靳汝弼母王氏“仁厚庄静,能读《论语》、《孝经》、曹大家书(《女戒》)、刘向《列女传》,始于为女,中于为妇,终于为母,皆尽其道”(王沂《靳母王氏诗序》,《伊滨集》卷一六 )。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陈坤文妻张氏,“暇时以《孝经》、《论语》、古诗口授诸幼,蜀之故家,咸称道以为内则”(吴澄《故贡士陈君墓志铭》 ,《吴文正集》卷七九)。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周氏有小女,“诵《孝经》、《论语》等篇,殊琅然”(王恽《周氏小女祝辞》,《秋涧集》卷六五)。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节妇宣氏女孟先:“幼育闺门,奉家训,通《孝经》、《女诫》、《小学》书”(郑真《宣节妇传赞》,《荥阳外史集》卷四六)。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节妇乐氏女静:“诵《孝经》、《小学》书、《列女传》、《论语》、《孟子》,皆通大义”(刘仁本《乐节妇诗序》,《羽庭集》卷五)。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节妇衡水刘氏:“年十二,通《古文孝经》。”(王逢《刘节妇诗序》,《梧溪集》卷四)。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由于女子较为普遍地学习《孝经》,她们的母仪和教化作用也时时得到体现,元代许多文化名人,少年时都得益于慈母之教。如: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吴莱“四岁,(母盛夫人)授以《孝经》、《论语》、《春秋谷梁传》,随口成诵”(宋濂《渊颖先 生碑》,《渊颖集》附录)。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陈栎“生三岁,祖母吴氏口授《孝经》、《论语》”(《元史》卷一八九《陈栎传》)。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许谦幼孤,“甫能言,世母陶氏口授《孝经》、《论语》”(《元史》卷一八九《许谦传》)。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欧阳玄“幼岐嶷,母李氏亲授《孝经》、《论语》、《小学》诸书,八岁能成诵”(《元史》卷一八二《欧阳玄传》)。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不过历考载籍,汉唐宋元时期的《孝经》教育主要还是施之男性。因为汉、唐时期,《孝经》是举孝廉和科举考试的 必读经典,女子没有被“举”的权利,自然也很少有过问和与目《孝经》的机会。至宋代,王安石改革科举考试制度,取消了《孝经》的命题资格,《孝经》从此转入童蒙教材;加之宋代日益加强的家 教风习,从而扩大了女子接受儒家经典教育的机会,于是女子《孝经》教育开始抬头,至元代已粗成气候。只是事例偶见,还未成系统,不见规模而已。若要追求一种“女性《孝经》教育”的文化现象 ,则必至有明而后成。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二、明代女子《孝经》教育概观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众所周知,明朝是一个非常极权专制的王朝,可也是一个十分重视道德教育的时代。据研究,中华孝道从明朝开始日 益兀显其消极落后的一面,愚忠愚孝一时成风!可是,对女子的《孝经》教育却也在此时得到普及,而且对家庭、对社会都产生了良好的影响。我们考察了梁潜、杨士奇、乌斯道、王恭、王直、李贤、 李东阳、许相卿、徐溥、邵宝、吴宽、王鏊、陆琛、韩邦奇、文征明、何瑭、高叔嗣、唐顺之、柳爵、皇甫汸等人文集,其中有关女性的传记(墓志铭、行状等),发现明代士大夫家的女性,类能诵习 《孝经》《论语》等儒家文献,并且能够恭行孝道,相夫教子,形成了一道非常亮丽的风景线。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兹略举数例,以见其概: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时 序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姓 名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习经简况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孝行事迹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资料出处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元末明初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葛节妇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鲁论》二十篇,《孝经》十八章,阿母授读声浪浪。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寡居抚儿,“维时率土皆战场,畴能训儿知义方。熊丸在箧萤在囊,呼儿叉手立侍傍。”“母不姑息,儿能自强,从师不出郑公乡。腹笥有书牙颊香,朝夕悦亲萱草堂。……哲哉此母非寻常, 盍亦作歌,与史相激昂”。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谢应芳《葛节妇》,《龟巢稿》卷一七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王道济夫人曾氏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母教以《孝经》《论语》《列女传》,辄晓其大意。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幼不好华侈,性敏惠。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梁潜《故王母曾氏孺人墓志铭》,《泊庵集》卷一一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杨士奇母陈元贞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于《孝经》、《大学》、《语》、《孟》,皆能诵说。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夫死子幼,贞居抚儿。常言:“吾幼从父兄学,又日闻兄弟相讲论,故吾于书粗知大义云。”士奇五岁,“教之读书,日 必令识五六字有程”。于“古今事多记览,其好恶公正”。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杨士奇《慈训录》,《东里集》续集卷四八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吴余庆母叶氏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寡居教子,余庆“年七八,亲教之《孝经》、《论语》”;稍长“出就外傅”,又“躬督于内”。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旦莫切切保孤子为务”,语人:“吴宗数百年之传在此,可不重且慎哉?”余庆既出仕,母“犹数寓书诲饬”。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杨士奇《吴母叶孺人墓志铭》,《东里集》续集卷四○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节妇柯胜琼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寡居哺儿,并“口授《孝经》《论语》”,早晚“以礼义”训之。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性粹温聪慧,寡言笑止,静闲读书,通大义,习女工尤力。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乌斯道《丘节妇传》,《春草斋集》文集卷二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胡直、胡广之母吴氏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母少习诗礼,兼通《孝经》、《四书》、《列女传》、《女教》诸书,而笔札女红皆善”。氏亦通书,“亲授”儿子胡 广《论语》、《孝经》,“晓以大义”。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夫死子幼,矢志不嫁,与孀居姊同住,“日共讲论书史”,令胡广“从旁习闻渐渍,以涵养其本源”。广年长“出就外傅 ”,暮归“必叩其所业而益加励之”。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杨士奇《胡母传》,《东里集》续集卷四三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梁惟正妻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朝吟刘向《列女》篇,夜诵曾参《孝经》策。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清门女大初嫁夫,射中金屏与梦符。勉郎也似乐羊妇,怀节偏同曹大家。郎骑骢马西台客,妾向空闺侍姑侧。 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王恭《高凉梁惟正贤妇歌》,《白云樵唱集》卷二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彭士扬母刘氏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早读书,通《论语》、《孝经》,常口授士扬。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夫没子幼,“事父母舅姑尤尽孝”。家“无厚产重货以资其为生,败帏瓦灯一室萧然”,刘氏矢志不嫁,“勤女事以继飦 粥、供祭祀”。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王直《慈训堂记》,《抑庵文集》卷一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李镇母周氏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自幼受教读《女孝经》、《论语》诸书,辄记诵不忘,且了其大义。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金幼牧《李孺人周氏墓志铭》,《金文靖集》卷九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董叔维妻李氏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女红之余,能诵《孝经》、朱子《小学》、胡曾《咏史诗》,多解其义。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郑文康《董叔维室李氏墓志铭》,《平桥稿》卷一一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张源春女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父源春,“《孝经》《论语》,皆其口授也” 。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源春“酷嗜酒,然甚爱其女”,稍一停杯,“辄呼其女而教之”。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梁潜《萧母张氏孺人墓志铭》,《泊庵集》卷一一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何氏母周孺人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幼从姆师,通《小学》、《孝经》、《论语》、《列女传》诸书。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杨士奇《何母周孺人墓志铭》,《东里集》续集卷四○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宋礼母曾氏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对宋礼“教以《孝经》、《小学》”。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梁潜《宋伯循墓表》,《泊庵集》卷一○;杨士奇《宋东斋墓志铭》《东里集》续集卷三五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郑某妻王氏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故于《孝经》《论语》皆能成诵,而涉知其大义。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幼习闻父训其二儿勤学,旦夕相讲论,孺人又日薫渐其说。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杨士奇《给事中郑君妻孺人王氏墓碣铭》,《东里集》续集卷四二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彭俊母任玉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性眀敏,幼读《论语》《孝经》,皆暗记而通其大义。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其为女也,能哀痛以念母,孝敬以事父,抚其弟妹有加焉。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王直《彭孺人墓志铭》,《抑庵文集》后集卷三○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王直杨氏姊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端重纯淑,聪慧俭勤,幼读《论语》、《孝经》,悉知其大义。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纺绩织纴、绾结缝制,不待教督而能。先恭人不幸即世,孺人日夜哀毁,几欲无生。事祖母李夫人极其孝敬,善抚二弟, 视衣服饮食尤笃。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王直《亡姊杨君妻王孺人墓志》,《抑庵文集》后集卷三三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明成祖女常宁公元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通《孝经》、《女则》。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恭慎有礼。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明史》卷一二一《公主传》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陆士弘妻潘氏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能通《孝经》、《论语》、《女训》诸书。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自幼勤女事。事父母极孝敬。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王直《太宜人潘氏墓志铭》,《抑庵文集》卷一○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刘孟洲妻郭琉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孝经》《小学》诸书,皆能成诵。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以古之贤女妇为师。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王直《郭氏孺人墓志铭》,《抑庵文集》后集卷三二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余麟母徐茂贞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柔慧淑善,通《孝经》、《女戒》诸书。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闲于女事,以孝敬事舅姑,正顺以相夫,而勤俭以治其家。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王直《余氏二亲墓表》,《抑庵文集》后集卷二六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洪武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马皇后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撰《劝世书》,其《嘉言篇》多引《孝经》之言。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皇太子、汉王、赵王再拜恭受,退而焚香启诵,惕然悚敬,咸称母仪万方,化行四海,谥仁孝。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虞淳熙《孝经集灵》,朱鸿《孝经总类》亥集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王直母欧阳氏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明而知书,《孝经》《论语》《女诫》,皆熟读暗记而斟酌行之。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王直《先妣欧阳氏太夫人改葬志》,《抑庵文集》卷一○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正统间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尹昭会母罗氏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聪慧夙成,读《孝经》、《女教》,能通其大义。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精勤女事,每过夜分,虽寒暑不废,足迹未尝出外庭,躬烹饪以事父母,有疾,尤谨视药食,不少懈。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王直《侍读尹公妻罗氏墓志铭》,《抑庵文集》后集卷三一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王允母刘氏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早尝读《孝经》、《论语》,能记忆不忘。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年26夫亡子幼,“茕茕孑立,守二稚以奉老姑,家无厚产以资其为业”,氏“忍贫如铁石,课蚕桑,勤纺织,祭奠以时, 必诚必敬,辛苦以自足,闺门之内,肃然静处”。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王直《贞节堂记》,《抑庵文集》后集卷四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景泰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陈贵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读《论语》、《孝经》、《女教》诸书。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自幼聪慧端重,寡言笑……皆能通其意而见于行事。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王直《太孺人陈氏墓表》,《抑庵文集》后集卷二七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徐中行妻庄正圆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师氏授以《女孝经》、《女箴》、《女诫》诸书,辄能成诵,通大义。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生而聪慧柔顺,德充于容,行践于言,女红无不精。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韩雍《故徐行中妻庄氏孺人墓志铭》,《襄毅文集》卷一四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王直妻泰和陈氏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幼闻《孝经》、《女戒》,能知其大义。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循循然守规矩,未尝妄言笑。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王直《夫人陈氏墓志铭》,《抑庵文集》后集卷三二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左贤母曾玉真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父授之《女孝经》、《列女传》诸书,辄成诵,通大义。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幼而柔淑,不事华饰,不苟言笑,恂恂闺门,未尝及门外事。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韩雍《故左母孺人曾氏墓志铭》,《襄毅文集》卷一四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尹奂妻萧氏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宗贤先生,其外祖也,嘉其不凡,授以《孝经》、《烈女传》,即能背诵,通大意。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自幼淑慧,善女工,早失所怙,母氏钟爱之。闻说古今人成败善恶报应事,暗记不遗。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李贤《孺人西昌萧氏墓表》,《古穰集》卷一八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成化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焦孟阳妻吕氏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取《古今列女传》、《小学》、《孝经》诸书为讲解,孺人即了其义。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程敏政《孺人吕氏墓志铭》,《篁墩文集》卷四二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许廉妻周氏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少闲雅,喜读书,撰《孝经》《小学》《列女传》,皆成诵。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孝事舅姑。夫亡“时四子相、林、梅、楫皆幼,……并遣就学,后相为崇王府教授,霖为国子生,梅为固始训导,楫举进 士、拜戸部主事。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李东阳《明故封承德郎户部主事许公墓志铭》,《怀麓堂集》卷四七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许相卿母俞氏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顾好读书,幼弟晩塾归,常令指目字义,遂通《孝经》、《曲礼》、《列女传》。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生而贞肃闲静,不轻言笑,不妄举动,婢使一一畏顺承事无哗者,室中穆如也。妇性敏慧,女红诸技,不习而精。 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许相卿《先孺人迁葬志引》,《云邨集》卷一四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徐溥妻李氏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女事之暇,尤喜读书,《孝经》、《论语》并古诗文,多能背诵。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至于临模字帖,亦有可观,盖其余事也。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徐溥《亡妻李淑人墓志铭》,《谦斋文录》卷三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乔廷仪妻路氏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少精女事,通《孝经》、《列女传》诸大义。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李东阳《封宜人乔母路氏墓志铭》,《怀麓堂集》卷四八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卓天锡母朱氏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夫人幼聪慧,学书计,通《孝经》《论语》大旨。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女红精能,长归于卓封君叔舆。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彭韶《明诰封恭人卓母朱氏墓志铭》,《彭惠安集》卷四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钱世梁妻司马氏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稍长,从女师授《孝经》、《列女传》,能通大义。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剪刻裁制,尤多巧思。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邵宝《司马孺人墓志铭》,《容春堂集》别集卷七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弘治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杨守陈妻丁氏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继父王宗遂“口授《孝经》、《小学》”。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宜人夙端悫,不苟赀笑。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李东阳《杨君丁宜人合葬墓志铭》,《怀麓堂集》卷四九bdc儒藏网——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链接:
276 浏览 5 回答
197 浏览 4 回答
189 浏览 3 回答
292 浏览 3 回答
358 浏览 3 回答
149 浏览 2 回答
175 浏览 4 回答
227 浏览 2 回答
250 浏览 6 回答
169 浏览 3 回答
192 浏览 4 回答
290 浏览 2 回答
80 浏览 2 回答
94 浏览 4 回答
134 浏览 5 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