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习惯上把无物管、无主管部门、无人防物防的院落、楼栋,称为三无小区。
整治“三无”小区关键在于财力的投入,像龚大塘小区那样一台监控仪价值在10万元以上,一年下来维护费用不菲,区财政能力有限,许多社区改造还得街道出钱,无疑增加了基层负担。
“区里部分钱款暂时落实不到位,只有我们自己出钱垫着,你能等小区居民不能等啊。”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街道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合肥计划三年内消灭‘三无’,整治主体在区政府,支出大头还得区财政出,街道来负责召集人手进行日常维护,这才是长久之计。”
典型事例
琅琊小区
位于瑶海区三里街街道的琅琊小区也是典型的“三无”小区,几年前物业撤走之后,一直无人管理。 近日,记者在这里看到,很多楼房前后的空地,都被居民种上了菜;楼道内“牛皮癣”遍布。
“你要是以前过来看,这里情况更严重,到处都是垃圾,没人清运。”居民张大爷告诉记者,该小区有4个入口,因为安保工作不到位,小区安全隐患很多。记者了解到,物业撤走后,该小区一直是当地社居委管理,并对小区垃圾进行清运,路面也得到了修补。
“但这也是治标不治本,因为这个小区实际上主管单位不是我们社居委。”小区所属三里一村社居委的程文光向记者介绍,“社居委人手不够,小区事情又太多,实在管理不过来。”
程文光还表示,本来可以用小区公共设施对外出租获得的经费来改造小区,可目前的情况是,这些钱被小区所属单位合肥铁建实业公司收走了,“我们也没有经费来做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