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经济学原理分析:
控烟是世界性的趋势,而我国是烟草的生产和消费大国,控烟任务十分艰巨。公共场所禁烟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系统而深入地分析公共场所禁烟问题既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又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首先,应用外部性对公共场所禁烟进行理论分析,认为公共场所吸烟具有负外部性从而引起效率损失,公共场所禁烟是一种有效纠正公共场所吸烟负外部性的方法,且符合成本-收益原则。
其次,从主体、客体、制度环境三方面构建公共场所禁烟的制度并进行博弈分析,认为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及烟草企业产生政策博弈行为,作为禁烟主体之一的公共场所在不同政策下有不同的策略选择,公共场所经营者与政府执法部门之间存在博弈。
再次,实证分析我国公共场所禁烟情况,我国公共场所禁烟经历了控烟阶段、地方立法禁烟阶段,正处于全面禁烟起步阶段,对控制各地区公共场所吸烟发挥了一定作用,但总体效果并不明显。
主要因为既有全国性立法缺失、地方性禁烟法规不足、专职执法队伍严重缺乏、执法手段乏力等公共场所禁烟政策本身的问题,也有我国传统烟草文化的影响,更有我国烟草专卖体制及政府追求烟草利益的原因。
对此,提出我国公共场所禁烟的政策建议:健全法规,建立专职控烟执法队伍,倡导良好的禁烟氛围,政府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将控烟纳入战略规划。
扩展资料
经济学原理提倡:
1、广大市民和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到控烟行动中来,从自身做起,不在公共场所吸烟,自觉维护公共场所的无烟环境,争做无烟环境保护的模范。
2、各级领导干部率先垂范,带头不在公共场所吸烟,禁止会场吸烟。
3、全市各级机关、企事业单位,特别是医院和学校要积极开展“无烟单位”创建活动,制定本单位无烟措施,动员本单位职工主动戒烟,劝阻吸烟,营造争创无烟环境的良好氛围。
4、全市公共汽车等各类公共交通工具实行禁烟,车内要张贴禁烟标志,司乘人员要主动劝阻吸烟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