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界是虚构的事物,可以被人们按照自己的意愿配置到任何东西上。这类虚构事物的功能是让人们产生共识以便合作:
我们说我们的国界延伸到了某处,我们就可以组织一群认同该国界的人来占用某处,并一同抗击不认同的家伙。如果对方辩友认为国界是真实存在而非虚构,证明国界可以被人们配置到脑袋上产生共识。
现实中,由于直接鼓吹“科学有国界”容易给外国封锁制造口实,人们通常会变个法子来配置,例如在承认科学无国界的同时声称“技术有国界”“科学家有祖国”“在哪里做科学、为谁做科学有国界”。
或是声称“在某些国家做科学的待遇更好/环境更自由/仪器设备更完善乃至是世界仅有的”。这不影响我们理解“科学可以有国界”这个事实。
科学还可以有很多别的界限,例如付费墙和语言壁垒。Sci-Hub可以帮助用户直接获取订阅式期刊上85%的已发表论文。
对于某些主要数据库,例如爱思唯尔,超过97%的论文能在Sci-Hub的服务器上免费获取,你可以看看那里面有多少非英语国家的学者使用蹩脚英文艰难地阐述,讲了半天不如列几条数学式子清楚。
爱思唯尔对Sci-Hub的诉讼引起了人们针对爱思唯尔的广泛批评。在2015年的判决后,一些研究人员、作家、艺术家写了一封支持Sci-Hub和创世纪图书馆的公开信,称这起诉讼是对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员的“巨大打击”。
“它(爱思唯尔)贬低我们作者、编辑和读者,它寄生于我们的劳动,它阻挠我们为大众服务,它阻拦我们进入”。
对于论文数据库们的质疑,Sci-Hub创始人埃尔巴金通常援引联合国《世界人权宣言》第二十七条来反驳,这条谈到“人人有权自由参加社会之文化生活,欣赏艺术,并共享科学进步及其利益”。
显然,事实是“人人有权参加,但是某些人更加有权,另一些人则无法行使其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