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永远是宇宙的统治者。”——柏拉图。最终,科技与灵性将结合在一起,我们等着那一天。
“伏地魔死了,以最平凡的样子死掉了。伏地魔死了,被他自己的咒语弹回去杀死了……惊叫声、欢呼声、呼喊声从微观的人群中发出来,直冲云霄,一道崭新的阳光从窗户中,射进来。”当世界上最年轻的围棋三冠王朗读《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的最后一段时,所有人都认为,柯洁是必胜的。
2017年5月,中国棋手柯洁对战人工智能AlphaGo,最终以3:0输掉了比赛,也预示着人工智能在与人类的PK中开始崭露头角。AlphaGo虽然在赛后退役了,其研发公司DeepMind没有停下研究的脚步,于伦敦当地时间10月18日,公布了最强版AlphaGo,代号AlphaGo Zero。
曾经与AlphaGo对战的柯洁在对弈时一度占据上风,最终因情绪不稳输掉比赛。而最强版AlphaGo已经抛弃了原版AlphaGo的学习模式,它可以在短短3天内,从一张白纸成为顶级高手,这一过程中,AlphaGo没有碰过一份人类棋谱,就在自己与自己的博弈之中飞速进阶。结果,与原版AlphaGo对决,最强版AlphaGo以100:0的比分碾压前辈。
每一次科学技术发展,人们都会分成两派。一派是对技术发展的未来充满期待,对人工智能极大提高生活质量和加速经济和工业发展,表现出正面积极的态度;而另一方则是对其表示担忧,认为人工智能的发展能远远超乎人类的掌控,将统治人类。
在传播学中,他们分别被称为经验学派和批判学派。两派所言都有道理,但都是站在目前的视野上看待未来。人工智能究竟能发展成什么样?
柏拉图说:“思想永远是宇宙的统治者。”人工智能被人类发明,被人类所用,又成为令人惧怕的独立个体。当人工智能超越了人类的智力和思维模式,将会给人类带来什么呢?
别忘了,人工智能的发展与进步,是与人类的需求息息相关的。未来,人工智能在人类固有版本的思维模式之外,探索宇宙、探索未来,将人类带入更广阔的空间,认识更广阔的自己。最终,人类会回归到觉醒的那一刻,人工智能和人类密不可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莱特兄弟发明飞机瓦特发明蒸气机
还有这样的事,楼主被他?
一年前一场举世闻名的人机大战中,前世界围棋第一人、韩国九段名将李世石的对弈中与谷歌人工智能“阿法狗”(AlphaGo)机器对战,全程关注人数、传播速度以及影响范围已然超出了1997年的“世纪之战”。
而在这场人机大战中,阿法狗赢下了韩国九段名将李世石轰动一时,而如今新版的阿法狗经过短短3天的训练以100:0的比分轻松就可以击败了旧版阿法狗,这不仅让我们感叹人工智能的巨大发展。
人工智能的发展事实上比我们想象地早就进入了我们的时代,例如百度搜索、百度翻译等有着聪明、数据化体系构架的人工智能,又比如电视或书籍上出现的各种多功能的机器人~随着我们的科技越来越发达,人工智能也在不断地进步,就像今天的新版阿法狗,人工智能究竟能发展成什么样呢,我想可以用以下几个原则来表达我的观点:
(1)人工智能将能代替伴侣
现如今的社会中越来越多的人找不到伴侣,甚至没有时间去找伴侣,那么我认为人工智能会慢慢地可以代替伴侣,成为我们的男/女朋友,给予我们心理上的慰藉,更是可以帮我们处理更多棘手的事情,至于生育问题,随着科技的发展,我想也会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2)人工智能有好也有坏
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由于比起以往方便了很多,而人的惰性一来,一定程度上人的大脑肌肉会退化,这是坏处之一,但另一反面它的确能方便我们的日常生活。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工智能也会不断地发展,之后还会出现能击败新版阿法狗的新版人工智能,但作为理智的人类,在享受人工智能为我们带来的便利时,也应多思考人工智能的弊端。
那个军校叫做:“海军飞行学院”,位于辽宁葫芦岛连山区解放路1号,电话:
1862年8月,爱迪生以大无畏的英雄气魄救出了一个在火车轨道上即将遇难的男孩。孩子的父亲对此感恩戴德,但由于无钱可以酬报,愿意教他电报技术。从此,爱迪生便和这个神秘的电的新世界发生了关系,踏上了科学的征途。 1863年,爱迪生担任大干线铁路斯特拉福特枢纽站电信报务员。从1864年至1867年,在中西部各地担任报务员,过着类似流浪的生活。足迹所至,包括斯特拉福特、艾德里安、韦恩堡、印第安那波利斯(Indianapolis)、辛辛那提(Connecticut)、那什维尔(Nashville)、田纳西(Tennessee)、孟斐斯(Memphis)、路易斯维尔、休伦等地。 1868年,爱迪生以报务员的身份来到了波士顿(Boston)。同年,他获得了第一项发明专利权。这是一台自动记录投票数的装置。爱迪生认为这台装置会加快国会的工作,它会受到欢迎的。然而,一位国会议员告诉他说,他们无意加快议程,有的时候慢慢地投票是出于政治上的需要。从此以后,爱迪生决定,再也不搞人们不需要的任何发明。 1869年6月初,他来到纽约(New York)寻找工作。当他在一家经纪人办公室等候召见时,一台电报机坏了。爱迪生是那里唯一的一个能修好电报机的人,于是他谋得了一个比他预期的更好的工作。10月他与波普一起成立一个“波普——爱迪生公司”,专门经营电气工程的科学仪器。在这里,他发明了“爱迪生普用印刷机”。他把这台印刷机献给华尔街一家大公司的经理,本想索价5000美元,但又缺乏勇气说出口来。于是他让经理给个价钱,而经理给了4万美元。 爱迪生用这笔钱在新泽西州(New Jersey)纽瓦克市的沃德街建了一座工厂,专门制造各种电气机械。他通宵达旦地工作。他培养出许多能干的助手,同时,也巧遇了勤快的玛丽(Mary Stilwell),他未来的第一个新娘。在纽瓦克,他做出了诸如蜡纸、油印机等的发明,从1872至1875年,爱迪生先后发明了二重、四重电报机,还协助别人搞成了世界上第一架英文打字机。 1876年春天,爱迪生又一次迁居,这次他迁到了新泽西州(New Jersey)的“门罗公园”。他在这里建造了第一所“发明工厂”,它“标志着集体研究的开端”。1877年,爱迪生改进了早期由贝尔发明的电话,并使之投入了实际使用。他还发明了他心爱的一个项目——留声机。电话和电报“是扩展人类感官功能的一次革命”;留声机是改变人们生活的三大发明之一,“从发明的想象力来看,这是他极为重大的发明成就”。到这个时候,人们都称他为“门罗公园的魔术师”。 爱迪生在发明留声机的同时,经历无数次失败后终于对电灯的研究取得了突破,1879年10月22日,爱迪生点燃了第一盏真正有广泛实用价值的电灯。为了延长灯丝的寿命,他又重新试验,大约试用了6000多种纤维材料,才找到了新的发光体——日本竹丝,可持续1000多小时,达到了耐用的目的。从某一方面来说,这一发明是爱迪生一生中达到的登峰造极的成就。接着,他又创造一种供电系统,使远处的灯具能从中心发电站配电,这是一项重大的工艺成就。 他在纯科学上第一个发现出现于1883年。试验电灯时,他观察到他称之为爱迪生效应的现象:在点亮的灯泡内有电荷从热灯丝经过空间到达冷板。爱迪生在1884年申请了这项发现的专利,但并未进一步研究。而旁的科学家利用爱迪生效应发展了电子工业,尤其是无线电和电视。 爱迪生又企图为眼睛做出留声机为耳朵做出的事,电影摄影机即产生于此。使用一条乔治伊斯曼新发明的赛璐珞胶片,他拍下一系列照片,将它们迅速地、连续地放映到幕布上,产生出运动的幻觉。他第一次在实验室里试验电影是在1889年,1891年申请了专利。1903年,他的公司摄制了第一部故事片“列车抢劫”。爱迪生为电影业的组建和标准化做了大量工作。 1887年爱迪生把他的实验室迁往西奥兰治以后,为了他的多种发明制成产品和推销,他创办了许多商业性公司;这些公司后来合并为爱迪生通用电气公司,后又称为通用电气公司。此后,他的兴趣又转到荧光学、矿石捣碎机、铁的磁离法、蓄电池和铁路信号装置上。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研制出鱼雷机械装置、喷火器和水底潜望镜。 1929年10月21日,在电灯发明50周年的时候,人们为爱迪生举行了盛大的庆祝会,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和法兰西共和国的居里夫人等著名科学家纷纷向他祝贺。不幸的是,就在这次庆祝大会上,当爱迪生致答辞的时候,由于过分激动,他突然昏厥过去。从此,他的身体每况愈下。1931年10月18日,这位为人类作过伟大贡献的科学家因病逝世,终年84岁。 爱迪生的文化程度极低,对人类的贡献却这么巨大,这里的“秘诀”是什么呢?他除了有一颗好奇的心,一种亲自试验的本能,就是他具有超乎常人的艰苦工作的无穷精力和果敢精神。当有人称爱迪生是个“天才”时,他却解释说:“天才就是百分之二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八的汗水。”他在“发明工厂”,把许多不同专业的人组织起来,里面有科学家、工程师、技术人员、工人共100多人,爱迪生的许多重大发明就是靠这个集体的力量才获得成功的。他的成就主要归功于他的勤奋和创造性才能以及集体的力量,此外,他的妻子也曾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爱迪生发明创造年表: 1868年10月11日发明“投票计数器”,获得生平第一项专利权。 1869年10月与友人合设“波普——爱迪生公司”。 1870年发明普用印刷机,出让专利权,获4万美元。在纽约克自设制造厂。 1872—1876年发明电动画机电报,自动复记电报法,二重、四重电报法,制造蜡纸炭质电阻器等。 1875年发明声波分析谐振器。 1876年在新泽西州的门罗公园建立了一个实验室——第一个工业研究实验室。它是现代的“研究小组”这一概念的创始。发明碳精棒送话器。申请电报自动记录机专利。 1877年在门罗公园改进了早期由贝尔发明的电话,并使之投入了实际使用。获得三项专利:穿孔笔、气动铁笔和普通铁笔。 8月20日发明了被证实为爱迪生心爱的一个项目——留声机。 1878年爱迪生宣称要解决电照明的问题。英国皇家学会举办留声机展览。改良留声机,设计微音器,扩音器,空中扬声器,声音发动机,调音发动机,微热计,验味计等。2月19日获留声机专利。7月与宾夕法尼亚大学派克教授赴怀俄明观察日全蚀,并用他发明的气温计测量太阳周围全体的温度。8月返回门罗公园,重新投入科研实验当中。英国批准爱迪生“录放机”专利申请。9月访问康涅狄克州的威廉·华莱士。开始进行发明电灯的研究。10月5日提出等一份关于铂丝“电灯”的专利申请。 1879—1880年经数千次的挫折发明高阻力白炽灯。改良发电机。设计电流新分布法,电路的调准和计算法。发明电灯座和开关。发明磁力析矿法。 1879年8月30日爱迪生和贝尔在萨拉托加溪市的市政厅各自演示了电话装置,结果爱迪生的电话比贝尔的清晰。10月21日发明高阻力白炽灯,它连续点燃了40个小时。11月1日申请碳丝灯专利。12月21日《纽约快报》报道了爱迪生的白炽电灯。12月25日对来自纽约市的3000名参观者在门罗公园作公开电灯表演。 1880年研究直升机。获得电灯发明专利权。制成磁力筛矿器。1月28日提出“电力输配系统”专利书。2月18日《斯克立柏月刊》发表了《爱迪生的电灯》一文,正式发表了电灯的发明。5月第一艘由电灯照明的“哥伦比亚号”轮船试航成功。 12月成立纽约爱迪生电力照明公司。 1881纽约第五大街总部设立。成立一个白炽灯厂于纽约克。设立发电机,地下电线,电灯零件的制造厂。在门罗公园试验电车。 1882发明电流三线分布制。申请专利141项。9月4日成立第一所中央厂。 12月底美利坚合众国各地建立了150多个小电站。 1885年5月23日提出无线电报专利。 1887—1890年改良圆筒式留声机,取得关于留声机的专利权80余份。经营留声机,唱片,授语机等制造和发售事业。 1888年发明唱筒型留声机。 1889年参加巴黎百年博览会。发明电气铁道多种。完成活动电影机。 1890—1899年设计大型碎石机,研磨机。在奥格登矿地亲自指挥用新方法大规模开发铁矿。 1891年发明“爱迪生选矿机”,开始自行经营采矿事业。获得“活动电影放映机”专利。5月20日第一台成功的活动电影视镜在新泽西州西奥兰治的爱迪生实验室向公众展示。 1893年爱迪生实验室的庭院里建立起世界上第一座电影“摄影棚”。 1894年4月14日在纽约开辟第一家活动电影放映机影院。 1896年年4月23日第一次在纽约的科斯特—拜厄尔的音乐堂使用“维太放映机”放映影片,受到公众热烈欢迎。 1902年使用新型蓄电池作车辆动力的试验,行程为5000英里,每充一次电,可走100英里,获得成功。 1903年爱迪生的公司摄制了第一部故事片《列车抢劫》。 1909年费时十年,蓄电池的研究,终于成功。制成传真电报。获得原料机、加细碾机、长窑设计专利。 1910—1914年完成圆盘式留声机,不损唱片和金钢石唱片。完成有声电影机。 1910年发明“圆盘唱片”。 1912年发明“有声电影”。研制成传语留声机。 1914—1915年发明石碳酸综合制造法,并合留声机和授语机为远写机,一方电话机可自动纪录对方说话。自行制造苯、靛油等。 1915—1918年完成发明39件之多,其中最著名的是鱼雷机械装置,喷火器和水底潜望镜等。 1927年完成长时间唱片。 1928年从野草中提炼橡胶成功
(1)牛顿(1642—1727)牛顿是这一大批基督徒科学家的杰出代表。他18岁进剑桥大学学习,竟然在27岁时就当上了剑桥大学的教授,这足以证明他的成就是多么辉煌。他的科研领域涉及数学、物理和天文学。他发明了数学上的微积分,出版了近代科学奠基性巨著《自然科学的数学原理》,提出了以他名字命名的力学三大运动定律,他在苹果树下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故事,几个世纪以来一直被全世界的许多教师和家长所采用,作为向儿童进行科普启蒙教育的经典素材。 牛顿虽然在科学上作出了无与伦比的贡献,但他更是个虔诚的基督徒。他毕生认为,人类理性的能力有限,不能包容一切经验;所以,他研究圣经的兴趣不在研究科学之下。据统计,牛顿所发表的科学著作只占他所有著作的16%,其他84%的著作是他生前未出版的神学作品,总数字超过140万字。他写道:“我深信圣经是神的话,圣经是人受神默示写成的。因此,我每天都研读圣经。”“据我研究的结果,圣经记载之信而有证,实在远非世俗的历史所能比拟的。” (2)法拉第(1791—1867)法拉第是英国物理学家、化学家、基督教会长老,他以发现电磁感应而闻名于世,被誉为“电学之父”,电容的单位则以他的名字命名“法拉”,他又是个发明制造家,发明了发电机和变压器以及最早的电动引擎。 法拉第是个虔诚的基督徒,担任着伦敦一教堂的长老圣职,每周讲道多次,保留至今的讲章有150篇之多。他的名言是:“圣经说什么,我们便说什么;圣经没有说的,我们也不应说。”他相信上帝创世的统一性和连贯性,使他引入电场和磁场的概念。为了使社会大众认识上帝智慧的创造,他公开示范在电学上的发现。他在晚年更是勤读圣经,当他被记者问及对死后有何猜测时,他回答道:“猜测?我从没有任何猜测。我深信所有的确据。我知道所信的是谁,也深信他能保全我所交付他的,直到那日(圣经提摩太后书一章12节)。” (3)焦耳(1818—1889)焦耳是英国物理学家,他在物理学上的贡献,是他为能量守恒和转换定律奠定下基础,能量的单位则以他的名字命名为“焦耳”。他提出焦耳定律,被誉为当时新科学的热力学的始祖,他为热力学第一定律(暗示宇宙不是自然衍生出来的)提供了实验的基础。 焦耳是个基督徒,他认为科学研究工作与圣经真理协调一致。他坚信神就是宇宙创造者,他列出他优先考虑的事:“承认信仰,服从神的旨意,然后从他手的工作体会他的智慧、大能和美善。” (4)麦克斯韦(1831—1879)麦克斯韦是英国物理学家,他的电磁理论及其相关方程式,为二十世纪物理学开辟了新里程。 科学界的朋友和同事都公认麦克斯韦是虔诚的基督徒,他是教会的长老。他经常研读圣经,他的笔记本里记着他的祷告:“全能的神啊,你按自己的形象创造了人,赐予他生命的灵魂,让他寻求你。你统治所有受造物,教导我们研习你亲手作的工,好使我们开垦土地善用资源,加倍努力事奉你;又使我们领受你可称颂的话语,相信你差派主耶稣来,带给我们救恩和赦罪的知识。我们奉主耶稣基督的名祈求。” (5)帕斯卡(1623—1662)帕斯卡是法国数学家、物理学家。他自幼就表现出过人的才华,16岁写成投影几何的名著《圆锥曲线论》;他研究了代数中二项式展开的系数规律,对概率论和摆线的研究也卓有贡献。在物理方面,他提出了密闭流体能传递压强的帕斯卡定律,压强的单位就以他的名字命名为“帕斯卡”。 帕斯卡是个少有的“不爱世界爱上帝”的基督徒科学家。正当他的科研成就如日中升的时候,他竟从24岁起放弃了科学研究,把自己完全奉献给上帝。他的主要著作《思想录》和《外省通信》,被看作是神学经典。帕斯卡的科学方法带有基督徒信仰的深刻印记,他对唯理论进行了批判。他认为,对上帝的启示,人们必须接受(或拒绝),而不能仅仅因其不符合理性便予以怀疑。上帝的无限性是超越理性的,那种主张借助于科学的原理就能解释万物的观点,是极为狂妄自傲的臆断。通过《思想录》,我们能看到一个基督徒的心声:“没有耶稣基督,世界是无法生存的,因为那必然要么就是世界毁灭,要么就是世界活象一座地狱。” (6)伽利略(1564—1642)伽利略是意大利物理学家,他的名字是和著名的比萨斜塔紧密相联的,他在斜塔上所作的自由落体实验,推翻了亚里斯多德关于不同重量的物体下落速度不同的论点。伽利略首次通过实验来检验理论推导正确与否,由此奠定了近代科学研究方法的基础;因此,他被誉为近代科学之父。在天文学领域,伽利略用自制的天文望远镜进行天文观测,写下《关于两种主要世界体系的对话》,宣布哥白尼的“地动说”是完全正确的。 伽利略是虔诚的天主教徒和修士,他相信圣经来自上帝的启示,相信科学与圣经不能互相冲突,他认为宗教信仰和科学信念之间并无矛盾。1633年6月,天主教皇乌尔班八世有感于基督教新教的影响日隆,决心维护天主教的利益,压制伽利略《对话》的观点。异端裁判法庭审问了伽利略,但伽利略始终认为自己正确,他说:“我难道不是一个基督徒吗?我难道不能算教会的骄子吗?我难道不是敬拜全能的上帝和他的独生子耶稣吗?要我悔改什么?难道让我将真理隐藏起来,亵渎上帝,替(天主)教会丢脸吗?”作为天主教徒,他又承认宗教会议、圣传和教义的权威性;他在法庭上宣布:“我宣誓,我过去、现在和将来都相信依靠神的帮助、神圣天主教及使徒建立的正统教会所教导和传授的一切。”伽利略在信仰和科学的关系方面坚持了正确的立场,认为哥白尼的学说符合圣经,而天主教皇是出于维护教廷的权威而迫害伽利略的,这一事件是基督教新教和天主教旧教的一场冲突,不能简单笼统地说成是宗教迫害科学。实际上,教皇并非为了维护圣经,而是利用天主教组织的政治权力压制基督徒或倾向于基督教新教的科学家。 (7)开尔文(1824—1907)开尔文是英国物理学家、数学家,他以研究热力学而闻名。他用精确的术语系统地阐述了焦耳热力学的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这两条定律都反映出进化论并不科学。开尔文发现了绝对温标,国际上就以他的名字作为绝对温标的单位。 开尔文是个虔诚的基督徒,他说:“我们四周的一切都是智慧和慈爱的构思的证据……无神论的概念在愚昧,笔墨难以诉说。”他认为科学与圣经根本没有冲突,并相 信:“就生命的起源而言,科学正面肯定了创造的力量。”一次,他的学生问他一生中最大的发现是什么,他没有说是热力学第二定律,却说:“在我生平的发现中,最有价值的,是认识了主耶稣基督。” (8)普朗克(1858—1947)普朗克是德国杰出的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1900年,他提出了震惊科学界的“量子假说”,后来被科学家们用于解释各种物理现象,验证了量子论的正确性。量子论成为20世纪物理学中最重大的事件之一,普朗克为开创物理学革命性发展的新纪元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普朗克信仰上帝,从1920年起直到逝世为止,他一直担任基督教会的执事圣职。他相信上帝是无所不在的,自然规律由上帝支配;他一再强调科学与信仰并非对立的关系,而是互相补充的。他在《宗教与自然科学》这篇代表作的末尾呼吁科学家“朝上帝走去”! (9)笛卡尔(1596—1650)笛卡尔是法国数学家、物理学家和哲学家。他创立了解析几何学,用坐标系来描述空间的点和坐标值的相互对应关系,他认为:“数学真理,如同其他一切受造之物一样,也都是由上帝所确立,并依赖于上帝。” 笛卡尔坚信上帝的存在,在他的主要哲学著作中,他写道:“当我专心地想到上帝,完全向着上帝的时候,我发现并没有任何产生错误或虚妄的原因;可是片刻之后,回想到我自己的时候,经验就告诉我,我仍然会犯无数的错误”。他还说过:“如果世界上有某些物体、或某些心智、或其他的本性,并不是完全美满的,那它们的存在一定要依赖上帝的力量;如果没有上帝,它们就一刻也不能维持下去。” (10)莱布尼兹(1646—1716)莱布尼兹是德国杰出的数学家、哲学家。他和牛顿几乎同时发明了微积分,现在高等数学中所采用的积分符号,就是莱布尼兹发明的。为了纪念他和牛顿对积分学的突出贡献,国际数学界便把“积分学基本公式”称做“牛顿—莱布尼兹公式”。 莱布尼兹相信上帝是最高的创造者,他赋予这个世界以一定的规律,因而社会生活也有自己的准则,这就是自然法。莱布尼兹认为;数学全然不是别的,而是上帝的杰作。他一向把他的渊博知识、他的研究工作同上帝联系在一起,对他来说,对上帝的认识,就是他工作的最高目标。他说:“上帝不仅是存在的源泉,而且是本质的源泉,是实在事物的源泉,也同样是处在可能性中的实事事物的源泉。这是因为上帝的智慧乃是永恒真理的所在地,或永恒真理所依赖的理念的所在地。因为如果没有上帝,就没有任何处在各种可能性中的实在的东西,不仅没有任何实在的东西,而且没有任何可能的东西。” (11)波义尔(1627—1691)波义尔是英国化学家、物理学家。他用实验阐明气压升降的原理,发现一定质量的气体在温度不变时,压力和体积成反比,这就是中学物理教科书上著名的“波义尔—马略特定律”。波义尔又是现代化学的先驱,他首次引入化学分析的名称,将元素定义为未能分解的物质,开始了分析化学的研究。 波义尔是个虔诚的基督徒,他在科学和神学方面均有建树,对宗教与科学的关系有精辟的见解。他认为,科学是宗教的一个卓越的学校,是一项宗教任务,是对上帝展现在宇宙中的令人叹为观止的作品的揭示,科学是宗教的盟友,甚至受宗教的指导。波义尔相信,上帝创世时,除他之外不存在任何实体,没有任何受造之物需他承担义务或者能够束缚他。如果上帝中断对宇宙的维持,宇宙就会土崩瓦解。神力量的持续参与是必须的,因为规律并不是真正的力量,而只是规则性的一个表现方式而已。这就批判了仅仅把上帝作为宇宙运动的最初动力,从此就不需要上帝的错误观念。波义尔在他的《基督教巨匠》一书里,认为科学与基督教信仰并无冲突,科学和信仰都承认人的智慧有限,只有借助于上帝创造自然的模式和启示,人们才能形成正确的观念。波义尔对基督教护教学甚有研究,他还支持圣经的出版,在美国发行的第一本印第安语《圣经》就是由他资助出版的。 (12)道尔顿(1766—1844)道尔顿是英国化学家、物理学家。他在科学上的主要贡献是创立了原子论,使化学成为一门真正的科学。他因出版《化学原理的新体系》而获皇家勋章,被选为伦敦皇家学会会员。 道尔顿在信仰上属于正统的牛顿派学者,是虔诚的基督徒。他12岁时就在教会学校里担任一些职务。他相信上帝掌管自然法则,使不可见的基本粒子成为可变的或可毁灭的。 (13)巴斯德(1822—1895)巴斯德是法国著名的化学家、微生物学家,他开创了微生物学及细菌学两门新学科,他又发明了免疫种痘和低热消毒法,救活了很多人的性命,他提出生源说定律,说明生命只能来自生命,反驳盛极一时的自然衍生的进化论观点。 巴斯德在信仰上是虔诚而保守的基督徒,他认为科学与基督信仰并无矛盾,坚信科学拉近人与神的距离,他说:“对大自然越有研究,就越感受到造物主奇妙的工作。”他对上帝和福音都有坚强的信心,他说:“如果承认上帝的存在,这一个信心实比一切宗教的神迹更为超奇,不可思议。如果我们有了这种信心,这种悟性,那便不能不对上帝下跪敬拜了。”他常在实验室里一面工作,一面祷告。巴斯德相信,上帝由于他无限的慈善,不可能为人类创造一种惩罚的灾祸后,不同时为人类造出一种救药来。为此,他孜孜不倦地寻找特效药,发现了各种抗毒素,找到了预防和治疗牛羊炭疽病、鸡霍乱病、狂犬病等方法,大大发展了免疫学。 (14)孟德尔(1822—1884)孟德尔是奥地利遗传学家,遗传学的奠基人。1865年,孟德尔发表了题为《植物杂交试验》的文章,提出遗传单位(基因)的概念,并阐明其遗传规律,为遗传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孟德尔年轻时曾大病三次,他感到前途渺茫,在1843年进天主教修道院做修道士,学习了4年神学课程后,担任了教会神甫圣职,后来被任命为天主教隐修院院长,专门从事神学教育工作。 (15) 欧拉出生于瑞士,在那里受教育。欧拉是一位数学神童。他被称为历史上最伟大的两位数学家之一(另一位是卡尔?弗里德里克?高斯)。他作为数学教授,先后任教于圣彼得堡和柏林,尔后再返圣彼得堡。欧拉是史上发表论文数第二多的数学家,全集共计75卷;他发表的论文达856篇(另一说865篇),著作有32部(另一说31部)。产量之多,无人能及。欧拉实际上支配了18世纪至现在的数学;对于当时新发明的微积分,他推导出了很多结果。在1735年至1771年,欧拉的双眼先后失明(据说是因双眼直接观察太阳)。尽管人生最后七年,欧拉的双目完全失明,他还是以惊人的速度产出了生平一半的著作。 欧拉年轻时曾研读神学,他一生虔诚、笃信上帝并不能容许任何诋毁上帝的言论在他面前发表。有一个广泛流传的传说说到,欧拉在叶卡捷琳娜二世的宫廷里,挑战当时造访宫廷的无神论者德尼?狄德罗:“先生, ,所以上帝存在。这是回答!”不懂数学的德尼完全不知怎麼应对,只好投降。 (16) 高斯被认为是最重要的数学家,并有「数学王子」的美誉。高斯是一对普通夫妇的儿子。他的母亲是一个贫穷石匠的女儿,虽然十分聪明,但却没有接受过教育,近似于文盲。在她成为高斯父亲的第二个妻子之前,她从事女佣工作。他的父亲曾做过园丁,工头,商人的助手和一个小保险公司的评估师。当高斯三岁时便能够纠正他父亲的借债帐目的事情,已经成为一个轶事流传至今。他曾说,他在麦仙翁堆上学会计算。能够在头脑中进行复杂的计算,是上帝赐予他一生的天赋。高斯非常信教且保守。传教士与近代中国:1 传教士与中国最早的医院中国此前也许有太医院之类的东西,但那与现代的医院概念相差甚远。外国传教士在进入中国后就开始医药活动。利马窦开创了传教与医疗并重的传教路线,法国传教士张诚曾用金鸡纳霜治愈了康熙皇帝的疟疾,马礼逊也曾澳门开办西医诊所。 但最早在中国建立现代意义上医院,对中国的近代医学产生深远影响的是美国传教士彼得?伯驾。 伯驾(Peter Parker)1804年生于马萨诸塞,1831年毕业于耶鲁大学,1834年被美部会派遣来华,成为基督教第一个来华传教医生。1835年11月4日,他在广州新豆栏街7号的丰泰洋行内租屋开设“广州眼科医局”(Canton Ophthalimic Hospital),又称“新豆栏医局”。这是中国第一所新式教会医院,西医自此正式传入中国。 1837年,伯驾在医局内向关韬等3名中国人传授西医知识,使关韬成为中国第一个“西医学医” 。从这个意义上讲,伯驾又是第一个向中国人传授现代医学的外国医生。后来的一些教会医院在中国非常有名气,湘雅医院,齐鲁医院,协和医院等至今仍然是全中国最好的医院,虽然它们的名称可能已经改了。2 传教士与中国最早的图书馆中国古代也有藏书楼,但是其功用是储藏,与现代意义上的图书馆大相径庭。鸦片战争以前,中国最早最著名的是西什库教堂北堂图书馆。 鸦片战争后,西方传教士在中国的一些城市的教堂机构和教会大学中 创建了一座座令中国的藏书家瞠目结舌的明显居于先进水平的新式图书馆。其阅览规则,图书的管理方法和先进技术 ,图书在民众中的流通状况和藏书利用程度与当时大清帝国的古代藏书楼状况形成强烈的反差,对于开启民智起了巨大的作用。3 传教士与中国最早的女子教育 中国以前不是完全没有女子教育,但限于富裕人家的家庭内部,且内容狭隘。十九世纪三十年代,德国传教士郭实腊的妻子在澳门收容了几个穷人家的女孩,开办女子读书班。这可以说是传教士在中国开展女子教育的最初尝试。西方传教士开办的女子教育,在十九世纪下半叶对当时中国社会重男轻女的封建体制是一个很大的冲击与挑战,它突破了几千年来的禁锢,开了中国女子受学校教育的先河。 北京华北女子协和大学是基督教传教士在中国开办的中国历史上第一所女子高等教育机构。华北女子协和大学曾培养出许多杰出的女子人才,1911年的毕业生丁淑静曾担任中华基督教女青年会全国协会总干事;1919年的毕业生李德全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卫生部长;1920年华北女子协和大学正式合并到燕京大学中,燕京大学遂成为中国教育史上最早包括女子学生的大学之一。燕京大学在五十年代初又成为北京大学的一部分,所以当今中国第一名牌大学--北京大学亦曾得益于基督教。 除了北京的华北女子协和大学,传教士还在南方开办了两所著名的女子高等学校,这就是华南女子文理学院和金陵女子文理学院。 女学的发展不只是一个单纯的教育问题,而且也与一个国家的兴盛有关。诚如梁启超所说"女学愈盛,国家愈强",女子受到良好的教育,就能"上可相夫,下可教子,近可宜家,远可善种",于个人,"皆可各执一业以自养",于国家,"保国保种",使国富强。4传教士与中国最早现代意义上的大学。中国的所谓高等教育,如中央官学、国子监等早在近二千年前就出现了。然而这种高等教育只是相对于当时的初级教育而言,真正现代意义上的高等教育、大学的出现则是在十九世纪,并且最早的大学都是由传教士开办的。基督教大学在中国的出现是在1880年前后,当时的大学主要是在教会中学基础上添加的大学班级。基督教在华的第一所大学是美国长老会在山东登州开办的登州文会馆。登州文会馆原是一所小学,后演变为教会中学,1882年登州文会馆正式升为学院。十九世纪中国的基督教大学共有5座,除了登州文会馆外,1888年美国卫理公会在北京开办了北京文汇书院;1889年美国公理会建立了通州华北协和大学;1890年美国圣公会在上海的圣约翰学院设置大学课程;1893年美国长老会在杭州设立杭州长老学院。和医院一样,中国的基督教大学保留到今天的,仍然是当今中国最好的大学。5 传教士与最早的东学西渐大部分人知道传教士对于西学东渐的贡献,但是未必知道中国的论语,四书五经等翻译成外语,介绍给全世界的也是传教士。 明清之际西方传教士中学西传的主要方式主要是:直接携带中国文献回欧洲;选择翻译汉语典籍;著述评介中国文化学人的思想;以报告、书信、日记方式记述日常见闻;编着中英对照字典;编辑出版西方报刊等。1682年,柏应理带走中国书籍400余册。1694年,白晋代走300多卷中国典籍赠送给路易十四。其中有影响的典籍包括郑樵的《通志》、马端临的《文献通考》等,还包括明《永乐大典》和清《古今图书集成》。汉语典籍最早的西译是《明心宝鉴》于1590年在菲律宾译成西班牙文,译者就是多明我会会士高毋羡(Juan Cobo,?--1529)。“明心宝鉴”是童蒙读物,内容主要是训诲幼童的格言。文献不具有经典性,具有随意性,没有目的性,但确是开先河的。但到了耶稣会士时期,就具有了目的性选择性。翻译中国学术经典,是耶稣会传教士入华传教“适应性”策略之一。早在利玛窦之前,罗明坚就进行了西译汉语经典的尝试。1578年,他辗转来到广东肇庆,用拉丁语试译了《大学》的部分章节和《孟子》。译着虽然影响不大,但有开创之功,成为利氏等人的先行者。1661—1662年间,郭纳爵、殷铎泽、柏应理等人,陆续将《大学》、《中庸》、《论语》译成拉丁文,在法国出版。正是由于传教士们的努力,中国的文化才被全世界所了解.6传教士与中国最早的盲校和盲文 十九世纪七十年代,英国传教士穆威廉(Hill Murray)在北京成立启明瞽目院(Hill Murray Institute for The Blind解放后改名为北京盲校),这是我国第一所盲校。有位中国盲教员(据说是山东人,叫朱德光;另一种说法是一们姓沈的盲教员和外国传教士合作),将盲字排出北京话的全部音节四百一十多个,人们称它为“康熙盲字”(也称北京盲字“或协和盲字”)。这是最早的汉语盲文的开端.一八九八年,女传教士岳艾美(国藉不详)在福州成立盲校。她以拼音方法制字过一套拼写闽南话的“福州盲字”。这种方言盲文有字母三十多个,每个音节需要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点符。一九一一年前后,她又加以改进,字母增加到五十三个,声调符号七个,每个音节由声、韵、调三个点符级成。一九二0年前后,她还提出过一些简写的方法,简写词的前后都有空格,可以说是我国盲文有分词形式的先声。7 传教士与中国最早的汉英、英汉字典1815年,英国传教士马礼逊在澳门为了翻译工作,编写了中国第一部英语学习字典《华英字典》。《华英字典》是世界上第一本英汉-汉英对照的字典,篇幅大内容丰,有丰富的例句及解释,并收录大量成语、俗语。1844年卫三畏(Samuel Wells Williams)的《英华韵府历阶》及1847年麦都思(Walter Henry Medhurst)的《英汉字典》都把它当作参照基础。8 传教士和中国最早的聋哑学校和手语中国的聋哑人用手语进行表达一直是随意的,不规范,不统一。我国最早创建规范的手语并建立最早的聋哑学校的是西方传教士。?1887年(清光绪13年),美国传教士梅里士在山东登州(今蓬莱)创办聋哑学校,并搜集中国聋人手势,同时将手指字母传入中国。这是我国手语应用和聋人教育的开端。9 传教士与中国最早的麻风病院 麻风病是一种可怕的疾病,以前的中国许多地方发现了麻风病人就要被烧死,圣经中基督曾经多次治愈了麻风病人,成为传教士们的榜样。1921年,美国传教士爱伯特和意大利传教士法德路等在昆明市创建云南省麻风病院,以后伯格理在云南, 在以后其他传教士在中国其他地方向及建立了麻风病院,给他些被家人,邻居抛弃的可怜人带来希望。以上是我匆忙之间搜集到的资料,只是大海中的几滴水.与传教士有关的中国之最还有很多,比如.最早把阿拉伯数字,几何学,天文学,各种现代科学等介绍到中国的也是传教士。希望支持的朋友们补充。我认为,传教士们为中国走向文明进步所作的贡献远远超过中国几千年历史上所有群体,他们是对中国的近现代化贡献最大的一群人。我们中国人不是忘恩负意的民族,有良心的中国人应当纪念这些与我们无亲无故的人为我们所做的.谢谢。
海军飞行学院是为海军航空兵培养飞行人员和地面领航、航空参谋等专业人员的初级指挥院校。学院前身是海军第一航空学校。1950年11月1日在山东青岛组建.1951年1月与海军第H航空学校合并,改称海军航空学校。校名、校址几经变迁,1986年定名为海军飞行学院,1990年从长治迁回锦西市(现名为葫芦岛市)。学院地处辽宁省葫芦岛市。占地1382.5万平方米,建筑面用3437万平方米,有教学楼、办公楼、教、学员宿舍楼、实验室图书馆、礼堂、运动场、室内体育场等设施。图书馆藏书近10万册。各类实验室34个,有3个机场及6种型号飞机供训练使用办有《海军学术研究》、《信息与动态》杂志。学院开设飞行、空中领航、地面领航、航空参谋、空中战斗指挥、舰载直升机指挥等培训专业和飞行与领航、航空兵战术挥2个轮训专业。学院紧密围绕专业理论教学、飞行训练、机务保障等开展技术和科学研究。每年平均发表学术论文几十篇,多项科研成果获军队级科研成果奖和全军优秀教学成果奖。邮编;121012飞行、领航(本科)本专业培养海军航空兵轰炸机、辅助机飞行员和领航员。招生对象。海军航空工程学院“飞行基础”专业学习期满(一年半)适合飞行的学员。学制:二年半。毕业学员适于在海军航空兵担任轰炸机、辅助机飞行驾驶员和空中领航员。地面领航、航空参谋(大专)本专业培养海军航空兵地面领航员,航空兵师、团司令部航空参谋。招生对象:高中毕业文化程度的飞行部队优秀记时员、标图员和不适宜飞行的空勤学员。学制:三年(停飞学员一年)。毕业学员适于在航空兵部队担任地面领航员和航空兵师、团航空参谋。空中战术指挥、舰载直升机指挥本专业只招收军内在职军官
海军飞行学院!一个很牛逼的学校!恭喜你!在葫芦岛市内,如果你来到这所学校,你的下半生衣食无忧!
105 浏览 9 回答
185 浏览 2 回答
114 浏览 2 回答
175 浏览 7 回答
251 浏览 2 回答
324 浏览 3 回答
146 浏览 6 回答
119 浏览 2 回答
110 浏览 3 回答
110 浏览 5 回答
305 浏览 2 回答
235 浏览 2 回答
324 浏览 2 回答
155 浏览 2 回答
345 浏览 1 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