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材解读词语的理解和赏析是初中语文阅读的重点之一。学习语文,就是由字到词,由词到句,由句到段,由段成文的过程。因此,理解和赏析句段,品味语言的风格,把握文章的情感及主旨,以及对人物分析,都要借助于对词语的理解。可以说,理解及赏析词语贯穿了初中语文教学的全过程,是学生阅读理解及写作的基础。2.考点解读纵观近三年全国各省市中考语文试题,对词语的理解和赏析是一个高频考点,所占分值在2~4分之间。如2009年重庆《为我唱首歌吧》、南京《蔷薇几度花》、杭州《向一棵树鞠躬》等。2010年西安《秦腔吼起来》、广东《偷父》、乌鲁木齐《漠视也是一种关怀》、河北《最美的善举》等。2011年成都《翻浆的心》、哈尔滨《盲道上的爱》、南京《雪地烤红薯》等。3.学生解读学生在阅读时,主要存在以下问题:无从下手,跟着感觉走,靠着经验蒙;答题没有思路,无章可循。写作时用词不当,甚至出现病句,使文章生涩难懂,缺少文采。二、知识讲解1.理解加点词语的含义。2.体会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3.分析加点词语的作用。4.加点的词语好在哪里。5.句中加点词能否被另一词替换。6.试分析加点词语表达了人物怎样的心理、情感。拓展延伸,归纳方法1.理解词语含义的方法⑴首先分析词语的本义。⑵紧扣上下文,分析其与上下文的关系。⑶结合作者的情感,文章的主旨分析词语所提供的信息。具体方法:①同义或直解法:就是在文章中找与该词语意思相同的词语去解释,或者根据上下文直接找对该词语的解释的句子。例1:四合木在当地又被称为油柴,这种植物含油量极高,即使新鲜时也很容易燃烧,当地牧民喜欢把它当柴烧。油柴后面的句子就是对“油柴”的直接解释。例2:我们就如那小小的蚕儿经常会陷入一种生存的窒息状态,或是出于绝望的境地。“窒息”与“绝望”为同义词,可用绝望去解释窒息。②相反或相对法:就是看文章中有没有与该词意思相反的词,如果有再找该词语的反义词的反义词用以解释该词语。例:在大家的努力下,昔日的沙漠变成良田,不毛之地长出了茂盛的庄稼。“沙漠”和“良田”,“不毛之地”与“长出了茂盛的庄稼(的地方)”意思相反。“沙漠” 与“不毛之地”, “良田”与“长出了茂盛的庄稼(的地方)”意思相对。如果要解释“不毛之地”,可找与“长出了茂盛的庄稼(的地方)”的反义词,很容易得出“不长庄稼的沙漠”。③因果或条件法:就是在上下文中找与该词语互为因果关系的句子(该词语需是“果”,找出的句子需为“因”,“因”就是“果”的含义)。或者在上下文中找满足该词语结果的条件,对该词语进行解释。例1:不过同学们中间有几位狡猾的人,委过于他,使他冤枉被打的事情也着实不少……“使他冤枉被打”的原因是什么?有几位狡猾的人怎么样,“把过失推给他”,“委过”的意思可以从“果”到“因”推出,这一类因果关系的上下之线索,也包括条件关系、假设关系。因为条件关系、假设关系也含有因果关系。例2:他一直是个孤僻的孩子,只有在外公看他时,他才能开心一点。他开心的条件是外公来看他,所以“开心”的意思就是“外公来看他,他很高兴”。④目的或手段法:就是根据做事的目的或手段解释该词语。例:他一直很胆小,每次经过家门口那条又黑又深的胡同时,总要呐喊几声才敢跑过去。“呐喊”的目的是给自己壮胆,所以“呐喊”的含义就是“大声喊叫,给自己壮胆”。⑤描述或例解法:就是根据上下文的描述或者列举的事例解释词语。例:他的生活十分窘迫,家徒四壁,箪瓢屡空,衣不蔽体。有时遇上孩子生病,连医院都不敢去。“家徒四壁,箪瓢屡空,衣不蔽体”是对生活状况的描述,“有时遇上孩子生病,连医院都不敢去”是例解,通过描述和例解可以得出“窘迫”的含义是“生活十分困苦”。2.赏析词语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