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增殖是一种在生物医学领域内, 非常常见的表型, 甚至可以说是最常见的一种表型。
细胞增殖是高等生物体最为重要的生命特征。 高等动物体内的细胞,主要有两种增殖的方式。第一种是体细胞的增殖方式: 有丝分裂。 有丝分裂也是最常见的一种增殖方式。 在有丝分裂的过程中, 2 倍体的体细胞在经过有丝分裂之后, 产生两个都是 2 倍体的后代细胞;另一种是性生殖细胞所采用的增殖方式, 被称为减数分裂。 减数分裂最大的特点是, 2倍体的性生殖细胞, 经过减数分裂后, 形成 2 个单倍体的后代细胞。 由于细胞在分裂前是 2 倍体, 而分裂后变成了单倍体, 使得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变成了原先的一半, 因此得名“减数分裂” 。
增殖是最为常见的表型。 无论是正常生理条件下, 还是异常的病理条件下, 无论是正常的细胞, 还是异常的细胞, 增殖现象都是普遍存在的。
一.增殖表型如何检测?
1.分子层面检测增殖表型
有些分子的表达和增殖的表型有密切的关系, 因此, 只要能检测到这些特定分子的表达, 就表征了增殖现象的发生。 这类分子就是增殖的 marker 分子。
常见的和增殖相关的 marker 分子有如下几种:
(1) 与增殖相关的分子标志物
A) MCM (微小染色体维持蛋白, minichromasome maintenance protein, MCM) 。 MCM只存在于真核细胞中。 MCM 在有丝分裂的晚期和 G1 期与染色质紧密结合, 在 S 期和G2 期分开。 MCM 蛋白只在细胞的增殖期才能检测到, 它的表达在 G1/S 转换点达到峰值, 在分化期和静息期时, 表达缺失, 因此可以作为细胞增殖的特殊标志物。
B) 细胞核相关抗原 Ki-67。 这个分子是经典的细胞增殖相关分子标志物, 最早在 1983年在增殖细胞中发现, 目前在病理诊断中使用非常地广泛。 Ki-67 的一级结构比较特殊,还没有发现与之同源的蛋白, 所以目前对于 Ki-67 的功能了解得不多。 推测它可能具有如下的几个功能: 1) 推测 Ki-67 可以调节细胞周期; 2) Ki-67 能和 DNA 或者 RNA 发 生相互结合; 3) Ki-67 在细胞分裂期参与合成核糖体。 Ki-67 在细胞的 G0 期不表达,G1 中期到后期出现表达, S 期和 G2 期表达逐渐增加, 有丝分裂期达到高峰, 细胞分裂后迅速降解。
C) 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 PCNA 又称为周期素, 它是 DNA 聚合酶δ的辅助蛋白。 这个分子也是经典的增殖相关分子标志物, 最早在 1978 年就有所报道。 又因为 PCNA 出现在增殖期细胞的细胞核中, 所以被称之为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 的主要功能有: 1)DNA 聚合酶δ的辅助蛋白; 2) 参与 DNA 损伤的修复; 3) 参与细胞周期的调控; 4)和 p21 相互作用。 P21 是 CDK 的抑制因子, 因此 PCNA 通过和 p21 相互作用, 间接影响细胞周期和增殖。 在增殖细胞的细胞周期中, PCNA 的量会发生明显变化, 它在 G0/G1期几乎没有表达, G1 晚期表达大幅度增加, S 期达到高峰,G2/M 期表达下降。 PCNA 也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病理诊断和相关的生物学研究中。
PCNA 和 Ki-67 作为细胞增殖标志物, 所存在的一些缺陷。 PCNA 和 Ki-67在 G1 早期不表达, 因此在整个细胞周期过程中, 存在表达时间上的间隙。 另外 PCNA 在DNA 修复和复制过程中, 发挥了作用, 这会导致结果的“假阳性”。 就是说某些没有发生增殖, 但是发生了 DNA 修复的细胞, 也会上调 PCNA 的表达, 这会让研究者误以为细胞发生了增殖。 Ki-67 也会有类似假阳性现象的存在, 比如说 Ki-67 的表达水平, 会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 比如在营养缺乏的时候。 MCM 蛋白相对于 PCNA 和 Ki-67 而言, 很大的优势在于整个细胞周期中都有表达, 而且它不受 DNA 损伤修复和其他外部因素的影响。 因此有的研究者认为, MCM 蛋白是优于 PCNA 和 Ki-67 的理想的细胞增殖标志物。 但是从实际的应用层面看, 无论是在临床应用当中, 还是在基础科研当中, PCNA 和 Ki-67 的应用, 都更加广泛。
(2) 和干细胞相关的分子标志物
根据肿瘤干细胞的理论, 肿瘤干细胞是肿瘤中, 具有自我更新的能力并且能够产生异质性的肿瘤细胞。 肿瘤干细胞通过自我更新和无限增殖, 维持了肿瘤细胞群的生命力。 因此, 如果通过肿瘤干细胞相关分子标志物的检测, 证实肿瘤干细胞的数量增加, 这就提示肿瘤的恶性程度高, 间接地说明了肿瘤增殖能力的增强。 例如, CD44 是胰腺癌中肿瘤干细胞常用的分子标志物, 因此可以通过检测 CD44 的表达水平, 证实胰腺癌中肿瘤干细胞的情况, 间接地证实肿瘤细胞增殖能力的强弱。 但是采用这种方法是具有局限性的, 因为不同肿瘤的肿瘤干细胞分子标志物是不同的。 而且在很多肿瘤当中, 肿瘤干细胞的标志物, 还存在很大的争议。所以我个人的建议是, 直接检测 PCNA 或者 Ki-67 之类的细胞增殖相关标志物更好更直接;检测肿瘤干细胞相关的分子标志物, 只能间接地说明肿瘤细胞的恶性增殖情况, 只能算是锦上添花而已。
(3) 检测抑癌基因
检测抑癌基因相关的分子标志物也是一类和细胞增殖间接相关的分子标志物。检测这一类分子标志物, 它存在着如下的一种逻辑推理的过程, 首先, 在细胞内抑癌基因的表达水平或者活性明显下降, 就提示肿瘤的恶性程度明显提升, 间接地说明了肿瘤的恶性增殖表型会有所增加。 在这一类分子标志物当中常见的抑癌基因有两个: p53 和 PTEN。 经常可以看到在论文当中, 通过 western 或者 qPCR, 证实 p53 以及 PTEN 分子表达水平降低, 从而间接地说明肿瘤细胞恶性程度上升, 肿瘤的增殖表型也会显著的提升。
2.细胞层面检测增殖表型
(1) 直接检测细胞的增殖状态
A) 最为经典的方法是 MTT 法。 MTT 是一种染料。 它的检测原理是活细胞线粒体中的琥珀酸脱氢酶能使外源性 MTT 还原为水不溶性的蓝紫色结晶甲瓒(Formazan) 并沉积在细胞中,而死细胞没有这个现象。 DMSO 能溶解细胞中的甲瓒, 最后用酶标仪在特定的波长处, 测定光吸收值, 可间接反映活细胞的数量。 MTT 法早已成为研究细胞增殖的经典方法。 后续基于类似的实验原理,还在 MTT方法的基础之上,演化出了各种不同的替代技术,比如 CCK8染色实验等等。 在做 MTT 实验的时候, 通常取 5 个时间点(通常就是 5 天) 。 把 5 天中每一天的吸光度数据都记录下来, 最后形成一条细胞增殖的曲线。 通过比较不同处理方式或者不同实验组之间, 细胞增殖曲线的高低, 就可以判断细胞增殖情况的快慢。
B) 另一种经常用于检测细胞增殖的经典方法是 Brdu 染色法。 Brdu 是胸腺密啶的衍生物,可以标记活细胞中新合成的 DNA, 可以代替胸腺嘧啶, 选择性地整合到复制细胞新合成的DNA 中。 这种渗入可以稳定存在, 随着 DNA 的复制, Brdu 可以进入子代细胞中。 Brdu 特异性抗体可以用于检测 Brdu 在细胞 DNA 中的渗入, 从而判断细胞增殖能力的变化。 通常在使用 Brdu 单克隆抗体之后, 都会结合免疫荧光染色, 显示增殖的细胞, 同时结合其他细胞标记物, 进行双重染色, 可以判断增殖细胞的种类, 增殖细胞的增殖速度, 对研究细胞动力学有重要的意义, 因为组织细胞内没有内源性 Brdu 的存在, 所以这种方法用于检测细胞的增殖, 应用非常广。 另外, 通过 Brdu 染色法可以提供影像学相关的数据, 这比单纯采用MTT 法(只能提供简单的折线图) , 要更富有视觉效果。 基于 Brdu 染色方法, 又演化迭代出 Edu 的染色方法。 Edu 也是一种胸腺嘧啶核苷类似物, 能够在 DNA 复制时期代替胸腺嘧啶, 渗入正在合成的 DNA 分子中。 而且在检测的时候, 直接采用荧光染料与 Edu 特异性反应, 直接准确地检测出 DNA 复制活性, 能更有效地检测细胞增殖现象。
C) MTT 法或者 Brdu 染色法, 这类技术都属于 End-point assay(终点分析法) 。 因为这类技术对于细胞都有破坏作用, 在检测过程中, 细胞已经死亡, 结构也不再完整。 因此, 有公司(例如罗氏) 研发了实时记录细胞增殖状态的设备和方法, 这种设备成为 RTCA(real time cell analyzer, RTCA) 。 RTCA 这类技术的特点就是实时(real time) 。 RTCA 实时细胞分析仪, 需要用到特定的细胞培养板(被称为 E-plate) , 在 E-plate 每一个孔的底部都含有特制的电极。 电极的作用就是实时记录孔内的电阻抗(electric impedance) 。 当细胞在孔内发生粘附, 转移, 增殖的时候, 孔内的电阻抗发生变化, 被电 极实时记录, 研究者也就获得了相关的实时数据。 不过需要特别强调的是, 采用这种 RTCA的方法, 不仅仅可以用于细胞增殖的数据的获取, 也可以用来检测细胞的黏附, 细胞的凋亡、细胞的转移等等, 所以它的应用范围是非常广的。
(2) 检测细胞的克隆形成能力
肿瘤细胞由于恶性程度高, 因而还具有一类特殊的增殖能力--被称为克隆形成能力。 正常细胞在增殖的时候, 需要细胞与细胞之间的信号传递。 这些信号的存在, 使得正常细胞增殖过程中, 可以有序地受到调控。 但是肿瘤细胞具有高度的恶性, 它的增殖是不受调控的, 所以即便缺少细胞之间的交互和信号通路, 肿瘤细胞也可以由单独一个细胞, 增殖形成大量的子代细胞, 最终形成一个细胞克隆。 这种现象就被称之为克隆形成能力, 可以通过克隆形成实验, 加以检测。
对于干细胞, 也有一种类似于克隆形成实验的技术, 用于检测干细胞的增殖能力, 这种方法被称为“干细胞悬浮成球试验” (microsphere formation assay) 。 鉴定干细胞需要很多的指标, 能在离体条件下, 形成微球/悬浮球(microsphere) 是鉴定具有干性细胞的方法和指标之一。
3.组织层面检测增殖表型
(1) 检测分子标志物
临床上最容易获得的组织样本, 通常都是石蜡切片。 基于石蜡切片, 可以进行免疫组织化学IHC 的研究, 检测和增殖相关的分子标志物, 比如 PCNA 和 Ki-67。
(2) 细胞形态和组织结构上的差异
在临床组织样本当中, 除了检测和增殖表型相关的分子标志物之外, 还可以通过形态学的方式, 检测细胞形态的多样性和组织结构上的巨大差异。
通过石蜡切片的染色实验, 可以观察到恶性肿瘤细胞一般比正常细胞要大。 而且即便是同一种肿瘤, 在相同的组织部位, 肿瘤细胞的大小和形态也会很不一致, 很不均匀, 有时甚至会出现巨细胞。 在有些肿瘤细胞的细胞核内, 会出现细胞核体积增大的现象, 这就使肿瘤细胞的细胞核与细胞浆的比例异常。 肿瘤细胞的细胞核大小, 形状都很不均一, 甚至会出现巨核、双核、 多核或者是形态奇异的奇异型细胞核。 通过详细的形态学观察可以判定细胞发生了恶性增殖。
正常组织当中, 是由很多不同类型的细胞所组成。 不同类型的细胞在组织内, 以特定的、 有序的排列顺序, 组成了健康的组织。 但是在组织内发生肿瘤之后, 由于肿瘤细胞发生不受控制的恶性增殖, 并且挤压了周围的正常细胞, 导致整个正常组织内细胞的有序排列顺序被破坏, 组织内不同类型细胞的排列结构发生异常。 通过对于组织内部细胞排列顺序和排列结构的检测, 也能够获得肿瘤细胞发生恶性增殖的证据。
4.动物层面检测增殖表型
大部分的疾病类型都有与之相对应的, 可用于研究的动物模型。 在肿瘤研究当中, 用于研究增殖相关表型的动物模型, 最常见的就是移植瘤动物模型。
在移植瘤当中, 为了获取和增殖相关的表型, 通常要记录几个参数, 比较简单的有肿瘤的大小也就是体积, 其次是肿瘤的重量, 这些参数是反应肿瘤大小和细胞增殖特性, 最直观的数据。 有了移植瘤的样本之后, 我们还是可以通过降低维度的方式, 以移植瘤的样本作为检测对象, 检测分子标志物以及检测细胞相关的行为学和形态学。
二.总结
↓↓↓点击获取更多"论文"相关内容↓↓↓
★ 优秀论文题目2022 ★
★ 毕业论文答辩发言稿 ★
★ 毕业论文答辩致谢词 ★
★ 大学毕业论文评语 ★
学专班姓学
院:业:级:名:号:
指导教师:
一、工作任务的进展情况
1.开题报告结束后,张老师给我们开了有关中期准备工作的见面会,简要指导了我们接下来的任务;2.金相试样的制备
(1)金相检验是研究金属及合金内部组织的重要 方法 之一,为了在金相显微镜下正确有效地观察到内部显微组织,就需制备能用于微观检验的样品--金相试样,也可称之为磨片.金相试样制备的主要程序为:取样—磨光—抛光一浸蚀等.(2)取样原则:手工用金相显微镜对金属的一小部分进行金相研究,其成功与否,可以说首先取决手工用金相显微镜对金属的一小部分进行金相研究,其成功与否,可以说首先取决所取试样有无代表性.在一般情况下,研究金属及合金显微组织的金相试样应从材料或零件在使用中最重要的部位截取;或是偏析、夹杂等缺陷最严重的部位截取.在分析失效原因时,则应在失效的地方与完整的部位分别截取试样,以探究其失效的原因.对于生长较长裂纹的部件,则应在裂纹发源处、扩展处、裂纹尾部分别取样,以分析裂纹产生的原因.研究热处理后的零件时,因组织较均匀,可任选一断 面试 样.若研究氧化、脱碳、表面处理(如渗碳)的情况,则应在横断面(3)试样的截取:手工无论采取何种截取方法截取试样,都必须保证不使试样观察面的金相组织发生变化.软材料可用锯、车、刨等方法切取;硬材料可用水冷砂轮切片机、电火花切割等方法切取;硬而脆的材料(如白口铸铁),也可用锤击法获取.对于要测量表面处理层深的试样,要注意切割面与渗层面垂直.研究轧制材料时,如研究夹杂物的形状、类型、材料的变形程度、晶粒拉长的程度、带状组织等,应在平行于轧制方向上截取纵向试样;如研究材料表层的缺陷、非金属夹杂物的分布,应在垂直轧制方向上截取横向试样.金相试样较理想的形状是圆柱形和正方柱体.以具体情况而定.一般可取高为10~15mm,直径φ1o~15mm;方形试样边长为10~15mm为宜.在实际工作中,由于被检材料和零件的品种极多,要在材料和零件上截取理想的形状与尺寸有一定的困难,一般可按实际情况决定.但是以试样的高度为其直径或边长的一半为宜,形状与大小以便于握在手中磨制为原则(4)试样打磨:手工磨光的目的是要能得到一个平整的磨面,这种磨面上还留有极细的磨痕,这将在以后的抛光过程中消除.磨光工序又可分为粗磨和细磨两步.
粗磨:手工对于软材料可用锉刀锉平,一般材料都用砂轮机磨平.操作时应利用砂轮侧面,以保证试样磨平.要注意接触压力不宜过大同时要不断用水冷却,防止温度升高造成内部的组织发生变化.最后倒角时防止细磨时划破砂纸.但对需要观察脱碳、渗碳等表面层情况的试样不能倒角,有时还要采用电镀敷盖来防止这些试样边缘倒角.粗磨完成后,凡不作表面层金相检验的棱边都应倒成小圆弧,以免
在以后的工序过程中会将砂纸或抛光物拉裂.甚至还可能会被抛光物钩住而被抛飞出外,造成事故.
细磨:手工细磨的目的是消除粗磨遗留下来的深而粗的磨痕,为抛光作准备.细磨本身包括多道操作,即在各号砂纸上从粗到细顺序进行.手工细磨的磨削工具是砂纸.按照磨料颗粒粗细尺寸砂纸分为各种规格,分别编号.手工手工磨光法是把使用放在垫有平玻璃板或平铁板的金相砂纸上进行推磨.为了保证试样试面平整而不产生弧形,在磨面上所施力应力求均衡,磨面与砂纸完全接触.同时磨削应循单方向进行,向前推行时进行磨削,回程时把试样提离砂纸.细磨时一般依次从0号(w40)开始,逐一换细一号的砂纸推磨,一般钢铁试样磨到04号砂纸,软材料如铝、镁等合金可磨到05号砂纸.每换下一号细砂纸时,应将试样和手冲洗干净,并将下面垫的玻璃板擦干净,谨防粗砂粒掉入细砂纸上,同时磨面方向应旋转90°,以便观察上次磨痕是否磨掉.在细磨较软的金相试样时,如铝、镁、铜等有色金属是应该在砂纸上涂一层润滑剂,可防止砂粒嵌入软金属材料内,同时减少表面撕损现象.常用的润滑剂有机油、石蜡、汽油溶液、汽油、皂化水溶液、甘油水溶液.制取的试样:
编号1.12.1
炉号2j061022j06101
钢种16mndr16mndr
规格mm1260
试样方向横向横向
下屈服强度抗拉强度
382341
536513
伸率3129.5
编号1.1
冲击温度-10-20-30-40-50
冲击96422824287945163
冲击2376295
冲击38222223721376137
平均值742222299914844
金相编号101112
备注板边中心1∕4
1.2-10-20-30-40-50
2.1-10-20-30-40-50
202122
板边中心1∕4
2.2-10-20-30-40-50
根据以上数据的顺序绘制冲击性能与温度的变化曲线:
二、未按计划完成工作任务的原因
已完成
三、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及改进 措施
数据处理,学习了origin数据处理的方法,成功地绘制出了变化曲线.四、下一步 工作计划
第9周至第10周抛光,制取要观察试样,照照片,第11周结合变化曲线观察分析16mndr低温压力用钢的力学性能
试样抛光手工抛光的目的是除去金相试样磨面上由细磨留下的磨痕,成为平整无疵的镜面.
尽管抛光是金相试样制备中的最后一道工序并由此而得光滑的镜面,但金相工作者的 经验 是:在金相试样磨光过程中要多下功夫,因为抛光的作用仅能去除表层很薄一层金属,所以抛光结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前几道工序的质量.有时抛光之前磨面上留有少量几条较深的磨痕,即使增加抛光时间也难以除去,一般必须重新磨光.故抛光之前应仔细检查磨面,是否留有单一方向均匀的细磨痕否则应重新磨光,以免白费时间.这是提高金相试样制备效率的重要环节.
姓 名 学 号 院 (系) 土 木工 程学院 学 科 工程力学与海洋工程 导 师 论 文 题 构多尺度有限元分析与试验 研究
中期报告日期 2013年3月26日 检查组长签字
研究生院培养处制
1
2
3
4
5
6
7
8
9
10
1.硕士学位论文中期报告在硕士研究生入学后第三学期末或第四学期初进行; 2.报告经中期报告检查组长签字认可后,交院(系)研究生教学秘书备案;
3.如确实不能按时完成论文工作,需在正常毕业时间的两个月前提出延期申请。
11
硕士学位论文导师审阅记录
12
硕士学位论文修改说明
13
附件1-4
硕士研究生发表论文记录单
附件1-5
硕士学位论文检查小组反馈意见表
一、设计(论文)进展状况
1、经过前期的学习和需求分析,我已经大概掌握了java程序的编写过程,以及java中对于框架的运用,加之对数据库的了解,熟悉了java程序与数据库之间的联系。
2、对系统进行了全面分析,并进行了需求分析和功能模块的设计。对系统与数据库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设计。对数据库中关于考题表的设计进行了优化。
3、实现了数据库的设计,共有8个数据库表。ExamStu考生考题表。Choose选择体表,JCloze填空题表,estimate确定题表,Jquiz简答题表,choose—an表选择题答案表,Jcloze—an填空题答案表,estimate—an确定题答案表等。
4、已经实现了对不一样类型的考题按难度设置进行抽取,并组合
(1)管理员登录进行考题的录入
(2)管理员对数据库中考题的管理,如删除,修改
(3)学生登录后能够从系统得到一份自动分配的考卷
(4)教师登录后能够看到考生考卷,并进行评阅
(5)对于考生提交的考卷系统能够自动进行相关的打分,如选择题,确定题
5、已完成与专业相关的3000—5000字的外文资料的翻译。
二、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
1、存在的问题是:管理员和学生以及教师的权限问题
解决的措施是:根据输入的用户名,密码,到数据库里检索数据,根据该用户的权限值,保存成session,当打开一个新的页面,确定session。
2、存在的问题是:考题随即分配问题
解决的措施是:设计数据库时在各个考题表中设置一个关键字来区别已经选中的考题。
3、存在的问题是:对于考生试卷中确定,填空以及选择题自动比对的问题
解决的措施是:添加了一个答案表,并且设置了一个与之相联系的表的关键字
4、存在的问题是:在数据库设计时,考生考完试后,考生所答试卷不能正确的和考题关联上
解决的措施是:设置主外键进行表与表之间的联系。
5、存在的问题是: 系统安全 性的问题
解决的措施是:
(1)运用数据库自身的安全管理措施以及windows安全管理措施
(2)在系统资源访问上,增加过滤器验证身份,以到达可靠性。
三、后期工作安排
1、继续完成考生考试过程中关于得到随即分配考题的问题,关于考试过程中考题难度的浮动问题
2、集中测试考题分配问题
3、测试不一样人员的权限问题,不一样身份登录只能看到相应的页面,构成测试报告文档。
4、完善系统的安全性。并进行测试,构成测试报告文档。
5、系统的验收测试,并构成测试报告文档。
6、完成该系统后,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针对本系统的开发,存在的问题
以及对系统开发的经验 总结 ,写出一篇一万五千字左右的论文,作为对所完成毕业设计的.汇报与总结
(1)研究进度安排
川崎病是一种急性、自限性的全身血管炎,好发于5 岁以下婴幼儿。1962 年在日本首次发现,1967年日本学者川崎富作首先报道,此后欧、亚、美、澳洲及南非各地均有报道。由于本病病因未明,临床表现比较复杂,全身多系统均可受累,尤以冠状动脉为甚,在日本和美国已经取代风湿热成为 儿童 获得性心脏病的最常见疾病,目前已成为最常见的小儿后天性心脏病之一,并可能为成人缺血性心脏病的危险因素之一。近年来, KD 无论在流行病学、病因及发病机制的研究以及临床诊疗上均获得了诸多进展。本论文根据预定的开题报告内容以及进度合理安排,目前已经就相关文献综述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与总结,为本文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2)目前已完成的研究工作及结果
本文已经对相关案例进行了预定的选取。本文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7月在三峡大学仁和医院、宜昌市中心医院及宜昌市二医院就诊的川崎病患儿20例,年龄波动于6月~8岁,平均年龄(2.10±1.83)岁,男:女=2:1。受检对象按入选顺序编号,如第1个入选对象编号为1。诊断标准选用美国心脏病协会制定的川崎病诊断标准:
1)发热持续5天以上,抗生素治疗无效,不能被其他已知疾病所解释;
2)双眼结膜充血(非渗出性);
3)口唇鲜红、皲裂,口唇点膜弥散性充血,杨梅舌;
4)多形性红斑、皮瘆;
5)在急性期有手足硬肿,掌距红斑;在恢复期指(趾)端甲床皮肤移行处有膜状脱皮;
6)急性非化脓性颈淋巴结大,常为单侧,其直径>1.5cm或更大。
以上标准至少满足5项,可确诊为川崎病,其中1)为必备条件。若患儿不明原因发热超过5天,伴其他诊断标准中的3项,并经二维超声心动图或冠状动脉造影确诊存在冠状动脉扩张或冠状动脉瘤,除外其他疾病,亦可确诊。对于所有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了充分的统计,同时在此基础上对患者进行了随机分组,从
三峡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中期报告
而为后续的研究奠定基础。
(3)后期拟完成的研究工作及进度安排
后期,本文将首先就检测KD患儿表达CCL5、CCR5的具体细胞。收集KD患儿和正常对照组外周血 3- 4 ml,PBMC分离:无菌肝素钠抗凝血 3- 4ml,经Ficoll
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提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s)。同时在分析以及检测的基
础之上,对结果进行分析包括:
1)明确CCL5、CCR5分别在外周血PBMC中的具体表达细胞;
2)对于活化前后的T细胞,CCL5、CCR5的表达水平有何变化;
3)找到CCL5、CCR5之间在川崎病患儿中表达的联系。
经过上述比较,研究CCL5与CCR5在川崎病患儿外周血中的表达变化,从而为川崎病发病机制和治疗手段提供新的思路。研究结果如下表所示:
表1 趋化因子CCL5对T细胞趋化性影响
视野0 10 20 50 100 300 500
①21 50 88 57 60 52 33
②26 45 82 57 60 36 36
③12 44 43 14 32 60 61
④40 76 55 69 61 57 66
⑤19 55 63 29 53 43 50
⑥14 55 76 23 40 46 53
⑦17 35 59 41 55 30 30
⑧9 33 47 65 32 38 47
⑨13 14 25 20 30 36 29
合计171 407 538 375 423 398 405
平均数/视野19.0±9.4 45.2±17.2 59.8±20.1 41.6±20.9 47.0±13.3 44.2±10.3 45.0±13.6
表2 CCR5阻断剂对T细胞趋化性影响
视野0 10 50 100 200
①50 30 18 13 10
②38 23 13 12 9
③44 19 12 5 5
④72 25 17 5 7
⑤78 27 9 7 9
合计282 124 69 42 40 平均数/视野56.4±17.63 24.8±4.15 13.8±3.70 8.4±3.85 8.0±2.0
通过对趋化因子CCL5/ CCR5对T细胞趋化性影响,我们的实验结论如下:
1、趋化因子受体CCL5/ CCR5在川崎病患儿外周血中高表达,提示他们可能与川崎病患儿外周血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另外,受体CCRS可能是川崎病标志物之一。
2、趋化因子受体CCL5在川崎病患儿外周细胞中有明确表达,且为功能性受体。
十浓度呈现明显的
3、在实验组中加入趋化因子CCLS后SACC-83细胞内的Ca
2
瞬时上升现象(见图1),而利用受体CCRS阻断剂Maraviroc和CCRSmAb将细胞表
十浓度无明显的波动变化(见图面的受体CCRS阻断后,跟踪监测发现细胞内的Ca
2
1)。
4、趋化因子CCLS与其受体CCRS结合后,对川崎病患儿外周细胞的运动性、侵袭性、趋化性和增殖效应均产生了促进作用,其机理可能是CCL5/ CCR5生物轴通过引起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的改变,启动了癌细胞内钙离子相关的信号。
(4)存在的困难与问题
趋化因子(chemokines)是细胞因子超家族中的成员之一,是一类对细胞具有定向趋化吸引作用的小分子蛋白质,它可以定向吸引免疫细胞参与免疫应答和免疫病理过程[12]。到目前为止,至少有50种趋化因子被发现,其由70-125个氨基酸组成,分子量在8-11KD不等。大多数趋化因子含有4个保守的半胱氨酸形成的两个特征性的二硫键,故其有很相似的高级结构,C端为α螺旋,N 端不规则,有比较高的生物学活性,与受体相结合。
趋化因子首先作为趋化性介质被发现,但随着对趋化因子研究的深入,现在已经认识到趋化因子不但对白细胞具有趋化作用,而且在免疫细胞和器官的发育、免疫应答过程、炎症反应、病原体感染、创伤修复及肿瘤形成和转移等方面发挥广泛的生理和病理作用〔14-16〕。随着近年来对趋化因子及其受体研究的深入,国内外众多学者均已发现其二者结合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对T细胞的募集及趋化进行作用,并将相应T细胞聚集至靶器官发生组织器官损伤。Wenzel等在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时发现CXCL10及其受体CXCR3的结合可定向招募细胞毒性T 细胞进入靶器官最终造成皮肤损害;Barone 等研究表明,干燥综合征(SS)患者泪腺角膜上皮细胞CXCL9、CXCL10、CXCL11及受体CXCR3 表达均升高;Goulvestre 等通过对甲状腺组织中表达的细胞因子和相应趋化因子研究,得出CCL21、CXCL12、CXCL13、CCL22在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AITD)患者的甲状腺组织中的表达增加,其中自身免疫性疾病甲状腺组织中有异位二级淋巴滤泡形成的CXCL12、
三峡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中期报告
CXCL13、CCL22的表达显著增加。目前对于趋化因子及其受体的研究点在于趋
化因子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所起的募集、趋化T细胞至靶器官的作用,但其在川崎病中的具体作用研究尚不多,目前的研究对于趋化因子CCL5及其受体CCR5在川崎病中的表达及意义研究较少,缺乏相关文献的支持以及数据的保障,同时本文研究的内容以及提取方法相对复杂。由此要求研究中必须要花费更多的精力以及时间以保证研究结果的合理性与准确性,同时也需要进一步进行文献的搜集与整理,特别是对于国外文献的搜集与调查,从而为本文的研究奠定基础。
(5)如期完成全部论文工作的可能性。
目前,已经采集了部分研究对象资料,并进行了相对应的分组及采血。同时,国内学者已进行过CCL5、CCR5在其他疾病中的表达研究,可提供相应的研究方法及路线参考。而笔者的前期预实验已分离出PBMC并成功进行了T细胞的活化增殖。因此,后续能够按照最初的进度完成论文工作,并且保证研究质量以及结论的准确性。
导师评语:
评议小组评语:
↓↓↓点击下一页还有更多精彩的论文中期检查报告范文↓↓↓
This experiment take asparagus off icinalis Linn the flower bud as a material, uses theparaffin wax 切片法 movie-making, observedasparagus off icinalis Linn the floweredmedicine dissection structure,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asparagus off icinalis Linn flower bud exterior shape characteristic as well as the paraffinsection observation, obtains between the two to correspond therelations; Take asparagus off icinalis Linn the flowered medicine as the material,carries on the flowered medicine raise to obtain suits asparagus off icinalis Linn theflowered medicine raise induction culture medium, the split up culturemedium and the raise condition and obtains the pollen adult plant;Carry on the peroxide enzyme same labor enzyme electricity byasparagus off icinalis Linn the regeneration adult plant and the cultivation adult plantto swim the distinction regeneration adult plant's sex, its resultindicated. 1.asparagus off icinalis Linn the flower bud transverse cutting delivers in person thebutterfly the shape, separates, the constitution by themedicine. including , flowered medicine wall twoparts. The colored medicine wall initial period often stores themassive matter. When the colored medicine is mature, the cell radialdirection expands, stores the matter to vanish, besides to thewall, has the multi- strip slanting longitudinal stripe shapecellulose the center fabric cell isbigger, the initial period but starts for the single nucleus in thepollen mother cell to reduce time the fission, forms orpolynuclear. struggles generation surprised toadmirefresh emperor S slanting postscript Song respectfully? 2. different growth times asparagus off icinalis Linn flower bud material exterior shapecharacteristic as well as between the flowered medicine interiorcytology characteristic, obtains between the two to correspond therelations. When flower bud length 1.5-2mm the flowered medicine is inthe single nucleus to keep to the side the time. 3. Most suits asparagus off icinalis Linn the flowered medicine raise hormonecombination is 1.0 mg/L 6-BA coordinates 2.0 mg/LNAA is56.0%. The split up culture medium is as the basic culture mediumattaches 6-BA1.0 mg/L, NAA0.2 mg/L take MS, the most high score rateis 60%. 4. The sucrose for suitablly took asparagus off icinalis Linn in the flowered medicineraise , it is suitable the density is 3%. In the culture mediumsuitably joins the activated charcoal, is advantageous to thedifferentiation rate induction and the differentiation. Most issuitable the density is: 0.5%. 5. asparagus off icinalis Linn in the flowered medicine raise, best sends the rootsquaring method is straight receives 0.3mm the stem point tovaccinate, 6-BA, NAA, IBA, and in KT coordination use culture medium.Most is suitable asparagus off icinalis Linn regenerates Miao Fagen the culture mediumis: MS+ 6-BA 0.05 mg/L +NAA 0.04 mg/L+IBA1 mg/L+KT 0.4mg/L. 6. asparagus off icinalis Linn the peroxide enzyme same labor enzyme electricity swimsthe result, the is more corresponding than female few enzymebelt. Through swims the enzyme belt with the cultivation adult plantperoxide enzyme same labor enzyme electricity to compare, may displaytemper fromasparagus off icinalis Linn the regeneration adult plant's peroxide enzymeenzyme belt distinction leaves.
88 浏览 5 回答
92 浏览 4 回答
250 浏览 4 回答
236 浏览 3 回答
83 浏览 4 回答
157 浏览 5 回答
348 浏览 2 回答
355 浏览 2 回答
208 浏览 4 回答
288 浏览 6 回答
344 浏览 4 回答
349 浏览 6 回答
311 浏览 2 回答
226 浏览 2 回答
263 浏览 2 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