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is Keatsian tribute to Dr Fitch appeared in the Dunnow Hall Magazine in July 1935. Already Dr Fitch had established himself as a somewhat authoritarian figure who, although he claimed to be a 'great believer in personal liberty', said in the same speech (7 August 1936): 'With the extraordinary swing in the opposite direction from Victorianism, with its repressive and inhibitive methods, the swing has been far too great, and there is an idea abroad that you have only to put knowledge in front of a child, and by some mysterious means it gets into that child. If that is the case then all I can say is that education is, and has been, entirely useless.... It [the child] has to be told many things and must learn what we all have to learn from statements of fact on the one hand to ordinary discipline on the other.' This is my favorite collection of Keatsian criticism. It was originally published in 1964 so it lacks the pretentious 'style' of contemporary criticism. It is divided into two sections - general discussions and discussions of particular poems. Eliot, Bate, Fogle, and Bush discuss Keats, his place in literary history, his use of imagery, his conception of negative capability, etc Stillinger, Bloom, Perkins, Wasserman, Bate, and James discuss various poems, primarily the great odes of 1819. There is a brief chronology of important dates in Keats's life, notes on the authors, and a selected bibliography
严济慈,谱名泽荣, 物理 学家、 教育 家,是中国现代 物理学 研究工作的创始人之一、中国光学研究和光学仪器研制工作的奠基人之一、中国研究水晶压电效应第一人。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著名物理学家严济慈生平简介,希望大家喜欢!严济慈简介 严济慈简介:严济慈(1901.1.23-1996.11.2),名泽荣,学名寓慈、济慈,字华庭、慕光,号子祥、厂佛、岸佛。浙浙江东阳人。 毕业 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物理系法国国家科学博士,历任中国科学院办公厅主任,应用物理所所长东北分院院长、技术科学部主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协副主席及名誉主席、九三学社副主席及名誉主席、南京大学物理学院著名校友、中央研究院院士、著名物理学家、教育家,中国现代物理学研究开创人之一。 其实上面的严济慈简介并不能完全的包括严济慈先生光辉的一生,严济慈先生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简单的文字无法完全传达出严济慈先生贡献。 严济慈是中国现代物理学研究的创始人之一,他还是我国光学仪器研究和光学研究方面的奠基人之一。1931年他在钱临照的协助下开展了压力对照相乳胶感光性能影响的研究,在一年之后1932年发表了打一份这方面的 论文 《静压力对照相乳胶剂感光性之影响》。弥补了当时对照相乳胶感光性能的理论研究。 严济慈的一生有他参与主持发表的论文共有53篇,有11篇是他在法国工作时发表的,其余42篇都在北京物理研究所工作时发表的。他的论文分别在《中国物理学报》《法国科学院周刊》等国内外知名重要学术上刊发,1986年国家科学出版社汇总出版了《严济慈科学论文集》严济慈还著有初中到大学10余种 数学 .物理教科书,他在1992年分别给江泽民总书记和李鹏总理写信陈述要重点支持建设好一批科学技术大学的重要。他的信得到了江泽民等国家领导同志的批示,这是严济慈推动创办精品大学的重要举措。 严济慈在昆产军需仪器 严济慈是我国近现代伟大的物理学家和教育家,其在抗战爆发之后不是选择留在国外享受安逸的生活,而是在抗战爆发之后历尽艰辛的回到了危难中的祖国,并且为抗战做出了自己作为一个物理学家和教育家能够做到的最大的努力,堪称是一位热爱自己的国家,热爱自己的人民的爱国人士。下面讲一下严济慈在昆产军需仪器的 故事 。 严济慈在昆产军需仪器是严济慈为抗战军队生产军需仪器的故事,抗战时期,严济慈在昆明北郊的黑龙潭公园内严济慈创办了北平研究院物理研究所,根据抗战的需要为军队制造了大量的军需仪器。 1927年,严济慈获得法国国家科学博士学位。 抗日战争 全面爆发后严济慈不顾众多师友的劝说,历尽艰辛回到了危难中的祖国。严济慈回国的时候北平已被占领,严济慈只好带领着全家辗转天津和香港来到了云南昆明。到昆明后,严济慈多方勘察,后来选择在黑龙潭设立物理研究所。经一番考察之后严济慈选择在黑龙潭的一座古庙内成立自己的物理研究所。严济慈带领着一批中学毕业的年轻人从事研究生产工作,在几年之间严济慈带人为前线制造了500架1500倍的望远镜;300多套五角测距镜和望远镜,1000多具无线电发报机和稳定波频用的水晶振荡器等军用仪器,为当时的抗战部队提供了质量过关的军需仪器。 同时在这段时间内严济慈还培养出了大批的精密仪器的研制人员,当这些人能够独立进行研究之后,还将他们送 出国 门去学习,后来这些人成为了国家建设中的栋梁之才。 严济慈在昆产军需仪器的故事成为了严济慈支持抗战的一个 小故事 ,被很多人广为流传。 严济慈图书馆 严济慈图书馆的前身是是1956年的金华图书馆,金华学校1997年与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合并后更改为了严济慈图书馆,合并后新的严济慈图书馆总建筑达到一万多平方米,形成了“ 科技 图书馆,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在内,具有馆藏总量达70多万册的三馆合一的图书馆。 2010年5月金华市图书馆和金华市职业技术学校各自从严济慈图书馆分离出来,分离出来的金华市图书馆(严济慈图书馆)重新确立为地市级图书馆,后来经过多次 装修 后的金华市图书馆面貌焕然一新,成为风景优美,环境舒适,花园楼台呈欧洲建筑风格使市民在休闲之中饱览图书。 管内设施齐全有各类座位500余个下设阅览部门,借部部门等向市民提供各种服务,现在管内有有臧书13万册门类齐全,每年还有订阅杂志几百份,而且市政府每年还有购买的书籍的专款经费,不间断的更新充实图书馆的各类臧书,竭诚为广大的各种读者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使读者在休闲通透的环境中自由的阅读自己喜欢的图书,图书馆还开通了网络 文化 信息工程不断开拓完善图书馆的服务模式,使各种读者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开心阅读是金华市图书馆的发展方向,金华市图书馆正依托政府的大力支持,延伸在乡镇,学校等各种服务建设以文化数字网络共享工程,不断 拓展 完善服务,为社会的和谐 中国梦 的建设发挥积极作用。 猜你喜欢: 1. 伽利略的生平事迹 2. 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高智商名人 3. 爱因斯坦的智商是多少 4. 史上智商最高的十个人排名 5. 著名科学家的励志故事简短
)“想起这世界真叫人伤心。我是无沾恋的,巴不得有机会可以逃避,可以忘 怀种种不如意的现象,不比你在青林茂荫里过无忧的生活,你不知道也无须过问我们这 寒伧的世界,我们这里有的是热病、厌倦、烦恼,平常朋友们见面时只是愁颜相对,你 听我的牢骚,我听你的哀怨;老年人耗尽了精力,听凭痹症摇落他们仅存的几茎可怜的 白发;年轻人也是叫不如意事蚀空了,满脸的憔悴,消瘦得像一个鬼影,再不然就进墓 门;真是除非你不想他,你要一想的时候就不由得你发愁,不由得你眼睛里钝迟迟的充 满了绝望的晦色;美更不必说,也许难得在这里,那里,偶然露一点痕迹,但是转瞬间 就变成落花流水似没了,春光是挽留不住的,爱美的人也不是没有,但美景既不常驻人 间,我们至多只能实现暂时的享受,笑口不曾全开,愁颜又回来了!因此我只想顺着你 歌声离别这世界,忘却这世界,解化这忧郁沉沉的知觉。”
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济慈,1795年10月29日生,1821年2月病逝,只活了25岁。他的一生是短暂的,但却留下了不少壮丽的诗篇,为英国和世界文学宣言增添了光辉。 约翰·济慈的父亲是出租车马的马房饲养员,地位低微,家道贫寒。他还没到15岁,父母双亡,他和两弟一妹在亲友的照管下成长,生活很贫困。他自幼酷爱文学,但不满16岁就离开学校去跟一个医生学学徒,1816年获得助理医师资格。这一年,他认识了李·亨特和雪莱等作家,由于对文学的酷爱,使他弃医从文,走上了写作的道路。1816年5月,他在亨特主编的《探究者》上发表了第一首诗作《呵,孤独》。1817年,他在雪莱的帮助下,出版了第一本诗集《诗歌》。 1818年,是济慈整个生活的转折点。这一年,他发表了长诗《安迪米恩》。从1818年末到1820年初,他先后写出了长诗《拉米亚》、《依莎贝拉》、《圣亚尼节的前夕》、《海坡里安》等。他最著名的《夜莺颂》、《希腊古瓮颂》、《秋颂》、《忧郁颂》都是这个时期的作品,这些诗表现了济慈所独有的对大自然的感爱、想象以及生动表现这一切的卓越才华。 文学相册: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济慈 中国网 | 时间:2005 年11 月8 日 | 文章来源:人民网-《江南时报》 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济慈,1795年10月29日生,1821年2月病逝,只活了25岁。他的一生是短暂的,但却留下了不少壮丽的诗篇,为英国和世界文学宣言增添了光辉。 约翰·济慈的父亲是出租车马的马房饲养员,地位低微,家道贫寒。他还没到15岁,父母双亡,他和两弟一妹在亲友的照管下成长,生活很贫困。他自幼酷爱文学,但不满16岁就离开学校去跟一个医生当学徒,1816年获得助理医师资格。这一年,他认识了李·亨特和雪莱等作家,由于对文学的酷爱,使他弃医从文,走上了写作的道路。1816年5月,他在亨特主编的《探究者》上发表了第一首诗作《呵,孤独》。1817年,他在雪莱的帮助下,出版了第一本诗集《诗歌》。 1818年,是济慈整个生活的转折点。这一年,他发表了长诗《安迪米恩》,由于在这首诗里洋溢着自由思想和反古典主义倾向,加上他公开加入思想激进的亨特集团,因此受到保守派的恶毒攻击,说他是“伦敦佬学派”,甚至谩骂他:“做一个挨饿的药剂师比做一个挨饿的诗人要强得多,明智得多。所以,约翰先生,还是回到你的药店去吧……”恶意攻击从反面促进了济慈,使他仔细地研究了自己的诗作,从而使自己更加成熟。这一年,他开始了和范妮·布朗的爱情,但同时也发现自己得了肺病,健康状况愈来愈坏。他预感到自己活不了多久,便努力进行写作。从1818年末到1820年初,他先后写出了长诗《拉米亚》、《依莎贝拉》、《圣亚尼节的前夕》、《海坡里安》等。他最著名的《夜莺颂》、《希腊古瓮颂》、《秋颂》、《忧郁颂》都是这个时期的作品,这些诗表现了济慈所独有的对大自然的感爱、想像以及生动表现这一切的卓越才华。 济慈①的夜莺歌 ①济慈(1795—1821),英国诗人。他出身贫苦,做过药剂师的助手,年轻时就 死于肺病。 诗中有济慈(Jonh Keats)的《夜莺歌》,与禽中有夜莺一样的神奇。除非你亲耳 听过,你不容易相信树林里有一类发痴的鸟,天晚了才开口唱,在黑暗里倾吐他的妙乐, 愈唱愈有劲,往往直唱到天亮,连真的心血都跟着歌声从她的血管里呕出;除非你亲自 咀嚼过,你也不易相信一个二十三岁的青年有一天早饭后坐在一株李树底下迅笔的写, 不到三小时写成了一首八段八十行的长歌,这歌里的音乐与夜莺的歌声一样的不可理解, 同是宇宙间一个奇迹,即使有哪一天大英帝国破裂成无可记认的断片时,《夜莺歌》依 旧保有他无比的价值:万万里外的星亘古的亮着,树林里的夜莺到时候就来唱着,济慈 的夜莺歌永远在人类的记忆里存着。 那年济慈住在伦敦的Wentworth Place①。百年前的伦敦与现在的英京大不相同, 那时候“文明”的沾染比较的不深,所以华次华士②站在威士明治德桥上,还可以放心 的讴歌清晨的伦敦,还有福气在“无烟的空气”里呼吸,望出去也还看得见“田地、小 山、石头、旷野,一直开拓到天边”。那时候的人,我猜想,也一定比较的不野蛮,近 人情,爱自然,所以白天听得着满天的云雀,夜里听得着夜莺的妙乐。要是济慈迟一百 年出世,在夜莺绝迹了的伦敦市里住着,他别的著作不敢说,这首夜莺歌至少,怕就不 会成功,供人类无尽期的享受。说起真觉得可惨,在我们南方,古迹而兼是艺术品的, 止淘成③了西湖上一座孤单的雷峰塔,这千百年来雷峰塔的文学还不曾见面,雷峰塔的 映影已经永别了波心!也许我们的灵性是麻皮做的,木屑做的,要不然这时代普遍的苦 痛与烦恼的呼声还不是最富灵感的天然音乐;——但是我们的济慈在哪里?我们的《夜 莺歌》在哪里?济慈有一次低低的自语——“I feel the flowers growing on me”。意思是“我觉得鲜花一朵朵的长上了我的身”,就是说他一想着了鲜花,他的本 体就变成了鲜花,在草丛里掩映着,在阳光里闪亮着,在和风里一瓣瓣的无形的伸展着, 在蜂蝶轻薄的口吻下羞晕着。这是想象力最纯粹的境界:孙猴子能七十二般变化,诗人 的变化力更是不可限量——沙士比亚戏剧里至少有一百多个永远有生命的人物,男的女 的、贵的贱的、伟大的、卑琐的、严肃的、滑稽的,还不是他自己摇身一变变出来的。 济慈与雪莱最有这与自然谐合的变术;——雪莱制《云歌》时我们不知道雪莱变了云还 是云变了;雪莱歌《西风》时不知道歌者是西风还是西风是歌者;颂《云雀》时不知道 是诗人在九霄云端里唱着还是百灵鸟在字句里叫着;同样的济慈咏“忧郁”“Odeon M elancholy”时他自己就变了忧郁本体,“忽然从天上掉下来像一朵哭泣的云”;他赞美 “秋”“To Autumn”时他自己就是在树叶底下挂着的叶子中心那颗渐渐发长的核仁儿, 或是在稻田里静偃着玫瑰色的秋阳!这样比称起来,如其赵松雪④关紧房门伏在地下学 马的故事可信时,那我们的艺术家就落粗蠢,不堪的“乡下人气味”! ①Wentworth Place,即文特沃思村。实际上,该处是济慈的女友范妮·布劳纳 的家,济慈写《夜莺颂》的时候还在汉普斯泰德,他是去意大利疗养前的一个月才搬到 这里的。 ②华次毕士,通译华兹华斯(1770—1850),英国诗人,湖畔派的代表人物。 ③淘成,浙江方言,这里是“剩存”的意思。 ④赵松雪,即赵孟俯(1254—1322),元代书画家。其书法世称“赵体”,画工山 水、人物、鞍马,尤善画马。 他那《夜莺歌》是他一个哥哥死的那年做的,据他的朋友有名肖像画家Robert Ha ydon①给Miss Mitford②的信里说,他在没有写下以前早就起了腹稿,一天晚上他们俩 在草地里散步时济慈低低的背诵给他听——“……in alow,tremulous undertone whi ch affected me extremely.③ ①Robert Haydon,通译罗伯特·海登(1786—1846),英国画家、作家。 ②Miss Mitford,通译米特福德小姐(1787—1855),英国女作家。 ③这句英文的意思是:“……那低沉而颤抖的鸣啭深深地感染了我。” 那年碰巧——据著《济慈传》的Lord Houghton①说,在他屋子的邻近来了一只夜 莺,每晚不倦的歌唱,他很快活,常常留意倾听,一直听得他心痛神醉逼着他从自己的 口里复制了一套不朽的歌曲。我们要记得济慈二十五岁那年在意大利在他一个朋友的怀 抱里作古,他是,与他的夜莺一样,呕血死的! ①Lord Houghton,通译雷顿爵士(1809—1855),英国诗人,曾出版济慈的书 信和遗著。 能完全领略一首诗或是一篇戏曲,是一个精神的快乐,一个不期然的发现。这不是 容易的事;要完全了解一个人的品性是十分难,要完全领会一首小诗也不得容易。我简 直想说一半得靠你的缘分,我真有点儿迷信。就我自己说,文学本不是我的行业,我的 有限的文学知识是“无师传授”的。裴德①(Walter Pater)是一天在路上碰着大雨到 一家旧书铺去躲避无意中发现的,哥德②(Goethe)——说来更怪了——是司蒂文孙③ (R.L.S.)介绍给我的,(在他的Art of WritCing④那书里他称赞George Henr y Lewes⑤的《葛德评传》;Everyman edition⑥一块钱就可以买到一本黄金的书)柏 拉图是一次在浴室里忽然想着要去拜访他的。雪莱是为他也离婚才去仔细请教他的,杜 思退益夫斯基⑦、托尔斯泰、丹农雪乌⑧、波特莱耳⑨、卢骚,这一班人也各有各的来 法,反正都不是经由正宗的介绍:都是邂逅,不是约会。这次我到平大⑩教书也是偶然 的,我教着济慈的《夜莺歌》也是偶然的,乃至我现在动手写这一篇短文,更不是料得 到的。友鸾⑾再三要我写才鼓起我的兴来,我也很高兴写,因为看了我的乘兴的话,竟 许有人不但发愿去读那《夜莺歌》,并且从此得到了一个亲口尝味最高级文学的门径, 那我就得意极了。 ①裴德,通译佩特(1839—1894),英国诗人、批评家,著有《文艺复兴史研究》 等。 ②哥德,通译歌德(1749—1832),德国诗人,著有《浮士德》、《少年维特之烦 恼》等。 ③司蒂文孙,通译斯蒂文森(1850—1894),英国作家。 ④Art of Writing,即《写作的艺术》。 ⑤George Henry Lewes,通译乔治·亨利·刘易斯(1817—1878),美国哲学家、 文学评论家,还做过演员和编辑。 ⑥Everyman edition,书籍的普及版。 ⑦杜思退益夫斯基,通译陀思妥耶夫斯基(1821—1881),俄国作家,著有《卡拉 马佐夫兄弟》等。 ⑧丹农雪乌,通译邓南遮(1863—1938),意大利作家。 ⑨波特莱耳,通译波德莱尔(1821—1867),法国诗人。 ⑩平大,即平民大学。 ⑾友鸾,即张友鸾(1904—1989),作家、翻译家。当时他在主编《京报》副刊 《文学周刊》。 但是叫我怎样讲法呢?在课堂里一头讲生字一头讲典故,多少有一个讲法,但是现 在要我坐下来把这首整体的诗分成片段诠释它的意义,可真是一个难题!领略艺术与看 山景一样,只要你地位站得适当,你这一望一眼便吸收了全景的精神;要你“远视”的 看,不是近视的看;如其你捧住了树才能见树,那时即使你不惜工夫一株一株的审查过 去,你还是看不到全林的景子。所以分析的看艺术,多少是杀风景的:综合的看法才对。 所以我现在勉强讲这《夜莺歌》,我不敢说我能有什么心得的见解!我并没有!我只是 在课堂里讲书的态度,按句按段的讲下去就是;至于整体的领悟还得靠你们自己,我是 不能帮忙的。 你们没有听过夜莺先是一个困难。北京有没有我都不知道。下回萧友梅①先生的音 乐会要是有贝德花芬的第六个“沁芳南”②( The Pastoral Symphony)时,你们可 以去听听,那里面有夜莺的歌声。好吧,我们只能要同意听音乐——自然的或人为的— —有时可以使我们听出神:譬如你晚上在山脚下独步时听着清越的笛声,远远的飞来, 你即使不滴泪,你多少不免“神往”不是?或是在山中听泉乐,也可使你忘却俗景,想 象神境。我们假定夜莺的歌声比我们白天听着的什么鸟都要好听;他初起像是龚云甫③, 嗓子发沙的,很懈的试她的新歌;顿上一顿,来了,有调了。可还不急,只是清脆悦耳, 像是珠走玉盘(比喻是满不相干的)!慢慢的她动了情感,仿佛忽然想起了什么事情使 他激成异常的愤慨似的,他这才真唱了,声音越来越亮,调门越来越新奇,情绪越来越 热烈,韵味越来越深长,像是无限的欢畅,像是艳丽的怨慕,又像是变调的悲哀——直 唱得你在旁倾听的人不自主的跟着她兴奋,伴着她心跳。你恨不得和着她狂歌,就差你 的嗓子太粗太浊合不到一起!这是夜莺;这是济慈听着的夜莺,本来晚上万籁静定后声 音的感动力就特强,何况夜莺那样不可模拟的妙乐。 ①萧友梅(1884—1940),音乐教育家,当时任北京女子师范大学音乐系主任。 ②贝德花芬的第六个“沁芳南”,即贝多芬的《第六交响曲》。“沁芳南”是英语 交响曲Symphony一词的音译。 ③龚云甫(1862—1932),京剧演员,擅长老旦戏。下文中的“她”,是指他的角色身份。 好了;你们先得想象你们自己也教音乐的沉醴浸醉了,四肢软绵绵的,心头痒荠荠 的,说不出的一种浓味的馥郁的舒服,眼帘也是懒洋洋的挂不起来,心里满是流膏似的 感想,辽远的回忆,甜美的惆怅,闪光的希冀,微笑的情调一齐兜上方寸灵台时——再 来——“in a low,tiemulous undertone”①——开通济慈的《夜莺歌》,那才对 劲儿! ①这句英文的意思是:“低沉颤抖的鸣啭”。 这不是清醒时的说话;这是半梦呓的私语:心里畅快的压迫太重了流出口来绻缱的 细语——我们用散文译过他的意思来看:—— (一)“这唱歌的,唱这样神妙的歌的,决不是一只平常的鸟;她一定是一个树林 里美丽的女神,有翅膀会得飞翔的。她真乐呀,你听独自在黑夜的树林里,在架干交叉, 浓荫如织的青林里,她畅快的开放她的歌调,赞美着初夏的美景,我在这里听她唱,听 的时候已经很多,她还是恣情的唱着;啊,我真被她的歌声迷醉了,我不敢羡慕她的清 福,但我却让她无边的欢畅催眠住了,我像是服了一剂麻药,或是喝尽了一剂鸦片汁, 要不然为什么这睡昏昏思离离的像进了黑甜乡似的,我感觉着一种微倦的麻痹,我太快 活了,这快感太尖锐了,竟使我心房隐隐的生痛了!” (二)“你还是不倦的唱着——在你的歌声里我听出了最香冽的美酒的味儿。啊, 喝一杯陈年的真葡萄酿多痛快呀!那葡萄是长在暖和的南方的,普鲁罔斯①那种地方, 那边有的是幸福与欢乐,他们男的女的整天在宽阔的太阳光底下作乐,有的携着手跳春 舞,有的弹着琴唱恋歌;再加那遍野的香草与各样的树馨——在这快乐的地土下他们有 酒窖埋着美酒。现在酒味益发的澄静,香冽了。真美呀,真充满了南国的乡土精神的美 酒,我要来引满一杯,这酒好比是希宝克林灵泉的泉水,在日光里滟滟发虹光的清泉, 我拿一只古爵盛一个扑满。啊,看呀!这珍珠似的酒沫在这杯边上发瞬,这杯口也叫紫 色的浓浆染一个鲜艳;你看看,我这一口就把这一大杯酒吞了下去——这才真醉了,我 的神魂就脱离了躯壳,幽幽的辞别了世界,跟着你清唱的音响,像一个影子似淡淡的掩 入了你那暗沉沉的林中。” ①普鲁罔斯,通译普罗旺斯,法国南方的一个省。 (三)“想起这世界真叫人伤心。我是无沾恋的,巴不得有机会可以逃避,可以忘 怀种种不如意的现象,不比你在青林茂荫里过无忧的生活,你不知道也无须过问我们这 寒伧的世界,我们这里有的是热病、厌倦、烦恼,平常朋友们见面时只是愁颜相对,你 听我的牢骚,我听你的哀怨;老年人耗尽了精力,听凭痹症摇落他们仅存的几茎可怜的 白发;年轻人也是叫不如意事蚀空了,满脸的憔悴,消瘦得像一个鬼影,再不然就进墓 门;真是除非你不想他,你要一想的时候就不由得你发愁,不由得你眼睛里钝迟迟的充 满了绝望的晦色;美更不必说,也许难得在这里,那里,偶然露一点痕迹,但是转瞬间 就变成落花流水似没了,春光是挽留不住的,爱美的人也不是没有,但美景既不常驻人 间,我们至多只能实现暂时的享受,笑口不曾全开,愁颜又回来了!因此我只想顺着你 歌声离别这世界,忘却这世界,解化这忧郁沉沉的知觉。” (四)“人间真不值得留恋,去吧,去吧!我也不必乞灵于培克司(酒神)与他那 宝辇前的文豹,只凭诗情无形的翅膀我也可以飞上你那里去。啊,果然来了!到了你的 境界了!这林子里的夜是多温柔呀,也许皇后似的明月此时正在她天中的宝座上坐着, 周围无数的星辰像侍臣似的拱着她。但这夜却是黑,暗阴阴的没有光亮,只有偶然天风 过路时把这青翠荫蔽吹动,让半亮的天光丝丝的漏下来,照出我脚下青茵浓密的地土。” (五)“这林子里梦沉沉的不漏光亮,我脚下踏着的不知道是什么花,树枝上渗下 来的清馨也辨不清是什么香;在这薰香的黑暗中我只能按着这时令猜度这时候青草里, 矮丛里,野果树上的各色花香;——乳白色的山楂花,有刺的野蔷薇,在叶丛里掩盖着 的芝罗兰已快萎谢了,还有初夏最早开的麝香玫瑰,这时候准是满承着新鲜的露酿,不 久天暖和了,到了黄昏时候,这些花堆里多的是采花来的飞虫。” 我们要注意从第一段到第五段是一顺下来的:第一段是乐极了的谵语,接着第二段 声调跟着南方的阳光放亮了一些,但情调还是一路的缠绵。第三段稍为激起一点浪纹, 迷离中夹着一点自觉的愤慨,到第四段又沉了下去,从“already with thee!”①起, 语调又极幽微,像是小孩子走入了一个阴凉的地窖子,骨髓里觉着凉,心里却觉着半害 怕的特别意味,他低低的说着话,带颤动的,断续的;又像是朝上风来吹断清梦时的情 调;他的诗魂在林子的黑荫里闻着各种看不见的花草的香味,私下一一的猜测诉说,像 是山涧平流入湖水时的尾声……这第六段的声调与情调可全变了;先前只是畅快的惝恍, 这下竟是极乐的谵语了。他乐极了,他的灵魂取得了无边的解说与自由,他就想永保这 最痛快的俄顷,就在这时候轻轻的把最后的呼吸和入了空间,这无形的消灭便是极乐的 永生;他在另一首诗里说—— ①这句中的英文意为:“早已和你在一起”。 I know this being’s lease, My fancy to its utmost bliss spreads, Yet could I on this very midnight cease, And the world sgaudy ensign see in shreds’ Verse,Fame and Beauty are in tense indeed; But Death in tenser-Death is Life’shigh Meed. 在他看来,(或是在他想来),“生”是有限的,生的幸福也是有限的——诗,声 名与美是我们活着时最高的理想,但都不及死,因为死是无限的,解化的,与无尽流的 精神相投契的,死才是生命最高的蜜酒,一切的理想在生前只能部分的,相对的实现, 但在死里却是整体的绝对的谐合,因为在自由最博大的死的境界中一切不调谐的全调谐 了,一切不完全的都完全了,他这一段用的几个状词要注意,他的死不是苦痛,是“Ea seful Death”舒服的,或是竟可以翻作“逍遥的死”;还有他说“Quiet Breath”, 幽静或是幽静的呼吸,这个观念在济慈诗里常见,很可注意;他在一处排列他得意的幽 静的比象—— AUTUMN SUNS Smiling at ev e upon the quiet sheaves. Sweet Sapphos Cheek-a sleeping infant’s breath- The gradual sand that througn an hour glass runs A woodland rivulet,aPoet’s death 秋田里的晚霞,沙浮①女诗人的香腮,睡孩的呼吸,光阴渐缓的流沙,山林里的小 溪,诗人的死。他诗里充满着静的,也许香艳的。美丽的静的意境,正如雪莱的诗里无 处不是动,生命的振动,剧烈的,有色彩的,嘹亮的。我们可以拿济慈的《秋歌》对照 雪莱的《西风歌》,济慈的“夜莺”对比雪莱的“云雀”,济慈的“忧郁”对比雪莱的 “云”,一是动、舞、生命、精华的、光亮的、搏动的生命,一是静、幽、甜熟的、渐 缓的“奢侈”的死,比生命更深奥更博大的死,那就是永生。懂了他的生死的概念我们 再来解释他的诗: ①沙浮,通译莎福(前7—前6世纪),古希腊女诗人。 (六)“但是我一面正在猜测着这青林里的这样那样,夜莺他还是不歇的唱着,这 回唱得更浓更烈了。(先前只像荷池里的雨声,调虽急,韵节还是很匀净的;现在竟像 是大块的骤雨落在盛开的丁香林中,这白英在狂颤中缤纷的堕地,雨中的一阵香雨,声 调急促极了)所以他竟想在这极乐中静静的解化,平安的死去,所以他竟与无痛苦的解 脱发生了恋爱,昏昏的随口编着钟爱的名字唱着赞美他,要他领了他永别这生的世界, 投入永生的世界。这死所以不仅不是痛苦,真是最高的幸福,不仅不是不幸,并且是一 个极大的奢侈;不仅不是消极的寂灭,这正是真生命的实现。在这青林中,在这半夜里, 在这美妙的歌声里,轻轻的挑破了生命的水泡,啊,去吧!同时你在歌声中倾吐了你的 内蕴的灵性,放胆的尽性的狂歌好像你在这黑暗里看出比光明更光明的光明,在你的叶 荫中实现了比快乐更快乐的快乐;——我即使死了,你还是继续的唱着,直唱到我听不 着,变成了土,你还是永远的唱着。” 这是全诗精神最饱满音调最神灵的一节,接着上段死的意思与永生的意思,他从自 己又回想到那鸟的身上,他想我可以在这歌声里消散,但这歌声的本体呢?听歌的人可 以由生入死,由死得生,这唱歌的鸟,又怎样呢?以前的六节都是低调,就是第六节调 虽变,音还是像在浪花里浮沉着的一张叶片,浪花上涌时叶片上涌,浪花低伏时叶片也 低伏;但这第七节是到了最高点,到了急调中的争调——诗人的情绪,和着鸟的歌声, 尽情的涌了出来;他的迷醉中的诗魂已经到了梦与醒的边界。 这节里Ruth①的本事是在旧约书里The Book of Ruth②,她是嫁给一个客民的, 后来丈夫死了,她的姑要回老家,叫她也回自己的家再嫁人去,罗司一定不肯,情愿跟 着她的姑到外国去守寡,后来他在麦田里收麦,她常常想着她的本乡,济慈就应用这段 故事。 ①Ruth,通译露丝(本文译作罗司),圣经《旧约·路得记》中的一个人物。不 过,济慈的《夜莺颂》至第七节才用到这个典故,徐志摩这里把她错到第六节里去了。 ②The Book of Ruth,即《旧约·路得记》。 (七)“方才我想到死与灭亡,但是你,不死的鸟呀,你是永远没有灭亡的日子, 你的歌声就是你不死的一个凭证。时代尽迁异,人事尽变化,你的音乐还是永远不受损 伤,今晚上我在此地听你,这歌声还不是在几千年前已经在着,富贵的王子曾经听过你, 卑贱的农夫也听过你:也许当初罗司那孩子在黄昏时站在异邦的田里割麦,他眼里含着 一包眼泪思念故乡的时候,这同样的歌声,曾经从林子里透出来,给她精神的慰安,也 许在中古时期幻术家在海上变出蓬莱仙岛,在波心里起造着楼阁,在这里面住着他们摄 取来的美丽的女郎,她们凭着窗户望海思乡时,你的歌声也曾经感动她们的心灵,给他 们平安与愉快。” (八)这段是全诗的一个总束,夜莺放歌的一个总束,也可以说人生的大梦的一个 总束。他这诗里有两相对的(动机);一个是这现世界,与这面目可憎的实际的生活: 这是他巴不得逃避,巴不得忘却的,一个是超现实的世界,音乐声中不朽的生命,这是 他所想望的,他要实现的,他愿意解脱了不完全暂时的生为要化入这完全的永久的生。 他如何去法,凭酒的力量可以去,凭诗的无形的翅膀亦可以飞出尘寰,或是听着夜莺不 断的唱声也可以完全忘却这现世界的种种烦恼。他去了,他化入了温柔的黑夜,化入了 神灵的歌声——他就是夜莺;夜莺就是他。夜莺低唱时他也低唱,高唱时他也高唱,我 们辨不清谁是谁,第六第七段充分发挥“完全的永久的生”那个动机,天空里,黑夜里 已经充塞了音乐——所以在这里最高的急调尾声一个字音forlorn①里转回到那一个动机, 他所从来那个现实的世界,往来穿着的还是那一条线,音调的接合,转变处也极自然; 最后糅和那两个相反的动机,用醒(现世界)与梦(想象世界)结束全文,像拿一块石 子掷入山壑内的深潭里,你听那音响又清切又谐和。余音还在山壑里回荡着,使你想见 那石块慢慢的,慢慢的沉入了无底的深潭……音乐完了,梦醒了,血呕尽了,夜莺死了! 但他的余韵却袅袅的永远在宇宙间回响着…… ①forlorn,孤寂。
前段时间读了遗篇文章,说济慈英年早逝。死时年仅三十一岁,作者最推崇的他 的诗就是夜莺,那么与众不同,白天不歌唱,每当夜晚降临,便有他忧伤的歌喉!济慈就是这样,那样优秀的人。却只能留下几首优秀的诗歌,建议你去看看他的诗,不要说对美的追求,只需看那字里行间的忧伤!
一 科学家的故事50字 在卢瑟福从阿尔法粒子小散射实验证实原子核存在后,许多科学家都发现原子核的质量数与质子数不符,卢瑟福在实验的基础上,积极思考,终于成功的预言了中子的存在,极大的推动了原子物理学的发展。 爱迪生,他除了在留声机、电灯、电话、电报、电影等方面的发明和贡献以外,在矿业、建筑业、化工等领域也有不少著名的创造和真知灼见。爱迪生一生共有约两千项创造发明,为人类的文明和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富兰克林7岁时,有一次过节,大人们给了他许多钱。富兰克林打算用这笔“巨款”去商店买一些玩具。半路上,他看到一个男孩很神气地吹哨子,他当时完全被这个哨子迷住了,就用自己所有的钱换了那个男孩的哨子。回到家里,富兰克林十分得意地吹着哨子满屋子转,却打扰了全家人。他的家人知道他这笔交易后告诉他,为了这个哨子,他付出了比它原价高4倍的钱,并让他明白,这些多付的钱,是可以买到更多更好的东西的。 邓稼先 一次,航投试验时出现降落伞事故,原子弹坠地被摔裂。邓稼先深知危险,却一个人抢上前去把摔破的原子弹碎片拿到手里仔细检验。身为医学教授的妻子知道他“抱”了摔裂的原子弹,在邓稼先回北京时强拉他去检查。结果发现在他的小便中带有放射性物质,肝脏被损,骨髓里也侵入了放射物。随后,邓稼先仍坚持回核 试验基地。在步履艰难之时,他坚持要自己去装雷管,并首次以院长的权威向周围的人下命令:“你们还年轻,你们不能去!”1985年,邓稼先最后离开罗布泊回到北京,仍想参加会议。医生强迫他住院并通知他已患有癌症。他无力地倒在病床上,面对自己妻子以及国防部长张爱萍的安慰,平静地说:“我知道这一天会来的,但没想到它来得这样快 丁肇中 1972年夏,丁肇中实验小组利用美国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的质子加速器寻找质量在1.5×109eV~5.5×109eV之间的长寿命中性粒子。1974年,他们发现了一个质量约为质子质量3倍(能量为3.1×109eV)的长寿命中性粒子。在公开发表这个发现时,丁肇中把这个新粒子取名为J粒子,"J"和汉字"丁"字形相近,寓意是中国人发现的粒子。与此同时,美国人里希特也发现了这种粒子,并取名为ψ粒子。后来人们就把这种粒子称为J/ψ粒子。J/ψ粒子具有奇特的性质,其寿命值比预料值大5000倍。这表明它有新的内部结构,不能用当时已知的3种味夸克来解释,而需要引进第四种夸克即粲夸克来解释。J/ψ粒子的发现大大推动了粒子物理学的发展。 二 科学家的小故事 50字左右 故事要具体 爱迪生在几十年间复几乎每天工制作十几个小时。爱迪生在七十五岁的时候,还每天准时到实验室上班。有个记者问他:“爱迪生先生,你打算什么时候退休呢?”爱迪生为难地说:“糟糕,这个问题,我活到现在还没有来得及考虑呢!” 三 科学家的小故事50字 爱因斯坦 1895年春天,爱因斯坦已16岁了。根据德国当时的法律,男孩只有在17岁以前离开德国才可以不必回来服兵役。由于对军国主义深恶痛绝,加之独自一人呆在军营般的路易波尔德中学已忍无可忍,爱因斯坦没有同父母商量就私自决定离开德国,去意大利与父母团聚。但是,半途退学,将来拿不到文凭怎么办呢?一向忠厚、单纯的爱因斯坦,情急之中竟想出一个自以为不错的点子。他请数学老师给他开了张证明,说他数学成绩优异,早达到大学水平。又从一个熟悉的医生那里弄来一张病假证明,说他神经衰弱,需要回家静养。爱因斯坦以为有这两个证明,就可逃出这厌恶的地方。 谁知,他还没提出申请,训导主任却把他叫了去,以他败坏班风,不守校纪的理由勒令退学。 爱因斯坦脸红了,不管什么原因,只要能离开这所中学,他都心甘情愿,也顾不得什么了。他只是为自己想出一个并未实施的狡猾的点子突然感到内疚,后来每提及此事,爱因斯坦都内疚不已。大概这种事情与他坦率、真诚的个性相去太远。 牛顿一人在家中的果园中,由于边走路边思考问题,无意间撞到园中的苹果树,这时一个苹果正好砸在牛顿的头上。牛顿突然从问题中醒悟过来,捡起了苹果,这时他又陷入一个问题:为什么苹果会落到地上,而不是飘上天空。最终牛顿提出一个最简单的现象产生的举世定律:万有引力。 四 科学家的小故事50字,要有感受!急啊!拜托了各位 谢谢 玛丽1867年出生于波兰的华沙,高中毕业后,曾患了一年的精神疾病。由于是女性的原因,她不能在任何俄罗 居里夫人斯或波兰的大学继续进修,因此她做了几年的家庭教师。玛丽和姐姐都有想去法国留学的梦想,姐姐为了去留学已经存了一部分钱,但这些钱只够在法国学习一年。玛丽为了完成自己和姐姐的梦想,向姐姐提议。自己先去当家庭教师为她提供上学的资金,而等到姐姐毕业找到工作后,再为她筹备留学的资金。玛丽为了留学的梦想,整整做了8年的家庭教师。8年没有磨灭的梦想最终终于实现了。在她的姐姐的经济支持下来到巴黎,并在索邦(Sorbonne,巴黎大学的旧名)学习数学和物理学。经过四年的努力后,玛丽于巴黎大学取得物理及数学两个硕士学位。在那里,她成为了该校第一名女性讲师。 玛丽亚在索邦结识了另一名讲师,皮埃尔·居里,就是她后来的丈夫。他们两个经常在一起进行放射性物质的研究,以沥青铀矿石为主,因为这种矿石的总放射性比其所含有的铀的放射性还要强。1898年,居里夫妇对这种现象提出了一个逻辑的推断:沥青铀矿石中必定含有某种未知的放射成分,其放射性远远大于铀的放射性。12月26日,居里夫人公布了这种新物质存在的设想。 在此之后的几年中,居里夫妇不断地提炼沥青铀矿石中的放射成分。 居里夫妇经过不懈的努力,他们终于成功地分离出了氯化镭并发现了两种新的化学元素:钋(Po)和镭(Ra)。因为他们在放射性上的发现和研究,居里夫妇和亨利·贝克勒尔共同获得了1903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居里夫人也因此成为了历史上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女性。八年之后的1911年,居里夫人又因为成功分离了镭元素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出乎意外的是,在居里夫人获得诺贝尔奖之后,她并没有为提炼纯净镭的方法申请专利,而将之公布于众,这种作法有效的推动了放射化学的发展。 居里夫人晚年跟丈夫生前的学生保罗·朗志万有一段韵事,这个事件在法国闹得风风雨雨。1911年巴黎新闻报在11月4日的标题《爱情故事:居里夫人与郎志万教授》,传言皮埃尔在世,郎志万和居里夫人有密切的来往。爱因斯坦对这件事的看法是,如果他们相爱,谁也管不着,他在1911年11月23日给居里夫人写了封信,以表安慰。 居里夫人是历史上第一个获得两项诺贝尔奖的人,而且是仅有的两个在不同的领域获得诺贝尔奖的人之一。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居里夫人倡导用放射学救护伤员,推动了放射学在医学领域里的运用。之后,她曾在1921年赴美国旅游并为放射学的研究筹款。居里夫人由于过度接触放射性物质于1934年7月4日在法国上萨瓦省逝世。在此之后,她的大女儿伊伦·若里奥-居里(Irène Joliot-Curie)获1935年诺贝尔化学奖。她的小女儿艾芙·居里(Eve Curie)在她母亲去世之后写了《居里夫人传》。在20世纪90年代的通货膨胀中,居里夫人的头像曾出现在波兰和法国的货币和邮票上。化学元素锔(Cm, 96)就是为了纪念居里夫妇所命名的。居里夫人著有《我的信念》。 一、靠自己的勤奋学习走进巴黎大学 玛丽·居里是家中5个子女中最小的,也是最聪明的一个。她的父亲是一名收入十分有限的中学数理教师,妈妈是中学教员。玛丽的童年是不幸的,她的妈妈得了严重的传染病,是大姐照顾她长大的。后来,妈妈和大姐在她不满10岁时就相继病逝了。她的生活中充满了艰难。这样的生活环境不仅培养了她独立生活的能力,也使她从小就磨炼出了非常坚强的性格。 玛丽从小学习就非常勤奋刻苦,对学习有着强烈的兴趣和特殊的爱好,从不轻易放过任何学习的机会,处处表现出一种顽强的进取精神。从上小学开始,她每门功课都考第一。15岁时,就以获得金奖章的优异成绩从中学毕业。她的父亲早先曾在圣彼得堡大学攻读过物理学,父亲对科学知识如饥似渴的精神和强烈的事业心,也深深地熏陶着小玛丽。她从小就十分喜爱父亲实验室中的各种仪器,长大后她又读了许多自然科学方面的书籍,更使她充满幻想,她急切地渴望到科学世界探索。但是当时的家境不允许她去读大学。19岁那年,她开始做长期的家庭教师,同时还自修了各门功课,为将来的学业作准备。这样,直到24岁时,她终于来到巴黎大学理学院学习。她带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全神贯注地听每一堂课,艰苦的学习使她身体变得越来越不好,但是她的学习成绩却一直名列前茅,这不仅使同学们羡慕,也使教授们惊异,入学两年后,她充满信心地参加了物理学学士学位考试,在32名应试者中,她考了第一名。第二年,她又以第二名的优异成绩,考取了数学学士学位。 1894年初,玛丽接受了法兰西共和国国家实业促进委员会提出的关于各种钢铁的磁性科研项目。在完成这个科研项目的过程中,她结识了理化学校教师皮埃尔·居里,他是一位很有成就的青年科学家。用科学为人类造福的共同意愿使他们结合了。玛丽结婚后,人们都尊敬地称呼她居里夫人。1896年,居里夫人以第一名的成绩,完成了大学毕业生的任职考试。第二年,她又完成了关于各种钢铁的磁性研究。但是,她不满足已取得的成绩,决心考博士,并确定了自己的研究方向。站到了一条新的起跑线上。 感受:居里夫人为了探索镭元素的奥秘,不惜卖了一袋垃圾做实验,还不顾别人的嘲笑,只一点是我们值得学习的。 五 50字科学家小故事都有哪些 有一次,他妈妈的一种复病制,于是,爱迪生找来了医生,医生说:你妈妈得是阑尾炎,要做手术,必须要亮,那时,他家里离医院很远,而且,也快天黑了爱迪生动了动脑筋,把柜子放在床前,把一面大镜子,放在柜子上,于是,镜子反射出光,救活了他妈妈,医生感动地说:"你救活了你的妈妈,你妈妈又一次的生命是你给的!于是,爱迪生发明出了电灯! 六 关于科学家的故事50字以下 本杰明·富兰克林是在偶然的机会想到发明避雷针的: 富兰克林最著名的发现是统一了天电和地电,破除了人们对雷电的迷信。在用莱顿瓶进行放电实验的过程中,富兰克林面对着电火花的闪光和劈啪声,总是禁不住与天空的雷电联想 起来,他意识到莱顿瓶的电火花可能就是一种小型的雷电。为了验证这个想法,必须将天空中的雷电引到地面上来。1752年7月的一个雷雨天,富兰克林用绸子做了一个大风筝, 风筝顶上安上一根尖细的铁丝,又用丝线将铁丝联起来通向地面,丝线的末端拴一把铜钥匙,钥匙又 *** 一个莱顿瓶中。富兰克林将风筝放上天空,一阵雷电打下来,只见丝线上的毛 毛头全都竖立起来,用手靠近铜钥匙,即发出电火花。天电终于被捉下来了。富兰克林发现,储存了天电的莱顿瓶可以产生一切地电所能产生的现象,这就证明了天电与地电是一样的 。在1747年,富兰克林就从莱顿瓶实验中发现了尖端更易放电的现象,等他发现了天电与地电的统一性后,就马上想到利用尖端放电原理将天空威力巨大的雷电引入地面,以避免 建筑物遭雷击。1760年,富兰克林在费城一座大楼上树起了一根避雷针,效果十分显著。 牛顿被苹果砸死了,从而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七 求十个科学家发明的小故事,50字最好 一、复印机 起初,爱迪生发明的石蜡纸,只是普遍运用于食品,糖果的包装材料上,后来他尝试在蜡纸上刻出文字轮廓,形成一张石蜡刻字纸版,在纸版下垫上白纸,再用墨水的滚轮从刻字的石蜡纸上滚一滚,奇妙的事发生了,白纸上出现清楚的字迹。 之后又经过多次的改良试验,1976年,爱迪生开始生产他发明的复印机,一下子,机关,学校,事业单位,团体都采用这种蜡纸油印机。由于爱迪生复印机大受欢迎,风行全球,使得爱迪生深切体验到,应该发明人们普遍而且深切需要的东西。 二、同步发报机 早期的电报机,一次只能传递一个讯息,而且不能同时交换信号,由于爱迪生本身是电报技师,便著手改良传统发报机,制造出二重发报机,1974年又研发出四重发报机,也就是同步发报机。在无线电还没有发展的当时,同步发报机是一项重大的突破。 三、改良电话机 我们都知道,现代电话是由贝尔所发明的,事实上,电话能够清晰的接收与发话,要归功于爱迪生一次又一次的试验,突破传统的窠臼,制造出碳粉送话器,一举提高了电话的灵敏度,音量,接收距离,否则,我们现在打电话时还是会常常:喂!喂!听不到啊,听不清楚。 四、留声机诞生 1877年12月的一个夜里,梦罗园实验室的工作人员微微颤抖著,不是因为寒冷,而是因为他们听到了,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的录音:「玛琍有只小绵羊,毛色白皙像雪样,不论玛琍到哪里,小羊总在她身旁…… 这项伟大的发明,不用小罐子老师多作介绍,大家都可以了解,它的应用面有多广。法国 *** ,还因此授与爱迪生爵士的头衔呢!后来,爱迪生又多次改良留声机,直到将滚筒式改成胶木唱盘式为止,这中间可不是一,二年而已,而是历经几十年的不断改进喔! 五、牛顿 牛顿一人在家中的果园中,由于边走路边思考问题,无意间撞到园中的苹果树,这时一个苹果正好砸在牛顿的头上。牛顿突然从问题中醒悟过来,捡起了苹果,这时他又陷入一个问题:为什么苹果会落到地上,而不是飘上天空。最终牛顿提出一个最简单的现象产生的举世定律:万有引力。 八 科学家的小故事(50字以内) 斯蒂芬·威廉·霍金,先后毕业于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三一学院,并获剑桥大学哲专学博士学位,但不久他发现自己属患上了会导致肌肉萎缩的卢伽雷病。由於医生对此病束手无策,起初他打算放弃从事研究的理想,但后来病情恶化的速度减慢了,他便重拾心情,排除万难,从挫折中站起来,勇敢地面对这次的不幸,继续醉心研究.正由于他身残志坚!先后在宇宙学.量子物理学方面举得举世瞩目的成就!被喻爱因斯坦之后当今最伟大的物理学家! 九 科学家发明的小故事50字 1、爱迪生 在爱迪生小的时候,他经常到邻居缪尔·温切斯特的家的碾坊玩。一天,他在温切斯特家的碾坊看见温切斯特正在用一个气球做一种飞行装置试验,这个试验使爱迪生入了迷,他想,要是人的肚子里充满了气,一定会升上天。 几天后,爱迪生把几种化学原料配在一起,拿给父亲的帮工迈克尔·奥茨吃,爱迪生告诉迈克尔·奥茨吃了这种东西人就会飞起来,结果奥茨吃了爱迪生配制的“飞行剂”后几乎昏厥过去。 爱迪生因此受到了父亲的鞭打和小朋友父母们的警惕,劝告自己的孩子不要与爱迪生玩并远离他。 2、富尔顿 富尔顿从小读书很少,父母没有钱供他去学堂学习,他后来取得的成就,全凭个人的奋斗。小富尔顿从小就爱幻想,譬如,当他帮助大人干完农活之后,常常一个人坐在农家阁楼上,在带有木格条的小窗户中,向田野望去,看蔚蓝色的天空,苦思冥想,一坐几个钟头。 有一天,天气晴朗,河水清澈。小富尔顿和邻居大叔一起驾着小船到河的上游去找活干。他们开始悠闲地撑着篙,逆流而上。 小富尔顿到离开自己村庄的外地去,心情格外高兴,情不自禁地唱着美国乡村的民谣。河水的“哗哗”声和小富尔顿的悠扬、婉转的歌声交织在一起,令人心醉。早晨的太阳愈升愈高了,阳光洒在水波中,像碎银洒在绿色的缎带上。 突然,水流湍急,小船在河中打转,富尔顿和邻居大叔拼命地撑篙,汗水湿透了他们的衣服,但船仅能艰难地移动。小富尔顿心里想:撑篙太费力了,假如有一种东西能让船自动行走,该多么好啊! 他想象的翅膀在河中飞翔,他好像看见在河中出现了一只自动行驶的船。他的神思又回到现实中来,对邻居大叔说:“大叔,撑篙又费劲,又缓慢,如果有一种东西能让船自动行走,该多么好啊!” 邻居大叔正用力撑着篙,听了小富尔顿的话,情不自禁地笑了。他用手背擦擦自己脸上的汗水,笑着说:“假如有一种东西能让船自动行走,那这样东西是什么呢?” “是啊,这东西是什么呢?”小富尔顿的脸刹那间红了起来,他用劲地撑了一下篙,低下了头,又陷入了沉思。 自此以后,“怎样使船自动行走?”就成了小富尔顿苦思冥想的中心问题。致使他长大以后,努力奋斗,终于成为制造人类第一只蒸汽机轮船——“克莱蒙脱号”的著名科学家。 3、瓦特 据说瓦特小时候有一次看到火炉上烧的水开了,蒸汽把水壶盖顶开,瓦特把壶盖放回去但很快又被顶开了。 瓦特就这样不断地把壶盖放来放去想找出为什么,后来瓦特意识到是蒸汽的力量,由此引发了他对蒸汽的兴趣并导致了蒸汽机的发明。 4、鲁班 传说鲁班为楚国的水军发明了“钩”和“拒”,当敌军处于劣势时,“钩”能把敌军的船钩住,不让它逃跑;当敌军处于优势时,“拒”能抵挡住敌军的船只,不让它追击。楚军有了钩、拒后,无往不胜,鲁班也无愧为军工专家。 一天,鲁班向墨子夸耀说:“我有舟战的钩和拒,你的义也有钩和拒吗?”,墨子是主张和平、反对战争,鼓励人们相敬、相爱,仁义至上的。 他于是回答:“我是用爱来钩,用恭来拒。你用钩钩人,人家也会钩你;你用拒拒人,人家会用拒拒你。你说‘义’的钩拒,难道不比‘舟’的钩拒强吗。”,鲁班无言以对。 鲁班又拿出他的发明:一只木鹊,它可以连飞三天而不落地。墨子却说:“这木鹊还不如一个普通工匠顷刻间削出来的一个车辖,车辖一装在车轴上,车子就可以负重五十石东西; 而你的鹊有何实际作用呢?木匠做的东西,有利于人的称为巧,无利于人的只能叫作拙。”,鲁班听完,深知墨子的哲理。 鲁班曾做云梯助楚国攻宋,墨子前来阻拦出兵,在楚王宫中以衣带为城,以竹片为器,与鲁班相斗,鲁班的攻城器械都用尽了,墨子的守城办法还有余,最终鲁班心服口服,而楚王也放弃攻宋。 5、贝尔 贝尔的父亲是一位嗓音生理学家,并且是矫正说话、教授聋人的专家。 贝尔的祖父是个慈善家,一直都很同情聋哑的残障者,他常把一些残障的人聚集起来,亲切地教育他们。因此聋子和哑巴,简直视他为救世主一样崇拜着。 在祖父过世后,他的父亲继承遗志,除了教育聋哑人,还研究说话和发音的方法,希望能对这些不幸的人有所帮助。贝尔就在这种环境下耳濡目染的长大,所以心中一直期望将来对这方面能有所建树。 有一天,父亲以温和的口吻对贝尔说:“孩子,世界上最痛苦的莫过于瞎子、聋子和哑巴。他们和我们一样是人,可是眼睛不能看,耳朵不能听,嘴巴不能说话。漂亮的衣服,美丽的风景,瞎子看不到; 美妙的音乐、有趣的笑话,聋子听不见;我们可以谈笑自若,想到什么就说什么,但是,他们却被剥夺了这种权利。想起来,我们真是太幸福了。 因此除了要感谢上帝以外,同时更要尽一己之力,去帮助他们,安慰他们,使他们尽量也能过着正常的生活。孩子,等你长大以后,一定要救救这些不幸的人!” 贝尔经常听到这样的教诲,所以,他以终生为聋哑者的幸福努力,为最大的职志。 贝尔有一颗善良的心,和灵活的头脑,从小他就发挥了高度的爱心和敏锐的脑力。 他家附近有座水磨坊,里头住着一对父子。平常,一些粗重的工作都由年轻人担任。后来年轻人应徵入伍当兵,留下老人独自磨粉来维持生活。 碰到水少的时候,水车动不了,老人没办法磨粉,就只好饿肚子。贝尔看了,很同情他,就约了一些小朋友去帮忙。 碰到缺水的时候,磨粉的工作实在很不轻松,一定要大家一起用力推,才能推动石磨。刚开始,大家觉得好玩,还肯用力帮忙,后来,厌倦了,便纷纷离去,只剩下贝尔一个人,自然就推不动了。 贝尔回到家里,坐在父亲的书房里苦思:怎样才能轻松地推动石磨呢?经过一个月的研究,他想出了一个好法子。 首先,改良臼齿,以减少摩擦力,再利用麦粒的圆形,使双方互相挨着,这样,臼齿的转动就灵活多了。如此,他不仅帮了磨坊主人一个大忙,全村的人也争相仿制,大家都觉的改良过的石磨,真是便利好用。 於是,才15岁的贝尔,成了全村人眼中的“发明神童”了。 十 科学家的小故事,要短,越短越好!!!不超过50字 波义耳1627年1月25日出生于爱尔兰的一个贵族家庭。父亲是个伯爵,家庭富有。在十四内个兄弟中容他最小。童年时波义耳并不特别聪明,说话还有点口吃,不大喜欢热闹的游戏,但却十分好学,喜欢静静地读书思考。他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1639至1644年,曾游学欧洲。在这期间,他阅读了许多自然科学书籍,包括天文学家和物理学家伽利略的名著《关于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这本书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他后来的名著《怀疑派化学家》就是模仿这本书写的.
162 浏览 2 回答
254 浏览 2 回答
333 浏览 2 回答
217 浏览 3 回答
225 浏览 3 回答
216 浏览 6 回答
255 浏览 3 回答
332 浏览 5 回答
127 浏览 6 回答
262 浏览 4 回答
142 浏览 5 回答
253 浏览 9 回答
202 浏览 3 回答
192 浏览 2 回答
112 浏览 2 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