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纲要》要求“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这就要求幼儿园的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教师应尽可能把期望幼儿学习的内容转化为幼儿自身的兴趣和需要,充分调动每个幼儿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现代教学论研究指出,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是问题,问题是一切研究的出发点,是思想方法、知识积累和发展的逻辑力量,也是生长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识的种子。教师提问是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一种广泛应用的重要的教学手段,它不仅能将教学活动逐步引向深入,而且有助于引发幼儿思考与学习主动性。但是在幼儿园美术教学实践中我们常常会发现,教师的提问往往存在着许多问题:例如:在一个画“花瓶”的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提问主要有这些:师:“小朋友们,这是什么?”幼:“花瓶”师:“你们喜欢花瓶吗?”幼:“喜欢”师:“今天我们一起来画画漂亮的花瓶,好吗?”幼:“好!”师:“这个花瓶是什么形状的?”幼一、提问要紧扣教学目标。幼:“红色的、黄色的。”教师在示范讲解后,又问“小朋友们,你们学会了吗?”幼儿一口同声的回答:“学会了!”但在幼儿作画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一些孩子迟迟不孩敢落笔,好象心中没底,就怕自己画错。还有一些绘画技能掌握相对好一些的孩子,老老实实的照着教师的范画在画,画的还有点像。还有个别大胆顽皮的孩子在随意的涂画一通,引来的却是教师的“指导语”:“看仔细,要这样画,可不要乱画噢!”看似是一个比较完整的美术教学活动,却隐藏着许多另人深思的问题。在活动中的教师这样的提问有效吗?教师的提问能否充分调动幼儿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引发幼儿的艺术冲动?能否充分发展幼儿的想象能力、创新能力和审美能力?能否把幼儿引入一个开放的、无拘无束的、倡导个性表现的美术空间?而这样的提问在教学活动中不能很好地发挥提问的教育价值。它不仅不能较好地完成活动目标,而且会抑制孩子的思维活动,与开发孩子的智能目标背道而驰。那么,如何在美术教学中提高教师提问的有效性呢?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提问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达到教学目标,因此我们在设计提问时要紧扣教学目标,提问要为达到教学目标服务。如:上例在美术活动《花瓶》这堂课中教师设定的教学目标第一条是这样的:1、掌握花瓶的基本画法,复习各种线条,并找出规律。针对这一目标,我们可以设计这样的提问:(1)谁知道花瓶是什么样子的?在教师引导幼儿观察花瓶后,提问:(2)你们发现花瓶的线条、图案排列有什么规律吗?教师引导幼儿复习各种线条后,再次提问(3)你们觉得画瓶子的时候,先画哪部分,后画哪部分?以上3个提问层层递进,都是为了达到第一条目标而服务的。目标2、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鼓励幼儿创造出各种形状的花瓶。针对这一目标,我们可以设计这样的提问:除了这种样式的花瓶,你还能设计出什么样式的花瓶呢?目标3、添画与画面有关的东西。针对这一目标,可设计的提问有:除了画上花瓶还可以画上什么呢?在美术教学中只要我们能深入的领会目标,紧扣目标,那么教师有效的提问就好比是一个火车头,让整列火车都在正确的轨道上运行。二、提问要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在一个小班的美术活动《蘑菇》中,教师提问:“小朋友,你们见过哪些不同种类的蘑菇,谁能说说他们的样子?”几个孩子一起回答说;“圆圆的。”孩子这样的回答,教师满意吗?我们更需要思考的是在这个美术活动中,这样的提问有效吗?面对这样的提问孩子们一下子不理解,不知该如何回答这个问题。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在认知能力、理解能力上都有他们不同的年龄特点,小班年龄段的孩子更加由于他们生活经验的缺乏,而不理解老师说的“哪些不同种类的蘑菇”。建议在这个活动中,如果教师把目标定位和提问的侧重点放在颜色上,就会更适合这个段的孩子,如:“你喜欢什么颜色的蘑菇?”“你想让小蘑菇穿上什么颜色的衣服呢?”这样孩子更容易理解,更乐意接受,更易于表达清楚自己的意愿。反之,在大班美术活动《去超市购物》中,幼儿由于具有了丰富的生活经验,而对教师提出的“你是怎样挑选自己所要买的商品的?遇到什么问题了?”这样的提问感到得心应手,幼儿的画面也丰富多了。所以我们要尽可能的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来提问。三、提问要尽量挖掘出幼儿的内心世界和独特发现。幼儿的内心世界和成人是完全不同的,而从幼儿美术的自身价值出发,它是成人了解幼儿、走近幼儿的一种手段。它们代表着幼儿的经验、情感和想象,幼儿的内心世界常常无意识的流露于他们的画中。如:有个小朋友,他很讨厌打针,他画的妈妈带他去打针,医生身体的大部分为红色,显得膨胀有力,而妈妈的颜色暗淡,好像缺乏保护力量,这隐藏着他内心的紧张,表达他对医生的一种恐慌。而在现在的开放式美术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个性化的教育,强调主观感受,尽可能给学生一个开放的、无拘无束的、顺其个性、任其表现的美术空间是非常重要的。因些教师在美术教学活动中的提问应该要能尽量挖掘出幼儿的内心世界和独特发现。如:教师在引导小班孩子给公鸡涂色时,可以这样问:你想给公鸡涂什么颜色?为什么?又如:教师在引导小班幼儿画小蝌蚪时,可以这样问:你看到的蝌蚪他们都在干什么?类似于这样的提问都有利于挖掘出幼儿的内心世界和独特发现,充分调动幼儿的主观能动性,引发幼儿的艺术冲动,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展示自己的艺术感受,都能自由地表达对客观事物的理解。在这样的活动中没有失败者,所有的活动都是为了帮助儿童在活动中确立自信,激发表现欲,发挥自身潜能。教师的提问不能太随意,没有针对性和推进性,要懂得询序渐进,环环相扣。就像教师在引导中班幼儿学画小金鱼时,提问的步骤是这样的:“小朋友你们想一想小金鱼是怎么样游的?”“谁愿意学一学小金鱼是怎么游的?”“你觉得怎么样的小金鱼最美?”这三个问题是环环相扣、循序渐进的,每前一个问题都是为后一个问题的深入作辅垫的。幼儿通过自己学小金鱼游的样子,更能感受到原来尾巴大大的色彩鲜艳的金鱼是最美的。如果交换一下它们间的前后顺序就会打乱幼儿思绪,不利于幼儿思维的发展,不利于达到教学目标。四、提问要尽量少用二选一和封闭式的,多用开放式的。在日常的教学中,有些教师经常会提一些类似的问题:“小朋友们,这是什么?”“你们喜欢花瓶吗?”“今天我们一起来画画漂亮的花瓶,好吗?”“小朋友们,你们学会了吗?”面对这些提问,孩子们不用动脑筋就能回答,因为答案要么只有一个,要么就是二选一的,孩子只处于被动回答状态。这样的提问对于达到教学目标、对于挖掘出幼儿的内心世界有帮助吗?显然,这样的提问不能很好地发挥它的教育价值。它不仅不能较好地完成活动目标,而且会抑制孩子的思维活动,与开发孩子的智能目标背道而驰,更与开放式美术教学的目标相违背。因些我们提倡在教学中多用开放式的提问方式,也就是一个问题可以有许多不同的答案出现。如:教师在引导幼儿用绘画来表现水声时,问道:“你知道水是怎样唱歌、说话和跳舞的吗?”因为每位幼儿对水的理解和感受是不同的,所以对面这样的提问,幼儿表现的非常兴奋,涛涛不绝。在发展幼儿思维的同时也体现出了每位孩子们不同的喜好和个性。五、提问要循序渐进。实践证明,在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提高教师提问的有效性在幼儿美术教学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提高提问的有效性才能有效地帮助幼儿发展自我意识,充分调动他们的情感情绪,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从而达到在美术教育活动中培育、完善幼儿健全人格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