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财富观认识调查论文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富国富民已成为社会生活的主旋律之一,人
们对财富也很关注。教育青少年科学地看待财富,正确地获取财富,理智地支配
财富,培育良好的财富品质,从而树立健康的财富观就显得尤为必要。当前,青
少年财富观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它们影响着青少年的身心发展。对此,
我们必须深入反思,结合青少年的特点,有针对性地改进并加强教育工作。
一、青少年财富观存在的问题
(一)在财富获取方面
一些青少年贪欲太强。面对琳琅满目的商品市场,目睹多彩的外部世界,又
看到其他同学享受丰富的物质生活而自己得不到满足,一些青少年从小就养成了
“要”的习惯,并且是无节制地“要”、蛮横地“要”,通过向父母长辈“要”
来满足欲望和虚荣。更有少数青少年由于通过正常途径“要”不到他们满意的结
果而误入歧途,进行偷盗甚至抢劫。
(二)在财富支配方面
一些青少年消费无节制,这主要表现为浪费和消费结构的不合理,可以说是
“乱用”。时下,这种现象越来越突出。一些青少年不顾家庭经济承受能力,羡
慕“一掷千金”的生活,在消费方面超越甚至是大大超越自身和家庭的正常消费
水平。“太爱乱花钱”成了一些青少年的“非典型性”特征。
(三)在财富意识方面
很多青少年,尤其是一些富裕家庭的青少年,缺乏必要的财富意识,更不用
说相应的理财意识和能力。他们不知道“财富”“金钱”意味着什么,没有“多”
与“少”的概念,除了“要”就是“用”。调查显示,相比日本、美国、韩国等
国的学生,中国学生对金钱的意识是最低的,不管是家长还是学生,都只关心学
习。对金钱:中国孩子“最没感觉”。
(四)在财富价值观方面 部分青少年片面夸大财富在人生中的作用。他
们认为有钱就“理直气壮”,无钱就“英雄气短”,“金钱第一”的思想极大地影响着一些青少年。他们把个人拥有财富的多少作为衡量人生成功、幸福与否的
唯一标准,把今后“赚大钱”作为人生唯一的目标,而未能认识到财富的真正意
义。拜金主义在青少年中大有蔓延滋长之势。
二、 青少年财富观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社会现买的强烈冲击
许多人将“发财致富”作为“第一要务”,笃信“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
攘攘皆为利往”“有钱能使鬼推磨”等不健康的财富观,从而催生了拼命追逐金
钱、比阔斗富、坑蒙拐、欺诈失信等丑恶财富行为。一些不良的甚至是极坏的
财富思想和言行给整个社会带来不可低估的负面影响。人们在迷惑、矛盾甚至是
痛苦的选择中,价值观发生动摇或跨塌。学校处在社会环境中,社会各种不健康
的财富行为,对学生的财富观形成强烈冲击。
(二)家庭教育的偏差
家长缺乏对孩子的财富观教育。一些家长不重视财富观教育,不愿意让孩子
过早地接触钱、谈论钱,以防止孩子染上“铜臭”;一些家长溺爱孩子,毫无原
则地满足孩子过度的物质要求;一些家长虽然意识到和进行了财富观教育,但教
育方法不科学,往往将孩子应该做的事和应尽之责任以物质(或金钱)交换或奖励
的方式体现出来,长此以往,导致孩子只认钱而缺乏责任感,以为金钱可以交换
一切;一些家长没有采取行动,只“说”而不让孩子“做”,不愿意青少年在读
书期间参与财富实践活动,从而使得青少年理财能力差,财富意识淡薄,不按财
富规律办事。
(三)学校教育的缺失
学校未能很好地顺应时代的要求,根据青少年的特点,有的放矢地对青少年
进行健康财富观教育。学校教育仍然重书本知识,教育没有面对生动的同时也是
五花八门的财富思想和行为,没有结合现实情况来分析问题、教育学生。为此,
学校必须加强财富观教育。 新财富观不仅应该从本质上提升人们对财富的认识,更重要的是更新人们对
追求财富方式的正确路径的选择,强化财富的发展与人的发展乃至全社会的发展
相一致的理念。
拓展财富内涵,实现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价值统一。面对市场经济迅速发
展、社会全面进步的今天,财富的内涵已经超出了物质形态的局限,而在不断地
拓展,不仅包括物质财富、精神财富,还包括人自身的财富;不仅包括客体形式
的财富,而且包括价值形式的财富。
强化劳动创造财富的意识,重视劳动、尊重劳动。劳动是创造财富的源泉,
也是个人致富的重要手段,是缩小地区差别、贫富差别,走向共同富裕的先决条
件。这就要求全体社会成员积极地参与社会劳动,消除在劳动问题上的偏见和歧
视。因此,全社会应培育一种尊重劳动的风尚,树立劳动平等,劳动光荣的观念,
勤劳致富。
树立追逐财富的终极目的是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相统一的的观念。财富不是
独立于人之外的存在,而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是人的价值的具体展现,因
而财富的发展与人的发展是一致的,人的发展程度从根本上决定着财富的发展程
度。这样,财富具有了两种存在方式,一是财富作为活动产品形式存在,二是人
的实际发展状况,表现为人的能力、智力、素质等。
在以人为本实现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现实语境下,必须建立符合
科学发展的财富观,保持健康、积极向上的财富心态,担负应有的财富责任,充
分发挥财富的杠杆作用,使财富成为构建稳定、健康、文明、和谐社会的动力源
泉。 公事2班 组长:刘志刚 组员:刘文静 刘西楼 闫超 石春子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富国富民已成为社会生活的主旋律之一,人
们对财富也很关注。教育青少年科学地看待财富,正确地获取财富,理智地支配
财富,培育良好的财富品质,从而树立健康的财富观就显得尤为必要。当前,青
少年财富观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它们影响着青少年的身心发展。对此,
我们必须深入反思,结合青少年的特点,有针对性地改进并加强教育工作。
一、青少年财富观存在的问题
(一)在财富获取方面
一些青少年贪欲太强。面对琳琅满目的商品市场,目睹多彩的外部世界,又
看到其他同学享受丰富的物质生活而自己得不到满足,一些青少年从小就养成了
“要”的习惯,并且是无节制地“要”、蛮横地“要”,通过向父母长辈“要”
来满足欲望和虚荣。更有少数青少年由于通过正常途径“要”不到他们满意的结
果而误入歧途,进行偷盗甚至抢劫。
(二)在财富支配方面
一些青少年消费无节制,这主要表现为浪费和消费结构的不合理,可以说是
“乱用”。时下,这种现象越来越突出。一些青少年不顾家庭经济承受能力,羡
慕“一掷千金”的生活,在消费方面超越甚至是大大超越自身和家庭的正常消费
水平。“太爱乱花钱”成了一些青少年的“非典型性”特征。
(三)在财富意识方面
很多青少年,尤其是一些富裕家庭的青少年,缺乏必要的财富意识,更不用
说相应的理财意识和能力。他们不知道“财富”“金钱”意味着什么,没有“多”
与“少”的概念,除了“要”就是“用”。调查显示,相比日本、美国、韩国等
国的学生,中国学生对金钱的意识是最低的,不管是家长还是学生,都只关心学
习。对金钱:中国孩子“最没感觉”。
(四)在财富价值观方面 部分青少年片面夸大财富在人生中的作用。他
们认为有钱就“理直气壮”,无钱就“英雄气短”,“金钱第一”的思想极大地
影响着一些青少年。他们把个人拥有财富的多少作为衡量人生成功、幸福与否的唯一标准,把今后“赚大钱”作为人生唯一的目标,而未能认识到财富的真正意
义。拜金主义在青少年中大有蔓延滋长之势。
二、 青少年财富观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社会现买的强烈冲击
许多人将“发财致富”作为“第一要务”,笃信“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
攘攘皆为利往”“有钱能使鬼推磨”等不健康的财富观,从而催生了拼命追逐金
钱、比阔斗富、坑蒙拐、欺诈失信等丑恶财富行为。一些不良的甚至是极坏的
财富思想和言行给整个社会带来不可低估的负面影响。人们在迷惑、矛盾甚至是
痛苦的选择中,价值观发生动摇或跨塌。学校处在社会环境中,社会各种不健康
的财富行为,对学生的财富观形成强烈冲击。
(二)家庭教育的偏差
家长缺乏对孩子的财富观教育。一些家长不重视财富观教育,不愿意让孩子
过早地接触钱、谈论钱,以防止孩子染上“铜臭”;一些家长溺爱孩子,毫无原
则地满足孩子过度的物质要求;一些家长虽然意识到和进行了财富观教育,但教
育方法不科学,往往将孩子应该做的事和应尽之责任以物质(或金钱)交换或奖励
的方式体现出来,长此以往,导致孩子只认钱而缺乏责任感,以为金钱可以交换
一切;一些家长没有采取行动,只“说”而不让孩子“做”,不愿意青少年在读
书期间参与财富实践活动,从而使得青少年理财能力差,财富意识淡薄,不按财
富规律办事。
(三)学校教育的缺失
学校未能很好地顺应时代的要求,根据青少年的特点,有的放矢地对青少年
进行健康财富观教育。学校教育仍然重书本知识,教育没有面对生动的同时也是
五花八门的财富思想和行为,没有结合现实情况来分析问题、教育学生。为此,
学校必须加强财富观教育。 新财富观不仅应该从本质上提升人们对财富的认识,更重要的是更新人们对
追求财富方式的正确路径的选择,强化财富的发展与人的发展乃至全社会的发展
相一致的理念。
拓展财富内涵,实现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价值统一。面对市场经济迅速发
展、社会全面进步的今天,财富的内涵已经超出了物质形态的局限,而在不断地
拓展,不仅包括物质财富、精神财富,还包括人自身的财富;不仅包括客体形式
的财富,而且包括价值形式的财富。
强化劳动创造财富的意识,重视劳动、尊重劳动。劳动是创造财富的源泉,
也是个人致富的重要手段,是缩小地区差别、贫富差别,走向共同富裕的先决条
件。这就要求全体社会成员积极地参与社会劳动,消除在劳动问题上的偏见和歧
视。因此,全社会应培育一种尊重劳动的风尚,树立劳动平等,劳动光荣的观念,
勤劳致富。
树立追逐财富的终极目的是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相统一的的观念。财富不是
独立于人之外的存在,而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是人的价值的具体展现,因
而财富的发展与人的发展是一致的,人的发展程度从根本上决定着财富的发展程
度。这样,财富具有了两种存在方式,一是财富作为活动产品形式存在,二是人
的实际发展状况,表现为人的能力、智力、素质等。
在以人为本实现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现实语境下,必须建立符合
科学发展的财富观,保持健康、积极向上的财富心态,担负应有的财富责任,充
分发挥财富的杠杆作用,使财富成为构建稳定、健康、文明、和谐社会的动力源
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