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循环经济 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摘要: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至今,以往曾在社会经济建设中发挥过巨大作用的经济发展模式已 不能为我国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继续提供发展动力。循环经济符合我国国情,体现了科学发展观 的真谛,它的提出,为我们解决当前经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较为科学的措施和方法。 关键词: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在十六届五中全会上指 出:“能源资源问题是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 一个重大战略问题。我们要从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持 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全局出发,全面 分析能源资源形势,深入研究能源资源问题,全面 做好能源资源工作,促进形成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和 消费模式,建立资源节约型国民经济体系和资源节 约型社会,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和 我国的长远发展提供可靠的能源资源保障。”因此, 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也是我国转变经济增长 方式的重要措施。 一、发展循环经济、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的重要 意义 循环经济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 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循环经济 的主要特征是废弃物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 循环经济的产生是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深刻反思的 结果,是人类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面临生态危机和 资源危机而产生的理性抉择。 1.发展循环经济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世界经济发展的经验证明,西方国家的经济发展中都 要经历五个阶段:一是农业阶段;二是轻纺阶段;三是 工业化阶段;四是高科技产业阶段;五是现代服务业 阶段。我国正处于工业化的中期,工业化的很多任务 没有完成。目前产业的基本特征是以机电装备工业 和重化工业为主导的产业,这些产业资源依赖性强, 能源消耗大,所以,我们要完成工业化中期的任务进 入后工业化阶段,这是一个不可逾越的经济增长阶 段。我们必须建立循环经济的新理念,构建资源节约 型社会,这样才能走出靠资源的高消耗、高污染而换 来的经济高增长的误区,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2.发展循环经济是增强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 目前我国在出口产品结构中,初级产品和原材料仍 占较大比重,处于国际贸易分工的下端。资源消耗 高、浪费大、利用率低是产品成本高的一个重要原 因,已经成为影响我国企业和产业竞争力的一个重 要因素,同时也制约着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提高。 尤其近几年,以包括产品能效和环境标准、标识、 废弃物回收、包装等“绿色壁垒”为代表的非关税 壁垒却日益凸显。一些发达国家在资源环境方面, 不仅要求末端产品符合环保要求,而且规定从产品 的研制、开发、生产到包装、运输、使用、循环利 用等各个环节都要符合环保要求,对我国发展对外 贸易特别是扩大出口产生了日益严重的影响。因此, 我们要高度重视,积极应对,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逐步使我国产品符合资源、环保等方面的国际标准, 不断提高我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3.发展循环经济是缓解我国资源紧缺的基本途 径。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还是粗放型的,是靠生产要素 总量的扩张,靠对资源、能源的高度消耗而换来的高 增长。我国每一美元GDP的能源消耗是美国的413 倍,是德国、法国的717倍,是日本的1115倍。按照 现有的经济增长方式,经济总量不断增加,能源、资源 的消耗也随之增加,而我国的资源并不富有,虽然总 量上是地大物博,但人均资源是贫国,远远低于世界 平均水平。我国可耕地面积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 5,水资源为1/4,森林为1/7,石油、天然气、煤炭等重 要矿产资源人均储量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11%、 45%和42%。到2020年,要想实现GDP翻两番,能 源供给保障有很大的困难。我国目前的经济高增长 是靠生产要素的总量扩张,靠投资的带动,靠资源和 能源的消耗才得以实现的。为了减轻经济增长对资 源供给的压力,必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现资源的 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 4.发展循环经济是减轻环境污染的有效途径。 当前,我国生态环境总体恶化的趋势尚未根本扭转, 环境污染状况日益严重。我国现有水土流失面积达 367万平方公里,约占国土面积的38%,荒漠化面积 达262万平方公里,每年因荒漠化危害造成的经济损 失约240亿元。由于毁林种粮、森林火灾,全国每年 减少森林资源约1亿立方米,森林和草场减少使动植 物物种大量减少。耕地面积继续减少,仅2003年全 年净减少耕地2537万公顷。大量工业废气任意排 放,空气质量一再下降。地下水及水源地受到严重污 染,总体水质状况下降。据测算,我国能源利用率若 能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硫排放400 万吨左右;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若提高1个百分 点,每年就可减少约1000万吨废弃物的排放;粉煤灰 综合利用率若能提高20个百分点,就可以减少排放 近4000吨,这将使环境质量得到极大改善。大力发 展循环经济,推行清洁生产,可将经济社会活动对自 然资源的需求和生态环境的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从 根本上解决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 二、发展循环经济、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对策 开展资源节约,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 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建立资源节 约型社会要采取有效措施,建立正确的舆论导向和政 策导向,真抓实干,从一点一滴做起。 1.建立正确的舆论导向,做好宣传教育工作,形 成全民节约风尚。在构建节约型社会的过程中,政府 要不断宣传节约型社会,让公众了解节约型社会的意 义及其与他们的利害关系,教育社会各主体反对资源 浪费,摒弃浪费恶习,厉行节约,把建立资源节约型社 会变成社会的主流意识。各种新闻媒体要大力宣传 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社会风尚,宣传、弘扬发展循环 经济方面的先进典型和先进事迹,形成一种主流媒体 意识,倡导正确的消费观。通过宣传和教育,使社会 各主体增强社会责任感,把外在的引导和强制行为内 化为自觉的节约意识。对于消费也要建立可持续的 消费观。提倡健康、文明、有利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 境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鼓励使用绿色食品,抵制 过度包装等浪费行为。各级政府应发挥带头作用,提 倡绿色采购、消费,形成全社会的舆论环境,弘扬全民 族的节约意识,把节能、节水、减少一次性用品的使用 等活动变成每个公民的自觉行动。 2.制定政策法规,引导规范社会节约行为。首 先,政府应坚持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树立环保、节能意识,以和谐社会与节约型社会为 目标引导社会行为与经济行为。其次,制定科学的 资源利用开发政策、能源政策和行业政策。一方面, 不断提高节能科学技术的研究和推广,降低单位产 值能耗和单位产品能耗,改善能源的开发、转换、 护送和供应,逐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避免资源 的低效利用和浪费。对有色金属、石油石化、化学、 建材、煤炭、机械等高耗能工业,要加快淘汰落后 工艺和设备,提高新建、改扩建工程的能耗准入标 准,逐步实现技术装备大型化、生产流程连续化、 高效化,最大限度综合利用各种能源和资源。对那 些超过单位产品能耗限额用能情节严重的,以及低 水平的重复性建设,一定要坚决打击,甚至关闭停 产。另一方面,要加快立法程序和全社会的监督, 切实用税收、价格、投资、财政等多种经济政策, 形成杠杆机制,引导发展循环经济,建立节约型社 会。此外,要力求从政府主导型经济向市场主导型 经济转变,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科学合理地优化 资源配置,从根本上节约资源。坚决杜绝用政府手 段审批资金、项目或官员拍脑袋主观臆断决策行为。 3.建立资源节约型的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现代服 务业,优化经济结构。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组织关键 技术的研究公关,组织开发和示范有普遍推广意义 的资源节约和替代技术、能源和资源降低消耗和再 利用技术、延长产业链和相关产业链技术、“零排 放”技术、有毒有害原材料替代技术、回收处理技 术、绿色再制造技术、降低再利用成本技术,以及 开发生态治理和恢复等方面的技术。尽快使资源消 耗从高增长向低增长、再向零增长转化,使污染排 放量从正增长向零增长、再向负增长转化,从源头 上缓解资源约束矛盾和环境的巨大压力。另外,现 代服务业以高度的创新性、广泛的渗透性、效益的 倍增性的优势,对制造业起到增加价值、安排就业 的重要作用,达到减少物化劳动消耗增加经营成果 的目的。没有服务业的发展支撑,工业化只能停留 在比较粗放的初级阶段。更重要的是与第一、第二 产业相比,服务业的发展更具有资源消耗低、环境 污染小的优势。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其在国 民经济中的比重,最终降低经济增长中的资源消耗, 这对于缓解经济增长和资源约束之间的矛盾、加快 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同样具有不可替 代的作用。希望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