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环境指人类在其中生存与发展的地球表层,即自然地理环境。地球环境是由地质、地貌、气候、水文、植被、动物界和土壤等组成的一个整体,这些要素并非简单地汇集在一起,或偶然地在空间上结合起来,而是在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中形成一个特殊的自然综合体。
对此,我们要进一步了解到地球环境即自然地理环境的发展规律。首先,自然地理环境所有组成成分的发展都是相互联系的。因此,在组成成分发展的同时,成分间的物质和能量交换也得到了加强。其次,这种发展具有前进式发展的特点,表现为新组成成分的陆续出现,太阳能的逐渐积累和自然界的地域分异日益强化。第三,发展是突越式的而非直线过程,周期现象并不决定主要发展方向。第四,纬度地带性作为普遍规律在整个发展过程中发挥了作用。最后,自然地理的发展是事物矛盾斗争的结果。其中,有机体对环境的适应和改造起着特殊的作用。
地球史上已经发生过五次大灾难,每次灾难都使几十万个物种灭绝。最近一次灾难是6500万年前一颗小行星撞到地球上,巨大的爆炸及冲击风暴摧毁了一切,植物暂时停止了光合作用,不可一世的恐龙就此从地球上消失。过了很久很久,地球又恢复过来,新的微生物、植物和动物又出现了。
自然地理环境作为一个整体,其变化与发展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这种复杂性主要表现在心的组成成分或要素的出现,以及由此导致的结构复杂化,沉积过程过强,岩石圈厚度增加等等。虽然各自然地理要素不是孤立存在和发展的,但为了更好地了解分析道自然地理环境,即地球环境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我主要从气候方面阐述地球环境中的气候要素的变化发展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在自然地理环境变化中,气候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地表平均温度哪怕是很小的异常,也足以对地方气候产生显著的影响。
气候变化是指一个特定地点,区域或全球的长时间的气候改变,是以某些与平均天气状况有关的特征,如,温度,降水量,风等要素的变化来度量的。气候变化包括空间尺度的变化和时间尺度的变化两个方面,就空间尺度而言,它包括特定地点气候变化,区域气候变化和全球气候变化,就时间尺度而言,它以长时间区别与天气变化。
长期的气候变化比较缓慢,却能使生态系统发生本质性的改变,使生产布局和方式完全改观,进而影响人类社会的经济生活。在公元前3000-1000年的温暖时期,竹类在黄河流域直到东部沿海都有广泛分布;安阳殷墟发现有水牛和野猪等热带亚热带动物;甲骨文记载打猎时获得一象,表明殷墟的化石象是土产的,河南原称豫州就是一个人牵着大象的标志。商、周时代,梅子是北方人民重要的日常食品。《诗经》说:“若作和羹,尔唯盐梅”,可见当时梅子是和盐一样重要的食品,是做菜不可缺少的佐料。《诗经》说:“终南何月,有条有梅”。终南山在西安之南,宋代以来就无梅了。陕西、山西等地入民只好用醋代替梅。
据英国学者估计,平均温度如下降1—2℃,英国中北部农作物生长季节比现在缩短一个月,造成粮食减产,冬季供暖时间加长,多耗燃料;相反,如升高1—2℃,会加剧冰盖融化和海平面上升,导致海水入侵和沿海地区地下水盐度增高,危及城市供水和农作物生长。同时,地面气温升降在地理上是不均衡的,据模拟试验,在赤道带如增高1℃左右,高纬度区则增加10—20℃,这将造成大气环流和洋流的变化,也将引起生态失衡,给人类生存带来巨大冲击。
据《史记 大宛列传》和《汉书 西域传》记载,早在2世纪以前,楼兰就是西域一个著名的“城廓之园”,有人口一万四千余,士兵近三千人,可谓是一个泱泱大国。古楼兰又是古丝路上西出阳关的第一站,当年在这条交通线上是“使者相望于道”,交通繁忙,城市经济繁荣。奇怪的是,声名赫赫的楼兰王国在繁荣兴旺了五六百年以后,却从4世纪之后,史不记载,传不列名,突然消声匿迹了。关于楼兰国的神秘失踪近代学者多年争论不休,比较著名的论述有:战争论、瘟疫论和气候恶化论,而气候恶化论是目前较占上风的论点,认为是因为自然变化造成国家大迁移。那具著名的楼兰美女(3800年历史)在解剖的时候就已经发现肺部沉积有大量沙土,说明当时气候已经开始恶化了。
自然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的影响,还因生产力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而有所不同。例如大河、大海和大洋在社会发展的早期阶段是不可逾越的障碍因素,而随着人类科学技术的进步,渐渐地却转变为积极因素。因为造船和航海技术的发展使它们成为沟通世界各地经济联系的重要枢纽。再如,从前树木主要被用作薪材、建材和细工用材,后来则成为造纸工业的原料,还被用于生产人造纤维等产品。在过去很长的时间内,石油一直没被生产利用,但现在已作为极其重要的能源和化工原料被广泛使用。
总之,自然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起着促进或阻延的作用。这种作用,在社会发展的早期尤为深刻。随着生产力不断提高和自然资源不断开发,社会与其周围自然界的联系便日益加深,我们影响着地球环境的发展,地球环境发展也影响着我们生活着的社会发展。因此,保护好我们地球家园是个永不过时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