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7月5日闭幕的2001国际纳米材料高层论坛上,国家纳米科技指导协调委员会负责人马燕合介绍,针对我国纳米科技发展现状,近期将公布由科技部主持起草的《中国国家纳米科技发展纲要》,其宗旨是根据我国国情,国家采取正确引导,以企业为主,全方位部署,多元化发展,实现我国纳米技术产业由跟踪到跨越的发展战略,五年之内使我国纳米材料技术总体上达到国际水平。 专家预测,纳米技术、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将成为21世纪社会发展的三大支柱。纳米技术产业的发展,将可能重新排列各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因而成为当今世界大国争夺的战略制高点。美国、日本以及欧洲的一些国家已先后制定实施了各自的纳米技术发展计划。中科院副院长、国家纳米科技指导协调委员会首席科学家白春礼在论坛报告上指出,我国开始研发纳米技术在时间上几乎与国外同步,但目前科技研究在总体上与发达国家有不小的差距,不过在某些方面也有微弱优势,例如纳米材料。我国纳米材料研究已具有很好的基础,政府对纳米材料基纳米技术的研究一直给予高度重视,国家和各地方通过“国家攻关计划”、“863计划”、“973计划”的实施,积极投入力量和资金,使我国纳米的研发水平获得了很大发展。据科技部7月1日公布的《中国纳米材料产业现状调研报告》显示,目前全国有98家纳米研发机构、323家纳米企业、50家涉足纳米领域的上市公司。纳米材料及技术的研究已初步形成以各具特色的两大纳米研发中心———北方中心和南方中心为核心,辐射四周的格局。在纳米基础理论研究方面成果较丰,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2400篇,在世界顶级学术杂志上发表6篇,影响因子在6以上的学术论文近20篇,影响因子在3以上的31篇。到今年5月底,我国已有4500余名纳米材料和纳米技术的研究人员,其年龄结构比较合理,学历背景非常过硬———拥有博士、高级职称的约占30%,硕士、中级职称的约占40%。报告表明:我国纳米产业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因素表现在,科研缺乏重点,信息沟通缺乏;科研经费不足,专业人才匮乏;成果先天不足,转化接口不畅和产权意识薄弱,行业标准缺乏。我国绝大多数正在研发的纳米技术项目研发时间仅有一年左右,属启动阶段,而且多有重复。纳米技术成果的产业化率较低,不足20%。由于纳米行业标准和技术规范缺乏,也有少数科研工作者缺乏科学精神和科技道德,只做了很少的工作,就开始热衷于炒纳米概念,拿一些低水平的“科技成果”甚至只是一些概念性的东西,四处合作重复转让,造成初级产品过剩,浪费了社会整体资源。针对这些问题,科技部高新技术发展及产业化司负责人说,在我国刚刚制定的“十五”规划中,把新材料和纳米科技的进展作为科技进步和创新的重要任务。纳米材料的发展将采取两条腿走路,一方面切入传统产业,调整产业结构,注重科技含量,以实现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促进GDP的增长做出贡献;另一方面瞄准高新技术,力求创新,特别应重视纳米材料在环境、能源、医药和国防等领域的应用,培育纳米材料产业,逐步形成产业链。五年之内使我国纳米材料总体技术达到国际水平。主要分四个层次运作:一涉及纳米材料前瞻性领域,要掌握关键技术,有重大技术突破,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缩小与国外发达国家的差距。二解决基础与产业化的瓶颈与应用问题,为国家高技术提供支撑,提供关键材料新的生长点。三建立纳米材料生产基地、研究中心,建立初步的技术创新体系。四注重人才培养,启动千人纳米人才计划。涉及纳米信息领域、生命应用、能源环境材料、特种功能材料、结构材料和检测与表现方法六个方面。应用涉及建材、轻工和纺织等领域。另外还要加大资金投入,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交流。7月底科技部将发布有关纳米材料的专项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