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b_static/assets/images/user_logo/3ed7d51bc1ad3674bbb25634579bf6196b8fc1ff.jpg)
法学毕业论文的格式模板
【文章导读】认真撰写法学毕业论文并顺利通过论文答辩,是取得本科毕业证书和学士学位的必要条件。 我为您整理了法学毕业论文格式模板 ,供您参考和阅读。
摘 要: 传统法学教育基本上停留在理论分析、法律诠释层面,距离司法实践的要求差距较大,导致法学本科毕业生在毕业论文撰写方面不能有的放矢,论文选题、内容安排和创新性等方面有所不足。改革的出路在于让学生置身于虚拟的裁判场景之中,通过审判流程中具体角色的扮演发现司法制度的具体问题,提高毕业论文的写作水平。
关键词: 模拟法庭;毕业论文;科研能力
一、传统法学毕业论文模式的困境
1.传统法学教育方式存在的问题
一直以来,我国法学教育是以文史哲为主导的教育模式,导致中国大陆的法学教育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我国的法律职业在20世纪90年代才开始兴起,法学教育基本上停留在理论分析、法律诠释,因此距离司法实践的要求差距较大[1]。目前,我国的市场经济改革开放已进行三十年有余,广大人民群众中存在着对司法服务的迫切需求,法学院学生数量急剧增加,但是上大课讲授仍然是法学教育的主导方式,并且遵循从绪论到正文部分到结论的原理性教学方式,一门课程的教授内容由教学大纲、教案和教科书等参考资料组成。不用说诊所式法律教育、模拟法庭辩论等案例教学法未曾适用,就是案例分析通常也只是用作佐证某个原理的工具,法学教育方法和职业技能培养存在着巨大的冲突。前美国首席法官詹姆斯贝克曾经说过:“在法学领域中,存在着一对无奈的矛盾:那便是最博学的理论家和教授常常缺乏实施法律的实际经验,而成功的职业律师又往往是法律的历史和纯粹的哲学论证方面的无知者,他们对法律也仅仅持务实的态度。”[2]鉴此,法学是世俗的学问,其大部分内容都是实践性的,需要长期的技术能力培养,单靠课堂讲授肯定是远远不够的。在这种情形下,我国法学本科毕业论文和学术成果以书面知识为载体,往往是纸上谈兵式的肤浅论理,缺乏实务运作经验,这与英美的法学院职业导向的教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2.传统法学毕业论文写作的困境
本科毕业论文的写作是本科教学中的最后一个重要环节,它不仅是对学生四年所学知识和技能一次综合性的应用,同时也是高校本科教学实践的一次检验。本科毕业论文质量更关系着高等学校的教学质量、人才培养和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然而,由于我国法学本科的教学以理论灌输为主,缺少实践教学特别是职业能力的培养,导致相当多的法学本科毕业生对司法实务特别是审判业务非常不熟悉,在毕业论文撰写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首先,选题不当。虽然对于本科毕业生来说,论文的题目已经由各门课程的教师提前拟订出来供他们选择,但是即使如此,由于可以选择的题目范围很宽泛,而学生又不能密切把握司法实践中的热点问题或者动态,实现法学理论与司法实践的密切结合,选题往往大而空、观点陈旧或者过于集中。比如有些本科毕业生的论文题目“论死刑”、“论依法治国等等”,这样大的论文题目在一篇本科毕业论文中往往是无法完成的。还有些学生的选题如“论事实婚姻”、“论罪刑法定原则”等等,这些在学术界已经过气的题目,写出新意非常困难。再如学生们的选题过于集中在民法、刑法、经济法等领域,而对法制史和法理学的方面的选题关注不够。其次,内容空泛,往往从中国期刊网或者其他书籍拼凑,甚至是抄袭,而且,由于毕业在即,部分学生应付了事,论文在逻辑结构、段落条理、用词等方面都存在着诸多问题,更谈不上创新性。此种现象已经严重背离了法学教育的.宗旨,尤其是对于独立学院的法学教育来说,本科毕业论文模式与应用型综合性的人才培养目标相脱离情况更为严重。因此,必须对本科毕业论文写作与答辩模式进行比较彻底的改革和创新。
二、我国法学毕业论文模式的改革出路
实际上教育行政部门均已经认识到法学本科毕业论文的写作对培养未来卓越法律人才的意义。教育部在有关文件中就指出,“毕业设计(论文)在培养大学生探求真理、强化社会意识、进行科学研究基本训练、提高综合实践能力与素质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重要实践环节”[3]。故而,探索新的毕业论文模式已经成为当前法学教育教学改革的迫切任务。关于法学教育的改革路径,各个高校都已经进行了各具特色的培养模式改革,比如重新制定培养目标、改革课程设置、改变传统的法学教学方法和思路等等,不一而足。其中,增加案例分析在课程设置中的比重是法学教育不可忽视的部分。虽然我国并没有专门的案例编纂机构,案例分散在众多的报纸杂志和编纂方法各不相同的汇编之中,新闻报道是否具有援引资料应有的真实性常常是需要仔细甄别。但是,无论案例对中国司法的实际影响如何,都没有理由低估它们在法律教育中的作用[4]。案例分析能够使学生在规范的法律概念和社会生活事实之间来回穿梭,从而学会运用法学理论解决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且使课堂教学不至于脱离社会实践。在这样的改革背景下,如果学生本身置于虚拟的裁判场景之中,在模拟审判过程中寻求解决纠纷的法律方法,将会强化其法学理论和法律规则的理解与运用,缩减法学毕业生从课堂到实务的适应期。所以,如果能将法学本科毕业生的论文写作与模拟法庭的案例分析,将会大大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同时对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实际运作状态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更重要的是,该种毕业论文模式的改革,由于选取的是社会上的真实案例,学生自己通过模拟法庭的再设计、角色的扮演,从而形成有自己特色的毕业论文。在此过程中学生通过模拟法庭所扮演的角色,分析自己体会、感受和经验,以及存在的问题及建议。由于每个人的感受不同,所以论文也无法进行抄袭,论文经得住学术上的检验,并且部分内容可能具有创新性。
三、将模拟法庭引入法学本科毕业论文写作能力的具体过程
1.选题阶段――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一旦对某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并在求知、探索、实践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在模拟法庭正式开展审判之前,学生要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来确定模拟案例,具体可以组织学生到法院进行旁听,或者通过多媒体播放一些真实的案例庭审过程,比如中央电视台社会与法频道开设的“庭审现场”节目,充分利用激发学生对亲自参与模拟审判活动的期盼,对自身担任特定角色的盼望。在案例选择上,教师可以从学生感兴趣的案例库里,指导学生遴选社会争议较大的案例。这些案例可辨性强,并且要适合多角色的安排,将会给学生之后的毕业论文撰写留下广阔的发挥空间,与此同时又能把握住司法实务或者理论研究中的热点问题。 2.着手阶段――感知案例
武汉东湖学院的教师根据学生挑选出来的案例进行庭审方案的拟订,详细、全面、科学地安排好相关事宜。在具体做法上,以一个自然教学班四十人为基准,十人左右为一组,根据法官(合议庭,包括人民陪审员,一般为3人)、检察官、原告人、被告人、律师、证人(鉴定人、目击证人)、书记员、法警(2名)的人员数量安排。原则上每组由学生自愿组合,角色由学生协商确定,出现争议才由老师安排。另外,还要准备一些物证、书证以及其他类型的证据,以使学生能够对熟练运用证据法学的知识进行交叉询问。庭审方案分好小组之后,每小组各自拟定自己的庭审方案,通过庭审方案的拟定,小组成员已经对各自感兴趣的问题准备了一定的文献材料,对自己毕业论文拟写的内容有了初步的认识。庭审方案分好小组之后,小组成员就可以开始进行角色的选择。原则上由学生自由选择,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形安排法官、检察官、原告人、被告人、律师、证人、书记员和法警的人员数量。
3.系统化阶段――模拟审判
准备好模拟法庭的各项具体庭前事宜之后,就可以按照公诉人(原告)宣读起诉书――法庭调查――法庭辩论――被告人最后陈述――合议庭合议――宣判,启动正式的庭审程序。首先要由书记员宣读法庭纪律,审判长宣布开庭,介绍合议庭成员和被告人的法定权利、公诉机关(原告)的名称(姓名)及案由。其次,在法庭调查阶段,证人原则上要出庭,控辩(原告、被告)双方都可以出示自己的证据并且就对方的证据进行询问。再次,法庭辩论阶段控辩双方要开展交叉询问,证据材料要进行充分的质证,辩护律师在这一个阶段要充分地展现自己的辩护技巧和能力,切实地发现案件中存在的问题。检察官则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严格证明起诉书中指控的犯罪事实。辩论结束,被告人要做最后的法庭陈述,对关于自己的案件事实做总结性的意见陈述。最后,合议庭的法官和人民陪审员根据当事人双方质证辩论的情况,对案件的法律适用问题做出评议,并进行宣判。
4.总结阶段――论文写作
模拟审判完成后,学生要根据自己的角色扮演和庭审流程撰写法学本科毕业论文。至此,学生经过选题、庭审准备和实战演练已经发现了我国某一具体司法制度甚至是实体法等存在的问题,并且对其未来进一步的完善能够提出中肯的建议。如此,论文的大致提纲经过上述三个阶段已经形成,接下来,学生就能够遵循着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路径进行论文的具体撰写。显而易见,该种毕业论文改革模式将更有利于学生科研能力的提高,变枯燥为生动,激发学生创作的热情。
参考文献:
[1]苏力.当代中国法学教育的挑战与机遇[J].法学,2006,(2).
[2][美]赞恩.法律的故事[M].刘昕,译.南京:凤凰传媒出版集团,江苏人民出版社,2010:1.
[3]段书臣.法学本科学生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与改革[J].教育教学论坛,2012,(31).
[4]方流芳.中国法学教育观察[J].比较法研究,1996,(2).
范文我这个有,,,,,,,,,给;。
高考作文的基本结构范式(10法)----如何使高考作文分数稳定在56分左右 一、 议论文的结构模式(谋篇布局) 开头 1节、 概括材料(话题),引出论点。 [引论] 2节、 主体 3节、 分析问题 论证论点 [本论] 4节、 (用三个分论点作段首句) 结尾 5节、 总结全文 重申(深化)论点 [结论] (三层五节式 . 五股文) 如何列出“主体”部分的三个分论点(段首句)呢? 1. “是为怎”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母法) (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以“浅谈母语”为题作文 [纵式结构] 什么是母语(汉语)? 为什么要重视母语的学习? (汉语是民族文化的载体 汉语是中华文化的标志 汉语是中华国人的名片) 怎样学好中华母语? 2 “是什么”法(并列分解“是什么”) [横式结构] 以“漫谈上海的城市文化精神”为题作文 (上海的名片) 上海精神是海纳百川的大海精神 上海精神是勇于争先的龙马精神 上海精神是与世界共赢的协和精神 3 “为什么”法(原因分析法;并列分解“为什么”;横式结构) 以“品味‘杂’”为题作文: 为什么“杂”给世界带来了美呢? 文学因“杂”而多姿。[体裁杂而美,人物杂而美] 艺术因“杂”而多彩。[音乐.舞蹈.美术.影视综合艺术] 科学因“杂”而发展。[理化生,仿生学,杂交水稻] 生活因“杂”而味美。[火锅,服饰] 以“扎稳民族精神之根”为题作文:(并列分解“为什么”) 为什么要扎稳民族精神之根呢? 因为民族精神是我们做人的圭臬 (孔孟的修身之道) 因为民族精神是我们的立国之本 (自强不息,和为贵) 因为越是民族的,越具有世界性 (海外孔子学院,孙子兵法) 以“如何看待流行文化”为题作文: 流行武侠文化,传承“舍生取义”的民族精神。 流行音乐文化,拨动少男少女的心弦。 流行影视文化,使我们与世界文化同步。 4 “怎么办”法(解决问题法;并列分解“怎么办”;横式) 以“‘忙’之管窥”为题作文: 怎样卓有成效地“忙”呢? 首先,忙要有正确的方向。, 其次,忙要有科学的方法。 最后,忙要“有为有不为”。 5 领域并列法 (兼用“为什么”法,“原因分析法”) 以“也谈‘重复’”为题作文: 复而不重,使艺术惊世骇俗。 复而不重,使科学日新月异。 复而不重,使生活丰富多彩。 以“感悟生命”为题作文: 生命是一江春水,要勇往直前。 生命是一棵果树,花果飘香乐于奉献。 生命是一首乐曲,有低音也有高音。 6 由小到大法 (兼用“为什么法”;纵式结构) 以“解读‘有为有不为’”为题作文: 坚持“有为有不为”的原则, 是人生走向辉煌的坦途。 坚持“有为有不为”的原则, 是企业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 坚持“有为有不为”的原则, 是国家科学发展的保证。(可持续性发展) 7 古今未来法 (兼用“为什么法”;纵式结构) 以“倾听”为题作文: 倾听历史的回声,毋忘国耻。 倾听时代的强音,与时俱进。 倾听未来的召唤,前瞻思维。 以“国学”为题作文: 国学,是中华历史的文化瑰宝(经学)。 国学,是中华现代的人文滋品。 国学,是中华未来的强国之本。 二 记叙文(夹叙夹议)结构模式 8 感点引路法(并列分解“为什么”;横式结构) 以“我想握住你的手”为题作文: 我想握住你的手,因为是您引我迈进了物理学的天地。(接写一个故事) 我想握住你的手,因为是您教我学做真人。(接写一个故事) 我想握住你的手,因为是您带我进入“三个境界”。(接写一个故事) 9 分镜头法(并列横式结构) 以“收获”为题作文: 镜头一:实验室中 (在汗水中收获) 镜头二:苏州河边 (在实践中收获) 镜头三:领奖台上 (在创造中收获) 三 抒情文的结构模式 10 分情点法(移情并列象征法) 以“我爱绿色”为题作文: 呼唤绿色心灵,她平静而纯洁。 呼唤绿色心灵,她顽强而有活力。 呼唤绿色心灵,她淡泊而谦逊。 (参见月考作文题:哪种色彩打动你心) 以“品味‘成长’”为题作文: 成长是一棵树,根深方能叶茂。 成长是一组宋词,三入境界悟真谛。 成长是一个X,有悬念才引人入胜。 普陀区高中毕业考试作文题: 阅读下面一首现代诗歌,根据诗意作文。 动身的时候到了 让我们走吧 不必惋惜,也无须告别 纵使歌声渐渐沉寂 我们的心却永远跳荡不息 (节选自辛磊《我们正年轻》) 以“青春礼赞”为题作文: 青春似春笋,充满活力。 青春似激流,永不回头。 青春似旭日,光芒无比。 同学考场作文中优秀的分情点写作提纲展示 作文题:青春就要向前走(张一炜) 青春就要向前走,因为过去的时光不复回, 无须留恋。 青春就要向前走,因为时代在发展, 吾辈须与时俱进。 青春就要向前走,因为我们前途无量, 拥有未来的世界。 作文题:年轻的我们(徐世立) 年轻的我们应当朝气蓬勃。 年轻的我们应当积极进取。 年轻的我们应当勇敢乐观。 作文题:把握青春(李蔚青) 勇于把握人生的青春,我从逆境中走出。 勇于把握人生的青春,我走进了“三个境界”。 勇于把握人生的青春,我从稚嫩走向成熟。 作文题:讴歌青春(龚辰烨) 我讴歌青春,因为她是梦飞的起点。 我讴歌青春,因为她是黄金的时代。 我讴歌青春,因为她是人生的春天。 (重点是3,5,8,10,并列发散法) 附一:练习题 根据以下命题、话题、半命题,编写主体部分2、3、4节的段首句。 1、 选择 13 科学与艺术 2、 底线 14科技与人文 3、 眼光 15汉语与外语 4、 我的世界 16我与家长 5、 纱窗的启示 17漫谈“换位思考” 6、 青春心事 18 “不要班门弄斧” 7、 生活的艺术 与“弄斧必到班门” 8、 生活告诉我 19走进------ 9、 感悟我的成长之路 (鲁迅、经典、民族文化) 10、 写给自己的一封信 20 敬畏------(自然、法纪) 11、 以“家园”为话题作文 21 如果------(重度高中时光、 考上了大学、记忆可以移植) 12、 以“阳光”为话题作文 22 呼唤------(自主、绿色、 诗歌、经典、民族精神) 附二:临场作文材料搜索法(顺口溜) 古今中外科教文,社会家校和自身。(总起) 数学天文理化生,居里牛顿华罗庚。(科学) 刘翔金晶蒲巴甲,罗丹阿炳贝多芬。(体艺) 孔孟子长屈韩柳,海伦苏辛周树人。(文学) 附录三:执教者丁寅生(左)简介 丁寅生, 生于1950年。主要文学作品有:长篇历史小说《字仙段玉裁》(主人公为〈说文解字注〉的作者,是段力佩之七世祖),30集电视文学剧本《中华字仙》,广播剧〈少年华罗庚〉,文赋〈九寨沟赋〉。作词作曲的声乐作品有:〈华罗庚的脚印〉,〈茅山组歌〉(又名〈陈毅在茅山〉。教辅书有〈影视编导专业高考辅导教程〉。〈论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联觉〉一文获苏、浙、沪地区年会论文奖。 附录四:56分以上的作文范文 当信念成为磐石 当小苞成为花朵,它用它的美点缀世界;当冰雪成为流水,它用它的清澈滋润大地;当信念成为磐石,在我的心中,它用它的坚定成就的是绚丽多彩的人生。为什么“信念之磐石”如此重要呢? 当信念成为磐石,个人的困难便不堪一击,成为信念下的颗颗灰尘。任何困难在信念坚定的人面前都不算是困难。左拉一生贫困,他靠着坚定的信念坚持写作成就了一世英名;霍金靠着信念用他的手描写下《时间简史》;海伦凯勒虽然又聋又哑,但她凭借着坚定的信念,为残疾人事业做出巨大贡献,并且写下了不朽名著《假如给我三天的光明》。还有许许多多的人都是靠如磐石般坚定的信念获得成功。牛顿,居里夫人……他们每个人的名字都曾震撼世界。是凭借磐石般的信念,就像汽车装加足了汽油,电脑接上了电源,它们不停运作向前,迎着困难,克服困难,心中的信念成为源动力,磐石般的信念引领个人走向成功。 当信念成为磐石,民族的大义在这一刻得到伸张,自由的旗帜在空中飘扬。是如磐石般的信念给自由加上了坚固的翅膀。圣雄甘地领导印度人民用坚定的信念为印度独立做出了贡献;华盛顿用信念领导美利坚民族推翻英国殖民统治;中国共产党用坚定的信念让中华民族重新崛起。是的,正是坚定的信念让现在这个曾经充斥战争和侵略的世界高唱自由的歌曲,让曾经被凌辱压迫的民族平等独立。是磐石般的信念压倒了一切罪恶的本源,是信念给那些民族源源不断的动力去赢得未来的美好天空。 当信念成为磐石,即使是大自然的灾难,人们也可以去战胜,让世界更美好。如磐石般的信念就好比坚实的屏障挡住自然的灾难从而改造出更美好的环境。三北防护林便是中国人用信念筑起了屏障挡住沙漠。世界人民则用《京都议定书》展现了战胜全球变暖的坚定信念。是人们坚定的信念挡住了上涌的潮水,是坚定的信念成为人类战胜自然的利器,又是磐石般的信念让未来充满希望。 这个世界没有什么是可惧的,可惧的是没有一颗坚定的心,一股坚定的信念,当信念成为磐石,当心中有了坚实的支持,那么无论个人、民族或是世界都能从中获益,都能在信念的引导下获得成功。 信念――心中的磐石! [为什么法、由小到大法]: 个人 民族 大自然 钥匙啊钥匙 钥匙以其形与锁之完全契合,故能以腕之小力开启后重之门,钥匙啊钥匙,其之伟大便在于深深植根于锁之形态。每一道门都有唯一一把合适它的钥匙,而对于个人,城市和国家来说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开启人生之门的钥匙在哪里呢?汉弥尔顿给了我们答案。身高159cm的前奥运花样滑冰冠军汉弥尔顿由于身材矮小,体弱多病,而在人生路上屡屡碰壁。直到他发现了滑冰,在冰场上,他娴熟的技艺完美的跳跃征服了所有人,最终成就了他的冠军梦,钥匙啊钥匙,如果没有它,汉弥尔顿的一生注定要在命运的大门外徘徊不前,他弱小的身体永远也无法撞开这命运的阻拦,还好,汉弥尔顿最终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的成功之路,摸索到了那开启成功之门的钥匙。而生活中的人们呢,何妨停止一次次无用的冲撞,而去寻找与之相合的钥匙呢? 开启城市之门的钥匙在哪里呢?难道是轰鸣的推土机和不断筑构的钢筋水泥?不!城市化之门的钥匙应该深深植根于城市历史之中的文化内涵,江南名楼滕王阁在现在的城市群中被周遭的高楼抢尽了风头而甚是落寞;悠悠历史的成都府僵硬的水泥路取代了光滑的石板桥,城市闲适自然的文化风格在经济化的氛围前吓的花容失色……这些做法无益于铸造适合城市发展的钥匙,而是将来打造钥匙的铁投入了千篇一律的大熔炉中,早已没了踪影。钥匙啊钥匙,在英伦,他是风光旖旎的英伦小镇;在巴黎,他是淡定优雅的街心花园;在瑞士,他是浪漫悠闲的露天咖啡。可在中国的城市中,他在哪里呢? 开启一个国家的现代化之门的钥匙在哪里?是全盘借鉴现代的经济体制,还是完全照搬别人的管理经验?不,国家现代化之门的钥匙是植根于本国国情的创新!在英国政治上的创新使其在社会发展中占领先机;法国思想上的解放令他在几百年的近代史上独领风骚。现代化之门的开启决不是用陈旧的木头去撞击而是磨砺一把属于自己的钥匙。钥匙啊钥匙,在寻找他的道路上,我们也经过挫折也走过弯路,但最终,我们在千万中发现了属于我们的那一把,顺着他的纹路,一点点开启现代化之门。 钥匙啊钥匙,个人的那一把只属于自己,其他的人无法代替。钥匙啊钥匙,城市的那一把只属于她的文化和精神,同样纹路的钥匙只是阻碍前进的障眼法!钥匙啊钥匙,国家的那一把只属于她用创新打造的精髓,绝无复制品!钥匙啊钥匙,如何以门之形态去寻找钥匙之契合呢?[62分] 运用“由小到大”法: 人生 城市 国家 以“寻找 ”为题作文:寻找大境界(范文) 1、 人降生于大千世界,自然赋予其形貌,天地赋予其精魂,而欲溯源探求人生的至道,我们必须要寻找人生的大境界。 昔时冯友兰先生曾语:境界就是人的觉悟,觉未解,便是浑浊蛮荒;觉解了,便是清明澄澈。那么境界何处寻?其虚无缥缈,充乎天地间。何为大境界?若到寻得,我们须俯首聆听先贤的教诲。 2、 仲尼提倡的是“和而不同”的社会境界。和者,天下大同也;不同者,和中存异也。仲尼屡称于君子,君子的大境界,就须和而不同。在着纷繁复杂的社会中,我们必须学会去倾听他人的声音,和睦和谐与他人共处,取他人之长,和乐地生活。但和不是趋同。我们必须要在心中涵养自身的精神与气节,不做人云亦云的追随者,而要在心中独树一帜,坚持内心的自我,和而不同的社会孕育了稷下学宫的灿烂辉煌,“天下大同”的文化大革命实际上将文化的火种生生掐灭。夫人处于世,要有社会大境界。 3、 慧能祖师提倡的,是万物皆出自本心的自然境界。“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内心本源乃是万物的主宰,内心清净,才能不为外物受侵扰,利与义都出自身外,无所求才能得大自在。是以禅宗云:“非凡动也,非幡动也,乃心动。”夫人之于自然外物,要有自然大境界。 4、 庄周所提倡的是“外化而内不化”的人生境界。外化,是指我们的生活可以随遇而安,无论是瓮墉绳枢还是金玉满堂,二者并无区别。内不化是指我们内心我们的生命必须有所坚持,大道发于内心,大美源于发端。我们的生活,就如泊于江海的扁舟,大风起兮,可以冯虚御风,纵情飘荡,任意东西;而我们的生命,是幽深恬静的江海,无论生活怎样役使,内心自傲然不动。夫人之于人生奥义,要有人生大境界。 5、 寻于儒者,得社会境界;寻于禅者,得自然境界;寻于道者,得人生境界。境界之为物也,浩浩荡荡,只有我们寻找到它,并将之涵养于胸中,才能乐于身处社会,才能乐于纵情自然,才能挟鹏鸟遨鲲鱼,作人生的逍遥游。 (此文评分为一类上:68分) 上文是半命题作文。将所“寻找”的“大境界”,并列分解为“社会境界”、“自然境界”、“人生境界”。并列分解“是什么”。 仲尼提倡的是“和而不同”的社会境界。 慧能提倡的是“万物自本心”的自然境界。 庄子提倡的是“外化内不化”的人生境界。 以“细微深处”为题作文 (命题作文) 细微深处 (谈“细节”) 当冬日的梅显露“凌寒独自开”的风骨,当夏日的荷绽放“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的风姿,当秋天拂下“梧桐落叶深院锁清秋”的风尘,于此种种细微深处,让我看见了生命之美。为什么说生命之美在细微深处呢?因为: 于细微深处,可见自然之美。伴月将饮,对影三人;采菊东篱,悠见南山;夜半蛙声,清风鸣蝉。这种种自然的景致,或许被匆匆走过时所忽略,或许被繁华所覆盖,在喧闹的都市中,这些在细微深处的美丽,藏于细微深处的点滴的感动,或许已经被忙于工作的人们忽略,然而正是在这样点滴的细处,善于发现的人找到了美,找到了秋日街头的落叶,找到了春日树梢的新芽,于细微深处,让我看见了美。 于细微深处,可见文学之美。喜爱沈从文先生的作品,并非因场面宏大,或因其厚重深沉,恰恰只因其皆如此的清新自然,平易朴实。于那些点滴的文学中,仿佛可以窥见那美丽的风凰小城和生活在城中质朴的人们,仿佛可以亲见《边城》中山上圯塌的白塔,倾听翠翠天真的笑声,亲历那样纯洁的爱情。正是在这点滴的细微深处,让我领略了先生的文字,先生的世界,让我看到文学之美。 于细微深处,可见人性之美。人性之美体现于细微,而非吵嚷叫嚣,自夸自傲。恰如晚年的卓别林,给予我平和而真实的感动,厌倦美国喧嚷生活的他,晚年在瑞士一个叫做薇薇的小镇里,默默地做着分益,在此终了一生。他的晚年安静而平和。如同人们在湖边为他矗立的塑像,脸上没有了曾经的夸张的笑容,只是平和安逸地凝望远处的山岚。这样安逸的一个表情,却给了我深深的感动,从那样的凝望中,我看到了人性之本真,看到了不追逐名利的洒脱、真实、自然而平和的美。在这样的细微深处,体现了返朴归真,表达了宁静致远,淡泊明志,也让我,看到了人性之美。 于细微深处,可见自然之美,可见文学之美,可见人性之美,更可见生命之美。生命之美,体现于点滴的感动,体现于细微深处的真挚与质朴,体现于人性的返朴归真,去伪存真。于细微深处,让我看清了人生之种种,让我看见了生命之美。(62分) 上文为2008年上海春考作文高分佳文。考生回答了“为什么说生命之美在细微之处”的问题,将“细微深处的美”并列分解为“三个美”。运用了“并列分解法”和“为什么”法。其横式并列分解的结构布局如下: 于细微深处,可见自然之美。 于细微深处,可见文学之美。 于细微深处,可见人性之美。 [接下页] 九寨沟里,一路童话世界;五彩池中,双眸瑶池人间。 九寨沟之湖,碧蓝蓝以见底,波粼粼而涟漪。树正群海,片片明镜镶嵌;沼泽湖泊,簇簇盆景点染。芦苇滩上,苍苍蒹葭鸳鸯;熊猫海畔,似有“国宝”饮汀。九寨沟水之清兮,色彩由浅而深;千年古木之沉兮,卧于深水之中。钙化而成神灵兮,似白虬潜渊。横于水面之木兮,苔藓满布;几点蕙芸闪烁兮,时有翠鸟栖息。泷湫潺潺低唱兮,似韬光养晦。长海蓝蓝,静卧群山之怀;镜湖滟滟,倒映叠嶂云天。沟内湖泊,大小一百一;寨中水面,海拔两三千。前贤尝云:黄山归来不看山,除却巫山不是云。今愚存想:五花海返里莫观海,九寨沟还乡不看水。湖水湛蓝,深不可测;锦鳞佁然,空寂人心。 九寨沟之瀑,宛若千条白练悬挂于峭壁之上;犹如万钧雷霆轰鸣于天地之间。瀑布之势,排山倒海,一泻万仞,气势磅礴;浩浩之水,从天而降,撕破岩崖,势不可挡。难怪乎,电视剧《西游记》片尾景中,唐僧师徒四人,涉水于诺日朗瀑颠,迎来日出,送走晚霞,敢问路在何方!壮哉,茫茫珍珠滩;伟哉,瀑布诺日朗! 九寨沟之树,古老以遒劲,挺拔而参天。原始森林,莽莽乎如无边瀚海,葳蕤苍苍;丛丛古树,幽幽乎如晦天暝穴,翳日蔽天。苔藓裹树,层层更替新旧;丝絮网林,悠悠混沌回归。 九寨沟之岩,逶迤匍匐丈三千。黄龙蜿蜒,气势古今观止;钙化岩溶,天然地质公园。金沙铺地,珍珠流淌;黄碝磊砢,磷磷灿灿。乳石隆然,斯为黄龙鳞甲;彩池生辉,恍若睡美婵娟。青绿蓝紫伴乳白,五彩争艳世无双。遐而瞰之,艳若天仙披霓裳;迩以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五彩岩池,大小凡三千余盆,似块块砚台,如瓣瓣莲葩,似层层梯畴,如片片绮霞,似孔雀开屏,如仙女散花。 九寨沟之魂,隐匿于川北之藏羌。我问黄龙之岩:世界自然遗产,固当天下共赏,胡为晏然卧藏?岩神应答:弼禹治水,事济化为黄龙;蛰伏松潘,无情显隐悲欢。我问九寨之水:汝之娇美,天下惊艳,盖蚤显诸?唯隐是求?奚为掩面于陇蜀之鄙?胡为低眉于岷山之麓?水仙回声:奴心之不解,我本天成未妆;嫣艳之不知,胡为美我溢洋?世外九寨,万年寂寥为常;今日见君,俾我羞惭汗颜;不愠不忻,宠辱毁誉偕忘;隐则善身,显则济物同唱;入世出世,从未踌躇忖量;用之则行,舍之奴复深藏;碧水萦回,曲泾卒沁长江。 [此抒情文运用了分镜头法: 湖、瀑、树、岩]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有这样一个有趣而另人深思的实验,把一只青蛙冷不防扔进滚烫的油锅里,青蛙能出人意料地一跃而出,逃离陷境。然后又把同一只青蛙放在逐渐加热的水锅里,这次它感到舒服惬意,以致意识到危险来临时却欲跃乏力,最终葬身锅底。由这个实验我们可以看出,青蛙对眼前的危险反映敏感,对还没有到来的危险反映迟钝。由此我想到了人,其实人在这方面也是如此,正如孟子所说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人生旅途中,逆境催人警醒,激人奋进,而安逸优越的环境却消磨人的意志,使人耽于安乐,尽享舒适,常常一事无成。有的人甚至在安逸之时沉溺酒色,自我毁灭。这于青蛙临难时的奋起一跃和温水中的卧以待毙是何其相似。 “生于忧患”是千古不变的名言,春秋时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是它最好的注册。那时,勾践屈服求和,卑身事吴,卧薪尝胆,又经“十年生聚,十年数训”,终于转弱为强,起兵灭掉吴国,成为一代霸主,勾践何能得以复国?这是亡国之辱的忧患使他发愤、催他奋起的结果。这说明,当困难重重、欲退无路时,人们常常能显出非凡的毅力,发挥出意想不到的潜能,拼死杀出重围,开拓出一条生路。 但是,有了生路,有了安逸,人们却往往不能很好地把握,而“死于安乐”。这方面的例子莫过于闯王了。1644年春,闯王攻入北京,以为天下以定,大功告成。那些农民出身的新官僚把起义时打天下的叱咤风云的气魄丧失殆尽,只图在北京城中享受安乐,“日日过年”,李自成想早日称帝、牛金星想当太平宰相,诸将想营造府第。当清兵入关,明朝武装卷土重来时,起义军却一败不可收拾。这令我想起欧阳修说的“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这句话老。险情环生时人们能睁大眼睛去拼搏,因此化险为夷;安逸享乐中却意志消退,锐气全无,结果一败涂地。
、毕业论文格式的写作顺序是:标题、作者班级、作者姓名、指导教师姓名、中文摘要及关键词、英文摘要及英文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2、毕业论文中附表的表头应写在表的上面,居中;论文附图的图题应写在图的下面,居中。按表、图、公式在论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分别编号。3、毕业论文中参考文献的书写格式严格按以下顺序:序号、作者姓名、书名(或文章名)、出版社(或期刊名)、出版或发表时间。4、论文格式的字体:各类标题(包括“参考文献”标题)用粗宋体;作者姓名、指导教师姓名、摘要、关键词、图表名、参考文献内容用楷体;正文、图表、页眉、页脚中的文字用宋体;英文用Times New Roman字体。5、论文格式的字号:论文题目用三号字体,居中;一级标题用四号字体;二级标题、三级标题用小四号字体;页眉、页脚用小五号字体;其它用五号字体;图、表名居中。6、格式正文打印页码,下面居中。7、论文打印纸张规格:A4 210×297毫米。8、在文件选项下的页面设置选项中,“字符数/行数”选使用默认字符数;页边距设为 上:3厘米;下:2.5厘米;左:2.8厘米;右:2.8厘米;装订线:0.8厘米;装订线位置:左侧;页眉:1.8厘米;页脚1.8厘米。9、在格式选项下的段落设置选项中,“缩进”选0厘米,“间距”选0磅,“行距”选1.5倍,“特殊格式”选(无),“调整右缩进”选项为空,“根据页面设置确定行高格线”选项为空。10、页眉用小五号字体打印“湖北工业大学管理学院2002级XX专业学年论文”字样,并左对齐。正式)论文的基本格式:一、题目作者:论文题目(宋体二号、不超过20个字)作者姓名宋体四号(单位全名 部门全名,市(或直辖市) 邮政编码) 宋体小四二、摘要关键词:摘要宋体四号:摘要内容宋体小四号关键词宋体四号:内容宋体小四号三、引言部分: 宋体小四号四、正文部分: 正文文字宋体小四号,单倍行距五、标题部分:1一级标题宋体三号标题11.1二级标题 宋体四号标题21.1. 1三级标题 宋体小四号标题3六、图片格式:正文文字中,先见文后见图,全文统一按顺编号,图片格式为JPG格式,分辨率为400DPI以上。七、注释文献:[注释] 宋体五号①注释1宋体小五号②注释2宋体小五号[参考文献] 宋体五号[1]参考文献1 宋体小五号[2]参考文献2 宋体小五号(正式)论文的格式要求:一、题目、摘要、关键词1.论文题目,按常规学术论文标题作出。2.论文摘要,要求摘出(或者说“提取出”)文章的主要观点,或者选摘出文中最重要、最具有新意的某一个或两个观点,不必追求全面反映文章的概貌;客观地把文中的观点摆出来,不以介绍的口气叙述自己的文章讲了哪些内容。摘要篇幅100-300字。3.关键词:3至5个,反映文章最主要内容的术语、概念等。以上三项置于论文之首。二、论文中“注”和“参考文献”的区别1.“注”指作者进一步解释 自己 所要表达的意思,文中标码 ① ,注释内容统一置文末,文末的序号与文中序号一一对应。2.“参考文献”指作者引文所注的出处,一律放文末,文中设序号 [1] ,文献说明统一置文末,文末的序号与文中序号一一对应。页码置于文中序号之后,例: [1](P12) 。3. “参考文献”也指虽未直接引述别人的话、但参考了别人著作和论文的意思,应在段中或段末设序号 [1] ,并在文末注明。本项与第2项不必分列,交叉排序即可。文末的序号与文中序号一一对应。此种情况可以不注明页码。4.同一参考文献多次被引用,文末只标一个序号,文中应多次出现同一序号,在文中序号后加圆括号,注明所引文献的不同页码或篇名。三、文末参考文献格式1.著作[序号] 作者.书名〔标识码〕.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1] 张志建.严复思想研究 [M] .桂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1989 .[2]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1 卷) [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 1956 .说明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毛选、邓选以及《鲁迅全集》、《朱光潜全集》等每一卷设一个序号。2.译著[序号] 国名或地区 (用圆括号) 原作者.书名[标识码].译者.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1] (英)霭理士. 性心理学[M].潘光旦译. 北京: 商务印务馆, 1997 .3.古典文献文史古籍类引文后加序号,再加圆括号,内加注书名、篇名或页码。例如:文中 “……孔子独立郭东门。” [1] (《史记•孔子世家》)4.论文集[序号]编者. 书名[标识码]. 出版地: 出版社,出版年.[1] 伍蠡甫.西方论文选(下册)[C].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论文集中特别标出其中某一文献[序号]其中某一文献的著者.某一文献题名[A]. 论文集编者.论文集题名[C].出版地: 出版单位,出版年.[1] 别林斯基.论俄国中篇小说和果戈理君的中篇小说[A].伍蠡甫.西方文论选:下册[C].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5.期刊文章[序号]作者.篇名[标识码].刊名,年,(期).[1] 叶朗.《红楼梦》的意蕴[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 (2).6.报纸文章[序号]作者. 篇名[标识码]. 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1] 谢希德.创造学习的新思路[N].人民日报,1998-12-25(10).7.外文文献要求外文文献所表达的信息和中文文献一样多 ,但文献类型标识码可以不标出。[1] Mansfeld,R.S.&Busse. T.V.The Psychology of creativity and discovery,Chinago: NelsonHall, 1981.[2] Setrnberg,R.T. The nature of creativity ,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Press,1988.[3]Yong,L.S. Managing creative people . Journal of Create Behavior,1994,28(1).说明 : 1.外文文献一定要用外文原文,切忌用中文叙述外文,如“牛津大学出版社,某某书,多少页”等等。2.英文书名、杂志名用斜体,或画线标出。四、参考文献类型标识参考文献类型 专著 论文集 报纸文章 期刊文章 学位论文 报告 标准 专利 词典资料文献类型标识 M C N J D R S P Z五、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省、市或县)、工作单位(包括邮政编码、所在城市)、职称、学位(何种学科的学位)等。六、年代和数字用法公历世纪、年代、年、月、日、分数、小数、百分比等采用阿拉伯数字,年份不能简写,如不能用 96 年、 97 年等。星期几一律用汉字。中华民国和日本明治以前历史纪年用汉字,括号内注明公元纪年,用阿拉伯数字;中华民国纪年和日本明治以后年号纪年用阿拉伯数字,括号内注明公元纪年,用阿拉伯数字,如秦文公四十年(公元前 722 年),民国 37 年( 1948 年),昭和 16 年( 1941 年)等。约数用汉字,如“改革开放二十年来……”;整数用阿拉伯数字,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50 周年”。所引古籍的数字用汉字,与所据版本一致,如:许慎 . 说文解字号[M]. 四部丛刊本,卷六上,页九.《朱文公文集》卷三六七、外国人名的表述外国人名在论文中第一次出现时,中文译名后用括号注明外文,例如:当代经济学家诺斯( Douglass C. North )、科斯( Ronald H. Coase ) ; 社会学家泰勒( Charles Taylor ) ; 墨西哥 1991 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诗人巴斯( Octavio Paz )等。历史上的著名人物,例如马克思、列宁、黑格尔、康德、罗素、杜威等,当今经常在新闻中出现的政治家,例如克林顿、布莱尔、布什等,毋须
227 浏览 2 回答
257 浏览 3 回答
98 浏览 3 回答
117 浏览 2 回答
237 浏览 2 回答
272 浏览 4 回答
126 浏览 2 回答
121 浏览 3 回答
272 浏览 4 回答
111 浏览 7 回答
89 浏览 4 回答
181 浏览 3 回答
152 浏览 2 回答
252 浏览 4 回答
104 浏览 2 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