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年前发生的辛亥革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100年来,我们的民族从不断沉沦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我们的国家从风雨飘摇、濒临灭亡边缘到综合国力大幅跃升、大踏步走向繁荣富强;我们的人民从穷苦不堪到总体上实现小康,政治生活、经济生活、文化生活、社会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样的历史性巨变是必然的,其中蕴涵着深刻的历史启示。辛亥革命的发生并非偶然。它是社会矛盾运动的产物,有着深刻的历史根源和社会根源。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面临着“内忧外患”的极大危机。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一个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一个是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乃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这是因为,造成近代中国国弱民贫最根本的原因,正是帝国主义的野蛮侵略。在这种情况下,要挽救国家的危亡、寻求民族振兴的出路,就要把斗争的矛头指向压迫和阻止中国社会向前发展的帝国主义及其附庸封建主义。包括辛亥革命在内的中国革命运动,就是在这些基本矛盾的基础上发生和发展起来的。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在比较完全的意义上开始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集中反映了中国人民追求民族独立、民主自由和民生幸福的崇高理想,特别是明确提出要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民主共和国。这是以往从未有过的政治理念,把民主主义推进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这是一个伟大的胜利。但是,这场革命没有实现真正的民族独立和政治民主,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境遇,国家统一的局面很快为军阀混战所代替。从这个意义上说,辛亥革命又是失败的。认清辛亥革命失败的一面,可以使人们进一步了解中国革命的艰巨性和长期性,不过,如果把辛亥革命放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去考察,我们应该更加深入地研究它的伟大历史意义,具体分析它怎样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这是一个伟大的胜利。辛亥革命还带来了一次思想上的大解放,为社会经济发展创造了重要条件,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构建作出了积极贡献,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任何历史人物,即使像孙中山先生这样的伟大人物,也不可避免地会有其历史局限性,会有缺点甚至会犯错误。辛亥志士们在革命理念和斗争实践中同样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和失误,这需要进行认真总结。但是,辛亥志士们为了国家民族的未来抛头颅、洒热血,置生死安危于不顾,置功名利禄于度外,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历史篇章。他们气壮山河、感动天地的英雄事迹,为中华民族精神增添了新的内容,是今天仍然值得珍视的精神遗产。辛亥革命的精神遗产主要表现在为振兴中华而矢志不渝、顽强奋斗的爱国情怀,“以浩气赴事功,置死生于度外”的献身精神,关心民生疾苦、立志为百姓谋福祉的高尚品德,顺应时代潮流、放眼世界的博大胸怀。100年前,这些思想成为推动人们投身革命的巨大精神力量。直至今天,革命先辈留下的精神遗产仍然没有失去思想光辉,仍然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历史考试我就这么抄的 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