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事:篇高质量SCI论文一般都要经过多次自我修改,即使是有丰富经验的作者,也很难做到一次定稿。而投稿后的SCI文章,也常常会收到编辑大修、小修的各类修改意见。没有经过修改的文章,见刊的可能几乎十分的小。总之,一篇SCI总是在改改改中度过。大修后接受:当编辑认为论文在需要大幅度的修改时,就会做出这个决定,作者在返还修改稿的时候需要附上给审稿人意见的逐点回复,修稿后的论文也可能再送外审,通常会交给第一轮的审稿人,但是编辑也有权选择不同的审稿人,第二轮的审稿,有些期刊称作“再审稿”,结果如何是根据作者针对评审和编辑意见进行的修改还有回复来决定,如果作者没有完整回复所有的意见,那就有可能还需要再修改,甚至有可能会拒稿。不管是大修还是小修,可以通过以下的步骤来进行文章的修改:第一,要尽可能利用准确、生动、简洁的语言,对生造词语、词类误用、词义混乱等用词不当、词不达意的毛病,要坚决改掉,坚决消灭错别字和不规范的简化字、自造词。第二,对结构残缺、结构混乱、搭配不当等不合语法的句子,要注意改正,使之合乎语言规范。但是要尊重文章的原有结构,否则可能越改越乱。第三,要注意句子之间的逻辑联系,力求上下贯通,语气一致,内容通顺流畅。逻辑不通,论文也就不通了,论文看着都别扭就更别说别人能同意你的观点,认同你的思维。第四步是关于文章的数据,要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对那些表述模糊的数据和案例要进行适当的删减,如果数据不充分的话,就需要你去寻找相关的数据进行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