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第一步:对参考文献进行编号(是自动生成的,不是自己手动添加的)可通过菜单栏中【开始】>【编号】进行修改(修改时需要选中要修改的文字)。如没有所需要的编号类型,可通过下方【定义新编号格式】来增加我们需要的格式。_第二步:引用参考文献将鼠标的光标放到引用的话的末尾,句号之前。接下来,在菜单栏中点击【引用】>【交叉引用】,弹出交叉引用操作框。 引用类型:编号项。 引用内容:段落编号。 引用哪一个编号项:选择【x】。
如果论文参考文献有超链接,说明链接是复制粘贴过来的。
很多作者为了论文撰写方便,会参考大量的文献,这本是一件无可厚非的事情,但是在参考文献的地方,尽量不要出现复制黏贴的现象,否则会出现超级链接,当然,也可以通过鼠标右键来取超级链接
参考文献的格式为:[序号]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电子文献的出版或获得地址,发表更新日期/引用日期 其中,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有以下几类: [J/OL]:网上期刊 [EB/OL]:网上电子公告 [M/CD]:光盘图书 [DB/OL]:网上数据库。识别和防范参考文献引用中学术不端行为的有效办法审稿是期刊工作的必备程序,初审和准确选择审稿人是学术编辑的基本功,因此,认真审稿是识别引用参考文献是否具有学术不端行为的有效途径之一。在审阅稿件时,若发现文献著录项目不齐全、不规范,甚至著录错误(尤其是文献识别码错误),往往是转引或滥引的可能表现。比如,参考文献著录规范规定,多于3个作者的文献,著录作者项时,要列出前3名,而后加“等”字,有转引行为的作者,因没有查阅原始文献或根本查不到原始文献,只好转引他人的“一个作者加等”,更为甚者,要求其规范著录时,竟不顾其他作者的版权,干脆删除“等”字。又如外文参考文献,如果审阅时发现作者对期刊、专著和论文集析出文献难以区分,著录要么缺项,要么标错文献识别码,往往是转引。更有滥引的作者,为了显示自己的论文既参阅了中文文献,又参阅了外文文献,著录外文文献时,因没有能力阅读和引用外文,就随便抄录几个所谓的外文文献标注在相应的中文文献之后,以致错漏百出。 编者、审者、读者从审阅论文内容与引用文献内容的相关性上,可以发现某一文献是否为滥引、崇引和被诱引。被引文献必须与论文内容相关,并在保证引用信息充分性的前提下,满足其必要性。因此,认真分析所引文献与论文内容的关系,就可发现其中是否存在学术不端行为。
247 浏览 2 回答
139 浏览 4 回答
196 浏览 3 回答
314 浏览 3 回答
330 浏览 4 回答
81 浏览 2 回答
170 浏览 5 回答
234 浏览 4 回答
317 浏览 4 回答
101 浏览 1 回答
114 浏览 1 回答
95 浏览 4 回答
269 浏览 2 回答
204 浏览 3 回答
341 浏览 2 回答
348 浏览 3 回答
315 浏览 2 回答
207 浏览 6 回答
173 浏览 4 回答
180 浏览 3 回答
148 浏览 2 回答
336 浏览 3 回答
311 浏览 4 回答
159 浏览 3 回答
105 浏览 2 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