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高温天气会导致农作物的产粮降低,也会导致农作物损毁,会导致农作物的产量降低,导致农作物出现一些疾病,而且也会导致农作物处理干旱,导致农民的收入减少。
干旱对粮食产量的影响:干旱天气发生时,尤其是冬春干旱和夏旱会阻碍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发育。在冬春季节,宜良县小春作物处于幼穗分化阶段,此时农作物光合作用较强,新陈代谢比较旺盛,叶面蒸腾量较大,属于农作物需水关键期,其间需水量占整个生育期需水总量的60%以上。若遇干旱天气,势必会因为缺水而使农作物叶片无法正常进行光合作用,影响有机物质合成及运输,抑制农作物枝梗及颖花正常发育,增加颖花退化和不孕几率,降低农作物产量。夏旱会阻碍农作物的正常抽穗、开花,影响籽粒灌浆与成熟,使产量降低。农作物不同生育期对干旱灾害敏感性有所不同,水分临界期发生干旱天气对产量影响较大,如小麦等谷类作物水分临界期通常发生在拔节—抽穗期,该时段干旱会减少穗粒;玉米水分临界一般出现于抽雄前“大喇叭口”期,如果缺水会影响雄花正常发育。干旱少雨时期经常会出现蝗灾等虫害,影响农作物品质及产量。
这篇论文分析的比较全面:内蒙古干旱成因及预测研究托亚 【摘要】: 本文根据内蒙古抗旱工作的需要,以内蒙古干旱特征、成因、指标、预测等内容为主,为抗旱减灾工作及防汛抗旱指挥系统提供相关的信息和技术支持,以提高抗旱工作的主动性和决策的科学性。一、通过对内蒙古干旱的发生频率、干旱的时空分布及强度、干旱的持续时间、干旱的年代分布等方面的统计分析,归纳总结了我区干旱的基本特征:干旱普遍存在;干旱出现频率高;干旱持续时间长;干旱的区域分布是西部高于东部、牧区高于农区;干旱影响范围广、灾情重;随着年代的延长干旱周期缩短、早象加重;干旱区明显向东扩展。二、通过对影响干旱的自然因素、气候变暖因素、大气环流因素、社会因素等方面的统计分析,归纳总结了形成内蒙古干旱特征的原因:特定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气候条件决定了内蒙古属于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大气环流的异常是造成干旱的主要条件;气候变暖使干旱周期缩短、旱象加重;社会人为的因素影响并改变着干旱化的进程。三、根据我区抗旱工作的实际需要,确定了对干旱指标的要求,并以农作物和牧草的旱象反应特征的等级划分,选择可取性较好的逐日降水和连续时间作为指标因子,确定了对应农作物和牧草受旱等级关系的短时干旱指标。四、通过对近30年的资料进行干旱特征的定量分析,找出了内蒙古地区的干旱与春季气温高,空气干燥,风失量大等有直接的关系,据此确定了预报着眼点,构造出风干指数、温湿指数、沉降指数、降水指数等定量化指数,并应用这些指数建立了干旱持续期预报方程。通过对干旱持续预测检验,效果很好。达到了为抗旱减灾工作及防汛抗旱指挥系统提供相关的信息和技术支持之目的。
这个问题真可笑,你要是不喝水,你想想会什么样?植物没有水分怎么生长?
这个问题很搞笑,内蒙不是所有地方都干旱
干旱:干旱是一种长期无雨或少雨,使土壤水分不足、作物水分平衡遭到破坏而减产的农业气象灾害,也是我国最严重的气象灾害。如果干旱还伴随着破坏性的人类活动,则会引起一系列更为严重的环境恶化问题,在我国主要表现为3个方面:一是干旱引起水资源持续减少,水危机日益突出;二是湖泊水位因干旱而降低,水面缩小甚至干涸;三是干旱导致沙漠化土地明显扩展。 1、 03年非洲大部分地区遭到了百年不遇的大旱灾。36个国家约1.5亿人口面临饥饿的威胁。仅1983年就有1600万人死于饥饿和与营养不良有关的疾病。 2、 2004年2月,江西遭遇150年来最大的旱灾,连续一星期森林火险等级高达五级。2月中旬以来,江西天气连晴,气温显著偏高,持续的高温造成江西各地火险等级居高不下,火灾频繁发生。 3、 2005年08月,受降雨严重偏少影响,自六月中旬开始,湖南湘西自治州出现旱情。随着晴热高温天气持续近二个月,该州旱情进一步加剧。该州有二百一十八个乡镇、二千五百多个村、一百八十六万人口受灾,近二百四十万亩农作物和果林因旱受灾,直接经济损失高达十一亿多元。持续旱灾还造成该州部分地区农作物绝收和居民饮水困难。在受灾严重的古丈县断龙山乡,四千五百亩水稻因灾绝收。受持续旱灾影响,七百多人口出现饮水困难。 4、 2003年3月,内蒙古又遭受春夏连旱。干旱最严重的赤峰市、锡林郭勒盟持续干旱达380天,是1957年有气象记载以来从未有过的。严重的干旱使内蒙古部分地区粮食严重减产。全区有4000多万亩农作物受灾,占总播面积的65%,其中因旱未播面积480万亩,播后未出苗的280万亩,减产三至五成的1500万亩。再加上调整种植结构减少粮田面积约500万亩,因此,粮食减产已成定局。 特大干旱使全区畜牧业损失严重。严重的旱灾还给农牧民生产生活造成严重困难。全区有211万人发生饮水困难。全区不同程度缺粮人口达500万人,缺粮总数达10亿公斤。严重的旱灾还对以后的农牧业生产,造成较大影响。
近几年,内蒙地区确实普遍干旱,这里的原因是很多方面,主要是建设带来的人为的破坏大自然、乱开采矿、地下水水位下降等。
263 浏览 2 回答
269 浏览 4 回答
118 浏览 2 回答
126 浏览 6 回答
249 浏览 7 回答
132 浏览 2 回答
300 浏览 5 回答
277 浏览 2 回答
284 浏览 5 回答
282 浏览 3 回答
232 浏览 2 回答
243 浏览 5 回答
299 浏览 2 回答
186 浏览 3 回答
238 浏览 4 回答
236 浏览 2 回答
321 浏览 5 回答
115 浏览 2 回答
300 浏览 3 回答
343 浏览 5 回答
164 浏览 2 回答
116 浏览 2 回答
120 浏览 5 回答
172 浏览 2 回答
110 浏览 1 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