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家校合作被边缘化。
对于一些学校来讲,家校合作都被放置于学校事务管理的边沿,觉得学校的首要职责是学科教育,德育教育,而不是与家长的沟通交流,协作,或者是处在提升学生成绩的角度开展家校合作。在这样的家校合作中,家中变成学校德育的附属,家长的主体地位被剥夺,仅仅只是依照学校的要求对孩子实行课后辅导或者社会道德教导。这样的家校合作不但失去激发家长积极性的机会,而且还使得家长太过看重孩子智力教育,忽略品德教育。
2.家校合作追求形式,缺少成效。
当今一部分学校的家校合作的形式仅仅只是家长会,家长会的内容也较一成不变,以介绍学生成绩为重。此外也有一些协作形式如学校开放日,亲子互动,家访,家长委员会,家长教师协会,家长学校等,这种协作表面上看多种多样,事实上却欠缺实效性。开放日时学校动用很多的人工人力,物力排演节目,组织活动,只求完成任务,对于彼此间的沟通交流压根没时间顾及;亲子互动可以拉进家长与孩子的间距,给予亲子互动一起感受的机会,本应备受家长同学的钟爱,但很多学校的亲子互动并没有精心策划,仅仅只生搬硬套,这样不但浪费时间,还会抑制家长参加的积极性;
3.家校合作缺乏有效的沟通途径。
家校合作是一个双重交互的全过程,应该结合实际,但是普遍情况是学校忽略家长的反馈,教师与家长的沟通交流多以单边传递为主,缺少互动沟通交流,家长会变成考试成绩通告会,家长委员会变成家长代表报告会,互联网平台变成发送作业平台。
这是由于教师没有创建起真实的家校合作观,不理解家校合作的真正意义,没有意识到家长在家校合作中有着不可替代的资源优势。除此之外,在交谈环节中家长与教师缺少尊重,相互挑剔,这是因为家校合作彼此对沟通交流的了解不一样,教师觉得沟通交流是为了让家长能够更好地配合我的教育与管理,家长是龙套,家长太多的参加只能搅乱正常的教学秩序,而家长觉得沟通交流是为了能够更好地掌握孩子的状况,监督学校德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