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紫禁城研究在故宫学中的重要地位,因此紫禁城研究的进展情况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故宫学研究的整体水平。故宫名列世界文化遗产,特别是紫禁城学会的成立,标志着故宫学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紫禁城学会是1990年倡议、1995年正式成立的国家一级学会组织。学会宗旨是“联络国内外中国古建筑及有关历史、艺术、自然科学等相关学科研究力量,加强对故宫这一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进行广泛深入研究,建立紫禁城学,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以利加强对中国紫禁城(即明清故宫)的保护,使这一体现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进一步发挥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学会现有13个团体成员和100多名个人成员,包括了全国与明清皇家建筑有关的主要单位,汇聚了全国古建方面的硕彦泰斗及知名人士,并成立了保护利用、技术、艺术、建筑历史等四个委员会。学会活动既活跃又比较规范,每两年开一次学术讨论会,已出版了几本论文集,对故宫古建筑从多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并扩大到对明清园林、陵寝、寺观等的研究。学会组织编写了“紫禁城文化丛书”,举办“紫禁城文化”系列讲座,为故宫维修发挥咨询作用。为庆祝故宫博物院成立80周年,学会还筹备明年举办“中国明清宫廷建筑国际学术研讨会”,并编写《清代宫廷相关建筑大事年表》等。故宫大规模维修对紫禁城研究起着直接的促进作用。2001年11月,国务院确定了全面维修故宫的历史任务。这是故宫百年来规模最大的一次维修。建国以来,党和政府为维修故宫古建筑作了不懈努力。为了尽快改善故宫满目疮痍的局面,建国之初故宫博物院就组建了专门的古建施工管理机构,承担故宫古建筑管理和维修任务。半个多世纪以来,约40%的古建筑得到了维修或维护,基本保证了古建筑的安全。但故宫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文化遗产,在保护、利用和管理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如在保护方面,保护区划过小,不符合文化遗产保护的完整性要求;与故宫无关的外单位占用故宫大量古建筑,建造大楼,改变故宫内外环境,需要进行彻底全面整治;部分展室、库房改造工程未做到不改变文物原状,不符合遗产保护的真实性要求;自然力造成的损伤普遍存在,不开放地段尤其严重等等。2002年,故宫博物院组建了“故宫修缮工程领导小组”,还特聘规划、考古、古建筑、文物保护、宫廷历史、博物馆管理等方面的专家组建了“故宫修缮工程专家咨询委员会”,为工程决策提供咨询。为了加强对故宫维修工程的领导和支持,2003年10月,文化部成立了“故宫博物院维修工程领导小组”,孙家正部长任组长。这次维修坚持“整体保护、全面维修”的原则。整个维修计划分三个阶段。维修的主要任务有五条。维修从2002年10月武英殿试点工程拉开序幕,做了大量前期准备工作和基础工作,进展顺利,今年已进入全面维修的阶段。从故宫维修的任务和要求看,它不只是要解决外观的破旧状况,而是要按照科学规划,与如何使用结合起来一起完成;因此它不只是古建部门一家的事,而要各个业务部门的密切配合与协作;它不仅要用已有的多方面的科研成果,而且维修过程中更需要进行深入地研究。例如,《故宫保护规划》的制定,就是一个重大科研课题;按照《文物保护法》关于“四有”档案的规定,故宫每座重要宫殿或建筑区域都要有包括历史沿革、用途及文物摆设、与此有关的人和事件、历次修复状况、相关图表及三维扫描资料在内的完整档案,现已开始整理编写武英殿档案;为向世人充分展示宫廷文化内涵,搞好“宫廷原状或原状式陈列”,需要更加深入细致地研究宫廷典章制度及相关殿堂的历史状况;利用某些古建筑作为文物展示场所,如何从古建筑的特点出发,丰富展示手段,提升展示水平,使文物与古建相得益彰;中国传统的建造修缮技术工艺与材料制作的抢救继承;不可移动文化遗产的科技保护问题,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