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宋代禅宗大师青原行思,提出的人生三重境界:
第一重参禅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第二重禅有悟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第三重禅中彻悟,看山仍是山,看水仍是水。
佛家讲究入世与出世,于尘世间理会佛理之真谛。人之一生,从呱呱坠地至寿终正寝,匆匆的人生旅途中,我们也经历着人生的三重境界。
初始认识世界,懵懵懂懂,不知其中深意,山是山,水是水;到了第二重积累了生活经验,懂得触类旁通,懂得变通,便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最终到了第三重看到事物的本质,山就是山,水就是水。
扩展资料:
实例:
庖丁解牛:当初刚开始宰牛时,看见的只是整头的牛。三年之后,见到的是牛的内部肌理筋骨,后来宰牛的时候,只是用精神去接触牛的身体就可以了,而不必用眼睛去看,就像感觉器官停止活动了而全凭精神意愿在活动。
开始时,人们对看到事物的初步感受,万事万物都是它自己本身,牛就是牛;随后经过经验积累,有了自己的看法,简单问题复杂化,开始进行思考,开始探寻事情背后更深层的东西,牛的基本都成就是肌理筋骨。
最后复杂问题简单化,靠着人生阅历留下的丰厚经验,看到一切事物的本质,就可以随心所欲,靠着技术和心态解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行思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庖丁解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