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哏德全:1958年5月生于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梁河县勐养镇帮盖村。自幼深受傣族文化熏陶的哏德全,10岁时就开始跟随祖父、舅舅学习葫芦丝的演奏与制作。每天出去骑马放牛,总是会随身带着他的葫芦丝,只要一有空闲的时间,就一曲接一曲吹着刚学来的乐曲。长大后,哏德全到梁河糖厂水泵房当了一名工人。那时候,糖厂的空气里总是飘荡着美妙的葫芦丝音乐。哏德全把心思全都放在了葫芦丝上,他不断游走于民间,学习各种民族乐器的制造与演奏技巧,他手里的葫芦丝和吹出的乐曲总是比一般人的要好听。带着一身的技艺,上世纪80年代,哏德全走出了大山,来到了昆明,创办了“哏德全葫芦丝艺术工作室”。凭借对葫芦丝的热爱和自小练就的扎实功底,创新了葫芦丝的演奏技巧,并独创性地在葫芦丝的制作上采取了新的方法,扩展了葫芦丝的音域,让傣家人这一传统乐器有了更为丰富的表现形式和空间,制造出了以“哏德全”为商标的乐器,创作了一个又一个的葫芦丝新曲,录制发行了一张又一张的专辑。先后担任舞剧《泼水节》,第一届国际旅游艺术节开幕式晚会《江之吟》等节目的葫芦丝演奏和领唱,有专辑《多情的葫芦丝》录音带。他和杨志宇、李春华共同编著的国内第一套葫芦丝、巴乌有声教程及配套VCD光碟《傣风神韵》。2008年9月16日晚10点10分,著名民族民间艺术家、葫芦丝巴乌制作演奏大师、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葫芦丝巴乌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哏德全先生,因突发脑溢血抢救无效,不幸在昆明辞世,为他短暂的50个春秋画上了一个遗憾的句号。记者昨天一早就来到哏德全位于昆明凯苑小区的家中。与闻讯从四面八方赶来的亲朋好友一起缅怀这位中国的“葫芦丝王”。据悉,哏德全先生的遗体告别仪式定于20日上午9时在昆明油管桥殡仪馆举行。王同贤:男,1955年月出生于河南郸城。大专学历,现为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竹笛专业委员会理事、葫芦丝专业委员会理事,河南省民族管弦乐学会理事,全国社会艺术考级委员会考官,河南省竹笛葫芦丝专业委员会副会长,郑州中原竹笛葫芦丝专业艺术学校校长。现任河南省老干部大学以及郑州市老干部大学客座教授。2004年创办郑州中原竹笛葫芦丝专业艺术学校。在多年的艺术实践中,四方求索,细心钻研,在民族吹奏乐的演奏及教育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细腻深邃的演奏风格。 李仲培:哏德全的启蒙老师。1955年2月生于云南省德宏州梁河县芒东镇哪勐村的一个傣族寨子里。从小酷爱音乐,童年深受当地名人、民间艺人和龚全国等人的影响,学会了二胡、竹笛、葫芦丝等多种器乐。1972年9月参加工作,30余年来,一直从事文化艺术工作——演奏员。1980年州歌舞团的演奏员龚全国被国家四大部封为傣族青年葫芦丝演奏家,哏德全得知后,就写信给龚全国向他请教学习葫芦丝演奏。龚全国收到信后,回信说:你在梁河到芒市太远,我介绍你找我兄弟——李仲培在县文工队,他系统的学过吹管乐,当时哏德全在梁河糖厂当工人,通过龚全国介绍——跟我学习葫芦丝演奏。我就系统地教他学习竹笛的气息技能和音乐基础知识及民族音乐理论。将竹笛的气息、技能、优势和葫芦丝特点、风格相结合,每个星期来上几节课,长达三余年之久,在民间吹奏葫芦丝的基础上,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他的演奏技能、乐理等突飞猛进并形成了独特的风格,终于在90年初出现了哏德全的葫芦丝、巴乌演奏专辑,他独特的风格让葫芦丝、巴乌走进千家万户,国内外赞誉不绝。李春华:出生于云南,幼年时跟随祖父和父亲学习民族乐器的演奏。就读于昆明师范学校时,师从王绍禄先生学习音乐理论及葫芦丝、巴乌演奏,后考入云南艺术学院继续深造,多次收集民间音乐素材,至今从事葫芦丝、巴乌的研究与演奏已有十余载。2000年3月由远方出版社出版了个人专著《葫芦丝、巴乌实用教程》。同年9月录制了独奏专集《节日的德昂山》,2002年4月由云南民族文化音像出版社出版了个人教学专程《怎样演奏好葫芦丝、巴乌》。魏仕健:作曲家、教育家,系山东省临清市人,中国艺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葫芦丝 巴乌专业委员会会员、《葫芦丝论坛》编辑部主编。在全国二十余家音乐期刊、电台发表声乐作品200余首,学术论文23篇,获得国家及省级奖项近30次。曾先后担任《湘江歌声》专栏作家,《中小学音乐报》特约记者,《工人音乐报》特约编辑、记者,其传略收入《中国艺术界名人大辞典》。先后出版了《魏仕健优秀校园歌曲选》(济南出版社)、《葫芦丝大教本》(华夏出版社)、《中国葫芦丝演奏方案》(新世界出版社)、《丝韵》CD专辑(与人合作)(齐鲁电子音像出版社)。2009年在全国“滨湖杯”葫芦丝原创作品大赛中其葫芦丝独奏曲《红叶》获总排名第六。王厚臣:1956年3月22日生于黑龙江省鸡西市,祖籍山东莱阳。国家一级演奏员。现任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理事﹑中国葫芦丝巴乌艺术委员会副会长,中国民族管弦乐考级专家委员会高级考官﹑陕西省民族管弦乐学会葫芦丝巴乌专业委员会会长;陕西省民族管弦乐学会副秘书长﹑陕西省歌舞剧院民族管乐演奏家。1973年考入西安音乐学院,师从元修和、张之良、陈重先生学习竹笛、打击乐、笙、埙等专业技术,获得双专业学历证书。从艺以来,以独到的基本功﹑娴熟的技巧﹑对作品深刻的理解以及严谨的舞台作风,出色圆满完成了八千多场次的独奏任务。他的演奏既热情饱满又粗犷豪放,既深刻细腻又运用自如;既有爆发力又有艺术感染力,从而使他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独有的艺术风格和艺术特点,加之具有扎实而良好的竹笛功底和演奏基础,经过多年的勤奋努力和刻苦钻研,使他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舞台经验和艺术品素,在音乐艺术界脱颖而出,成为了一个乐坛骄子。在创作方面亦有独到之处,他的作品立意不凡﹑旋律流畅﹑风格鲜明﹑寓意深刻,创作葫芦丝独奏曲《灞柳 情》、《茶歌》、《婚恋》、《草原恋歌》、《瑶族舞曲》﹑《风葫芦》﹑《苗语花香》﹑《茶歌》﹑《美丽的秧箩》、《火塔之夜》[[天乐]]《公主的传说》,《赛江南》等多首作品定为国家考级曲目并在国内各项赛事中获奖。其中有四首笙作品及个人简介由中国台北学艺出版社《中国笙演奏家名曲荟萃》中出版发行。所编的《笙曲集》、《埙曲集》已由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出版发行。与此同时,他先后编著的《葫芦丝巴乌教程》《葫芦丝巴乌考级辅助教程》由陕西旅游出版社出版发行,最新编著的《葫芦丝巴乌考级曲目精选》以及由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赵季平先生监制的《王厚臣作品专辑》已由陕西出版集团出版发行。2002年4月随以国家副主席曾庆红为团长的中国共产党代表团,赴日本大分访问演出,演奏了葫芦丝独奏曲《茶歌》2009年10月应山西省音乐家协会、山西省民族管弦乐学会的邀请在太原举办了个人音乐会专场演出。11月应天津葫芦丝俱乐部的邀请举办了艺术讲座。2010年2月应深圳葫芦丝巴乌委员会的邀请举办了葫芦丝西北风格的讲座。2010年4月参加了中国驻韩国大使馆、中国国家旅游局举办的中国旅游年暨世博旅游推广周活动,担任葫芦丝《大长今》、《火塔之夜》独奏任务。所到之处均受到国内外观众的高度赞誉和热烈欢迎。业绩已被收入《中国音乐家名录》﹑《中国地方艺术人才年鉴》﹑《中国音乐家辞典》。曲佤哈文(艺名), 汉族名:史习文。云南籍。云南省民族管弦乐学会葫芦丝巴乌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海南省分会常务理事。广西省葫芦丝巴乌专业委会员常务理事。2007年8月曲佤哈文拜著名葫芦丝巴乌演奏、作曲家林荣昌老师为师。学习演奏及作曲。2007年至2012年期间曲佤哈文老师创作有佛乐《乌香》,四川大凉山彝族风情葫芦丝曲《执玛格聂》,为感恩父母亲而创作的《感恩》、 以漓江为背景的《漓浪情丝》,改编电视剧<井冈山>主题曲为高低音葫芦丝合奏的《红军阿哥你慢慢走》,创作云南傣族风情乐曲《欢乐傣乡》、高低音葫芦丝合奏曲《孔雀之梦》,蒙古族葫芦丝曲《草原牧歌》和藏族风情葫芦丝曲《贡布舞》等十余首葫芦丝作品。岳小卜:中国为数不多的葫芦丝女制作家之一,音乐学学士,“乐得葫芦”品牌创始人。出生于伟人故里——湖南湘潭。二十一年乐器行业经验,在葫芦丝制作与演奏、儿童器乐作品创作和教育理论研究等方面均有所造诣,创作了《奥运喜讯传金湾》、《渔乐》等脍炙人口的葫芦丝曲。近几年先后担任湘潭广播电视大学教师、广东省葫芦丝巴乌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教育学会新课堂教学研究员等职务。现为中国教育协会会员、中国民族管弦乐协会会员、,为葫芦丝巴乌的传承与发展做出了贡献。赵也:湖南科技大学音乐学学士,竹笛专业,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会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自幼习笛,掌握诸多竹笛、葫芦丝技巧。对竹笛、葫芦丝的学习与教育有着颇深的研究。通过经验的积累和日常的学习,自己选编、整合了一套内容更精炼、更实用的“琳轩音乐赵也教你学乐器系列”竹笛、葫芦丝教材《竹笛葫芦丝基础器乐学习精编教程》。武弋:河北师范大学本科学历,学士学位。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葫芦丝、巴乌艺术委员会常务理事、河北省民族管弦乐学会葫芦丝、巴乌专业委员会 副会长兼秘书长。河北省葫芦丝考级高级评委。全国优秀指导教师、考级优秀指导教师。2002年创办“天籁知音民乐工作室”从事葫芦丝、巴乌的教学与推广。2008年(合作)出版发行《西双勐牛之歌》葫芦丝曲集;2013年创作葫芦丝独奏曲《火车随想曲》等。李会刚:男、民族:汉、河北省邢台市人,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会员、河北省民族管弦乐学会葫芦丝、巴乌专业委员会、陶笛专业委员会(简称:河北省葫芦丝、巴乌学会)常务理事兼秘书 。郑石萍郑文萍 1.月光下的凤尾竹2.婚誓3.多情的巴乌4.竹林深处5.山寨情歌6.侗乡之夜7.瑶族舞曲8.欢乐傣乡9.竹楼情歌10.放马山歌11.美丽的金孔雀12.军港之夜13.梦回景颇山14.勐养江畔15.古歌16.金色的孔雀17.赶摆18.迷人的葫芦箫19.景颇山20.版纳之夜21.金孔雀与凤尾竹21.云之南22.月亮升起来23.乌香24.刘三姐25.佤山春26.天涯歌女27.渔乐28.奥运喜讯传金湾29.打跳欢歌30.蓝色的香巴拉31.蝴蝶泉边32.猎归33.贡布舞34.骑兵进行曲35福禄迎新36傣寨恋曲37菊花台38西界歌曲说明:1.月光下的凤尾竹 作曲:著名作曲家施光南作词:词作家、诗人倪维德歌手:关牧村2.婚誓 1957年电影《芦笙恋歌》主题曲葫芦丝把这两首歌曲演绎得非常完美,你能通过葫芦丝“听”到情侣们在谈情说爱,身临其境。3.云之南意蕴深远,曲调婉转,天籁之音会把你带到一个无比优美的境界,让你忘乎所以。4.《渔乐》葫芦丝重奏曲。作曲:岳小卜、勇丹。录音编排:湘潭乐得葫芦艺术工作室。这首乐曲的主要题材来自于珠海民歌《月下轻舟泛渔歌》。悠扬动听的旋律一开始就让人们有种亲切熟悉的感觉,使我们珠海的民歌旋律特点很快就回响在听众耳边。一段悠扬的旋律过后,乐曲进入快板段,这一段主要采用珠海的咸水歌的素材,仍然是在徵调式上展开,充分体现了沙田民歌的特点。接下来是转段,情绪突然变得悠长抒情,与第二段构成鲜明的对比,然而调性也随之改变,从徵调式变成宫调式,整个音乐的色彩变得更加明亮,乐曲的第四段是对第一段的再现,回到徵调式上,这是对主题段的再次回顾,强调和巩固整个乐曲的主题和调性。这首乐曲主体是由F调葫芦丝独奏引子部分,引出乐曲的大体情绪和主要乐思。第一段由一个复乐段构成,前段结束在商音上,后段结束在徵音上,与前段形成呼应。此段主要表现渔民出海打渔之前充满希望的心情。第二段首先吹奏小引子,然后由一个重复的四乐句乐段构成。速度加快,同时节拍变成了6|8拍,是一种舞蹈性的节奏,因此这一段的伴奏织体采用了舞曲性的织体。依然以主旋律为主。这一段体现了渔民们在捕鱼中的乐趣与丰收的喜悦。第三段开始转调,乐曲由此进入F调,低沉、浑厚的听觉感受很容易使人联想到一幅幅关于渔民老者的画面,亦或是抽着旱烟、端坐船头,亦或是凝视鱼篓,瞭望水域,让人有无限沧桑之感,忽然能够体味到渔民捕鱼收获背后的那份艰辛。接着是此段反复一次,乐曲进入C调,音乐明朗起来,清新的气息铺面而来,乐曲的画面转向了一个天真无邪的孩子,亦象征着生命的延续,孩子心中的渔乐让人体会到了捕鱼收获的另一种欢愉。前短后长的两个乐句构成,表现渔民们打渔快结束时的各种心情。使听众明显感受到转调处理带来的听觉效果。再现段的句法结构与第一段相同,但是在织体上有所变化,采用了复调的手法,与第一段构成呼应。尾声与引子形成呼应。由水乐引出,宁静而致远,展现了一幅雨声过后,潮湿的空气里渔船渐远的画面,引人回味。沙田民歌包括咸水歌、高棠歌、姑妹歌等。传唱至今的曲目有5000多首。沙田民歌对珠江三角洲“疍家人”的劳动习俗、生活状态等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这首乐曲的创作意图在于更好地将这种民歌用不同的形式来进行传达,超越歌曲的局限,使其流传得更加广泛。对于《渔乐》的音乐创作,湘潭乐得葫芦艺术工作室的执笔是非常开放的。我们想在不断地尝试中,最终寻找到珠海民歌与儿童乐器演奏配合的最佳状态,我们希望各位能在听音乐的同时感受倾力艰苦奋战在当代中国农村小学、教学一线的音乐教师在儿童乐曲创作和组织编排上的苦心和我们对民歌艺术发展、保护的轨迹。5.《奥运喜讯传金湾》,湘潭乐得葫芦艺术工作室岳小卜老师作曲,中央音乐学院方健教授担当MIDI制作,由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主任姚恒璐教授指导,集中国云南特色乐器(葫芦丝)与奥运精神、珠海金湾人民爱国热忱为一体的大型原创器乐舞题材,是金湾史上规模最大的一部以奥运会为主角的百人葫芦丝器乐舞艺术篇章。此曲以简洁、悠扬的旋律写出了在中国成功申办奥运时刻,全金湾人民幸福快乐的体验。《奥运喜讯传金湾》陶冶了金湾人的情操,坚定了金湾人的意志,鼓舞精神,活跃生活,增强了民族的凝聚力。这首乐曲结构是单二部曲式,由12小节的自由引子引出。曲式结构图如下:引子 A 连接 B12 a b cd e f g h i4.4 44 6 4 4 4 4 6首先,引子前半段,随着国歌的奏响,我们意识到一次伟大的盛会将要在中国这片沃土上举行!这个让无数中华民族的子孙们期待的历史时刻终于到来了!接着,纯净、悠扬、飘逸的葫芦丝独奏开始,轮番转换的前八个小节长音,生动地展示了金湾农村的一幅幅宁静、祥和的画面,绿山碧水的金湾似乎正为这个喜讯的到来而积蓄着某种力量。紧接着一串由低到高的音阶式进行融合着四拍长音,将这种力量的蓄积推到最高点,由此揭开了金湾人民喜迎奥运的序幕!第一段,由起承转合的四句构成,最后落在bB宫调上。表现了金湾的孩子们翘着小脚丫,银铃地欢叫着跳跃开来,把祖国的喜讯带到父母、兄弟姐妹的身边。连接段,由迂回式的旋律快速上行到羽音上。一串急速的、抑扬顿挫的强有力音阶进行,预示着申奥成功的喜讯刹那间就传遍了整个金湾,最后的一个长音表现的是远镜头下,金湾的每家每户翘首以盼,凝视的双眸里盛满了对奥运会的期盼和祝福!第二段,是整曲的高潮部分。由五句写成,前两句是起与承的关系。第三句在节奏和旋律形态上有一定的变化,第四句头与第三句基本相同 ,但是结尾的落音不同,前句落在角音上,后句则落到商音上 ,最后一句是总结性的句子 ,最后回到bB 宫音上。金湾的广场上站满了人群,得知申奥成功的人们纷至沓来,共同庆祝祖国的成功!大家载歌载舞,欢呼雀跃!整个金湾成为一片欢乐的海洋!一时间,千万双翅膀从小林山奋起,迎着新世纪朝阳;千万片征帆在金湾进发,驶向奥运的殿堂……注:岳小卜老师说:“希望这首曲子能成为一个平台,让大家离奥运更进一步,也让奥运精神离大家更进一步!”6.《福禄迎新》 ,壮族青年作曲家黄圣杰(阿卬琥)老师作曲并编曲演奏,收录在葫芦丝独奏专辑《开门红》里。该曲调欢庆中带有悠扬,热烈中带着柔美。无论您是开大音响活跃气氛,还是夜深人静带上耳机细细聆听,都会给您美好的享受,让您霎间忘掉所烦恼,置身于曲中流连忘返...曲如其名,“福禄”和“葫芦”谐音,用葫芦丝演奏最为恰当,寓意深刻。“迎新”即是迎接一切美好新事物,迎新年新春可以放一放《福禄迎新》,迎新婚、迎新生可以放一放《福禄迎新》,迎新房、迎新店可以放一放《福禄迎新》......
一学期在不知不觉中就到了尾声,在这一学期的葫芦丝课教学中我收获了很多,同时也了解了很多之前在自身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在学期末借这个总结认真的梳理一下,能够对自己一学期的工作有一个更加清楚的了解。
我大概的对这学期的工作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总结:
1.教学方面。
在葫芦丝的教学中,每节课我都对自己每节课的教学有一个目标,比如这一节课我要教的内容是《对葫芦丝的组成及吹奏方法的认识》,那么首先我要让学生看到乐器是什么样,再一步一步讲到葫芦丝的构成,由吹嘴、主体葫芦、主管、副管等组成,让学生能够具象化认识葫芦丝。
2.课外锻炼的方面。
作为一堂器乐课,我觉得只是课堂上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足够的舞台展示机会也是非常重要的,作为一个老师我非常希望我的学生能够真的把课堂上的知识用到课外的锻炼中去。在本学期,我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学校的读书节和行知小学授牌活动中去,虽然后来因为种种原因都没有能够正式进行演出,但是同学却能够体会到这里面的真正的益处。
那么除了这些我也清楚自己教学过程中的不足,我也对次进行了以下几点的总结:
1.课堂纪律的管理。
在日常的课程中,我意识到课堂纪律的管理对孩子们学习的重要性,首先一个良好的纪律关系到孩子们一堂课能学到多少东西,试想如果在一个很吵的环境里,大人都很少能做到静下心来,又怎么能要求孩子去做到。我觉得自己对这方面的管理经验还不如一些老教师那么丰富,这也是我要学习的地方。
2.上课的方式方法。
因为乐器这门课作为一门集体课来上,其实要花更多的心思,怎么能让学生去提高对这门课的兴趣,区别于一般的文化课,对现在的我来讲还是一个要好好学习和思考的地方。
在过去的这一学期,我要反思的东西很多,但反之我也有让我骄傲的事情,当学生都能够吹出优美的音乐,能够像朋友一样和我聊天,我觉得自己做得再多也是值得的。那么在新的一学期,我希望自己可以做得更好,能够对得起教师这个职业。
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我校的素质教育和艺术教育,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提高学生素质和艺术修养,展示我校的艺术风采,我校成立了器乐兴趣小组,本学期器乐兴趣小组以学校的工作计划为依据,主要开展葫芦丝教学活动。葫芦丝易学易懂,其音乐悠扬婉转,悦耳动听,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开发器乐训练,是实施美育的重要手段,让孩子们学习葫芦丝,不但能锻炼他们的意志,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与能力,让孩子们产生美感享受,陶冶他们的情操。下面将本学期的葫芦丝兴趣小组开展的工作做个总结。
一、本学期开展的主要工作
9月份:(1)葫芦丝的演奏姿势及指法;(2)气息的运用,5 6 7 ...各音的练习。(3)学习吹奏《摇啊摇》和《我有一只小羊羔》。
10月份:(1)1 2 3 各音的练习;(2)连音的吹奏练习;(3)学习吹奏《粉刷匠》和《小夜曲》。
11月份:(1)5 6 4 及低音3的练习;(2)附点四分音符的奏法;(3)学习吹奏《打水姑娘》和《划小船》。
12月份:(1)长音和连音的练习;(2)打音的吹奏方法练习;(3)学习吹奏《金孔雀轻轻跳》。
1月份:(1)活指练习,倚音的吹奏方法学习;(2)学习演奏乐曲《映山红》。
二、取得的主要成绩
1、教会学生吹5、6、7、1、2、3、4、5、6九个音。...
2、学生会吹奏含有这九个音(5、6、7、1、2、3、4、5、6)的...简单乐曲。
3、对葫芦丝感兴趣,喜欢演奏葫芦丝。
4、学会用正确的姿势和方式演奏葫芦丝。
5、培养学生的乐感、节奏感。
6、一学期结束了,大部分学生都能够准确的吹奏5、6、7、1、...2、3、4、5、6九个音,能够演奏部分简单歌曲。
7、在六一的汇演中,孩子们在全校老师和同学面前吹奏了《金孔雀轻轻跳》和《打水姑娘》,有些胆小的孩子我也鼓励他们勇于在大家面前表演,来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在汇报活动中,也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一致好评。
三、不足之处及改进措施
1、有的学生的基本功没练好,在演奏中有一定的困难。可在分组练习后,各小组进行展示,既可以检验学生的演奏情况,及时进行指导,同时让学生体会到自己在齐奏中的位置、作用,以取得整体统一和协调。
2、学生的表演能力不强,心理素质较差。可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展示自我,上台表演,在表演中既锻炼了胆量,同时又获得满足感与成就感,进而化为继续学习的动力。
“兴趣小组”顾名思义是以“兴趣”为主,只要学生对葫芦丝感兴趣,而能够用心去学习,并能学会老师所传授的知识我们就很开心了,本学期只是一个起步阶段,愿我们的努力能够为学校提出的葫芦丝进课堂出一份小小的力。愿葫芦丝能够真正的带给孩子们一份快乐、一份自豪、一份自信、一份荣耀。使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更高,更多地去学习知识,拓宽自己的知识面。
当岁月的车轮驶入2013年,现将一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以便今后更好地开展工作,弥补不足,精益求精。
本学期葫芦丝课时共计18节课,学生主要学习了葫芦丝的基本发音练习、简单乐理知识、气息与五声音阶、单吐音练习;另外还学习了几首初级乐曲:《希望》、《龙的传人》、《咙咚锵》、《金孔雀轻轻跳》等。
在五一来临之际,排练了葫芦丝齐奏奥运会主题歌《我和你》、独奏曲《有一个美丽的地方》,由通过了《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民族乐器葫芦丝考级等级演奏水平的几位同学演奏;通过六级的高嘉琦、通过四级的韩璐、通过三级的刘悦,另外还有四年级的刘嘉静同学、六年级的姚婷婷同学、桑睿同学。在迎元旦文艺晚会上,获得了一等奖。
本学期,本人精心研究葫芦丝演奏艺术,葫芦丝演奏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撰写了研究论文《论葫芦丝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获得了国家级论文二等奖。
综上所述,这学期我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有不足之处,希望以后自己能多多学习,努力充实自己,做一个对学生负责,更对自己负责的好老师。
一转眼又到期末了,忙碌又充实的教育教学工作也接近尾声了,我细细的回味一下自己在这半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情况,可以大致分为几方面。
感受葫芦丝,自我提高。随着葫芦丝的流行,我们学校本着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原则,开设了葫芦丝课。要教好学生先要提高自己,为此我们开始苦练葫芦丝。我认为学习葫芦丝最重要的是听,这也是我学习葫芦丝的一个主要途径。多听能提高对葫芦丝音乐的了解,比如,音高、节奏、速度、力度、音色变化和各种不同的技法,都能加强我们对少数民族音乐的理解,提高表现能力。学习葫芦丝是要经常练习的,要根据书上的练习一步一步来,我先从最基础的开始,气息、指法、装饰音,每一步都要练扎实了再往前走。早就知道器乐的练习很枯燥,可没想到练着练着还会上瘾,不知不觉两个小时就过去了。从以前的气息不够到现在的气息充足,从手指僵硬到手指灵活,从演奏平淡到现在能对乐曲进行二度创作,这些变化更让我对吹奏葫芦丝有信心了。听了我们吹奏的曲子,葫芦丝专家也建议我们参加10月份的葫芦丝邀请赛。我想,和那些高手比起来我们的差距还很大,但是见了世面,找到差距,才能激励我们。并且葫芦丝比赛对于我们来说比较陌生,参加一次比赛可以为我们以后的工作积累经验。假期里我仍会不间断的练习,希望开学时能有更大提高。
器乐专场,风景这边独好。如何使学生从一开始不认识葫芦丝,到能用葫芦丝吹出优美的音乐,能在舞台上展示我校风采,这是我们这学期的工作重点。兴趣是打开成功之门的钥匙,课上首先让学生观察葫芦丝,聆听葫芦丝名曲,还给他们讲了一个关于葫芦丝的美丽爱情故事。美丽爱情故事的讲述使学生觉得手中这件小小的葫芦丝更加神奇,进一步勾起学生学习葫芦丝的兴趣。慢慢的随着我葫芦丝水平的不断地提高,也会让学生聆听老师演奏《有一个美丽的地方》,“同学们,只要你们认真练习也可以像老师一样,有信心吗?”“有”学生们已被它那优美的音色深深地吸引,激发了他们学习的欲望和积极性。由于学生的差异所在,不是所有学生都熟练吹奏《金孔雀轻轻跳》,很多孩子只能吹奏简单的练习曲,比如《玛丽有只小羊羔》、《粉刷匠》。尤其是我教的二年级学生,由于他们年龄小,手指比较细,要让他们每个人都学会《金孔雀轻轻跳》这样有打音技巧的曲子是行不通的。所以我就在每个班挑选出一部分程度好的学生,让他们来表演《金孔雀轻轻跳》。眼看离“十 一”就剩下一周时间了,孩子们能学会吗?我自己心里也没底。加班吧,我把能利用上的课间、午托和放学后这些时间都利用了起来。我也利用淘汰制,告诉超度稍好的学生谁认真练习谁就有机会上台表演,不认真的就要被淘汰。给程度稍差的学生加油打气,“老师相信你们,只要您们认真练习,一定行。”在这样的鼓励和鞭策下几乎每个学生都卯足了劲儿练,你经常能听到,走廊里、校园里、放学的路上到处都是吹葫芦丝的声音。效果如何呢,大家都看到了吧,器乐专场上每个孩子都为大家展示了自己的学习成果,虽然她们的吹奏短短几分钟就结束了,但这凝结着我们和孩子们的多少心血啊。
葫芦丝教学工作是这学期我们的工作重点,除此之外,我们还辅导学生参加了文化艺术节,我辅导的节目均进入了决赛。四月份我编排了运动会的啦啦操,运动场上活力四射的表演结束后,很多老师对我们学校的小演员们竖起了大拇指“ 太平小学的学生跳的最棒。”第一次参加省级课题的研究,使我体会到万事开头难,开始连怎么定题目都不会的我们,经过咨询老教师和大学老师,商量商量再商量,终于完成了课题申评书的撰写。这只是课题研究的开头,以后我们会围绕着课题进行进一步的教学、活动和研究。
一、如何让学生爱护葫芦丝
葫芦丝是云南少数民族的一样特色乐器,它音色优美,样子奇特,学生对乐器有种新鲜感,喜欢东拆西看,但葫芦丝非常娇贵,尤其是葫芦容易破,对四、五年级的小学生爱护起来比较困难。要想演奏好乐器,先要懂得怎样爱护。所以针对这情况,在上第一节课就要求学生爱护葫芦丝,跟他们讲葫芦丝的保养知识,并做示范,大部分学生保管得不错。
二、让学生喜欢葫芦丝,喜欢葫芦丝课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让学生喜欢葫芦丝,爱上这门乐器,课前老师给学生表演几首优美的乐曲,让学生感受葫芦丝的美,感受音乐的美。为统一教学,每位学生统一购买了降B调葫芦丝。通过一段时间的扎实学习,这学期,参加葫芦丝班学习的同学有近三十人,说明他们愿意与老师一起去感受葫芦丝音乐艺术带来了的愉悦。喜欢这门乐器,教学时间安排是周二的下午上新课,学生周一到周五在家练习。不少学生能较好的完成老师布置的练习任务。
三、加强基础练习
为了让他们在以后的学习中表现出色,必须加强基本功练习,长音、气息,呼吸练习要经常练,各种基本的技巧、演奏姿势要严格要求争对孩子的不同特点进行相应的练习。通过不同的曲子练习让孩子们打好基础,同时又增强学习的兴趣。
四、让学生得到更多的锻炼
通过一学期的学习,有一部分学生进步非常快,有一定的演奏基础,参加了重庆电视台“健康欢乐送”在学校特色班的节目录制,在校艺术节的展示活动中,孩子们演奏的葫芦丝曲《太阳出来喜洋洋》也为活动增色不少。演出效果得到来宾的好评,学生和家长都很满意。学生锻炼了,进步了,成长了。在练习的过程中同学们也团结了,同时得到班主任老师和学生积极配合。
这一学期付出着、收获着、快乐着、进步着,即将到来下一学期我同样会用心去面对,用我的全部热情来浇灌我深爱着的音乐教育事业
148 浏览 2 回答
304 浏览 3 回答
232 浏览 5 回答
236 浏览 2 回答
126 浏览 5 回答
184 浏览 4 回答
227 浏览 5 回答
264 浏览 6 回答
351 浏览 4 回答
241 浏览 3 回答
130 浏览 3 回答
344 浏览 5 回答
152 浏览 3 回答
85 浏览 3 回答
93 浏览 2 回答